学术投稿

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82例效果观察

傅莉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鲑鱼降钙素, 钙尔奇D
摘要:目的 研究和探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了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院治疗的16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治疗组给予鲑鱼降钙素注射液肌内注射,连续使用3个月,同时加服钙尔奇 D;对照组给予单纯口服钙尔奇,连续使用3个月.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骨密度为(0.716±0.241) g/cm2,治疗后骨密度为(0.796 ±0.121) g/cm2;对照组的82例患者,治疗前骨密度为(0.712 ±0.111) g/cm2,治疗后骨密度为(0.711±0.091) g/cm2.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并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0月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30例,均给予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西医: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据病因对症处理、治疗自身免疫性胃炎、治疗异型增生.中医:温脾健胃止痛,艾灸、耳穴压豆、推拿、复方吴茱萸糊穴位贴敷、内服中药.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且精心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朱定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丹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之功效.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逐年上升,中药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丹参作为传统中药的代表,在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丹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其抗氧化、减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为其临床应用价值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宋立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新生儿心律失常65例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目的 分析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新生儿65例,及时分析病因,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保护心肌的治疗.结果 65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主要原因有:先天性心脏病占15.38%,感染占26.15%,围生期缺氧占30.77%,低血糖占13.85%,电解质紊乱占7.69%,其他原因占6.15%.65例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92%.结论 新生儿心律不齐需要加强产前宣传教育、及时诊断原发病、采取适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作者:冯迎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昭平县1~6岁儿童乙肝免疫效果调查

    目的 了解昭平县1~6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乙型肝炎的防控和乙肝疫苗接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6月对昭平县150名儿童进行乙肝免疫效果调查,对所采集的血样采用美国雅培公司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和HBsAb.结果 共对150名儿童进行检测,HBsAg阳性率为0.67%(1/150),HBsAb阳性率为45.33% (68/150),性别之间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昭平县1~6岁儿童HBsAg感染水平较低,HBsAb阳性率情况不容乐观,要加强乙肝防控知识的宣传,正确注射乙肝疫苗,加强抗体检测工作.

    作者:陆春和;吴海源;叶锦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研究进展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近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病因使心脏终进展到心力衰竭.诸多研究证实CTGF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心力衰竭的一项新指标,并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匡永芳;匡希斌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药物配合食物干预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4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药物配合食物干预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他克莫司软膏、氯雷他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食物干预,严格根据食物的敏感度进行禁忌相关的食物治疗,对食物轻度敏感者禁忌该食物3个月,中度敏感者禁忌该食物6个月,重度敏感者禁忌该食物1年以上.1年以后评价疗效.结果 症状评分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配合食物干预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胜春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雷帕霉素药物支架体外加速释放条件探讨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支架体外加速释放条件.方法 雷帕霉素药物支架体外加速释放条件采用蠕动泵循环装置模拟血流环境,溶出介质选择2%十二烷基硫酸钠+10%乙腈+ 88% PBS缓冲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释放,比较摇床法28 d释放结果与加速释放法1d释放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摇床法28 d后药物累计释放了70%,加速释放法1d后药物累计释放了79%,两者都经历了初期的快速释放阶段和后期的平缓释放阶段.结论 建立雷帕霉素药物支架体外加速释放条件,加速释放法与摇床法的结果具有相关性.

    作者:马冬云;毛连燕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方法 青岛市自2005年免费抗病毒治疗开始截止到2012年2月底,所有参与免费抗病毒治疗满1年且依从性良好的109例成人患者,从青岛市艾滋病患者随访管理档案和“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资料,将资料按照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水平、年龄、性别、婚姻和传播途径分组.结果 109例成人患者治疗3个月后,87.16%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治疗6个月后和12个月后,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200组和>200组之间细胞计数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组和>40岁组在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治疗可以及时控制病毒复制,防止免疫损伤的进展,有利于维持和重建免疫功能,从而延迟疾病的进展,过晚的治疗不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明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心理护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总结2011年1月-2012年1月159例急诊阑尾炎患者护理干预经验,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变化情况,并统计患者干预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患者心率明显快于干预后[(85.6±5.9)次/min] (P <0.05),同时干预前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亦显著高于干预后[(123.4±13.9)mm Hg、(77.1±13.6) mmm Hg] (P <0.05),干预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31.9±2.6)分]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32.5±2.8)分]均恢复到正常范围,且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在急诊科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稳定患者心理情绪减轻焦虑,更好的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

    作者:刘晓萍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派力奥软膏和明胶海绵甲硝唑复合制剂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派力奥软膏和明胶海绵甲硝唑复合制剂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给予明胶海绵甲硝唑复合制剂治疗,治疗组给予派力奥软膏和明胶海绵甲硝唑复合制剂治疗,两组均每3天治疗1次,治疗3次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3次后,治疗组治愈19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派力奥软膏和明胶海绵甲硝唑复合制剂治疗慢慢牙周炎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长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GA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基层医院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6例老年GA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出院97例,好转出院4例,转院4例,死亡1例.结论 大多数老年GAP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不明显,伴有多种合并症,在应用抗生素治疗肺炎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杜茜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PI3K/Akt信号通路与HepG2细胞的关系研究进展

    细胞内基因直接控制着细胞增殖与凋亡,而细胞外部因素通过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活化,从而间接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凋亡.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可以抑制多种刺激因子诱发的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周期进展、细胞生存和增殖,同时参与血管形成、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因此也在肝癌细胞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通常HepG2细胞凋亡会在一定的外在因素作用下,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发生增殖、分化,从而促使肝癌细胞发生凋亡.近的一些调研表明,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HepG2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以HepG2细胞促凋亡基因Bax的分子机制为准则,对其影响进行总结,以此分析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癌细胞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薛义炯;曾斌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强化基础护理、提升护理专业水平、加强了护患沟通及三级护理指控等措施,对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吕桂菊;刘海燕;赵爱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烟台市基层执业医师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烟台市基层执业医师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情况,为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相关对策和建议.方法 对烟台市五所区级医院165名执业医师进行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结果 本次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1.5%,研究对象中52.98%为男性,47.02%为女性,年龄集中在25~45岁,大多数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其中,50.99%的人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一般了解,37.09%的人比较熟悉,11.92%的人表示不熟悉.82.12%的人支持该制度,71.52%的人认可基本药物的疗效,被调查者了解基本药物制度的途径主要通过业务培训和电视、报纸等媒体,并有92.72%的人希望通过业务培训增进了解.在处方时,92.72%的人首选基本药物,80.79%的人会主动推荐患者选用基本药物,50.33的人表示处方基本药物制度会降低个人收入.结论 烟台地区的基层执业医师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大多数执业医师支持基本药物制度,并能在处方时优先选择基本药物,主动向患者推荐基本药物.但是基本药物制度的推广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相关培训和媒体宣传,提高公众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可度和依从性,才能促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广泛实施.

    作者:韩文婷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浅析老年人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提升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有助于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本文从自我价值感的定义和理论、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研究对象、测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回顾了自我价值感在老年学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评价和思考.

    作者:褚湜婧;杨胜慧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管状胃重建食管在老年食管癌三切口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管状胃重建食管应用于老年食管癌三切口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胸中上段食管癌老年患者58例,经右胸、腹部、左颈三切口手术治疗.术中采用管状胃制作替代食管,观察术后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呼吸道并发症,随访观察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等临床效果.结果 全组无死亡,发生吻合口瘘1例,肺不张1例,肺部感染2例均经治疗后痊愈.随访49例,远期死亡3例.生存者未见明显进食后心悸、胸闷等胸胃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结论 管状胃重建食管应用于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中可明显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减少肺部并发症及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尤其适用于老年三切口食管癌手术.

    作者:刘磊;宿学家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2011年齐鲁石化地区部分中小学生视力调查

    目的 了解齐鲁石化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以制定有效地保护视力的防范措施.方法 2011年3-6月,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及《检测细则》的要求,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对数视力表灯箱对齐鲁石化地区6所小学,3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裸眼视力检测.结果 检查1 456名,视力低下504名,视力低下率为34.62%.视力低下中,小学生28.67%,初中生4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低下率女生高于男生(P<0.05).结论 随着年级的升高及年龄的增加,视力低下率不断上升,社会、学校及家庭应高度重视,采取合理有效地防护措施,保护好学生的视力.

    作者:王仁明;李秀波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2002-2011年731例急诊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急诊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提高急诊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率,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731例急诊死亡病例,收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初诊及后诊断、院前及急诊科抢救情况、后死因等资料.结果 731例急诊死亡病例中,男520例,女性211,男女比2.46∶1;20 ~39岁年龄段和60~79岁年龄段是急诊死亡的高峰年龄段,分别死亡252例和232例,占34.47%和31.74%;急诊患者前5位死因分别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创伤、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相关部门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急诊救治水平和完善急救网络,以减少急诊死亡率.

    作者:冯玉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EMT相关分子与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不仅参与胚胎发育、组织重塑、伤口愈合等过程,也是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EMT发生过程中,肿瘤微环境的细胞因子如TGF-β、EGF、ET-1、BMP等参与并调节相关信号通路促进卵巢癌发展和转移,而且与卵巢癌化疗药物耐药性相关.为此,探讨肿瘤化疗药物耐药性的具体分子机制,将为肿瘤化疗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对提高卵巢癌患者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革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子痫前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孕妇、轻度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4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并诊断为子痫前期患者60例为研究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组3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体检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用散射免疫比浊法,Clauss法测定所选对象血浆中D-D、FIB水平.观察并比较各组间浓度的差异.结果 轻度子痫前期组[(3.096±1.764) mg/L]及重度子痫前期组[(4.686±1.123)mg/L]孕妇血浆D-D水平较正常妊娠妇女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FIB[(5.20±1.46)mg/L]水平较正常妊娠妇女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FIB水平[(4.62±1.53)mg/L]较正常妊娠妇女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的检测对妊娠子痫前期凝血功能障碍及纤溶系统的早期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临床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指标,有利于早期诊断、预防.FIB可作为辅助指标,对子痫前期的分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闫妍;刘协红;张红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