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中医院肛瘘病人的护理程序探讨

陆青

关键词:基层中医院, 肛瘘, 病人, 手术,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适合基层中医院肛瘘病人的护理程序,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肛瘘病人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实施相对固定的、全方位的、科学的全程护理.结果 69例护理效果良好,除1例术后复发外,其余全部治愈,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基层中医院应用科学先进的、实用的护理程序可减少肛瘘病人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等医药院校非常急需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建设.本文从科学的设置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加大开设选修课数量和种类的力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教学方式五个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

    作者:孙刚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风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

    中风是常见的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病死、病残率较高,且易复发,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痛苦有很好效果,特别是能促使病人获得大限度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对中风病人实施及时而有目的的早期康复护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风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心理康复护理、肢体康复护理、语言康复护理三部分.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病情程度、阶段、病人年龄及并发症等酌情掌握.目的是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作者:王焕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降压药联合应用及护理干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及护理干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医嘱依从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EH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包括心理干预的综合护理,并随访观察8周后总有效率、医嘱依从、相关知识知晓与掌握、血压维持正常、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合理生活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干预前两组不良心理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59.2%、对照组57.1%,P>0.05);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心理发生率(9.2%)显著低于对照组(49.4%)(P<0.01),观察组不良心理明显好转率(84.5%)显著高于对照组(13.6%)(P<0.01).②随访8周后,观察组医嘱依从率、相关知识知晓与掌握率、血压维持正常率、生活态度积极乐观率、合理生活率及总有效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14.2%)显著低于对照组(31.2%)(P<0.01).结论 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及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EH患者的心理变化,提高医嘱依从、相关知识知晓与掌握及合理生活率,血压维持正常,生活态度积极乐观,从而使EH患者的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薄磊;杨文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TK1、OPN与CE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K1,OPN与CEA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及正常对照血清中TK1,OPN表达的变化,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及正常对照血清中CEA表达的变化.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TK1,OPN与CEA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血清TK1,OPN联合CEA诊断的阳性率较单一方法诊断的阳性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血清中TK1,OPN,CEA均可作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指标,以CEA + TK1 + OPN的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好.

    作者:邢浩;张志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广州市沙园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状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研究广州市沙园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800个居民户,调查居民共2210人,进行集中调查和人户调查、体格检查,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冠心病、脑血管病和肺癌是社区主要死亡原因.高脂血症患病率(32.78%)高居首位,其他依次为:原发性高血压(20.26%)、糖尿病(5.20%),冠心病(3.84%),吸烟、饮酒、超重肥胖、缺乏体育锻炼、不合理膳食等是本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防治以三级预防为重点并且离不开政府支持、全社会参与.

    作者:张征;邓丽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社区老年人口腔疾病调查及干预治疗成效

    目的 提高老年人口腔保健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到医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延缓口腔老龄化,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随机选择老年人458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干预组指导日常生活口腔保健及增强门诊定期复查等干预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口腔疾病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年后两组患者口腔疾病发生率干预组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关心和关爱老年人,指导患者日常生活口腔保健及增强门诊定期复查等干预治疗,从而达到减少口腔疾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周晓梅;曹建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37例牙槽嵴吸收严重不均衡的下颌总义齿修复

    下颌牙列缺失的总义齿修复在临床上属于难度较高的修复,修改次数较多,常有固位欠佳和牙槽嵴黏膜压痛等临床症状.患者较易出现焦急烦躁等情绪,导致配合较差,因此更增加了临床医生的操作难度.我们通过调合、二次印模、模型填倒凹、义齿减径、中立区排牙、基托充分伸展和形成良好的磨光面外形,取领记录时参考旧义齿高度,适当低于垂直距离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

    作者:李铁军;刘晓花;张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两肾一夹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改良

    目的 研究一种低创伤、高造模成功率的两肾一夹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通过采用右侧卧位进行手术,在脊柱旁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肌肉,挤出肾脏,在靠近腹主动脉处,应用自制银夹狭窄左肾动脉,制备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结果 两组大鼠比较,实验组大鼠手术后三周血压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通过此造模方式,高血压模型成功率能达到75%.结论 通过改良手术部位,并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制作银夹的方法,使两肾一夹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建立更为简单,不开腹、损伤性小、死亡率低、易行快速且重复性好,造模成功率高于传统造模方法.

    作者:董泽飞;范亚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579例婴幼儿末梢血钙铁锌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盐城市区婴幼儿体内钙、铁、锌的含量,为指导其合理喂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1-36月龄婴幼儿579例,测定其指血钙、铁、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钙、铁、锌含量在男女童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3-24月龄儿、25-36月龄儿组钙、铁含量均高于1-12月龄儿组,差异显著(P<0.05).调查对象中钙、铁、锌缺乏率分别为8.81%,1.38%,12.09%.结论 婴幼儿期应坚持合理喂养,在强调补钙、补铁的同时应注意补锌,避免出现缺乏症.

    作者:高红兰;张风芝;徐桂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生活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活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5月随机抽取126例在我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活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的生活方式、个人嗜好,知识水平进行评估,并比较评估结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在健康生活方式上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认知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作者:李春;郭爱军;刘惠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标准化护理体系建立与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在患者住院全过程中建立标准化护理体系探索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方法 根据山东省标准化护理规定制定各项护理服务操作、语言交流、健康规范和业务学习的流程与质量标准.选取上消化道出血及急性胰腺炎病人为研究对象,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两组质量考核及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士仪表语言行为、病房护理、基础护理与一级护理质量专业技能健康指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对住院病人进行全程标准化护理服务可以达到病人、医生、护士多方面满意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孙乃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表观扩散系数在判断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以及和正常淋巴结两者ADC值之间的差异.方法 应用Toshiba atlas 1.5 T MR扫描仪,58例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和22例颈部淋巴结正常者进行DWI序列扫描,得出颈部淋巴结转移个数和区域,并计算两组淋巴结的ADC值.结果 58例患者中51例(91.1%)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转移49例(84.9%).鼻咽癌患者转移淋巴结全淋巴结ADC值和大层面ADC值(x 10-3 mm2/s)分别为0.783±0.086,0.678±0.134,对照组为0.955±0.126,0.934±0.157,两者差异显著(P<0.01).ADC值取值0.863 mm2/s时,区别鼻咽癌转移淋巴结和对照组淋巴结的敏感性为85.3%,特异性为72.1%.结论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有其分布规律,DWI序列有助于鉴别是否为转移淋巴结.

    作者:张士宁;郭晓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肾病综合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肾病综合征(NS)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病理类型不同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伴或不伴高脂血症.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加之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

    作者:石玉荣;高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早期控制血压对急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基底节区ICH患者87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患者于入院时立即给予生理盐水50m1+硝普钠25 mg注射泵泵入,24h连续观察血压变化,使血压控制在140-160/90-100 mmHg左右,至发病满24h后按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标准管理血压.对照组直接按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标准管理血压.结果 治疗组血肿扩大比例为11.4%,对照组血肿扩大比例为30.2%,提示较高血压与血肿扩大呈正相关.结论 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控制血压可减少血肿扩大.

    作者:卢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抑郁症疗效的研究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4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同时联合认知行为疗法,两组分别于观察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两组Hamilton评分前后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研究组部分项目Hamilton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抑郁症患者预后.

    作者:孔凡贞;吴冠会;黄丽君;黎玮琴;陆培芳;杜向东;薛雅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妊娠期糖尿病MIF表达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表达及影响因素.方法 半定量RT-PCR扩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孕妇腹部皮下脂肪细胞MIF基因;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MIF因子浓度;分析MIF与BMI、TC、TG、LDL、HLDL相关性.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MIF mRNA表达率(0.625+0.17)和血清MIF(3.86 +0.52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结论 MIF是妊娠期糖尿病显著影响因子,MIF与BMI、TC、TG、LDL正相关,与HLDL负相关.

    作者:孙新六;周宝琴;刘秀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以低钾麻痹为突出表现的3例急性三甲基锡中毒报告

    三甲基氯化锡(TMT)是一种毒性较高的有机化合物,中毒案例报告多见于工作场所中经呼吸道吸人引起的职业性中毒,水源性污染引起的中毒报道相对少见.现将我们所遇一起饮用污染水引起急性TMT中毒事件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女,45岁,建筑工地工人.因头晕、乏力半月,口齿不清、不能行走1天,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半月开始感头晕、无力,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未查出原因.

    作者:胡智伟;陈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螺旋CT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0例周围型小肺癌表现为结节状、不规则状、分叶状肿块,周围有细小毛刺、血管集束征、毛玻璃征和胸膜凹陷征产生,肿瘤内部可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小空洞及钙化.CT增强扫描后出现明显强化,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都有表现.结论 熟悉并掌握上述征象是提高周围型小肺癌早期诊断率的关键.螺旋cT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克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医疗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浅析

    后勤工作是医疗工作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贯穿于整个医疗工作之中.后勤工作作为医疗工作的动力和保障,在协助完成医疗、教学和科研任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临床工作与后勤工作相辅相成,后勤工作做得好,会使临床工作事倍功半,所以要求我们在日常医疗工作中要改变轻视后勤工作的观点,更好的为临床服务,造福患者.

    作者:刘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纤溶酶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纤溶酶治疗糖尿病性合并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98例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注射用纤溶酶100U加入2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对照组则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2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用法均1次/日,连用2周,其余治疗相同.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后血液纤维蛋白原(Fb)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b)水平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注射用纤溶酶对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的近期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液纤维蛋白原(Fb)含量,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张新萍;张馨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