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世军;禹崇飞;禹祖祥;陈祖聪;尹兆清
近年来研究发现,小儿对疼痛可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可被完善的麻醉镇痛处理所减轻.因此,对小儿疼痛必须和成人一样进行治疗.1 小儿生理、药理学特点新生儿肝酶系统未发育,故药物的血浆半衰期较长,至婴儿及儿童,酶系统已成熟,药物的血浆半衰期缩减.大多数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终都经肾排泄,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低,影响药物的排泄,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1].
作者:张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对淄博市不孕不育夫妇细胞遗传学检查研究,探讨淄博地区不孕不育遗传学特点,为不孕不育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1996-2008年4 026例不孕不育患者,研究其细胞遗传学方面的检查:取外周血染色体培养、细胞收获、制片及G显带,每位患者计数33个分裂相,分析3个以上核型并进行显微照相.结果 检出异常核型203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04%,其中女136例,男67例.异常核型分类为:常染色体异常核型130例,其中相互易位核型81例,臂间倒位核型49例;性染色体异常核型59例,其中X染色体异常35例,Y染色体异常24例;其他结构异常14例.结论 染色体异常核型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可为临床病因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也为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研究找到切入点.
作者:翟桂霞;王智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为响应卫生部提出的“夯实基础护理,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号召,剑阁县人民医院自2010年初通过示范病房的方式,开展了加强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研究,并从2个示范病房推广至今的全部病房.病人的满意度大大提高,现对本实践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吴婷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药品是人类治疗、诊断、预防疾病的重要物质.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重要检测项目.由于微生物限度检查要求比较严格,检验周期长,就容易造成误差.笔者综合自己工作中的经验,现就容易引起检验误差的因素做一分析.1 检验环境的影响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单独的洁净实验室内进行,每个洁净实验室还应装备有独立的净化空气系统.洁净实验室内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 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操作间内不应安装下水道.
作者:刘广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家庭式引导教育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5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以Bobath手法为主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进行家庭式引导教育训练.结果 两组训练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障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4.00%.结论 家庭式引导教育对提高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积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行为干预手段.
作者:胡小娟;王艳波;袁媛;任婷婷;李玉霞;孟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总结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方法,以提高妇科急腹症的确诊率.方法 选择15例妇科急腹症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误诊病例经术后证实,分别为5例异位妊娠,4例卵巢黄体破裂,3例化脓性盆腔腹膜炎,1例急性右侧输卵管脓肿,1例巧克力囊肿破裂,1例卵巢囊肿蒂扭转.结论 在妇科急腹症诊断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借助影像学辅助检查手段,并不断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对患者病程变化进行动态的分析.
作者:贾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麻黄、杏仁配伍主要用于伤寒经症及其变症的治疗,具有广泛的药效学作用,在实际试验观察中发现,麻黄、杏仁配伍应用一方面可以增加其苦杏仁的毒性作用;另一方面亦加强止咳平喘的药效学作用.通过实验观察证实,适当的两药配伍应用,确可以加强其止咳平喘的药效学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受试药品(1)称取麻黄120 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10倍量的水,回流提取2h,过滤,滤液加8倍量的水,提取1.5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00ml,即得(每毫升含1.2g麻黄).(2)称取麻黄94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10倍量的水,烧开后加入苦杏仁38.4 g,回流提取2h,过滤,滤液加8倍量的水,提取1.5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00 ml,即得(每毫升含0.94 g麻黄和每毫升含0.384 g苦杏仁).(3)称取麻黄75 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十倍量的水,烧开后加入苦杏仁48 g,回流提取2h,过,滤,滤液加8倍量的水,提取1.5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00 ml,即得(每毫升含0.75 g麻黄和每毫升含0.48 g苦杏仁).
作者:谭镇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医药分开、药品零加成”成为突破口.“零加成”对降低“药价虚高”和遏制医疗机构“以药养医”行为起到了一定作用,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但随之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会适得其反.本文通过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及其“零加成”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作者:韩英;张运强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风池穴注射曲安奈德复合液治疗偏头痛及枕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80例偏头痛及枕大神经痛患者给予曲安奈德40 mg、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2注射液500 μg配伍行风池穴注射.结果 偏头痛1次治愈12例,2次治愈8例,总有效率95.2%;枕大神经痛1次治愈38例,总有效率100.0%.结论 风池穴注射曲安奈德复合液疗偏头痛及枕大神经痛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卢秀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postparturm depression,PPD)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银川市三所医院自2010年3月-2010年5月入院分娩的95例初产妇,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95例初产妇PPD 29例,发病率为30.5%.调查显示初产妇的文化程度、产后健康状况及新生儿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与PPD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了解PPD的相关影响因素,对降低PPD的发病率、提高母婴身心健康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朴海善;顾晓筱;罗晓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放疗前的诱导化疗,在诱导化疗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粘膜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合理的个性化的护理能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耐受力,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患者顺利完成诱导化疗.
作者:陈简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辖区内老年人群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本社区健康体检资料统计与分析,发现老年人群慢性疾病情况.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血脂异常、心电图异常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结论 高血压、血脂异常、心电图异常等已成为本社区老年人群的主要慢性疾病,社区居民慢性病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义标;胡燕华;林燕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反向进针法在癌症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癌症患者18例,输液600人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反向进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进针法.结果 观察组平均所用时间3.7 min,对照组平均所用时间5.6 min.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93.00%,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率70.27%.观察组液体外渗占3.00%,对照组液体外渗占15.00%.结论 反向进针法患者痛苦小、穿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费萍;汉京彦;滕玉华;辛英;张守荣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痔疮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市某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2033例老年人中痔疮的发病率为54.9%,其中男47.2%,女60.8%.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丽升高,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痔疮患者各项危险因素的比例均高于非痔疮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是痔疮的高发人群,其发病与年龄、性别、排便因素、并发慢性疾病、饮食因素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邵晞;张晓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前,输液患者每分钟滴数是靠护士数并手动调节输液器滑轮来调节的,往往会出现由于患者自调滴速、输液位置的改变、进针部位活动等原因导致输液过快、过慢或针头刺破血管壁致使液体外渗、局部肿胀、阻塞等影响治疗[1-2].静脉输液液面与滴数实时监控系统能很好解决以上问题,简介如下.1 系统结构该静脉输液滴数液面与滴数实时监视系统的装置,是由夹持在病房内输液患者现用的一次性输液器观察壶及其上端输液管近观察壶部位检上的若干个闭式监测单元和中央控制系统组成.该装置采用3个电容传感器,与光电传感器相比,电容传感器具有不受光的干扰、薄而轻巧、灵敏度高、稳定性强的特性.
作者:王桂明;朱晓栋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在产后访视中对新生儿进行抚触的效果.方法 将232例足月新生儿出院时随机分成抚触组和对照组,抚触组在出院后,由社区护士教母亲在家中继续给予抚触;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出生第30、42天分别测量两组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头围).结果 抚触组婴儿第30、42天体重、身长、头围均比对照组高.结论 在产后访视中对新生儿继续进行抚触可促进婴儿生长发育.
作者:钟美英;林春梅;林伟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肝炎肝硬化患者胸腺肽α-1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8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及胸腺肽治疗组各43例,治疗前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的T细胞亚群,并与同期健康查体者3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3、CD4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明显下降,CD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治疗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比值轻度升高,CD8轻度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肽治疗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一般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α-1能显著提高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孙海涛;李来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体征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结果 患儿X线胸片显示肺部体征轻微,胸部阴影与正常人明显不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均为阳性.本组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X线胸片异常出现在发病早期,表现形式多样.诊断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大大提高了检出率,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序贯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赵春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施行OPCABG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33例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2例发生室颤,经改体外循环下手术成功.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7例、肺部感染5例、低氧血症12例、再次插管2例、谵妄3例.除死亡2例外均痊愈出院.结论 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风险高,维护相对稳定血流动力学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时加强隐性低心排综合征的处理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邓劲松;韦华;张日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全容积成像法测量不规则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择心肌梗死合并左室心尖部室壁瘤30例,分别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MRI)检查.结果 两种方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大差值为7.23%,两种方法测量的平均值为61.56%,临床认为可以接受.结论 RT-3DE全容积成像法测量不规则左室的心室腔容积和射血分数与心脏MRI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该法准确、直观、无需依赖几何形状的假设,操作简单便利、可连续重复检查且费用较低,在临床上可替代MRI评价心功能.
作者:周庆华;郭国伟;杜波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