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痛泻要方组方原则及其临证特点浅析

张彦卿

关键词:痛泻要方, 组方原则, 辨证, 中医药疗法
摘要:痛泻要方为中医调和肝脾主治痛泻证之要方,文章通过对痛泻要方组方原则的分析,初步探讨痛泻的病因病机及临证特点,并结合临床运用的经验,认为本方有补脾泻肝、缓急止痛、燥湿止泻之功效,土虚木乘、肝脾失调为痛泻要方的病机要点,临床运用上,痛泻要方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为临证要点,广泛运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等具有痛泻临床表现的疾病治疗.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增乳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缺乳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对气血亏虚型缺乳患者给予自拟增乳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气血亏虚型缺乳患者进行观察,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吸乳法、乳房按摩法、食疗等常规方法进行催乳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自拟增乳汤治疗.7d后,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泌乳量、乳房充盈程度、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5.71%)明显优于对照组(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每天平均泌乳量为(68.5±15.8)ml,明显大于对照组的(50.2±2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乳房充盈饱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增乳汤具有益气养血、健脾益肺、通络下乳的功效,增加泌乳量,对气血亏虚型缺乳患者的疗效突出,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栾俊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小柴胡汤治疗慢性咳嗽验案2则

    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复杂,临床有近20%的慢性咳嗽未能明确病因,对于这一部分咳嗽的诊治面临困难.慢性咳嗽可从六经辨证论治,即从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辨治慢性咳嗽,当中尤以少阳证多见,而小柴胡汤功可和解少阳又兼疏利三焦,故临床见少阳证咳嗽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往往可收获良效.

    作者:余松;张立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通便散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观察通便散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脑卒中卧床便秘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日常宣教、辨证施护、饮食指导及情志调护等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通便散穴位贴敷,经过4周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经过4周的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便散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秦丽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疤痕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4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疤痕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90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45例,对照组145例,治疗组包括固定取穴组62例和辨证取穴组83例,采用疤痕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连续5天早上8点监测血压一次,其后1周、4周、8周早上8点均进行血压监测,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及其安全性,并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回访,评估其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72%、81.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辨证取穴组优于固定取穴组;治疗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疤痕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作者:霍芸;韦艳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小儿推拿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小儿推拿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诊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施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推拿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IgG、Ig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确切,促进患儿机体免疫力显著提高,患儿感染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作者:陈伟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糖平煎治疗2型糖尿病30例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复方糖平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糖平煎,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糖平煎汤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肯定.

    作者:马秀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袁占盈教授治疗糖尿病合并自汗盗汗验案2则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攀升.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多.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常导致自汗、盗汗等,重者静息时汗液仍可湿透衣物,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西医对此治疗见效甚微,袁占盈教授利用中医经典方剂治疗此证,颇为有效.袁占盈教授是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继承工作带徒指导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各家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糖尿病会委员,曾多次参加国内糖尿病中医治疗论坛并发表讲话,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对袁老运用中医经典方剂治疗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引起的自汗、盗汗进行总结,望对同仁有所帮助!

    作者:金小琴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微创针刀镜联合汤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7例

    目的 探究微创针刀镜联合汤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7月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7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治疗,于此基础上,观察组施行微创针刀镜+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关节功能(Lysholm)、全身健康(HAQ)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35/37)与对照组75.68%(28/37)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ESR水平及HAQ评分均较低,Lysholm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予以微创针刀镜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及疼痛程度,抑制病情发展,显著改善关节功能及全身健康,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侯丰枝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明目汤联合甲钴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明目汤联合甲钴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76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38例.西医治疗组采用甲钴胺以及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给予明目汤治疗.比较两组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光敏度、DB值、P-VEP潜伏期、P-VEP振幅.结果 联合治疗组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其中,西医治疗组有2例出现恶心,有1例出现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联合治疗组有1例出现恶心,有2例出现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光敏度、DB值、P-VEP潜伏期、P-VEP振幅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治疗组光敏度、DB值、P-VEP潜伏期、P-VEP振幅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 明目汤联合甲钴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视神经损害,有效提高光敏度和P-VEP振幅,降低DB值、P-VEP潜伏期,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姚鹏;杨惠婷;刘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化痰通络解痉汤加减联合电针治疗卒中偏瘫痉挛38例

    目的 探讨化痰通络解痉汤加减联合电针拮抗肌腧穴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1月郑州市中医院76例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化痰通络解痉汤加减联合电针拮抗肌腧穴,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统计对比两组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生存质量评分(PRO).结果 治疗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FM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PRO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通络解痉汤加减联合电针拮抗肌腧穴可改善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作者:楚彩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言语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言语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8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言语训练治疗,观察组予以言语训练+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中国式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CFCP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0%(44/49),高于对照组的71.43%(3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言语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可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及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毫火针加膏肓俞刺血拔罐治疗外吹乳痈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毫火针加膏肓俞刺血拔罐治疗外吹乳痈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索乳痈的发病机理,优化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84例外吹乳痈患者为受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毫火针+膏肓俞刺血拔罐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观察期为3日.治疗组:采用0.30mm×40mm一次性无菌毫针2支,将针烧至通红,沿整个乳房围刺,点刺膻中、中脘、乳根等穴位,其后拔罐,再行膏肓俞刺血拔罐治疗,每日1次,治疗3日.对照组:予青霉素800万单位或其他抗生素+0.9%生理盐水2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持续用药3日,期间停止哺乳.两组患者在治疗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结块消除情况、总体愈显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症状、体征、病程等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疼痛程度及肿块大小等病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100.00%,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情况;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8.57%,2例出现化脓性乳腺炎,需要进一步处理.治疗组患者在症状体征积分,疼痛缓解程度,肿块消除情况方面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 毫火针加膏肓俞刺血拔罐治疗外吹乳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尽快解除乳房疼痛,消除肿块,有效阻止脓肿的发生,为乳痈患者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有效方法,同时不间断母乳喂养,保障了母亲及婴儿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带来幸福.

    作者:吕士琦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补阳还五汤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

    目的 观察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48例患者加用疏血通注射液归为对照组,另48例患者加用补阳还五汤和疏血通注射液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8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段圣杰;尚进林;刘晗睿;贾丽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复方大承气汤联合抗生素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采用抗生素与复方大承气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病例选择时间范围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共纳入病例数为94例.94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按照1:1比例,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抗生素+复方大承气汤)与对照组(抗生素)各47例.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愈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2个月,两组复发率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抗生素与复方大承气汤联合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游中华;龚彩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血WBC计数及PCT水平的影响

    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及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应用清肺逐瘀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WBC计数、PCT水平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WBC计数、PC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计数、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较为明显的用药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常规西药与清肺逐瘀汤结合治疗重症肺炎利于提升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与炎症反应,从而遏制病症进展,临床普及价值高.

    作者:李达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胃虚弱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功能性腹泻(脾胃虚弱证)患者中抽取90例作研究对象,并以遵循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5例)应用金双歧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45例)则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停药后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8.41±1.97)d,其复发率为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11.02±2.03)d,其复发率为17.78%;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复发率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确切,起效快,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值得借鉴.

    作者:付凯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治疗脑梗死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脑梗死患者共120例,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欧洲卒中量表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就欧洲卒中量表评分而言,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确保治疗效果,减轻其残障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药对膀胱造瘘术后膀胱康复验案1则

    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尿道功能障碍是一类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碍性疾病.该病的治疗在临床上尚处于初期阶段,膀胱造瘘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并发症及后遗症一直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中药疗法治验1则,与同道分享,以期进一步探索该病的治疗方法.

    作者:武嫣斐;王健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痛泻要方组方原则及其临证特点浅析

    痛泻要方为中医调和肝脾主治痛泻证之要方,文章通过对痛泻要方组方原则的分析,初步探讨痛泻的病因病机及临证特点,并结合临床运用的经验,认为本方有补脾泻肝、缓急止痛、燥湿止泻之功效,土虚木乘、肝脾失调为痛泻要方的病机要点,临床运用上,痛泻要方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为临证要点,广泛运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等具有痛泻临床表现的疾病治疗.

    作者:张彦卿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经络梳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运动功能影响

    目的 探讨经络梳理特色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运动功能影响.方法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确诊脑卒中恢复期并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则联合经络梳理特色护理干预,1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比较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血黏度(低切、高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抑郁情况(HAMD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Fib、血浆黏度、血黏度(低切、高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升高,HAMD评分则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经络梳理特色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可更好地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运动功能,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值得推广.

    作者:谢琰;饶菊芳;熊汉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