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37例卵巢妊娠的临床分析

刘明;张学莲

关键词:卵巢妊娠, 卵巢组织, 诊治特点, 卵巢血管, 临床表现, 发生规律, 病理证实, 孕早期, 发生率, 资料, 手术
摘要:卵巢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妊娠,发生率为0.36%~2.74%.由于卵巢组织没有肌性组织,加之卵巢血管丰富,易在孕早期发生破裂.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手术前不宜确诊,很多资料报道卵巢妊娠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现就我院14年来经病理证实的37例卵巢妊娠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规律、诊治特点.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难治性骨折之一,骨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均较高.自2002年~2007年我科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有57例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郭学斌;龙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妊娠期补充氨基酸螯合钙的临床观察

    目的 为寻求安全有效的药物预防孕期低钙现象,观察孕期补充氨基酸螯合钙的效果及对妊娠的影响. 方法 将同期产前检查的20~28周的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补钙组50例(口服氨基酸螯合钙胶囊)和对照组50例.分别于服药前测血钙、尿蛋白,观察期间每2~4周测定孕妇血压、体重、宫高,并观察下肢水肿及缺钙症状发生情况,孕38~39周复查血钙、尿蛋白,随访生后3个月内婴儿的钙缺乏疾病. 结果 妊娠期血钙较正常值低,补钙组随妊娠进展血钙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补钙组缺钙症状及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婴儿缺钙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 结论 氨基酸螯合钙胶囊用于妊娠期补钙,有利于降低钙缺乏症状的发生,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生后3个月内婴儿缺钙症状的发生率.

    作者:陈小菊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与分离培养法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与分离培养法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检出效果. 方法 应用PCR技术与分离培养法检测脊柱结核和非骨结核标本各24份,比较两种方法检出效果. 结果 24例脊柱结核标本阳性率:PCR法为91.67%,分离培养法为20.00%,PCR法检出率优于培养法,差异有显著性(P<0.05).24例非骨结核分离培养法均为阴性,PCR法阳性率为9%. 结论 PCR技术检测脊柱结核具有快速、敏感等优点,对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世珍;陈安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腹腔灌注化疗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我们应用顺铂(DDP)、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MMC)联合腹腔温热灌注化疗[1],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58例,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松银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复配式粗杂粮对社区慢性病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复配式粗杂粮对社区慢性病的干预效果,寻找慢性病社区防治的措施. 方法 从南京市鼓楼区三个社区中抽取45岁以上的中老人共731人进行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流行病学调查,整群抽出干预组(158人)和对照组(165人).干预组给予粗杂粮干预和健康教育,对照组只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1年. 结果 干预组的BMI、WHR、血压、血脂水平明显下降(P<0.05),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 结论 复配式粗杂粮能够有效的控制社区慢性病的患病率.

    作者:马燕;吴永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有创与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26例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中的疗效. 方法 将26例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变化、血气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死亡数、机械通气时间等. 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0和4例(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为(11.8±6.3)d和(23.1±14.7)d(P<0.05),住院时间为(14±6)d和(19±13)d(P<0.05). 结论 在适当时机将有创通气改为无创通气,可降低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元荣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中度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联合应用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及美托洛尔(倍他乐克)与单用左旋氨氯地平对中度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172例原发性中度高血压病人,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次,每日1次,治疗4周后筛选出血压控制未达目标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在原来使用施慧达基础上加服美托,洛尔(12.5~25.0)mg,每日2次;B组将左旋氨氯地平剂量加大为5mg,每日1次,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降压效果及对心率的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A组降压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5%、12.5%;B组分别为72.5%、22.5%;治疗后A组心率有所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有协同降压作用,减少了不良反应并克服了施慧达增快心率的影响.

    作者:粟浩然;付文涛;莫除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关于37例卵巢妊娠的临床分析

    卵巢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妊娠,发生率为0.36%~2.74%.由于卵巢组织没有肌性组织,加之卵巢血管丰富,易在孕早期发生破裂.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手术前不宜确诊,很多资料报道卵巢妊娠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现就我院14年来经病理证实的37例卵巢妊娠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规律、诊治特点.

    作者:刘明;张学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循征护理在诺维苯静脉化疗中的应用

    恶性肿瘤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近几年有发病增长的趋势,其中肺癌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临床化疗药物的应用仍然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我科对收治的行诺维苯静脉化疗的肺癌病人,实施循征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体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老年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逐年增多.老年AOSC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发病急、病情重,若急救及护理不当,死亡率高.我院1995-2005年收治老年AOSC 4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贺俊匣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便秘原因分析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病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尤其便秘用力排便时,易诱发各种并发症,是引起突然死亡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对2006年4月至2008年2月住院的120例AMI病人容易产生便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无1例因便秘致心脏事件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翠苏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43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测试,并与241例健康人作对照. 结果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客观、主观支持及支持总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社会支持低,在进行躯体治疗时应实施心理干预.

    作者:杨欣;刘丕卫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 运用16层螺旋CT的3种后处理技术: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和容积重组(VR)对肋软骨骨折的显示状况进行评价,探讨肋软骨骨折的佳CT成像方法. 方法 搜集经16层螺旋CT常规胸部容积扫描和薄层低对比图像重建41例,所有病例均应用MIP、SSD及VR对重建图像进行后处理,后由2名CT诊断医师比较MIP、SSD及VR对肋软骨的显示状况. 结果 3种重组技术均可显示肋软骨.在显示肋软骨形态方面,VR、MIP成像模式优于SSD成像模式;VR成像模式与MIP成像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MIP、VR是显示肋软骨骨折形态的佳CT成像方式.

    作者:赫崇安;李玉报;王立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0例临床体会

    我院从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小切口(4~6cm)行胆囊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唐小亮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3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的影响. 方法 将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0mg/d(48例)辛伐他汀治疗组和40me/d(44例)辛伐他汀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测定oxLDL. 结果 两组患者于辛伐他汀治疗后其oxLDL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值分别<0.05和<0.01),40mg/d辛伐他汀组较20mg/d辛伐他汀组有继续降低oxLDL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短期应用辛伐他汀即可降低oxLDL水平,显示出抗氧化应激的调脂外作用.

    作者:汪凡;高英俊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H2受体拮抗剂心脏副作用的研究进展

    近年发现H2受体拮抗剂(H2 receptor aIltagomsts,H2A)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副作用,据报告其发生率为18~76/10万.近10年来随着许多新的H2A用于临床,心脏副作用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国内报道已有几十例.本文对这方面文献进行综述并阐述其发生机理,以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作者:刘斌;李翠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沂蒙山区孕妇弓形虫感染调查报告

    目的 检测沂蒙山区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 方法 采用ELISA法对沂蒙山区2503例孕妇进行弓形虫抗原抗体检测. 结果 沂蒙山区孕妇弓形虫感染率为4.5%.不同年龄孕妇的弓形虫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期孕妇之间弓形虫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孕妇的弓形虫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孕期妇女应常规检测弓形虫,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作者:郑炳友;赵安成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旨在研究阿托伐他汀降脂以外的作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TGF-β1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血糖控制达标的糖尿病(CKD2-3期)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1组为对照组,未使用阿托伐他汀;2、3组为治疗组分别给与阿托伐他汀20 mg/d、40 mg/d.治疗组给予治疗16周,分别检测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6、12、16周血TGF-β1、β2-微球蛋白、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酸、血脂. 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经阿托伐他汀治疗6、12、16周后,血TGF-β1、尿蛋白明显下降,12周和16周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16周与6、12周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但6周与治疗前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20 mg/d组与40mg/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减轻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该作用可能通过降脂以外的降低TGF-β1的作用实现.

    作者:刘桂美;刘丽秋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广州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1999年由卫生部等10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强调: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

    作者:李燕茹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年龄分布特点及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对诊断宫颈病变的意义. 方法 对681例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对细胞学检查阳性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取组织活检. 结果 TCT阳性患者中,40岁以下占61.5%(40/65),其中30~40岁占43.1%(28/65).液基细胞学阳性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73.8%(48/65),磷状细胞癌(SCC)诊断符合率达100%(3/3),磷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符合率达94.1%(16/17),磷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符合率达75.0%(15/20),不典型磷状上皮细胞(ASCUS)符合率迭56.0%(14/25). 结论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的妇女,应每年进行一次宫颈防癌普查,特别是30~40岁育龄妇女,而TCT能显著提高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作者:戴夏琳;阳纯国;周艾筠;韦华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