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研究

齐然;马红霞;曲煜霞

关键词:护理干预,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疼痛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护理干预,评估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疼痛造成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入院前以及入院后20d的PI-NRS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前与入院后20d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应用效果显著.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清热解毒汤合碘甘油治疗急性咽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清热解毒汤联合碘甘油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从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咽炎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为50例.其中,观察组的治疗方案为清热解毒汤联合碘甘油.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口服阿莫西林胶囊.7天后,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的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的有效率62%.结论 在治疗急性咽炎方面,清热解毒汤联合碘甘油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邓志峰;杨明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穴位按摩配合五行音乐疗法在普通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配合五行音乐疗法应用于普通胃镜检查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0例接受普通胃镜检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胃镜检查中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穴位按摩配合五行音乐干预.结果 观察组在胃镜检查过程中生命体征较对照组稳定,患者主观感受更好.结论 穴位按摩配合五行音乐疗法有利于减轻普通胃镜检查中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胡乃毅;张江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李宝玲运用补阳还五汤辨治老年性气虚血瘀型眩晕经验

    李宝玲,山西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全国著名脑病专家、首届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亲传弟子,从事临床教学工作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遣方用药巧妙,擅长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眩晕、头痛、脑梗塞、脑出血等.笔者有幸聆听导师教诲,受益匪浅,现将李宝玲老师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性气虚血瘀型眩晕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方庆;李宝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阴阳辨证”谈《伤寒论》少阴病证治

    以“阴阳辨证”为纲,通过对《伤寒论》少阴篇的相关原文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少阴病的基本病理特点是阴阳俱虚,而从“水火不济”“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三个不同的病理层次进行研究,能更清晰的认识少阴病的病机及证治特点.

    作者:刘弘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电员针运动疗法联合超短波配合功能锻炼对肩周炎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电员针运动疗法联合超短波配合功能锻炼对肩周炎患者疗效观察.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超短波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超短波配合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用电员针运动疗法.结果 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7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4.4%.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员针运动疗法联合超短波配合功能锻炼对肩周炎患者疗效肯定.

    作者:肖雪青;上官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以下法为主治疗新产腹痛运用1例

    妇人产后腹痛多因气血骤虚,胞宫失养,不荣则痛,临床多以产后多伤气血,气血不足为常立法,治疗则以扶正以养荣血为主,然产后腹痛首当分清虚实,若以邪实为主,不可胶柱鼓瑟,扶正则壅滞气机,邪无出路,必腹痛加剧,又不可一味攻邪为主,临床上以下法中之和解法大柴胡汤为代表治之则可兼顾扶正与祛邪.

    作者:龚鹏;胡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甚至剧痛晕厥者,并随月经周期持续发作,甚至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类病证,称为痛经,有称“经行腹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妇科疾病.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和继发性痛经(Acquired Dysmenorrhea,AD).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以青少年女性居多.继发性痛经通常是由于盆腔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在我国,痛经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张儒荣[1]对重庆市璧山县中学校的1189名在校女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痛经发生率高达78%.

    作者:渠艳芳;王金平;张晋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OPD合并营养不良状况的相关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多发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危害.COPD存在多种并发症,营养不良是其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有很大的影响.现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营养不良状况的临床评价、发生机制和影响等方面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陆梅;李泽庚;朱洁;童佳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韩玲主任医师治疗小儿感冒经验

    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韩玲主任医师198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及教学工作近30年,对小儿呼吸系统及肾病的临床及实验有较深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小儿热性病.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2项,现在研课题2项.韩玲主任医师辨治小儿感冒,根据自身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前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将其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等四型,本文重点介绍韩玲主任医师治疗小儿感冒卫气分的辨证选方经验.

    作者:付剑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影响麻黄入汤剂质量的因素

    麻黄是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的常用中药,影响麻黄入药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为了保证麻黄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麻黄入汤剂质量的因素,从采收季节、贮存时间、炮制方法、煎煮方法几个方面,分析影响因素.采收季节不当、贮存时间过长或过短、生用或者蜜炙、煎煮不足等都会对麻黄的质量造成影响.现论述这几方面对麻黄的疗效的影响.

    作者:孙建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关节松动术联合筋结针刺运动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举隅

    目的 阐述关节松动术联合筋结针刺运动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举验案3则,分别叙述先关节松动术后筋结针刺运动、先筋结针剌运动后关节松动术、先关节松动术后行“局部筋结针刺+基于‘巨刺法’指导下的筋结针刺运动”三种不同组合顺序的治疗手段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结果 灵活应用关节松动术联合筋结针刺运动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卓见成效.结论 针对患有膝骨关节炎的不同人群,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章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56例

    目的 研究胃脘痛采用半夏泻心汤的治疗效果.方法 56例胃脘痛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28例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胃镜检查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脘痛疾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应用安全可靠,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张雪梅;郭燕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014年天津地区144例麻疹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中西结合科收治的所有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4例麻疹患者(男76例,女68例),未成年患者74例(<5岁占92%),成年患者70例;发病季节集中在1、2、3、4、5月份(共124例占86.1%);地域分布差异不明显(城镇患者68例,占47.2%);麻疹疫苗接种(含加强免疫接种)率低(接种患者16例,占11.1%);麻疹患者(儿)接触(含麻疹高发时段去往人口密集区)率高,为127例(占88.2%).发热体温偏高(≥39.0℃患者占66.0%);合并症多样化,由多到少依次为:消化道症状(含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为80.6%、心肌炎为75.7%、肝损害为45.8%、肺炎为43.1%、贫血为18.8%、喉炎为11.8%、上呼吸道感染为5.6%、鹅口疮为5.6%;麻疹抗体-IgM阳性检出率高,为79.9%.治愈率高,为100%(平均住院治疗5.79天).结论 此次麻疹的发生呈现两极态势,即8月龄~5岁儿童及18岁以上成年人多见,麻疹患者疫苗接种率偏低,麻疹合并症呈现多样化,持续时间长.因此有必要加强儿童及成人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医务工作者对麻疹的认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诊治过程中的作用,避免麻疹疫情的爆发及流行.

    作者:崔涛;郭丽颖;贾建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80例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予以合理护理方法,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对膝关节功能具有较为显著改善,无膝关节内翻、外翻等畸形发生,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医护人员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过程中应予以合理护理,由此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鲁素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将90例肝经湿热、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均按辨证论治分别给予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内服,治疗组采用二味拔毒散外搽,对照组采用1%喷昔洛韦乳膏,共治疗一个疗程9天,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观察第3、6、9天的症状指数积分及疼痛缓解和消失时间,并随访PHN发生与否,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评定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6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二味拔毒散组治疗后d3及d9,症状及体征改善均优于喷昔洛韦组(P<0.01),神经痛减轻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二味拔毒散对带状疱疹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优于喷昔洛韦乳膏,尤其在促进皮损愈合、缩短病程及缓解急性神经痛、预防后遗神经痛方面,其联合中药辨证论治内服不失为治疗带状疱疹安全且疗效颇佳之方案.

    作者:王丹;谌莉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叶天士治疗胃脘痛学术思想探析

    清代医家叶天士认为脾属已土,脾宜升则健,脾主运化;胃属戊土,胃宜降则和,胃主纳.脾胃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传输,但各有特点,临证当分而治之.通过反复研读《临证指南医案》中胃脘痛篇,可归纳出其治疗胃脘痛的学术思想:治胃先治肝、治分气血、久病入络、温通胃阳、顾护胃阴、肝风内中等,在临床工作中,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作者:康宜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EST联合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例胆总管结石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先行EST取石术,术后口服清胆通腑汤;对照组80例,仅行EST取石术,术后第10天观察两组胆总管残石率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残石率5%,对照组残石率40%(P<0.05);治疗组肝功能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ST联合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明显减少EST术后残余结石,显著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密亚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路径化管理模式在新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实践效果

    目的 探讨路径化管理模式在新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144名新护士(对照组)采取传统管理模式,2012年124名新护士(观察组)采取路径化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新护士在技能、理论成绩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路径化管理模式进行培训的新护士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将临床路径化管理模式引入新护士培训中,可使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具体化,可有效提高新护士培训质量,保障病人安全.

    作者:王莉;孙琛;潘霞;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降低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降低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对压疮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及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高龄股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同时对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护理质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范雪梅;辛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的认识及治疗体会

    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病论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对1000例患者的治疗,得出在辨证论治这一治病求本的基础上,针对上感高热可采取辨病施治,辅以审因论治、对症治疗.

    作者:薛明;达春水;王永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