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峰;杨明杰
目的 通过查询大量文献及资料总结目前布鲁氏菌病的中医药治疗现状.方法 查询文献资料后归纳总结.结果 中医对布鲁氏菌病病名、病机及治疗逐渐达成共识.结论 中医学认为布鲁氏菌病归属湿温,病因病机为感受湿热病邪所致;中医药治疗布鲁氏菌病方式多样,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许早荣;郑爱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我院中西结合科收治的所有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4例麻疹患者(男76例,女68例),未成年患者74例(<5岁占92%),成年患者70例;发病季节集中在1、2、3、4、5月份(共124例占86.1%);地域分布差异不明显(城镇患者68例,占47.2%);麻疹疫苗接种(含加强免疫接种)率低(接种患者16例,占11.1%);麻疹患者(儿)接触(含麻疹高发时段去往人口密集区)率高,为127例(占88.2%).发热体温偏高(≥39.0℃患者占66.0%);合并症多样化,由多到少依次为:消化道症状(含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为80.6%、心肌炎为75.7%、肝损害为45.8%、肺炎为43.1%、贫血为18.8%、喉炎为11.8%、上呼吸道感染为5.6%、鹅口疮为5.6%;麻疹抗体-IgM阳性检出率高,为79.9%.治愈率高,为100%(平均住院治疗5.79天).结论 此次麻疹的发生呈现两极态势,即8月龄~5岁儿童及18岁以上成年人多见,麻疹患者疫苗接种率偏低,麻疹合并症呈现多样化,持续时间长.因此有必要加强儿童及成人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医务工作者对麻疹的认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诊治过程中的作用,避免麻疹疫情的爆发及流行.
作者:崔涛;郭丽颖;贾建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电员针运动疗法联合超短波配合功能锻炼对肩周炎患者疗效观察.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超短波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超短波配合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用电员针运动疗法.结果 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7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4.4%.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员针运动疗法联合超短波配合功能锻炼对肩周炎患者疗效肯定.
作者:肖雪青;上官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例胆总管结石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先行EST取石术,术后口服清胆通腑汤;对照组80例,仅行EST取石术,术后第10天观察两组胆总管残石率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残石率5%,对照组残石率40%(P<0.05);治疗组肝功能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ST联合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明显减少EST术后残余结石,显著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密亚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80例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予以合理护理方法,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对膝关节功能具有较为显著改善,无膝关节内翻、外翻等畸形发生,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医护人员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过程中应予以合理护理,由此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鲁素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改善血供促进骨折愈合.方法 笔者抽取我院自2009年-2014年23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分析之前采用的植骨加内固定疗法对血运的影响,和终采用自体骨髓血介入加补肾活血类中药汤剂口服的疗效.结果 排除感染性骨不连等其他因素.此23例患者之前或进行钢板内固定破坏了骨膜,或骨损伤的位置没有血管供应造成骨不连.经过系统的对症治疗、随访,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不断总结以往经验教训,把改善血运作为突破点,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如介入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在骨不连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葛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李宝玲,山西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全国著名脑病专家、首届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亲传弟子,从事临床教学工作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遣方用药巧妙,擅长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眩晕、头痛、脑梗塞、脑出血等.笔者有幸聆听导师教诲,受益匪浅,现将李宝玲老师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性气虚血瘀型眩晕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方庆;李宝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214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体质进行观察分型,找出该类型患者常见的辨证论治方法,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收集患者病例信息,对该类型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找出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以指导老年H性高血压患者的预防和治疗.结论 通过对临床214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即Hcy水平的观察研究后,有了一些关于该类型患者中医体质学分析的体会,随着现如今老年病患的增多,H型高血压的特殊致病性,又因为H型高血压是诱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对临床214例老年H型高血压的中医体质分型研究后发现,气虚、血瘀、痰湿体质者相当,所占比例多,阳虚体质者居中,阴虚体质者少,所以把握以上特殊规律,有其特殊意义,能为临床更好的指导用药和预防脑卒中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赵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整理不同之水的性用、材料及备置方法等,供临证时灵活选取,以提高方药疗效.方法 参照历代医家的论述及现代研究的成果,归纳其中水类溶媒的性用,以五行理论为中心,阐述其功效和升降之性.并对其现状和发展提出见解.结果 诸水的五行及升降之性对应为:清水(水;沉),甘澜水(木;升而泄肾邪),清浆水(金、土;敛降火气而养中),潦水(土;降而化湿邪),泉水(金;降而安神),井花水(金;降而熄风),东流水(金;降而荡上焦水饮),麻沸汤(火;浮而上行且可通络).结论 仲景《伤寒杂病论》对方药煎煮溶媒有特定的选择.不同煎药用水具有不同的性用,临证时根据病症的不同择取相应的煎药用水方可更好的发挥临床疗效.
作者:唐一丹;黄庆;田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从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研究千金苇茎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作用机理的可能行.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使其感染几乎不可能被清除从而导致肺衰竭终导致患者死亡.研究干扰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药物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降低其毒力因子产生、抑制生物膜的形成以及提高药物敏感性的途径.结果 从中医经典方千金苇茎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入手,研究千金苇茎汤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来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可行的.结论 从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研究千金苇茎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抓住千金苇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作用通路、作用靶点的主要环节.
作者:樊长征;张文江;张燕萍;苗青;张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建立中药材鬼针草的质量标准.方法 以芦丁和金丝桃苷为对照品,对鬼针草药材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 建立了以薄层色谱法鉴别鬼针草药材中芦丁和金丝桃苷的方法.芦丁的线性范围为3.11~99.55 μg· mL-,回归方程为:Y=16.783X-7.895(r=0.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5%,RSD为2.77%(n=6);金丝桃苷的线性范围为3.14~100.6 μg·mL-1,回归方程为Y=22.425X-10.389(r=0.9998,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89%,RSD为1.98%(n=6).结论 本实验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鬼针草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有效控制鬼针草药材的质量.
作者:布紫云;曲婷丽;赵正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痛泻要方是和解剂中调和肝脾的方剂,是临床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代表方.徐经世先生重视调节中焦脾胃肝胆气机,擅用疏肝健脾之法治疗内科杂症,临证喜用痛泻要方.文章论述导师灵活运用本方治疗湿疹、郁证、心悸、喘证的经验.
作者:汪元;徐经世;李永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近10年针灸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慢性湿疹提供较好的针灸治疗方法和临床依据.方法 以“慢性湿疹,针灸”为检索词,查阅2004至2014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将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毫针剌、火针、自血疗法、梅花针、针药结合等不同的针灸方法,在治疗慢性湿疹上取得了较大进展.结论 针灸治疗慢性湿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目前临床运用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
作者:张贵涛;何新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护理干预,评估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疼痛造成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入院前以及入院后20d的PI-NRS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前与入院后20d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齐然;马红霞;曲煜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将90例肝经湿热、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均按辨证论治分别给予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内服,治疗组采用二味拔毒散外搽,对照组采用1%喷昔洛韦乳膏,共治疗一个疗程9天,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观察第3、6、9天的症状指数积分及疼痛缓解和消失时间,并随访PHN发生与否,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评定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6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二味拔毒散组治疗后d3及d9,症状及体征改善均优于喷昔洛韦组(P<0.01),神经痛减轻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二味拔毒散对带状疱疹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优于喷昔洛韦乳膏,尤其在促进皮损愈合、缩短病程及缓解急性神经痛、预防后遗神经痛方面,其联合中药辨证论治内服不失为治疗带状疱疹安全且疗效颇佳之方案.
作者:王丹;谌莉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呕吐病为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所至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症,分虚实二证.实证呕吐根本病机为多种原因引起脾胃升降失常、气机逆乱,辛开苦降法为调整脾胃气机,恢复中焦升降的有效方法.临床治疗实证呕吐之组方用药,以辛开苦降为法,常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论述辛开苦降法在治疗实证呕吐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王旭光;杨大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阐述关节松动术联合筋结针刺运动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举验案3则,分别叙述先关节松动术后筋结针刺运动、先筋结针剌运动后关节松动术、先关节松动术后行“局部筋结针刺+基于‘巨刺法’指导下的筋结针刺运动”三种不同组合顺序的治疗手段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结果 灵活应用关节松动术联合筋结针刺运动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卓见成效.结论 针对患有膝骨关节炎的不同人群,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章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本文叙述为药剂科的文化建设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结合我院药剂科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以及所采取的一系列做法,分析文化建设对于科室建设的重要性.结果 我院药剂科重视并加强文化建设后,科室管理及职工凝聚力得以提高.结论 药剂科的发展需要重视并加强文化建设.
作者:张梅;王成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王平教授治疗自汗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方法 分别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等方面论述王平教授治疗自汗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通过列举案例总结王平教授运用“中医元气论”治疗自汗症的独特之处.结果 自汗症多由体质虚弱、情志不调、饮食失节等原因引起,发病机制多为元气亏虚或元气输布运行失调,故王平教授提出调补元气治疗自汗的理论,并总结出温肾健脾、理脾升阳、益肺敛气等治疗方法.结论 王平教授运用调补元气法治疗自汗症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邱怡;王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予阿洛西林钠针、喜炎平注射液、丹参酮Ⅱ-a针静滴,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配合针刺、拔罐和中药口服.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80.26%、总有效率97.37%、复发率11.48%,对照组治愈率48.61%、总有效率62.5%、复发率31.43%,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加快临床症状消失,减少复发,促进淋巴结消失的作用.
作者:刘素云;王喜聪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