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纳络酮治疗酒精中毒60例临床分析

高世洪;阙劲松;杨雅秋

关键词:盐酸纳络酮, 两种治疗方法, 急性酒精中毒, 中毒病人, 清醒时间, 临床疗效, 常规治疗, 比较分析, 急诊科, 抢救
摘要:纳络酮在抢救急性酒精中毒方面已收到较好的效果.本院急诊科2001年6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病人100例,分别采用纳络酮治疗及一般常规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神志清醒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纳络酮治疗酒精中毒60例临床分析

    纳络酮在抢救急性酒精中毒方面已收到较好的效果.本院急诊科2001年6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病人100例,分别采用纳络酮治疗及一般常规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神志清醒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高世洪;阙劲松;杨雅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宫颈环形电切治疗宫颈糜烂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100例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治疗宫颈糜烂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治疗宫颈糜烂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100例,观察手术疼痛程度、术中、术后出血情况、阴道流液时间、术后3个月阴道镜检查宫颈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随访3个月,宫颈糜烂一次性治愈率为96.15%,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一次性治愈率为89.58%,治疗效果与病变程度有关.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副反应轻、恢复快,是治疗宫颈糜烂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有效方法 .

    作者:王中洁;曹智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微量元素与口腔扁平苔藓研究现状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感染性疾患,其病因不明,与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等有关,近年来,有学者报道微量元素也可能与该病发病有关[1].本文对微量元素与口腔扁平苔藓研究现状作一简单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作准备.

    作者:李红玖;柴颖;段大航;李坦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对高压氧疗法初次进舱患者的心理护理

    高压氧治疗现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被更多的患者所接受.不过,初次进舱的患者仍有许多疑虑和恐惧.为了清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特把我科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侯书玲;宫巧芝;王金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方法 对25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4.7%(163/252),其中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87.2%,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51.3%;心电图异常的主要表现是ST-T改变,其次是心律失常.结论 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检查应作为一项急诊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王艳;王文;邹建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阿托品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抢救有机磷中毒的分析

    目的 探讨阿托品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在抢救有机磷中毒中的价值.方法 52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达阿托品化后,观察组使用微量泵持续静点阿托品,对照组按常规用法间断静推.结果 观察组痊愈26例(96.29%),死亡1例;对照组痊愈21例(84.00 %),死亡4例.观察组无反跳病例,过量3例,量不足1例;对照组反跳3例,过量2例,量不足6例.结论 用微量泵输注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操作简便,易于观察和调整阿托品用量,抢救成功率高.

    作者:陈仁辉;陶福正;吴利云;陈英姿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评价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 在中国气象局2005年职工体检检出的521例高血压患者中,选取89例作为干预对象,男性56例,女性33例,年龄45~68岁.其中高血压Ⅰ级25例,Ⅱ级37例,Ⅲ级27例.进行了包括门诊、咨询、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健康教育形式,以及低盐、低脂、高纤维平衡膳食、控烟、加强运动和改变不良饮酒习惯、心理平衡等各种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并随访1年.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控制的情况.结果 干预后收缩压由(156.5±11.5)mm Hg降至(133.8±8.5)mm Hg,舒张压由(95.7±8.6)mm Hg降至(84.5±6.3)mm Hg(P< 0.01).干预后高血压控制的显效率为62.9%,有效率为23.6%,总有效率为86.5%.结论 社区干预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董仓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临沂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了解临沂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现况,以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方法 随机抽取国有企业30家、集体企业77家、私有企业132家,采用全国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表进行逐项调查.结果 职业卫生管理指标合格率、职业病防护设施配备率、有害作业点检测率、检测点合格率、有害作业工人职业性体检率国有企业均高于私有企业;工作场所粉尘、毒物、噪声超标率私有企业均高于国有企业.结论 集体企业和私有企业应作为今后职业病防治工作重点.

    作者:陈洪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浅谈儿科护士的职业压力与应对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医疗技术、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现代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1],尤其是儿科护理人员面对的对象大多是不能表达自己痛苦的幼儿及过分疼爱孩子的家长,且儿科疾病大多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这就在治疗与护理方面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嘈杂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这些均可成为应激源对护士产生影响.

    作者:毛培红;吕秀玲;丁蕾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静脉丙种球蛋白佐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佐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解痉、平喘、抗炎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5.0 g静滴,每日1次,连用3~7天.结果 治疗组的症状控制率为90%,较对照组55%高;喘息显著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静脉丙种球蛋白佐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满意,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刘文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ICU危重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ICU危重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4年1月~2005年9月在我院ICU发生的58例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13.4%,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率占主要地位.住院时间超过10天者占70%.全部均做了侵入性操作.培养菌株中革兰阴性菌占52.2%,革兰阳性菌占33.3%,真菌占14.5%.结论 ICU的医院感染率较高与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不合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加强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控制和预防,尽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或采用非抗生素防治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麦国钊;黄嘉正;冯文聪;黄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

    脊髓损伤(SCI)可分为原发性损伤与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主要由于机械压迫、出血所致;继发性损伤主要由于水肿、炎症反应、局部缺血、谷氨酸受体过度激活、脂质过氧化作用、钙离子超载所致.

    作者:金传峰;王宁;陈允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患儿不良刺激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设立和新生儿抢救技术的进步,使许多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高危儿)生存率提高.但NICU是一种多噪音、强光线、作息时间不规律、侵入性操作频率高、疼痛无法预期、缺乏母子交流的压力环境,是一个潜在的、可能会对高危儿持续造成不良影响的环境,例如,警报信号、呼吸机声音、电话铃声、说话声及脚步声等,以及不同专业人员参与的各种诊疗操作过程,都是对高危儿的不良刺激[1].

    作者:陈建华;孟庆梅;陈梦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90例脑梗死患者、78例脑出血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广泛存在着血液流变学异常.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30例救治体会

    我院于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共抢救3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病人,其病情危重,救治困难,死亡率高.今将30例重度中毒患者的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士文;张继岐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多通道输液器的临床应用

    多通道输液器可以同时多通道输液、多通道推药,它既可以缩短病人的输液时间,又可以同时应用其他药物,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还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我们课题组对2005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各科需多次静脉输液的病人使用了多通道输液器,共计1680人次,现将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丽凤;徐本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医院的社区职责

    医院历来都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救死扶伤、促进社区群众健康的重大责任.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县、乡、村三级医疗网,对医院的社区职责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该网络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新中国卫生成就的基石.

    作者:朱志忠;董学文;刘朝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子宫颈癌

    在妇女的肿瘤病中,宫颈癌的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位.全世界每年都有约20万妇女死于这种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而且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展为浸润癌.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对宫颈癌的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与诸多其它恶性肿瘤相比,在宫颈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方面一直比较滞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介导的纤溶系统与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有关,在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水平,来作为监测宫颈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的新方法 、新途径.

    作者:刘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明显增加.由于老年人AMI的症状常不典型,临床确诊率低[1].但并发心律失常较为常见,如不及时抢救和治疗,病死率很高.本文对我院1994年3月到2005年12月住院中的184例老年人AMI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高卫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谈供应室人员下收下送无菌物品的全程质量管理

    供应室担负着医院各类无菌器械、敷料及物品的供应,供应室管理质量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甚至病人的安危,确保各类无菌物品的质量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核心.供应室无菌物品下送是保证无菌物品不受污染的重要工作,在医院开展整体护理、推行优质服务、实现医院跨越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加强供应室下收下送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是防止无菌物品在下送过程中被污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