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激经、胎漏之不同

戴元权

关键词:激经, 胎漏, 中医诊断学
摘要:激经是妊娠早期个别女性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胎漏为妊娠期间阴道少量流血,时作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者.二者均会出现妊娠早期阴道流血,而无腰酸、腹痛及小腹坠胀,但中西医对二者的认识有显著的区别.从中、西医理论、诊断、处理等方面对激经、胎漏的不同作一浅析.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知机道之者,不可挂以发”的指导意义

    目的 探究《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的具体内涵以及指导意义、实践途径.方法 主要通过检索历代注家相关注释、古汉语字义,并结合《黄帝内经》原文中的相关内容来探讨经文原意.结果 前人从“间不容发”角度对该经文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确实阐明其本义,并且令之难以践行.《黄帝内经》原文实际是以使用弩机为喻,指出了用针重视机宜的重要性.结论 依据《黄帝内经》的启示,把握用针机宜是正确施用针刺补泻手法的重要基础,脉诊以及押手的运用或许是准确判断针刺时机的有效手段.

    作者:林文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护理干预,评估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疼痛造成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入院前以及入院后20d的PI-NRS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前与入院后20d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齐然;马红霞;曲煜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降低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降低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对压疮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及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高龄股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同时对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护理质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范雪梅;辛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甚至剧痛晕厥者,并随月经周期持续发作,甚至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类病证,称为痛经,有称“经行腹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妇科疾病.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和继发性痛经(Acquired Dysmenorrhea,AD).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以青少年女性居多.继发性痛经通常是由于盆腔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在我国,痛经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张儒荣[1]对重庆市璧山县中学校的1189名在校女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痛经发生率高达78%.

    作者:渠艳芳;王金平;张晋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56例

    目的 研究胃脘痛采用半夏泻心汤的治疗效果.方法 56例胃脘痛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28例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胃镜检查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脘痛疾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应用安全可靠,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张雪梅;郭燕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以下法为主治疗新产腹痛运用1例

    妇人产后腹痛多因气血骤虚,胞宫失养,不荣则痛,临床多以产后多伤气血,气血不足为常立法,治疗则以扶正以养荣血为主,然产后腹痛首当分清虚实,若以邪实为主,不可胶柱鼓瑟,扶正则壅滞气机,邪无出路,必腹痛加剧,又不可一味攻邪为主,临床上以下法中之和解法大柴胡汤为代表治之则可兼顾扶正与祛邪.

    作者:龚鹏;胡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014年天津地区144例麻疹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中西结合科收治的所有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4例麻疹患者(男76例,女68例),未成年患者74例(<5岁占92%),成年患者70例;发病季节集中在1、2、3、4、5月份(共124例占86.1%);地域分布差异不明显(城镇患者68例,占47.2%);麻疹疫苗接种(含加强免疫接种)率低(接种患者16例,占11.1%);麻疹患者(儿)接触(含麻疹高发时段去往人口密集区)率高,为127例(占88.2%).发热体温偏高(≥39.0℃患者占66.0%);合并症多样化,由多到少依次为:消化道症状(含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为80.6%、心肌炎为75.7%、肝损害为45.8%、肺炎为43.1%、贫血为18.8%、喉炎为11.8%、上呼吸道感染为5.6%、鹅口疮为5.6%;麻疹抗体-IgM阳性检出率高,为79.9%.治愈率高,为100%(平均住院治疗5.79天).结论 此次麻疹的发生呈现两极态势,即8月龄~5岁儿童及18岁以上成年人多见,麻疹患者疫苗接种率偏低,麻疹合并症呈现多样化,持续时间长.因此有必要加强儿童及成人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医务工作者对麻疹的认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诊治过程中的作用,避免麻疹疫情的爆发及流行.

    作者:崔涛;郭丽颖;贾建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清热解毒汤合碘甘油治疗急性咽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清热解毒汤联合碘甘油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从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咽炎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为50例.其中,观察组的治疗方案为清热解毒汤联合碘甘油.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口服阿莫西林胶囊.7天后,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的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的有效率62%.结论 在治疗急性咽炎方面,清热解毒汤联合碘甘油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邓志峰;杨明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刘友章教授活用甘露消毒丹经验举隅

    刘友章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出身中医世家,曾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对中医疑难杂症的治疗尤有心得,现将刘教授应用甘露消毒丹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丁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环境的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并成为其中利用率高的信息资源之一.特别是高校校园网络,拓展了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和知识领域,便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促进个性化发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针对目前河南中医学院学生对校园网的利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在获取利用网络资源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切合实际、易于实施的解决对策,进而有的放矢地促进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其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合理评价信息、深入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未来更好地为信息化社会服务.

    作者:史占江;刘丹丹;刘文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EST联合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例胆总管结石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先行EST取石术,术后口服清胆通腑汤;对照组80例,仅行EST取石术,术后第10天观察两组胆总管残石率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残石率5%,对照组残石率40%(P<0.05);治疗组肝功能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ST联合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明显减少EST术后残余结石,显著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密亚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叶天士治疗胃脘痛学术思想探析

    清代医家叶天士认为脾属已土,脾宜升则健,脾主运化;胃属戊土,胃宜降则和,胃主纳.脾胃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传输,但各有特点,临证当分而治之.通过反复研读《临证指南医案》中胃脘痛篇,可归纳出其治疗胃脘痛的学术思想:治胃先治肝、治分气血、久病入络、温通胃阳、顾护胃阴、肝风内中等,在临床工作中,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作者:康宜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辨证施护

    目的 探讨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辨证施护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3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3例,除常规治疗外,给予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心电图指标改善明显,优干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能有效缓解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徐青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阴阳辨证”谈《伤寒论》少阴病证治

    以“阴阳辨证”为纲,通过对《伤寒论》少阴篇的相关原文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少阴病的基本病理特点是阴阳俱虚,而从“水火不济”“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三个不同的病理层次进行研究,能更清晰的认识少阴病的病机及证治特点.

    作者:刘弘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激经、胎漏之不同

    激经是妊娠早期个别女性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胎漏为妊娠期间阴道少量流血,时作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者.二者均会出现妊娠早期阴道流血,而无腰酸、腹痛及小腹坠胀,但中西医对二者的认识有显著的区别.从中、西医理论、诊断、处理等方面对激经、胎漏的不同作一浅析.

    作者:戴元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7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予阿洛西林钠针、喜炎平注射液、丹参酮Ⅱ-a针静滴,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配合针刺、拔罐和中药口服.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80.26%、总有效率97.37%、复发率11.48%,对照组治愈率48.61%、总有效率62.5%、复发率31.43%,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加快临床症状消失,减少复发,促进淋巴结消失的作用.

    作者:刘素云;王喜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临床浅谈血供对骨不连治疗的影响

    目的 通过改善血供促进骨折愈合.方法 笔者抽取我院自2009年-2014年23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分析之前采用的植骨加内固定疗法对血运的影响,和终采用自体骨髓血介入加补肾活血类中药汤剂口服的疗效.结果 排除感染性骨不连等其他因素.此23例患者之前或进行钢板内固定破坏了骨膜,或骨损伤的位置没有血管供应造成骨不连.经过系统的对症治疗、随访,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不断总结以往经验教训,把改善血运作为突破点,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如介入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在骨不连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葛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诊疗现状

    目的 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能严重阻碍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恢复,其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笔者希望通过对近年来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以寻求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近几年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对于脑卒中后肩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临床多采用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针灸治疗等治疗方式,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结果 对于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治疗应尽早介入,而且应该通过治疗人员的正确方法进行.

    作者:曾慧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46例,评价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转归、24h动态心电图变化,并进行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心律(率)、用药和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在6个月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1%,6个月中药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

    作者:刘鹏;韩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布鲁氏菌病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目的 通过查询大量文献及资料总结目前布鲁氏菌病的中医药治疗现状.方法 查询文献资料后归纳总结.结果 中医对布鲁氏菌病病名、病机及治疗逐渐达成共识.结论 中医学认为布鲁氏菌病归属湿温,病因病机为感受湿热病邪所致;中医药治疗布鲁氏菌病方式多样,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许早荣;郑爱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