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萍;丁晓民
流感潜伏期短,起病急,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容易实现,流感病毒抗原易变异,人群的特异性免疫状况不稳定,对变异株普遍易感,因此流感流行常呈周期性,并容易迅速导致世界性大流行,对人群健康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1].
作者:汪滢;曾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脑血流速度状况.方法 采用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测研究组(40例)抑郁症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与对照组(40例)健康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各指标与健康正常人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正常人普遍降低,搏动指数明显升高.
作者:何传才;吴冬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肾盂肾炎患儿尿液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活性.方法 用速率法对36例肾盂肾炎患儿的尿液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进行检测,并与352例健康儿童尿液进行比较.结果 肾盂肾炎患儿的三种尿酶均高于正常儿童(P<0.01).结论 尿酶的含量与肾功能密切相关,因而尿酶可以作为评价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检测尿液中GGT、ALP、LDH对诊断儿童肾盂肾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君;付海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氢氧化钙对感染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以甲醛甲酚为对照,分别记录两组封药前后的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氢氧化钙组显效率为82.35%,一次封药即可进行根管充填,甲醛甲酚组显效率为63.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氧化钙是一种高效的抗菌药物,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殷晓春;林松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社区早期快速抢救急性心肌缺血,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抢救急性心肌缺血,从社区病例中选取5例典型病例,对比治疗前后心电图,确认疗效.结果 抢救后5例典型病例心电图显示急性心肌缺血全部改善,干预了心肌梗死的发生.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能解除冠脉痉挛,减少冠脉损伤部位的血小板沉积,改善心肌壁急剧缺血状态,可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作者:徐宝华;郭钰;米咏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及各种手术的护理模式与注意事项.方法 2000年4月~2005年4月,我院共收治直肠癌病人31例,全部按设计要求进行了术前放、化疗和手术治疗,针对新的治疗方法、主要副反应等,对病人给予了全面、连续、有效的护理.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了治疗,康复出院,1年生存率达100%.结论 全面、连续、有效的护理,是保证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及手术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张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在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如果忽略了病人的权利,很可能会发生侵犯病人权利的事件,甚至会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医护人员了解病人的权利,有利于避免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所谓权利,一是法律上的权利,即法律赋予人们享有的某种权益,表现为享有权利的人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有权做出或不做某种行为和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在必要时可请求国家机关协助实现其权益;二是指伦理道德方面的权利,这种权利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但也有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普遍认可并遵循的行为规范[1].病人权利是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的综合,是指病人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应享受的权力和利益,病人权利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艾淑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20世纪70年代起,传染病已不再是危害儿童的第一杀手,而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除意外伤害外常见的儿童死亡原因.恶性肿瘤中,白血病发病率占据第一位[1],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获得长期生存的患者越来越多,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应用正规化疗,长期无病生存率可达70%~80%[2].
作者:范芹;沈晶晶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新式剖宫产术是一种改进的剖宫产术式,由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程序少、术后少疼痛、下床活动及肛门排气早等优点,对保证母婴的健康起到一定的作用,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郑子琴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GMP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所有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它是适应保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对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和药品品种实施监督并取得认可的一种制度,也是确保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但很多企业在通过GMP认证以后的实施工作中,往往流于形式.以下笔者就从事药品监督工作并参与GMP现场认证检查过程,简述应着重提高的几项工作.
作者:刘瑞琴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大复方是中药复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药味多、相应的化学成分复杂,致使药效物质基础难以确定;多成分、多靶点以及含量过低给药理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所以研究药物之间的配伍,在保证药效的基础上简化药味组成,使之便于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研究,已成为中药复方现代化道路的必由之路.
作者:王海燕;刁兴彬;孙强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现代流行病学指出,疾病和健康在不同人群中分布与所处的职业环境有关.血液净化中心是医院特殊治疗单位,是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在工作中有许多危害因素损害护士的身心健康,我们在注意护理安全的同时应重视自身的防护.现结合实际情况就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讨论如下.
作者:尹波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如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展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预后较差.现在已证实它是由冠状动脉内易损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所致,因此早期检测易损斑块并加以适当干预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易损斑块的新检测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建平;刘厂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明确现阶段本地区SAPS Ⅱ评分与呼吸机撤离的关系,以便更加有效、合理、规范地使用呼吸机,提高呼吸危重症的治疗成功率.方法 入住ICU后第1个24小时内进行SAPS Ⅱ评分.观察SAPS Ⅱ评分各分数段成功撤离呼吸机病人的比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SAPS Ⅱ评分越低的病人,成功撤离呼吸机的比例越高.结论 SAPS Ⅱ评分与呼吸机的成功撤离率有关系;SAPS Ⅱ评分作为第三代病情严重度评价系统,能较准确地判断机械通气病人的预后.
作者:侯太辉;张珂瑜;乔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而产后出血又以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为常见.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不佳.若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后遗症,严重影响了妇女的生命和健康[2].
作者:吴丽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研究证明,内皮功能受损和内中膜复合体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早期标志,发生于斑块形成之前.发生高血压(HT)时,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无创性高分辨率超声出现以前,通常采用病理学检查和动脉造影方法评价动脉粥样硬化,这两种方法不仅不适合疾病早期阶段的研究,而且也不适合评价药物疗效.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及内中膜复合体的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来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作者:杨艳丽;孙志丹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我院2006年内科疗区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继发脑栓塞.例1 男,42岁,因心前区疼痛1小时而入院,患者2小时前因劳累而突发心前区疼痛,伴大汗,休息、口服速效救心丸不缓解.既往高血脂.查:血压120/70 mm Hg,心音低钝,节律不整,闻期前收缩.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 mv.
作者:丁顺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期间重点做好溶栓治疗的护理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或再栓塞等并发症.结果 基本治愈8例,有效26例.治疗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多个穿刺部位出血,经冰敷、局部加压包扎后出血停止.结论 对溶栓治疗的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溶栓治疗的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作者:孙艳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其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心肌梗死是主要死因.我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川崎病2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桂菊;葛凯峰;陈梦婷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科所收治的 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药物组和治疗组.三组均采用营养神经、改善血循环、脱水及防治并发症药物对症支持治疗,药物组同时服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少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MMSE及LOTCA量表进行评分和比较.结果 三组治疗前后LOTCA量表及MMSE量表评分均有差异,治疗后的评分均比治疗前高(P<0.01).其中LOTCA量表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比对照组高(P<0.01),也比药物组高(P<0.05);MMSE量表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比对照组和药物组高(P<0.01).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损伤所致认知障碍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吴东;朱崇田 刊期: 200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