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琴
研究证明,内皮功能受损和内中膜复合体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早期标志,发生于斑块形成之前.发生高血压(HT)时,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无创性高分辨率超声出现以前,通常采用病理学检查和动脉造影方法评价动脉粥样硬化,这两种方法不仅不适合疾病早期阶段的研究,而且也不适合评价药物疗效.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及内中膜复合体的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来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作者:杨艳丽;孙志丹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我院1999年6月~2005年10月,用米托蒽醌、足叶乙甙、阿糖胞苷(ME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兰兵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并用血液磁极化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11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和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高压氧和血液磁极化治疗.治疗30天后比较疗效和肺炎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并用血液磁极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肺炎发生率.
作者:王勤;高广生;徐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例1 男,62岁,以左眼视物不清2年,于1993年5月21日入院.查体:血压130/82 mm Hg,心肺腹部无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左手动,右0.5,光定位准确,左眼外眼无异常,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虹膜纹理清,瞳孔约3 mm,对光的反应灵敏,晶体白色浑浊,眼压双侧5/5.5=17.30 mm Hg.
作者:曹锐生;苟小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血管扩张剂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以血管扩张剂川芎嗪、硝苯地平控释片(拜心通)联合基本疗法的治疗组(40例)和基本疗法的对照组(20例).治疗1~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通气功能、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效缓解,通气功能改善,血氧饱和度增加.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显效率为80%,对照组为55%,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管扩张剂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较好.
作者:邢永刚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期间重点做好溶栓治疗的护理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或再栓塞等并发症.结果 基本治愈8例,有效26例.治疗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多个穿刺部位出血,经冰敷、局部加压包扎后出血停止.结论 对溶栓治疗的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溶栓治疗的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作者:孙艳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5-HT3受体拮抗剂是止吐剂中新的成员,对于肿瘤化、放疗引起的严重呕吐十分有效[1],近几年已相继有昂丹司琼(枢夏宁,ondansetron)、格拉司琼(康泉,granisetron)、托烷司琼(呕必停,tropisetron)、阿扎司琼(苏罗同,azasetron)、雷莫司琼(奈西雅,ramosetron)等进入临床,并已发展成为一类主要用于防治肿瘤化疗和放疗诱发的恶心、呕吐的新型药物.本文将对该类药物在肿瘤化、放疗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简介.
作者:徐秀丽;孙慧清;贾法玲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明确现阶段本地区SAPS Ⅱ评分与呼吸机撤离的关系,以便更加有效、合理、规范地使用呼吸机,提高呼吸危重症的治疗成功率.方法 入住ICU后第1个24小时内进行SAPS Ⅱ评分.观察SAPS Ⅱ评分各分数段成功撤离呼吸机病人的比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SAPS Ⅱ评分越低的病人,成功撤离呼吸机的比例越高.结论 SAPS Ⅱ评分与呼吸机的成功撤离率有关系;SAPS Ⅱ评分作为第三代病情严重度评价系统,能较准确地判断机械通气病人的预后.
作者:侯太辉;张珂瑜;乔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骨盆恶性肿瘤的治疗,由于其位置特殊,手术难度高,良好的手术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本文对16例骨盆恶性肿瘤半骨盆切除异体半骨盆移植、髋关节重建术的手术配合进行总结,旨在探讨此种手术护理配合的特点.
作者:綦艳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47例川崎病患儿病情基本相似,治疗除了丙种球蛋白剂量不同外基本相同,即均联合阿司匹林口服.A组常规剂量疗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连用5 d;B组超大剂量疗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2 g/kg,单次输注.治疗期间均由专人观察、记录临床疗效.结果 B组超大剂量疗法在缩短退热时间和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A组常规剂量疗法(P<0.05).结论 超大剂量疗法对迅速退热及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疗效肯定.
作者:严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小儿短小手术过程中,常需在不行气管插管的条件下,既保持镇痛镇静,又无明显呼吸抑制,因此选择好麻醉方法及麻醉中用药,对患儿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进行了300例小儿下肢、下腹部手术的麻醉,取得些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丁娜;卢金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新式剖宫产术是一种改进的剖宫产术式,由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程序少、术后少疼痛、下床活动及肛门排气早等优点,对保证母婴的健康起到一定的作用,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郑子琴 刊期: 2007年第23期
20世纪70年代起,传染病已不再是危害儿童的第一杀手,而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除意外伤害外常见的儿童死亡原因.恶性肿瘤中,白血病发病率占据第一位[1],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获得长期生存的患者越来越多,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应用正规化疗,长期无病生存率可达70%~80%[2].
作者:范芹;沈晶晶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汽化术是近年开展应用于膀胱肿瘤治疗的新方法.2002年9月~2005年12月我院应用storz汽化电切系统治疗膀胱肿瘤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青峰;徐洪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护理工作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护士的一言一行与病人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发生医疗纠纷的一个薄弱环节.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普遍学会了运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近年来,医疗纠纷呈逐步上升趋势,影响和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现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纠纷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作者:赵俊萍;丁晓民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我市 2004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圆形分布法对我市2004年疫情资料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发病季节高峰为夏秋季.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及高发季节时期的预防干预.
作者:辛崇萍;孙中友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GMP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所有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它是适应保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对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和药品品种实施监督并取得认可的一种制度,也是确保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但很多企业在通过GMP认证以后的实施工作中,往往流于形式.以下笔者就从事药品监督工作并参与GMP现场认证检查过程,简述应着重提高的几项工作.
作者:刘瑞琴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微创闭式引流在液胸引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Seldinger组、粗管组和细管组进行液胸引流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结果 在一次置管引流治愈方面,Seldinger组与粗管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明显优于细管组(P<0.01).在管周疼痛和并发反应性胸膜炎方面,Seldinger组和细管组优于粗管组(P<0.05).在管道不通畅和需要重复置管引流方面,Seldinger组和粗管组优于细管组(P<0.05).而三组的拔管后医源性气胸、导管性感染以及凝固性血胸形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eldinger穿刺技术引导专用的静脉导管作闭式引流治疗液胸,既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王盛标;蔡业平;张圣岸;李云锋;陈亮;黎艳晖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极高的突变性,且临床没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措施以预防为主,所以应尽早发现感染者、并控制其流行.然而,血清免疫学实验作为实验室诊断HIV的主要依据,窗口期的存在给HIV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综述了实验室检测HIV血清学新方法、聚合酶链反应的基因诊断技术、HIV P24抗原测定,以及病毒培养、流式细胞技术在窗口期的运用.进一步缩短了窗口期时间,对于防治艾滋病流行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书志;梁浩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病是当今世界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此导致的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及其病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全世界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的因素与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有直接的关系.目前虽有复方罗布麻及月苋草油丸等药物,但疗效不甚理想.
作者:郑培月;王祥旭 刊期: 200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