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英;龙学全;黄秋静
目的了解我院社区家庭病床药品应用情况,为社区卫生药学服务,家庭病床规范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04~2005年度家庭病床所用药品按药品类型、药理作用分类统计,对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药品消耗以西药为主(占65.55%),其次是中成药(占30.25%).2005年循环系统用药金额(占29.48%)排第一位,降糖药金额(占19.23%),排第二位.结论家庭病床用药情况分析显示了家庭病床用药特点和用药趋势,有利于规范家庭病床用药,为患者提供恰当的药物治疗.
作者:张谢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各医疗机构重新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历史、现状,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指导医疗机构如何选择第三方机构回收处理一次性器械,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对一次性器械再次使用进行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指导办法.
作者:王伟;王志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本文研究了50例新发甲亢治疗前后及47例甲亢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甲功),正常半年以上者对其进行血浆胰高血糖素测定.观察不同时期甲状腺功能状态与该激素水平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蔚然;尚清秀;李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自担任护士长六年以来,一直坚持将人本管理贯穿管理工作始终,提高了管理效率,为提高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融洽医护关系,护患关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冯春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15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HA、LN、TNF-α、IL-6的含量.结果各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LN、TNF-α、IL-6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病患者各组间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0.01).结论检测血清HA、LN、TNF-α、IL-6的含量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建华;娄树航;刘正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子宫切除术(Hysterectomy)是妇科常用手术,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概念的引入和腔镜技术的发展,子宫切除术得以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手术途径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派生出许多新的手术方法,也由此而产生了一些疑问和争议.本文就近年不同途径子宫切除术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陈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全民知法懂法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特别是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开始实施,在医患这个特殊的群体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也凸显出来,投诉和诉诸法律的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对护理工作要求较高,本文谨就产科护理工作中,涉及到的一些法律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李妍;焦丽娟;王振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髓核经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常伴有髓核和纤维环的变性,是临床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因[1].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此病的诊断提供了简单、无创的检查手段.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多平面重建及各项同性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对于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有了更进一步的优势,本文对1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诊断进行了总结分析.
作者:吴珂;崔群生;孔庆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作者:邵士川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现已不仅仅有病治病,更需要得到疾病的预防,护理、康复促进、保健指导等多方面的服务,要求护理工作更进一步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为实现人人都享有卫生保健这一全球战略目标社区护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作者从社区护理的定义、人才培养、护理任务、研究及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董加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时,细胞因子变化与胺碘酮的关系.方法将83例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A组41例选用胺碘酮治疗,B组42例应用黄连素治疗,两组均是7~10天为一个疗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心功能改善A组明显优于B组,P<0.01,A组治疗各类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82.9%,B组为42.8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用于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还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6)的生成而改善心功能,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作者:杨裕家;李建文;邓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在校大学生学习负担较重,紧张的脑力劳动,需消耗大量的营养来提高能量.由于大学生相对独立的饮食习惯和生活、学习方式,饮食结构欠平衡合理,进餐不定时、无规律,随意性大,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导致部分学生营养不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记忆力下降,无疑将严重影响学习效果,甚至引发肠胃等疾病,因此普及合理膳食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消灭饮食疾患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吕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手术室护士在临床整体护理中的参与,为完善外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中病房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连续性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术前访视作为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生理、医学模式在当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我院手术室从对手术病人实行访视以来,效果比较显著.
作者:李红;许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检验科分析仪器的不断更新换代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地更可靠的依据,血细胞分析仪由过去三分类分析到今天的五分类仪器.分析仪器越来越精密,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作为血液分析仪提供的一种参数,国内外学者已有多项研究.本文报道分析仪测定健康人MPV与年龄的关系.
作者:孙立;李忠培;赵爱萍;刘美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观察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及比较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与非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126例冠心病患者与65例正常人进行心率变异检查,对冠心病组心肌梗死组与非心肌梗死组心率变异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心率变异指标(时域、频域指标)较对照组升高(P<0.01).冠心病心肌梗死组心率变异指标较非心肌梗死组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害,且心肌梗死患者更为显著.
作者:魏毅民;周长勇;李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患者男,62岁.因左上腹部疼痛3个月,加重10天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心脏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未及,左上腹压痛,但未及肿块.化验检查:血常规正常,肝功、肾功均无异常.既往史:病人自述已有20多年的胃病史,发作后即在当地乡镇医院对症用药治疗多次,好转后停药,未做任何其他检查.入院后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X线所见:腹部平透未见异常.
作者:董德柱;李素芹;李玉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近年来,药物流产以其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药物流产就是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药物序贯合并应用,可显著增强或诱发早孕子宫收缩的频率和幅度,来终止停经49天以内的早期妊娠.
作者:于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中学生艾滋病/性病相关认知、态度和行为,为防止艾滋病/性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城区两所高中和一所初中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现场发放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独立答题.结果高中生和初中生对艾滋病及相关知识的掌握,除个别项目外,差异均无显著性;对惧怀孕、分娩或哺乳,与AIDS病人共用游泳池,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否传播AIDS认识模糊.中学生普遍存在对AIDS恐心理,与ADIS病人愿意继续来往的,高中生和初中生分别为63.56%和57.67%,断绝关系的高中生和初中生分别为36.44%和42.33%.有过性行为和多性伴的比例高中生大于初中生,分别为3.63%、1.14%.对于婚外性行为,中学生50%反对,40%认为对方同意就行了,10%的认为无所谓.结论在中学生中广泛持久的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知识教育势在必行,要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爱,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作者:周鑫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对具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科学合理的制定佳治疗护理方案,对减少并发症及早期康复是十分重要的.99例均系我院神经科住院病人,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对此作了统计,报道如下.
作者:耿红梅;张淑忆;国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住院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地增强,因而,护理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为了把护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纠纷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却很少.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预防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俊萍;丁晓民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