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红;米丽;潘勤
子宫切除术(Hysterectomy)是妇科常用手术,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概念的引入和腔镜技术的发展,子宫切除术得以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手术途径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派生出许多新的手术方法,也由此而产生了一些疑问和争议.本文就近年不同途径子宫切除术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陈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2003年8月~2005年3月,作者应用带指背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掌背皮瓣连环移位修复指端缺损创面3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吴德富;王鑫;胡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妊娠37周前若发生胎膜早破,可引起早产、低体重儿、围产儿感染及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母体引起宫腔内感染,严重损害母婴身体健康.通过我院2005年全年对78例妊娠<37周胎膜早破孕妇进行积极的保胎、预防感染、促进胎儿肺成熟的治疗与护理,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铭伟;徐秀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自1980年应用于临床治疗肾结石以来,随着技术设备改进和经验的积累,已普遍用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我院自2004年运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泌尿系结石209例,效果良好,治愈率达99%,无1例对机体有损伤.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何西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对比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剂与低分子肝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A组(低分子肝素组)、B组(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剂组),性别、年龄、尿蛋白量、血浆白蛋白量、水肿情况等条件匹配.在基础治疗上分别予低分子肝素和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剂治疗,14天后观察24小时尿蛋白量、血浆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A、B组尿蛋白均显著降低(P<0.01),B组较A组更显著(P<0.01).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高凝倾向者予低分子肝素和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剂治疗均有效,可改善病情.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剂在治疗上是更好的选择.
作者:朱丽兵;于海涛;孙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11月~2005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治疗,高压氧组加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每次80min,15次为1疗程共两疗程.对照组不加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0天进行MESSS神经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ES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高压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预后.
作者:张素敏;汤惠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为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含量变化,我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恶性肿瘤患者以及非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前后外周血血清IgG、IgA、IgM的含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桂芬;谭业克;郝继海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常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其主要表现为突发喘憋,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阴塞现象,是儿科常见急症.
作者:孟力;陈梦婷;张桂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我院检出葡萄糖耐量低减(IGT)人员饮食习惯等状况,通过营养教育实施糖尿病一级预防.方法对186例IGT者实施营养教育,采用教育前后自身对照法改善饮食结构,控制总热能,改善代谢,帮助IGT人群成为自身营养教育的接受者、执行者、评价者.利用反馈和监测数据进行评价,改进辅导形式.结果186名均进入结果分析,其中糖尿病确诊人数为27例,占辅导总数的14.5%.BMI平均下降3%,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DM三级预防内容知晓率达100%,饮食结构行为改变,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到并维持理想的代谢状态,与教育前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血脂代谢指标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GT是DM危险人群.营养教育有利于改善代谢,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是糖尿病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作者:侯梅萍;肖筑蓉;许萍;陈晖;张桂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妊娠糖尿病并发酮症及酮症酸中毒对母婴危害较大.若不及时救治,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可高达35%.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妊娠糖尿病并发酮症及酮症酸中毒12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红;米丽;潘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为进一步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的成果,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防止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脊灰疫苗衍生株病例的发生、传播和循环,在做好口服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的基础上,根据省、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我镇于2005年~2006年继续开展了OPV强化免疫活动.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朱明宇;杨坚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又称川崎病是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结缔组织疾病.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等.此疾病除血管炎变外,还可累及多个脏器,如间质性心肌炎、缺血性心脏病变、动脉瘤破裂等而导致死亡,发病有逐年增多趋势.细致的观察护理有助于本病正确诊断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1998年5月至2002年5月共收治20例,现将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明霞;张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期间视力变化情况,为提出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1级全体学生,比对其入学及毕业时4年间的视力变化情况,初步探讨其原因.结果毕业时比入学时视力明显下降(P<0.01);经常连续阅读者比正常阅读者视力明显下降(P<0.01);连续上网和不经常上网者视力明显下降(P<0.01).结论职业学校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视力变化较大,视力不良率升高,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不良阅读习惯以及长时间的上网.
作者:沙明礼;葛爱芹;冯书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运动对中年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17例中年冠心病患者按其自愿分为康复组65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用抗凝血药及扩张血管药物维持治疗,同时康复组65例进行指导性的运动训练,两组共同进行3年血脂跟踪观察.结果3年后,运动组TC平均下降0.72±0.03,TG平均下降0.27±0.03,HDL-CH平均下降0.18±0.04,LDH-CH平均下降0.55±0.03,单位均为mmol/l;对照组血脂与3年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运动能降低中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并能提高HDL-CH在血清TC中的比例,因而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李晓榕;于建华;王中东;贺琨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丹奥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以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丹奥治疗,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706代血浆,观察两组疗效.同时观察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液粘滞度、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7.2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56.52%),P<0.01.两组血小板大聚集率(MAR)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治疗后两组mR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治疗前后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粘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丹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能明显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缓解脑梗死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显著抑制体内血栓形成.治疗疗效好,临床症状缓解快,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秋英;龙学全;黄秋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脑血管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196例脑血管病人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各98例,两组病人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健康教育组病人同时给予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组病人在疾病控制、避免诱发因素、促进早期康复、健康心理培养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为87.8%(P<0.05).结论在救护、护理脑血管病人中,正确有效的实施健康教育,可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张翠芬;邢俊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作者:邵士川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患者男,62岁.因左上腹部疼痛3个月,加重10天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心脏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未及,左上腹压痛,但未及肿块.化验检查:血常规正常,肝功、肾功均无异常.既往史:病人自述已有20多年的胃病史,发作后即在当地乡镇医院对症用药治疗多次,好转后停药,未做任何其他检查.入院后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X线所见:腹部平透未见异常.
作者:董德柱;李素芹;李玉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髓核经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常伴有髓核和纤维环的变性,是临床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因[1].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此病的诊断提供了简单、无创的检查手段.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多平面重建及各项同性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对于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有了更进一步的优势,本文对1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诊断进行了总结分析.
作者:吴珂;崔群生;孔庆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检验科分析仪器的不断更新换代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地更可靠的依据,血细胞分析仪由过去三分类分析到今天的五分类仪器.分析仪器越来越精密,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作为血液分析仪提供的一种参数,国内外学者已有多项研究.本文报道分析仪测定健康人MPV与年龄的关系.
作者:孙立;李忠培;赵爱萍;刘美荣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