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兴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状况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动期与稳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CD19+、CD23+/CD19+及HLA-DR+/CD19+细胞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中ds-DNA与ANA水平.结果 活动期患者CD19+、CD23+/CD19+及HLA-DR+/CD19+细胞表达率均高于稳定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稳定期患者CD23+/CD19+表达很低,而HLA-DR+/CD19+双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且CD23+/CD19+双阳性细胞表达率与病情积分、ds-DNA及ANA均成正相关(P<0.01),而HLA-DR+/CD19+双阳性细胞与三者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活动期与稳定期患者均存在B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增生与异常活化,B细胞的异常活化是病情活动的直接原因,晚期B细胞的异常活化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难彻底治愈与病情反复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毅;杨宪勇;陈东育;罗兵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参附注射液采方于参附汤,是红参与黑附子的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与乌头类生物碱,两者对心血管系统都有较大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玉才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 用文献复习方法对已出现的7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钾血症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73例患者的原发病以慢性喘息型气管炎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居多,致低钠血症的原因以长期进食少,同时又限制盐摄入居首位.其次为不合理应用利尿剂.低钠血症患者临床表现程度以轻度占多数,中度居次,但重度患者严重影响预后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钠血症是在诊疗过程可以预见的,细心观察分析及早诊断是可能的,合理治疗对原发病的预后是有积极意义的.
作者:张树伟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病的作用.方法 药物干预与行为干预相结合对社区内高血压病人进行综合干预,观察干预组与对照组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GLU、TC、HDH-C、LDL-C以及UA在干预后发生显著变化.干预组降压、降糖和降脂效果总有效率为90.0%和83.5%与83.0%,两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下降、血糖下降、血脂下降及其显示效果各对应关系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对控制高血压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文汉;辜鸣;胡素君;黄小平;汪婷婷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小儿川崎病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提高对小儿川崎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46例川崎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6例均做了超声心动图检查,异常23例.冠状动脉内膜毛糙、辉度增强8例,占17%;左冠状动脉扩张11例,占24%;右冠状动脉扩张4例,占9%.入院后2天内误诊18例,误诊率39%.结论 细致的动态观察,及时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冠脉受累情况,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尤其对不典型病例,超声心动图有着重要参考价值.采用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防止冠状动脉瘤的发生.
作者:龚家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临沂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409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测定特异性麻疹IgG抗体.结果 在调查的409人中,麻疹IgG抗体阳性393人,阳性率96.09%.几何平均滴度为1∶1530.不同年龄组抗体水平有显著性差异,抗体水平呈现随着年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 临沂市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基本形成了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对控制麻疹的发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免疫水平监测.
作者:王金生 刊期: 2006年第21期
近年来随着铸造技术的成熟以及原材料质量的提高,铸造义齿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但仍有种种原因会造成铸件的失败.现回顾近几年以来铸造义齿的临床记录,随机抽取失败铸件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出经验教训,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作者:朱明珍;韩晶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人体细胞学研究方法包括尸体剖检、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三部分[1].细胞学检查多用于肿瘤诊断.临床细胞学又叫诊断细胞学,这门科学属于诊断病理学范畴,而今提倡称为细胞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是以组织学为基础,研究组织碎片、细胞群团、单个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及细胞毗邻关系并探讨组织来源的一门科学.现就细胞病理学,浅谈以下几方面认识.
作者:段旭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晕厥是内科常见急病症,大学生发生晕厥的情况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我院自1997~2005年共诊治大学生晕厥病例85例,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吴庆波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丧偶对老年冠心病来说是重要的促发因素,老年丧偶6个月的死亡率比平均死亡率高40%,已成为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或死亡的主要原因[1].我科2005年收治老年冠心病122例,在对患者做了理心状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强化个案心理疏导,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玉霞;黄莹莹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术中胆道造影术在降低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56例患者的病史、术前B超和术中胆管造影结果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4例,占25%.对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没有任何并发症.结论 术中胆道造影术能发现胆总管结石,有效减少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刘加金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子宫内膜癌,中老年妇女、肥胖者.辅助诊断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为佳.治疗采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中老年、肥胖的肿瘤患者,是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手术前后应采取预防措施,抗凝治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疗效.
作者:韩绍辉;赵苗淼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120例脑梗死患者及4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7.15±4.63)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12±2.62)μmol/L,P<0.0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和维生素B12均呈负相关;男女患者之间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P<0.01).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血浆同型光胱氨酸水平与叶酸和维生素B12均呈负相关,雌激素水平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也有影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性脑梗死有关.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检测血浆GMP-140、LPA含量变化,观察血小板活化状态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病情变化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为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缺损,14天后再次评估,观察组内各个病例病情变化及发病后1、3、14天血浆GMP-140、LPA含量变化,对照组为50例健康体检者,抽取静脉血检测二者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LPA含量高于对照组,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LPA含量高于轻度及中度脑梗死患者,预后差患者血浆CMP-140、LPA含量持续处于高水平,有脑梗死病史患者二者含量高于无脑梗死病史患者.结论 血小板的活化状态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病情及复发密切相关,可据血浆GMP-140、LPA含量不同采取不同的抗血小板活化治疗.
作者:洪丽;卢红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我国人群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1.88%,早期预防可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减少55%,而早期治疗高血压病及其他危险因素又可使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再下降约50%[1].因此,早期预防和治疗,对高血压的防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现阶段药物尚不能根治高血压,只能控制血压,这就要求高血压患者长期使用降压药物,不能忽用忽停,并严格按照医嘱服药,而且从多方面加以预防.但社区高血压病人掌握高血压知识程度和遵医行为不容乐观,为此,临沂市人民医院对社区121位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人的遵医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素芹;纪范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鼻咽癌患者唾液中亚硝酸根含量.方法 选择成人鼻咽癌患者26例为实验组,健康人27例为对照组,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人员唾液中亚硝酸根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唾液中亚硝酸根含量为(37.16±2.55)μmol/L,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唾液中亚硝酸根含量为(61.36±7.2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鼻咽癌患者唾液中亚硝酸根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
作者:陈常兴;马春霞;娄耀君;郑卫东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血府逐瘀丸对正常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大鼠血府逐瘀丸灌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 血府逐瘀丸可明显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减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结论 血府逐瘀丸对血流变学改变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蓉杰;段大航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 对第二产程剖宫产83例的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等各种病因作回顾性分析,并与头位急症剖宫产100例进行对照.结果 第二产程剖宫产合并羊水污染、术时并发症、新生儿低阿普加评分、术后并发症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与第二产程延长有关(P<0.01).结论 把握时机,尽量减少宫口开全后剖宫产,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毓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导致胎儿畸形的因素极多,自60年代妊娠期服反应停致海豚肢畸形事件发生后,药物的致畸作用备受重视.统计结果表明,2%的新生儿重要器官和次要器官的畸形与孕妇长期滥用药物有一定关系,尤其在妊娠早期3个月内更为重要.药物的致畸作用与药物的种类、用药时期的孕(胎)龄、药物的剂量及用药时间长短,药物的毒性、物理化学特性及孕妇吸收药物的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孕期禁用药物和临床常用的抗微生物类药物对孕产妇的安全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聂秀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耐量受损(IGT)者的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正常糖耐量(NGT)、IFG、IGT、2型糖尿病(T2DM)病人共52例,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结果 与NGT组相比、IGT组、IFG组、T2DM组的IR显著升高.且IFG组存在胰岛素功能减低及IR其程度较IGT明显.结论 由NGT向IGT、IFG的演变过程中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共同起作用.
作者:张桂红;纪广山 刊期: 200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