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用白霉素与痰热清、炎琥宁之间的配伍禁忌

崔桂英;刘婷

关键词:注射用, 白霉素, 痰热清注射液, 炎琥宁, 配伍实验, 临床用药, 药物, 葡萄糖注射液, 现报道如下, 中药制剂, 配伍禁忌, 临床配伍, 临床工作, 注射剂, 絮状物, 小颗粒, 检索表, 混合液, 安全性, 文献
摘要:痰热清是一种新型中药制剂,在临床工作中发现,40万(2支)单位的白霉素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后,再加入10毫升痰热清注射液,5 min后,混合液中出现微细小颗粒,再放置半小时后出现絮状物.痰热清注射液与一些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的有关文献虽然已有不少报道[1],但是为了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对临床上较常用又未被列入注射剂临床配伍检索表中的三种药物进行了配伍观察,结果发现注射用白霉素与注射用炎琥宁、痰热清注射液配伍时,均产生混浊现象,为此我们进行这三种药物的体外配伍实验[2],现报道如下.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卡托普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

    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Captopril、CPT)是目前国内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该药1977年问世,二十余年发展迅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且疗效确切.但随着该药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逐渐增多,有些是严重而致命的.

    作者:张红星;袁光善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从众效应在献血者招募中的应用

    从众效应(conformity)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在认知上或行动上以多数人或权威人物的行为为准则,进而在行为上努力与之趋向一致的现象[1].从众效应既包括思想上的从众,又包括行为上的从众.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效应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其作用取决于在什么问题及场合上产生从众行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从众正效应,二是具有消极作用的从众负效应.积极的从众效应可以互相激励情绪,做出勇敢之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反之亦然.在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工作中,我们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充分发挥从众正效应是扩大献血者队伍的有效手段,在无偿献血招募工作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林妍;裴恒;张宇虹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浅析老年人的用药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功能都发生一系列的根本变化.老年人的用药由于特定的生理、病理条件,及其药效学、药物动力学自成的特殊类型其用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张玮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食品安全问题举国关注,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食品安全视为国家公共安全,并加大监管力度.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对策.

    作者:亓延海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肥胖

    人体内脂肪储存量显著超过正常人的一般平均量时,称为肥胖.通常以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0%为过重,超过正常20%为肥胖(obesity).肥胖者体重增加是由于脂肪组织增多,如以肌肉发达为主者,不属于肥胖范畴.但诊断肥胖的方法和标准尚不统一,仅做参考.

    作者:李秀芝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改善和激活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体会

    肾脏是人体生命活动极为重要的脏器之一,它不仅维持机体水液代谢及酸碱平衡,排除机体代谢废物,还能分泌一系列激素,对于保持机体内环境恒定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涛;卢立新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浅议社区老年人心理保健

    老年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人群之一,在进行医疗服务的同时,心理卫生服务也不可忽视.做好心理保健,不仅可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有助于身体的康复,还有利于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现将几年来对社区425名离退休老年人的观察随访、调查了解的心理特征及心理保健浅述如下.

    作者:杜金陵;张瑞颖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儿童药疹87例临床特点分析

    儿童的发疹性疾病相对较多,如不及时鉴别药疹,停用致敏药物而延误患儿的治疗,可产生严重后果,现抽取2000年以来住院患儿药疹87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邓霖;李雪珍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浅静脉输液技术的新进展

    浅静脉穿刺为临床治疗、抢救和实验检查的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如何准、快、好的将治疗药物输注到病人体内,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技术内容.近来,国内外护理学者对静脉输液的途径、静脉中微粒污染、成功的静脉穿刺与正确拔针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作者对此综述如下:

    作者:张红;贺爱妮;王金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山麦健脾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40例

    自2004年以来,我院运用成都恩威制药公司生产的山麦健脾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40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卜雷;尹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浅谈高血压病的合理治疗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大量国内外文献和临床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心、脑、肾、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严重损害心、脑、肾等主要器官,是造成中老年人病残或病死的主要因素.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科学、合理选用药物,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血压的波动性,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免受损害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伯桂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泰安市2005年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为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根据《生活饮用水监督管理办法》和《全国城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2005年对泰安市市区内生活饮用水进行了全面的卫生学指标检测.

    作者:李连国;张春菊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注射用白霉素与痰热清、炎琥宁之间的配伍禁忌

    痰热清是一种新型中药制剂,在临床工作中发现,40万(2支)单位的白霉素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后,再加入10毫升痰热清注射液,5 min后,混合液中出现微细小颗粒,再放置半小时后出现絮状物.痰热清注射液与一些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的有关文献虽然已有不少报道[1],但是为了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对临床上较常用又未被列入注射剂临床配伍检索表中的三种药物进行了配伍观察,结果发现注射用白霉素与注射用炎琥宁、痰热清注射液配伍时,均产生混浊现象,为此我们进行这三种药物的体外配伍实验[2],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桂英;刘婷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冠心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动痉挛持续性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侯群,包括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的肌痛型、猝死型等,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964年,WT0正式提出应积极进行心脏病康复治疗.然而,部分病人在确诊有冠心病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或者仅在医院作短期应急治疗,加之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差,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及存在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等使其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做好冠心病病人的社区康复护理很重要.但社区护理需求量大,服务质量高,具有连续、综合、个体化和预防保健为主的特点,所以,做好冠心病病人康复期的社区护理需要严密的程序及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秦呈燕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心肌梗塞病人健康指导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先进重症监护仪器的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正确治疗,绝大多数都能平稳地度过危险期进入恢复期.据医学统计学资料表明,恢复期对病人的主要威胁是心肌梗塞的再发,因而对心肌梗塞病人及其家属必须加强健康宣教,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方可消除生活中诱发心肌梗塞的因素.

    作者:赵惠英;张漪源;刘霞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大剂量口服维生素C对尿液pH的影响

    维生素C是临床常用的维生素类药物,分子中具连二烯醇式结构,水溶液呈酸性,口服后将影响胃液酸度及某些药物的吸收,不能与碱性药物配伍或同时使用;是否同时酸化尿液,或与某些药物的配伍使用时产生影响,有不同看法.笔者对此进行了实验,现将实验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谢癸亮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的应用

    迅速开放气管,建立人工通气是救治急、慢性呼吸衰竭和其他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气管切开方法操作复杂、手术创伤大,危险性大,且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病人恢复.而气管切开再造口可减少呼吸道生理死腔、降低呼吸道阻力、有助于吸痰及机械通气的实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晶;陈美伦;高燕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垂直进针皮下注射法减轻注射区疼痛的探讨

    近年来,选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塞、冠心病已广泛用于临床.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时,通常选用腹壁皮下注射.因为,腹壁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病人出现皮肤瘀斑和痛感,造成情绪紧张,影响疾病恢复.为此,我们对注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改进,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喜梅;杜翠兰;高荣慧;亓长梅;范维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常见气血津液病证的中医诊断与治疗(2)

    1 积聚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病证.积和聚有不同病情和病机:积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乃为脏病;聚是无形,聚散失常,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乃为腑病.

    作者:王光辉;王琦;袁伟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加强输液环节质控减少发热反应发生

    静脉输液是护士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它以疗效快、刺激小、给药剂量准确、可连贯或联合给药等优势成为治疗的基本手段.近几年,由输液反应引发的护患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80%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反应.护士作为静脉输液的具体实施者,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大限度减少发热反应的发生.本文从配药环境、配药手法、穿刺操作、输液中的速度与温度、药物与输液用具等因素与发热反应的关系分析,同时提出防范措施.

    作者:张琪;陈桂英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