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高血压病的合理治疗

伯桂平

关键词:高血压病, 中老年人, 高血压患者, 重要器官, 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损害, 临床实践, 控制血压, 合理选用, 多发病, 常见病, 波动性, 证明, 药物, 文献, 科学, 国内, 病残, 保护
摘要:高血压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大量国内外文献和临床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心、脑、肾、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严重损害心、脑、肾等主要器官,是造成中老年人病残或病死的主要因素.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科学、合理选用药物,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血压的波动性,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免受损害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丝氏针闭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16例报告

    我们三年来运用手法复位经皮顺行丝氏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16例,9例肱骨干骨折由二甲以上医院保守治疗失败来诊,经过闭合治疗无一例发生骨不连接,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海春;张迪;刘美佳;王宇飞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化疗药物外渗[1].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国内报道是0.1%~6.0%[2].如果渗出未被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可造成局部组织肿胀、疼痛、坏死,严重者可导致医疗纠纷,因此分析外渗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化疗药物外渗至关重要.

    作者:王丽英;王菊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常见气血津液病证的中医诊断与治疗(2)

    1 积聚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病证.积和聚有不同病情和病机:积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乃为脏病;聚是无形,聚散失常,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乃为腑病.

    作者:王光辉;王琦;袁伟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临床分析

    米非司酮用于终止宫内早孕,已经广泛用于临床,但用于终止异位妊娠仍较少见.本院自1997年以来应用米非司酮与宫外孕2号方相结合治疗未破损型输卵管妊娠5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红;陈永英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异丙酚与利多卡因、芬太尼配伍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观察

    人工流产术是妇科常见的短小手术,以往常在清醒无麻醉镇痛状态下进行,给患者带来痛苦与不适.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主动要求做无痛人工流产术已成为趋势.异丙酚作为一新型的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由于其镇痛作用较弱[1],常需要配伍一些镇痛药,为此我们探讨了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比较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建荣;姜淑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腺苷脱氨酶测定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价值

    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对结核性胸膜炎与非结核性胸膜炎不易鉴别,2004年1月~2006年8月对在我院住院的95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ADA(腺苷脱氢酶)测定,探讨ADA测定对诊断结核性胸膜炎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作者:张茂青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卡托普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

    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Captopril、CPT)是目前国内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该药1977年问世,二十余年发展迅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且疗效确切.但随着该药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逐渐增多,有些是严重而致命的.

    作者:张红星;袁光善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不典型胰腺癌39例回顾分析

    胰腺癌发病逐年增多,具有黄疸、腹痛及体重减轻典型表现者已为大家所熟知,不典型及特殊表现者亦并非少见.现回顾39例不典型胰腺癌做如下分析:

    作者:杨建中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压迫或刺激神经、脊髓、血管所表现的症状与体征.多数颈椎病远端症状较颈部症状明显,医师对此认识不够深入,诊断思维较局限,临床上易造成漏诊、误诊、延迟诊断.虽说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老年易见,但医疗机构重视差.目前乡、镇医院对颈椎病的业务开展几乎为零,县级医院多归之为针炙或疼痛科,象征性的配置1~2名医师负责.现社区医院已出现颈、肩、腰、腿痛专科,就诊人数多,可均处于原始保守治疗阶段.笔者参考颈椎病[1]标准,结合自身体会,浅议颈椎病.

    作者:谢昀强;罗继琼;尤俊刚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丙泊酚伍用芬太尼在宫腔镜下输卵管再通术中的应用

    丙泊酚常用于人工流产手术.近年来宫腔镜下输卵管再通手术日益增多,手术时间是人工流产术的4~6倍,单纯应用丙泊酚用药量偏大,反复给药苏醒时间也延长,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取合用芬太尼的办法,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洪猛;张壮;司小萌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食品安全问题举国关注,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食品安全视为国家公共安全,并加大监管力度.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对策.

    作者:亓延海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26例人流漏吸致继续妊娠分析

    人流后继续妊娠在临床上时有发生,现将我院26例人流漏吸继续妊娠病例,简要分析并讨论如下:

    作者:姜彩红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注射用白霉素与痰热清、炎琥宁之间的配伍禁忌

    痰热清是一种新型中药制剂,在临床工作中发现,40万(2支)单位的白霉素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后,再加入10毫升痰热清注射液,5 min后,混合液中出现微细小颗粒,再放置半小时后出现絮状物.痰热清注射液与一些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的有关文献虽然已有不少报道[1],但是为了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对临床上较常用又未被列入注射剂临床配伍检索表中的三种药物进行了配伍观察,结果发现注射用白霉素与注射用炎琥宁、痰热清注射液配伍时,均产生混浊现象,为此我们进行这三种药物的体外配伍实验[2],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桂英;刘婷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冠心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动痉挛持续性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侯群,包括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的肌痛型、猝死型等,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964年,WT0正式提出应积极进行心脏病康复治疗.然而,部分病人在确诊有冠心病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或者仅在医院作短期应急治疗,加之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差,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及存在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等使其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做好冠心病病人的社区康复护理很重要.但社区护理需求量大,服务质量高,具有连续、综合、个体化和预防保健为主的特点,所以,做好冠心病病人康复期的社区护理需要严密的程序及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秦呈燕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抗高血压用药及肾功能保护

    糖尿病、妊娠、高蛋白及高盐饮食可加重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有资料说明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病率仍在增高,终末期肾衰竭对病人的预后、存活和生活质量均有负性作用[1].因此预防终末期肾衰竭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目标.此种治疗基于一种策略,即肾损害的初期预防和减轻或停止肾衰竭发展的二期预防.为了达到这些治疗目标,通常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本文综述抗高血压药物肾保护作用的机制和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肾病肾保护作用的临床试验证据.

    作者:聂秀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从众效应在献血者招募中的应用

    从众效应(conformity)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在认知上或行动上以多数人或权威人物的行为为准则,进而在行为上努力与之趋向一致的现象[1].从众效应既包括思想上的从众,又包括行为上的从众.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效应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其作用取决于在什么问题及场合上产生从众行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从众正效应,二是具有消极作用的从众负效应.积极的从众效应可以互相激励情绪,做出勇敢之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反之亦然.在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工作中,我们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充分发挥从众正效应是扩大献血者队伍的有效手段,在无偿献血招募工作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林妍;裴恒;张宇虹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大剂量口服维生素C对尿液pH的影响

    维生素C是临床常用的维生素类药物,分子中具连二烯醇式结构,水溶液呈酸性,口服后将影响胃液酸度及某些药物的吸收,不能与碱性药物配伍或同时使用;是否同时酸化尿液,或与某些药物的配伍使用时产生影响,有不同看法.笔者对此进行了实验,现将实验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谢癸亮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胃炎1号治疗慢性浅表胃炎139例疗效观察

    笔者1999年3月~2006年3月自拟胃炎1号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3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焦基洪;焦慧珍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CT增强扫描发生变态反应的处理及护理分析

    CT检查中,碘造影剂的增强扫描大大提高了CT诊断的准确率.尽管泛影葡胺毒性很低,但由于用量大,注射速度快,在日常工作中常有变态反应发生.现将其急救处理和护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浅议社区老年人心理保健

    老年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人群之一,在进行医疗服务的同时,心理卫生服务也不可忽视.做好心理保健,不仅可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有助于身体的康复,还有利于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现将几年来对社区425名离退休老年人的观察随访、调查了解的心理特征及心理保健浅述如下.

    作者:杜金陵;张瑞颖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