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蕉城区学校食堂备餐间卫生状况的调查

阮周凑

关键词:蕉城区, 学校食堂, 卫生状况, 集体用餐, 幼儿园食堂, 用餐卫生, 卫生规范, 管理规定, 餐饮业, 学生, 配送, 服务, 调查, 单位, 报告
摘要:蕉城区有24所中、小、幼儿园食堂提供就餐服务,其中有17所学校食堂设有备餐间.为了解学校食堂备餐间的卫生状况,贯彻实施《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及《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我区于2006年10月调查了17间学校食堂备餐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药疹87例临床特点分析

    儿童的发疹性疾病相对较多,如不及时鉴别药疹,停用致敏药物而延误患儿的治疗,可产生严重后果,现抽取2000年以来住院患儿药疹87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邓霖;李雪珍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改善和激活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体会

    肾脏是人体生命活动极为重要的脏器之一,它不仅维持机体水液代谢及酸碱平衡,排除机体代谢废物,还能分泌一系列激素,对于保持机体内环境恒定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涛;卢立新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浅析老年人的用药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功能都发生一系列的根本变化.老年人的用药由于特定的生理、病理条件,及其药效学、药物动力学自成的特殊类型其用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张玮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垂直进针皮下注射法减轻注射区疼痛的探讨

    近年来,选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塞、冠心病已广泛用于临床.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时,通常选用腹壁皮下注射.因为,腹壁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病人出现皮肤瘀斑和痛感,造成情绪紧张,影响疾病恢复.为此,我们对注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改进,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喜梅;杜翠兰;高荣慧;亓长梅;范维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注射用白霉素与痰热清、炎琥宁之间的配伍禁忌

    痰热清是一种新型中药制剂,在临床工作中发现,40万(2支)单位的白霉素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后,再加入10毫升痰热清注射液,5 min后,混合液中出现微细小颗粒,再放置半小时后出现絮状物.痰热清注射液与一些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的有关文献虽然已有不少报道[1],但是为了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对临床上较常用又未被列入注射剂临床配伍检索表中的三种药物进行了配伍观察,结果发现注射用白霉素与注射用炎琥宁、痰热清注射液配伍时,均产生混浊现象,为此我们进行这三种药物的体外配伍实验[2],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桂英;刘婷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浅谈高血压病的合理治疗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大量国内外文献和临床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心、脑、肾、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严重损害心、脑、肾等主要器官,是造成中老年人病残或病死的主要因素.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科学、合理选用药物,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血压的波动性,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免受损害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伯桂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腺苷脱氨酶测定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价值

    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对结核性胸膜炎与非结核性胸膜炎不易鉴别,2004年1月~2006年8月对在我院住院的95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ADA(腺苷脱氢酶)测定,探讨ADA测定对诊断结核性胸膜炎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作者:张茂青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抗高血压用药及肾功能保护

    糖尿病、妊娠、高蛋白及高盐饮食可加重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有资料说明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病率仍在增高,终末期肾衰竭对病人的预后、存活和生活质量均有负性作用[1].因此预防终末期肾衰竭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目标.此种治疗基于一种策略,即肾损害的初期预防和减轻或停止肾衰竭发展的二期预防.为了达到这些治疗目标,通常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本文综述抗高血压药物肾保护作用的机制和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肾病肾保护作用的临床试验证据.

    作者:聂秀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加强输液环节质控减少发热反应发生

    静脉输液是护士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它以疗效快、刺激小、给药剂量准确、可连贯或联合给药等优势成为治疗的基本手段.近几年,由输液反应引发的护患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80%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反应.护士作为静脉输液的具体实施者,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大限度减少发热反应的发生.本文从配药环境、配药手法、穿刺操作、输液中的速度与温度、药物与输液用具等因素与发热反应的关系分析,同时提出防范措施.

    作者:张琪;陈桂英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肥胖

    人体内脂肪储存量显著超过正常人的一般平均量时,称为肥胖.通常以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0%为过重,超过正常20%为肥胖(obesity).肥胖者体重增加是由于脂肪组织增多,如以肌肉发达为主者,不属于肥胖范畴.但诊断肥胖的方法和标准尚不统一,仅做参考.

    作者:李秀芝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消瘦

    人体因疾病或其他因素导致体内脂肪储量减少、肌肉消耗增加而体重下降.当体重低于正常人标准体重的10%以下时,称为消瘦(ematiation).

    作者:刘广文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的应用

    迅速开放气管,建立人工通气是救治急、慢性呼吸衰竭和其他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气管切开方法操作复杂、手术创伤大,危险性大,且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病人恢复.而气管切开再造口可减少呼吸道生理死腔、降低呼吸道阻力、有助于吸痰及机械通气的实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晶;陈美伦;高燕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生殖健康教育对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影响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因其安全、简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无痛流产术的实施,减轻了手术带来的痛苦.但由于它是一宫腔手术,术中、术后都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子宫穿孔、人工流产综合征、术后感染、不孕等,给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为减轻其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来院人工流产的健康未婚妇女实施生殖健康教育,探讨其对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李红;李玉英;赵云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心肌梗塞病人健康指导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先进重症监护仪器的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正确治疗,绝大多数都能平稳地度过危险期进入恢复期.据医学统计学资料表明,恢复期对病人的主要威胁是心肌梗塞的再发,因而对心肌梗塞病人及其家属必须加强健康宣教,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方可消除生活中诱发心肌梗塞的因素.

    作者:赵惠英;张漪源;刘霞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化疗药物外渗[1].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国内报道是0.1%~6.0%[2].如果渗出未被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可造成局部组织肿胀、疼痛、坏死,严重者可导致医疗纠纷,因此分析外渗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化疗药物外渗至关重要.

    作者:王丽英;王菊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泰安市2005年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为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根据《生活饮用水监督管理办法》和《全国城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2005年对泰安市市区内生活饮用水进行了全面的卫生学指标检测.

    作者:李连国;张春菊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胃炎1号治疗慢性浅表胃炎139例疗效观察

    笔者1999年3月~2006年3月自拟胃炎1号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3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焦基洪;焦慧珍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异丙酚与利多卡因、芬太尼配伍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观察

    人工流产术是妇科常见的短小手术,以往常在清醒无麻醉镇痛状态下进行,给患者带来痛苦与不适.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主动要求做无痛人工流产术已成为趋势.异丙酚作为一新型的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由于其镇痛作用较弱[1],常需要配伍一些镇痛药,为此我们探讨了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比较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建荣;姜淑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思密达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共65例.取自1999年~2002年因腹泻在本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病人.男38例,女27例,年龄1个月至5岁,其中1岁以下占45例,1~3岁占15例,3岁以上5例.主要症状均为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多为40次/天,大便性状改变,呈黄色稀烂便、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伴有发热48例,呕吐30例,腹痛26例;中度失水者39例,轻度失水者22例,重度失水者4例.

    作者:易旺东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浅议社区老年人心理保健

    老年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人群之一,在进行医疗服务的同时,心理卫生服务也不可忽视.做好心理保健,不仅可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有助于身体的康复,还有利于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现将几年来对社区425名离退休老年人的观察随访、调查了解的心理特征及心理保健浅述如下.

    作者:杜金陵;张瑞颖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