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姜毅
自2004年以来,我们共为58例患者施行了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白桦;陈振祥;白桂香;李淑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惊厥(convulsions)是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是多种原因所致的大脑神经元暂时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急症.小儿神经细胞兴奋性较高,对皮质下的抑制作用较弱,神经髓鞘发育不完善,抑制和保护功能差.因而发热时兴奋性增高,并易于扩散和泛化至整个大脑,形成惊厥.其惊厥发作有以下特征:①发病率高,据统计6岁以下的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约5%~6%的小儿曾经发生过惊厥.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②易有频繁发作,甚至惊厥持续状态.③表现多样,可有智力影响.新生儿及婴儿常有不典型发作.如表现为面部、肢体局灶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阵挛,或表现为突发瞪眼、咀嚼、流涎、呼吸暂停、青紫等不显性发作(subtle seizure).④引起惊厥的病因众多复杂.
作者:史宝海;王学山;黄向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贲门癌急性大出血患者临床上并不少见,及早发现、诊断以及综合治疗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存质量至关重要.现就1998~2004年收治的15例贲门癌急性大出血患者的外科治疗总结如下.
作者:胡泉;刘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贝尔麻痹重要病因之一 .临床上已广泛应用阿昔洛韦口服治疗贝尔麻痹,静脉应用阿昔洛韦(aciclovir)治疗贝尔麻痹,作者未见国内文献报道,我们静脉应用阿昔洛韦治疗贝尔麻痹72例,并与口服阿昔洛韦疗效作比较.
作者:张振峰;程春苗;常家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普通门诊的常见病、高发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常见.我院近年来通过CT介入下行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到较好的效果.取其中60例随访病例,进行3~6个月的疗效观察.
作者:闵刚;傅晓;陈翠香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行为疗法在焦虑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符合CCMD-2-R的焦虑症诊断标准的病人42例,给予行为疗法治疗5周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统计刚入院时及经行为疗法治疗5周后的得分.结果焦虑症患者经行为疗法治疗后,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其他等因子的分值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有良好效果.
作者:张海波;张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自1999年10月至2000年11月中旬,应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晴尔)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86例,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脑卒中是临床上发病率高、致残率也高的疾病,其致残率大约是86.5%[1].其急性期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大多数医院多以抢救生命为主,往往忽略了早期的康复护理对其致残率的影响.笔者2000~2004年期间对20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加常规护理对其观察,并与常规护理(200例)进行对照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井蕾;续龙;陈海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本院1981年~2001年共收治溃疡病穿孔病人246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6例,现就其临床特征和治疗讨论如下.
作者:黄荣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癫癎是一种发作性疾病,由脑内神经元过度放电所引起的阵发性脑功能障碍.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小儿癫癎患病率大约为3‰~6‰[1].肌阵挛癫癎(MC)较少见,我院1999年2月~2003年5月共收治25例此类病人,均先后用妥泰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伟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3小时内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49例.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除传统方法治疗外给予静脉溶栓,即以尿激酶120万U溶于1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分钟滴完,6小时后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2小时1次,共用5~7天,肠溶阿司匹林0.3每日1次,3天后改为0.1每日1次,观察其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9%,对照组77.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基本治愈率53.1%,对照组16.3%(P<0.001).治疗后7天、21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5及P<0.01).结论急诊静脉溶栓与传统方法配合治疗脑梗死优于单独传统方法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冯周云;张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有效地指导群体保健.方法经整群分层抽样方式抽取6个居委会的年龄在41~55岁的已婚妇女,采用问卷方法对414名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在46~50岁年龄组达高峰,与51~55岁组对比,绝经后期症状反而下降,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绝经后伴随的几种疾病呈上升趋势,其中除冠心病以外,各年龄组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发生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重视和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围绝经期生理卫生知识,完善沟通手段,了解并解除心理障碍和困惑,帮助她们顺利度过围绝经期,避免相关疾病的发生.
作者:谢玉荣;兰红霞;徐昊;屈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尿路感染在基层医院内科属多发病,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常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90%以上,以大肠杆菌为常见.治疗原则是杀灭尿菌,预防复发,去除诱因,保护肾功能.
作者:郝建秀 刊期: 2005年第08期
2004年9月我院收治1例糖尿病躁郁症并安定中毒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31岁,糖尿病史8年,入院前6小时被人发现神志不清,于2004年9月21日23时急症入院.入院后查体示:T 35.6℃,P 112次/分,R 24次/分,BP 120/65mmHg.中度昏迷,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1.5mm,对光反射存在,颈部无抵抗感,呼气中可闻及酮味,心、肺、腹无异常,四肢肌张力低,肌力测不出,双侧病理征(-),心电图大致正常.血糖13.3mmol/L,酮体++,Na+ 147.0mmol/L Cl-110.0 mmol/L,Ca2+ 1.90mmol/L,Mg2+ 1.27mmol/L,CO2-CP 21.0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昏迷原因待查.即静脉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入,入院3小时后给予氟吗西尼0.5mg静脉推注,10分钟后,患者神志转清随即又转入嗜睡状态,给予纳洛酮治疗3天,患者神志清,精神好转,自述发病当日晚口服安定100片;此时患者心理测试提示为:高级神经活动弱型,SDS示:重度抑制(76分),SCL-90示:抑郁因子分达重度(4分).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住院9天后血糖降到较好水平,自动出院.2周后复查SDS:65分(中度抑郁),5周后复查SDS:54分(轻度抑郁).
作者:杜广芝;闫晓云;焦静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母乳是新生儿适宜的食物,初乳含有多种抗体,如免疫球蛋白等,能增强新生儿的抗病能力.为达到婴儿纯母乳喂养率80%的目标,2001年1月1日~12月1日对在我院分娩的产妇进行观察,其中异常乳头60例,通过加强对产妇身心的整体护理,实施有效的纠正措施,建立母乳喂养信心,使56例顺利实行了母乳喂养,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高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颅脑损伤后急性脑肿胀是目前临床上致死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高达87.2%[1].我院1995年1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颅脑损伤1560例,发生急性脑肿胀56例,占3.6%.按国内统一标准分型[2]和格拉斯哥(GCS)评分,针对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和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马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罗湖社区8~12个月婴儿精细动作发育及影响因素.方法对罗湖医院所属12个社区458名体检婴儿,用儿心量表的方法进行运动测验,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精细动作中上5名、中等395名,偏低58名.精细动作女婴显著优于男婴,影响因素有母亲的文化程度、抚养人的文化程度;婴儿为早产者运动发育水平低.结论提高母亲文化程度和抚养人育儿知识,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注重婴儿运动发展,可促进婴儿运动发育.
作者:郝英;夏涛;庄小飞;刘玉英;吴方贵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患者男,65岁,因脑梗死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时血压140/80mmHg,意识清晰,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便,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
作者:张华;李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为了达到癌症病人无痛目标,WHO专家委员会提出在全球贯彻实施<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但是,麻醉药品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很强的镇痛药,另一方面它又有药物依赖特性,若流入非法渠道就会成为毒品.因此麻醉药品滥用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已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之有关的犯罪活动也已严重地威胁到街道及社区的安全.在控制癌症疼痛中,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药品滥用教育非常必要,利用麻醉药品信息管理系统[1]管理社区癌症病人使用麻醉药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萍;郭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我科自2003年至今收治创伤性截瘫伴腹部内脏损伤患者共20例,均经治疗护理后预期出院.现就我科20例创伤性截瘫伴腹部内脏损伤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灵芝;王秀芹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