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血清IL-6、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孙卫东;吴云;李金龙;张焕轶;尹鲁骅;王伯松;王春霞

关键词: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再狭窄
摘要:目的研究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与常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支架术后早期炎性反应的机制及与远期临床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0月~2004年12月成功接受常规冠脉内支架治疗的患者(A组)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B组)各25例,均为单一支架植入者.分别于支架术前、术后6h、48h、7d留取外周血,检验血清CRP值,另-20℃冷冻保存血清,择期检测血清IL-6,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和B组术后6小时IL-6和术后48hCRP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01);两组术后7天IL-6、CRP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术后IL-6、CRP峰值与A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01);随访6个月,A组与B组的再狭窄率相比为21.1%vs9.1%(P>0.05).结论 IL-6、CRP可作为支架术后的炎性标志物;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具有较高的即刻成功率和安全性,再狭窄率有明显降低趋势.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罗湖社区8~12个月婴儿精细动作发育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罗湖社区8~12个月婴儿精细动作发育及影响因素.方法对罗湖医院所属12个社区458名体检婴儿,用儿心量表的方法进行运动测验,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用秩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精细动作中上5名、中等395名;偏低58名.精细动作女婴显著优于男婴,影响因素有母亲的文化程度,抚养人的文化程度;早产婴儿运动发育低于出生正常.结论提高母亲文化程度和抚养人育儿知识,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注重婴儿运动发展,可促进婴儿运动发育.

    作者:郝英;夏涛;庄小飞;刘玉英;吴方贵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我国霍乱防治策略的可行性分析及对策

    霍乱由于起病急,传播快,影响人民生活、生产及旅游、外贸等正常交往,因而被WHO规定为必须实施国际卫生检疫的三种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传染病之一.本文试就我国霍乱的防治目标、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与同志们共同讨论.

    作者:李克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营造社区卫生服务单位优秀文化的思考

    社区卫生服务单位目前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卫生医疗服务的基层单位;担负着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工作.

    作者:蔡金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血清IL-6、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与常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支架术后早期炎性反应的机制及与远期临床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0月~2004年12月成功接受常规冠脉内支架治疗的患者(A组)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B组)各25例,均为单一支架植入者.分别于支架术前、术后6h、48h、7d留取外周血,检验血清CRP值,另-20℃冷冻保存血清,择期检测血清IL-6,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和B组术后6小时IL-6和术后48hCRP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01);两组术后7天IL-6、CRP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术后IL-6、CRP峰值与A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01);随访6个月,A组与B组的再狭窄率相比为21.1%vs9.1%(P>0.05).结论 IL-6、CRP可作为支架术后的炎性标志物;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具有较高的即刻成功率和安全性,再狭窄率有明显降低趋势.

    作者:孙卫东;吴云;李金龙;张焕轶;尹鲁骅;王伯松;王春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2004年山东省健康教育资源浅析

    全国健康教育统计报表工作自2002年启动以来,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国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要求,我省的市、县(市)健康教育机构(健康教育所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或宣传科)已经初步建立起健康教育统计报表制度.2004年在2002年、2003年工作基础上,专家修订了<健康教育所(中心)业务工作调查表(卫统43表)>,并对统计数据库软件进行改版,这就增加了数据分析和质量控制的功能,提高了数据核对与数据质量等问题.

    作者:张少华;侯家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40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模式动态监测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昼夜模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WHO标准选40例高血压病人,用美国罗京公司产2420~2020型动态血压仪连续观察血压24h,结束后使用该机器配置的计算机回放进行分析,观察24h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标准差,观察血压负荷及血压模式.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杓型组昼夜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压变异均值昼>夜(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昼=夜,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杓型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变异昼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收缩压与舒张压负荷夜间明显高于日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各期高血压病患者24h血压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和血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冯庆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气侯和过去医疗条件的影响,中老年人中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科于2002年至2004年对3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治疗作为治疗组,并与同期仅采用西医治疗的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杨会芝;董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将2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健康教育)和对照组(一般康复),每组各115例.在治疗3个月时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自制的健康教育评价量表(PHERS)进行评定;随访两年观察其复发率.结果①治疗第3个月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各量表的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中研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②研究组康复治疗的有效率(81.7%)高于对照组(57.4%;P<0.01);③研究组两年的复发率(37.4%)低于对照组(64.3%;P<0.01).结论研究组健康教育疗效满意,是一种可行的康复治疗措施.

    作者:孙花;邹灵芳;孙守宪;杨仲和;韩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无偿献血资料的收集和管理

    血站的献血资料真实地记录了血液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全过程,是血站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对采供血机构的管理越来越规范,特别是对献血记录的要求也日益严格.献血档案管理已经成为血站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作者:程玉华;刘登海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对抑郁症康复及复发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抑郁症康复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住院抑郁症病人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经过观察和追踪调查,记录每组病人住院2~3个月痊愈人数、痊愈率,以及每组病人出院后1年内的复发人数、复发率.结果对照组痊愈率为60%,观察组为80%,两组比较,χ2=3.89,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对照组复发率为55%,观察组15%,两组比较,χ2=14.07,p<0.05,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表明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抑郁症的康复,并能降低其复发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应积极推广.

    作者:王炳玲;张春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乙状结肠扭转16例临床分析

    乙状结肠扭转导致肠梗阻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术前诊断困难,容易造成误诊,甚至导致死亡.1999年9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普外科共收治肠梗阻212例,其中16例经手术证实为乙状结肠扭转引起的梗阻,占7.5%.现就其诊断和诊疗问题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陈泽忠;鹿伟;李建军;杨东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青年护士健康发展相关因素的分析与对策

    青年时代是人生的关键时期,青年护士是护理队伍的主要力量,她们能否健康成长将直接关系到护理事业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因而通过管理者角度用整体观念来分析身体、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走进青年护士内心世界,找出青年护士健康成长相关因素,创造更有利于青年护士健康发展的氛围.

    作者:刘玉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银川地区城市社区老年人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银川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影响因素,以便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良好的、针对性卫生保健服务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DL问卷和有关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银川地区城市社区年龄≥60岁5399例老年人进行了入户调查.结果 6项活动丧失率从38.2%~78.6%,在6项活动中有5项活动随着年龄上升而上升,除吃药外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年龄影响因素后,性别间在做饭、家务女性丧失率低于男性,邮寄女性丧失率高于男性且有统计学意义,其它两项无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年龄影响因素后,患病是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主要因素;吸烟、饮酒及锻炼与否都是影响老年人群日常功能的因素.结论银川市老年人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容乐观,患病与否是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重要因素,应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改善健康状况,提倡戒烟、戒酒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马俊花;张青宏;吴维林;谢振华;杜秦川;马强;丁国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注重细节规范管理做好院内感染监控工作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医院感染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医院感染不但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且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同时还与医疗纠纷及医疗费用是密切相关的.故而医院感染的控制及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我们注重细节、规范管理,人人重视、环环相扣,很抓落实,使我院医院感染率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我们的体会是:

    作者:杨丽华;史文昕;高毅丽;周微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由于其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已日渐引起临床上的关注.它的转归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抢救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对本院急诊在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就其中20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临床护理对策.

    作者:郑世琴;安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浅谈老年人用药的护理

    老年人由于机体逐渐衰老,造成各种生理功能退化,这些特征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因此,老年人合理用药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及疾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护士在给药前必须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常用剂量及极量,以及加强护理.

    作者:丁玉香;韩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家庭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为观察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恢复,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预防复发等方面的影响,我们对60例康复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随访,干预组复发率明显降低,证明家庭干预对病情的稳定有良好的作用.具体情况如下:

    作者:刘成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现状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几乎不可避免的综合征.心力衰竭的死亡方式表现为,1/3发生完全未预料的猝死,1/3在心力衰竭恶化基础上发生的猝死,另1/3是随心力衰竭不断恶化而死亡.随着人们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心衰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心衰的治疗不仅着眼于改善症状,而且注重预防症状出现,改变心衰的进程以及降低死亡率.而药物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现概述如下:

    作者:王根生;姬光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对称性多关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疾病,是慢性、进行性、侵袭性疾病,发病多见于中年女性,病情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常给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带来身心巨大痛苦,可导致生活能力丧失、精神压力增大.使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机率增加,为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可明显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刘凤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尿NAG检测与糖尿病肾病预防治疗临床意义

    目的测定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尿中NAG含量,探讨NAG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速率法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尿中NAG含量和正常组30人尿中NAG的含量.结果正常组与糖尿病组尿NAG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糖尿病患者尿中NAG明显下降(P<0.01),接近正常值.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未出现尿蛋白时,尿中NAG已有不同程度升高,采用适当的方法预防治疗可防止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范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