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亚东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涉及护理工作的诸多方面.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检测,效果评价.这些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手段就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欧美各国多数医院管理机构都认为,没有预防感染的护士,就无法推动和贯彻防止医院感染的各种措施.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
作者:尚清秀;蔡蔚;朱学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为探讨康复护理对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对60例患者进行运动功能的评价,并对其中30例进行康复护理介入,30天后再次评价,康复组运动功能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康复护理的介入有利于卒中患者的恢复.
作者:储晓琴;高亮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是我院消化内科在介入方面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此项技术操作方便,安全,可反复多次使用,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同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香菊;邱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计划分娩在产科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子宫颈的成熟情况又是决定分娩的重要因素.笔者利用中药对孕39+5~40周宫颈成熟差的初产妇95例,先在院外促宫颈成熟,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小曼;陈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胃溃疡穿孔是基层医院较为常见的急腹症.病人入院后多急诊施行手术.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治疗62例,其中36例作胃大部份切除术,16例作修补术,10例人溃疡局部切除,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就局部切除法作一报告如下:
作者:蔡新疆;王振川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肝性脑病病人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满意.
作者:黎岩;丁雪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糖尿病是常见慢性、进行性疾病,也是一种不可治愈性,需要终生治疗的疾病.其并发症为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失眠、下肢坏死等,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多发病.据报道,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达1.3亿人,其中我国占2000多万人,且以每年75万新增患者的速度增加,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 早期合理用药,严格控制血糖接近于正常水平可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口服降糖药因其方便、快捷、无痛苦和持续长期使用,受到广大糖尿病患者的青睐,下面就近年来糖尿病口服药物的应用与进展作一论述.
作者:李健华;周婷婷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eiency virus,HIV)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是20世纪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严重的疾病之一.1981年在美国首先报道该病,1982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正式对该病命名.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传染.
作者:张淑芳;赵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本站积极宣传无偿献血知识,无偿献血工作进展顺利,献血有益健康的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使得更多的健康适龄公民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随着流动采血点的设立,无偿献血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计划性的以单位为主的献血形式转入了自愿无偿献血阶段,现在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者.笔者随机抽查2004年8~12月无偿献血者6435人,对他们的年龄、职业和对献血知识的了解途径等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波;刘绪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胰岛素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是控制患者血糖的较好药物.在治疗糖尿病时,通常选择腹壁皮下注射,因腹壁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但在注射过程中,由于病人长期注射,多产生惧怕疼痛的心理,以至不能坚持注射胰岛素,影响疾病恢复.通过对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的客观指标进行观察,从而证实良好的注射方法、正确注射部位可减少病人的不良反应,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免疫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艾滋病的蔓延不但是对人的生命和尊严以及享受人权的严重挑战,而且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影响涉及到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各个层次,甚至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存亡.
作者:刘绪华;李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种类及几率.方法凡来我站行人工流产者,我们均按人工流产登记表逐项询问,进行妇科、阴道分泌物和超声检查,并认真登记.术后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复查或电话随访,并认真记录复查及随访情况.结果通过3000例人工流产者进行观察,发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 %,其中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为6.21%,术后远期并发症为5.79%.结论人工流产对妇女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为保护妇女的健康,应坚持避孕为主,努力减少人工流产次数.
作者:李长翠;吕秀菊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妇女常采用的节育措施之一,使用IUD避孕具有安全、长效、经济、简便、可逆等优点,但因节育器重放,会给妇女带来很多副作用.如:月经量多且淋漓不尽,腰酸下腹痛,肛门坠胀,白带增多等,严重影响带器妇女的身心健康.为减少上述症状发生,提高计划生育手术质量,现将我院上半年在手术中遇到的4例双重IUD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王建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白破混合制剂(DPT),在实际广泛使用中,尽管异常反应发生率很低,但国内外曾有报告注射DPT后发生严重异常反应及婴幼儿猝死的病例,虽然婴幼儿猝死与疫苗接种之间的关系至今尚无定论,但是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高度的警惕.我县在1999年11月份,因第三次接种DPT后偶合发生了一起幼儿猝死病案.实属罕见,现将情况报导如下:
作者:黄亦雄;王晓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FEP-BY01型肿瘤超声治疗机对37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84.8%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00%癌组织B超回声都出现不同程度地增强,治疗后35.1%的患者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失,40.6%无变化,24.3%有不同程度的增大,75.0%的患者治疗后梗阻症状缓解.全部治疗无疼痛,无皮肤灼伤、胃肠道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HIFU是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作者:陈祥明;魏林;叶欣;葛忠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l)后不同时间发生房颤(Af)的临床特点,探讨AMI后不同时间发生Af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AMI后Af早期组和后期组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及吸烟史、左房内径均无差异.后期组溶栓再通率低,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室传导阻滞、30天内死亡率,均较早期组高,左室射血分数较早期组低.结论早期组再通率高,Af的发生可能主要由灌注损伤所致;而后期组Af的发生可能与心功能不全有关.
作者:刘炳香;陈丽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家庭病房与长期住院老年冠心病人的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对比观察半年中46例家庭病房冠心病人与53例住院高龄冠心病人在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及心电图控制或改善方面的情况.结果在心绞痛控制、心功能改善、心电图观察对比及心率失常控制等方面两组比较均是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人长期住院与家庭病房在冠心病治疗效果方面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俊生;贾冬青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为了减少医院感染对密切接触者的听诊器进行细菌监测.方法采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连续采样,采样面积≥10cm22个,用没有含相应中和试剂的洗涤的棉拭子1支采样后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涂擦各5次送检.结果听诊器使用3天其染菌量已超过卫生部规定的普通物体带菌标准(8CFU/cm2).结论听诊器必须定期消毒.
作者:杜雁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每日清单自我院实施以来,已有近500000份清单整理给患者及家属,医患之间的互相信任感增强了,做到了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花钱.达到了病人满意、医院满意,从而增加了医院的可信度,提高了知名度.
作者:邢国华;朱淑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据CCMD-3对自杀死亡的诊断标准定为:①有充分依据可以诊断死亡的结局系故意采取自我死亡的行为所致;②并无自杀意念,但由于误服剧毒药物,误受伤害等原因致死者不采用此诊断.社会各界对自杀现象非常重视,儿童自杀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不幸的是,儿童自杀并非罕见[1].我科自1999年1月23日~2004年12月31日共收治自杀儿童10例,现将个别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范芹;张秀珍;沈晶晶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