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中一过性低血压的疗效观察

郭宗林

关键词:心肌梗死, 多巴胺, 溶栓疗法, 一过性低血压
摘要:目的观察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中一过性低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尿激酶静脉溶栓.对平均动脉压<75mmHg,持续时间>10min的一过性低血压39例患者,给予多巴胺3~8μg/(kg·min)静脉滴注,根据血压、心率情况每2~5min调整1次用量,记录一过性低血压出现的时间、血压回升至正常的时间、维持治疗时间,观察心律失常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多巴胺剂量3~8μg/(kg·min)单药物治疗有效率为84.62%(33/39),效果显著,无明显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也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血压回升至正常时间(35.66±19.11)min,维持治疗时间(5.70±2.60)h,表明多巴胺治疗后短时间内血压回升至正常,不需要持续长时间多巴胺静滴维持.结论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过程中一过性低血压安全有效,静脉给药简便易行.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思考及政策建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将近10亿农村人口.农民的医疗保健问题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大难点,这一问题不解决,即使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搞得再好,也不能说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我国的国情,不可能由国家完全负担农民的医疗费用,靠集体经济组织报销全部医疗费用也不现实,完全由农民个人自理也是困难的.实践证明,由农民群众创造的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医疗保障制度.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已经不适应这种变化.因此,改革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势在必行.

    作者:刘雅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护理应尽快走向社区

    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医改的一股大潮,这对护士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社区护理尚未成熟,它作为医院护理的延伸进一步扩展与深化,将有利于护理事业的发展.我在卫生局曾做过几年护理管理工作,认为社区更需要护理,更有利于护士才能的发挥.

    作者:吴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浅谈社区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目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的增加,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于经济便利的社区保健、社区护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现就社区护理工作体会,总结社区护士的综合素质如下.

    作者:张桂荣;苏爱军;孟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依那普利、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和致残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近年来我院应用依那普利、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作一简要分析.

    作者:冯钦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渗性昏迷15例抢救成功体会

    高渗性昏迷是严重的水、钠代谢紊乱,渗透压调节障碍所致的一种综合征.死亡率高,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使病人的生命得以挽救.1998~2003年抢救严重的高渗性昏迷15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吕小红;高云;张铁;冯幼伦;杨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夜尿频多160例中药治疗与护理

    夜尿频多是指夜间小便次数增多,一般在3次以上者可诊断为夜尿频多.在临床工作中,常听见病人自述,白天小便正常,然而一到夜晚尿的次数和尿量就增多,尿色清白.春夏较轻,秋冬较重,且无尿疼尿热之感.追溯其因,缘由人体内阳气虚弱,内生阴寒,夜晚属阴,两阴相合,阴寒更盛,阳气更为衰少,固摄无权,因而如此.此病位多在肾和脾,并都属虚症、寒症,治疗方法宜温补.资料均属门诊病人,1995年7月~2003年1月诊治患者160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俊凤;薛玲;李淑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自制指套水囊治疗鼻腔后端出血32例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的鼻出血可导致病人急性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病人生命.该病的治疗方法是及时有效的局部压迫止血.我们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指套水囊行鼻腔后端或后鼻孔压迫止血,治疗鼻腔后端出血3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云辉;王永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349例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以利于标本兼治.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结果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占62.2%,慢性病贫血占8.0%.结论应重视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以防漏诊、误诊.

    作者:王宜海;胡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381例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救治探讨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探讨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救治原则.方法分析1997年8月1日~2003年8月30日收治的381例小儿急性中毒患儿的一般资料、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病情分级、治疗经过、结果等.结果 381例惠儿中,男232例,占60.9%,女149例,占39.1%.2~8岁患儿中毒比例高,占85.7%.轻度中毒占74.8%,中度中毒占16.7%,重度中毒占8.5%.死亡7例,病死率1.8%.结论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救治关键在于临床医师要熟练掌握常见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治措施.

    作者:亓学海;毕经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内疝合并肠梗阻诊治10例报告

    腹内疝不易诊断,但引起肠梗阻时,病情进展快,后果严重我院于1993年10月至2003年9月收治10例,现报告如下,并就有关诊治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邱梓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我院近10年心肌梗死发病因素的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本区境内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规律,探讨与其患病的可能相关因素,为该病在本区域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近10年经ECG检出的心肌梗死患者,按就诊日期、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患者比例约为3.2:1.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5.4±10.1)岁;其中,男性(64.3±10.6)岁,女性(68.9±8.4)岁.女性平均患病年龄较男性推迟约4.6年.2、8、9、10月份发病人数较多;其中,以2月份发病人数高.随年龄增长,男、女患病人数比例呈缩小趋势.结论男性患病人数明显高于女性,以及女性患病年龄较男性退后,说明与雄性和雌性激素水平关系密切.寒冷天气和台风多发季节,是诱发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

    作者:王孝莹;张雪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中一过性低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中一过性低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尿激酶静脉溶栓.对平均动脉压<75mmHg,持续时间>10min的一过性低血压39例患者,给予多巴胺3~8μg/(kg·min)静脉滴注,根据血压、心率情况每2~5min调整1次用量,记录一过性低血压出现的时间、血压回升至正常的时间、维持治疗时间,观察心律失常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多巴胺剂量3~8μg/(kg·min)单药物治疗有效率为84.62%(33/39),效果显著,无明显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也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血压回升至正常时间(35.66±19.11)min,维持治疗时间(5.70±2.60)h,表明多巴胺治疗后短时间内血压回升至正常,不需要持续长时间多巴胺静滴维持.结论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过程中一过性低血压安全有效,静脉给药简便易行.

    作者:郭宗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参麦加肌氨肽苷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1998年6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150例,用参麦加肌氨肽苷注射液治疗,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王虹;周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套管针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近年来,套管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神经内科也不例外.自2003年2月起,我们对78例重症脑出血患者采取入院即先用套管针输液的方法,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风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46例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的抢救及护理

    精神病患者在非住院治疗期间,由于精神障碍或监护不当,导致患者误服或自杀性吞服过量抗精神病药物而引起急性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发生率占据精神科门诊抢救病例的首位.笔者从事门诊急救工作十多年,结合工作实际,现仅对抗精神病药物中毒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炳玲;李秋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气管切开病人的沟通技巧

    沟通是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可分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气管切开系将颈部前壁气管切开,并置入气管套管、病人可直接经套管进行呼吸的一种抢救技术.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失去说话能力,各种需求不能表达,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常常需要应用适当的沟通技巧去收集病人的资料,以制定护理计划并建立和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自1999年至2004年2月,我们在对收治的21例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加强与病人的语言性和非语言性沟通,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王念芬;张冠芹;杨香霞;于子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建设药学基地保护利用泰山珍贵资源

    我院在建设新校区的同时,面向新世纪,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结合实际,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重点,规划建设特色药学基地.由传统的药学教学模式向周期性、多向性的立体教学模式转变,形成溶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新格局.

    作者:刘克;何明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感冒246例疗效观察

    目前,抗感冒类的药很多,但尚无特效药.我们选用黑龙江完达山药厂生产的双黄连口服液在病房门诊应用3年,均收到满意效果,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1999年11月至2001年12月,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流行性感冒及普通感冒246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鲁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型社区合作医疗初探

    随着社区这个新兴事物的产生,社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入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强,从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向健康、文明、科学、长寿的生活方式发展.这就迫切需要社区卫生资源、医疗模式、服务体制等在新的形势下进行新的结构调整,新型社区合作医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作者:姚田玲;冯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深圳社区居民慢病健康知识和行为情况调查

    为探讨加强社区居民慢病健康教育的对策,于2003年8月分别对深圳市福田区竹盛社区范围内的随机抽样的115名普通居民和竹盛社康中心已建档的75名慢病病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作者:练坚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