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护理联合逍遥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王红芳;邢磊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护理, 逍遥散
摘要: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型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为护理组和对照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逍遥散治疗,护理组给予中医护理加逍遥散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经治疗后,护理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护理组为86.67%,对照组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两组SAS与SDS评分治疗前后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中药逍遥散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切实有效。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点穴配合艾灸治疗急诊重度痛经患者37例

    目的:观察穴位点按配合艾箱灸法治疗急诊重度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急诊科治疗本病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37例急诊重度痛经患者,选用穴位点按配合艾箱灸法施治,观察治疗效果,并讨论分析该治疗方法的科学性。结果1次治疗后37例患者中,疼痛消失20例,占54.05%;疼痛减轻17例,占45.95%,有效率100%。该治疗方法,立论有据,选穴合理,易于操作。结论穴位点按配合艾箱灸治疗急诊重度痛经患者,方法简便,疗效肯定,可为急诊中治疗本病借鉴。

    作者:陈欣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浅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行遇到的问题

    目的:通过山西省肿瘤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实践,探讨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方法分析我院PIVAS的运行环节,总结开展PIVAS工作的经验。结果 PIVAS为病人提供了高品质的输液产品,为临床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治疗服务。结论 PIVAS在运行中发现各种问题,应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使工作更合理、规范、科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也进一步促进医院医疗服务的发展。

    作者:曾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脐疗配合电磁波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脐疗配合电磁波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为A组(脐疗加TDP照射)、B组(脐疗)、C组( TDP照射)、D组(空白组)。各组治疗均隔日1次,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同时予玉屏风胶囊口服。采用标准计分法评估治疗前与4周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在改善风团、瘙痒等症状方面A组优于B组、C组、D组;A、B、C、D四组疗法均有疗效,A组疗效优于B组、C组、D组,B组与C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脐疗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莲;刘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药五味理论的临床应用

    四气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神农本草经》到后世的本草著作中均有中药四气五味的论述,《黄帝内经》中有大量篇幅将中药五味理论与临床治疗结合起来,将中药的五味功能化,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中药五味理论的临床运用在后世医家的论著里未能得到系统总结和发展。现将中药五味理论与藏象理论及脏腑升降理论相结合,用于指导内科杂症的治疗选药,效果显著,从五味理论的理论渊源、临床应用,初步探讨五味理论的临床应用,并附医案3则。

    作者:冯文战;李光霞;张林;高立;刘代群;李陶;彭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脾胃气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接受四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6%,与对照组64%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经四君子汤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10%,与对照组8%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疗效确切,并调节脾气失衡以及胃气不调,从而减少因脾胃气虚引发的并发症,故四君子汤在治疗脾胃气虚证上可以作为首选方药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史守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对比,差异不显著(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LVEF、LVESD等心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89%,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建议推广。

    作者:赵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 Hp 阳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7例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两种患者均采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治疗。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果胶铋胶囊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病理疗效、Hp根除情况、治疗前后胃镜下黏膜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为60.42%,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组织炎症改善42例(85.71%),对照组组织炎症改善40例(83.33%),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p阴性33例(67.35%),对照组治疗后治疗后Hp阴性21例(43.7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效果较好,患者Hp根除效果好,治疗后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发生率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何成华;刘皓月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和解少阳、养肝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探析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血管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它的发生与生活环境、细菌、血管炎、病毒、遗传、性激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但其确切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中医治疗多从风寒湿痹治疗,我科经过临床探索提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多在半表半里、筋膜,相当于西医的结缔组织,经过临床研究,制定了和解少阳,养肝活血的治疗原则,希望通过此法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一条更好的治疗途径。

    作者:王进;贾飞宇;刘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2014年昆明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0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医证型分别用Excel软件作成数据库,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2型糖尿病主证分布仍以气阴两虚为主,共246例(81.45%),热盛津伤型17例(5.65%),阴阳两虚型39例(12.9%),气虚质与气阴两虚的OR比值为1.84,阳虚质与气阴两虚之比为0.566。结论在气阴两虚为主证中,气虚质为气阴两虚质的危险因素,阳虚质为气阴两虚质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朱燕;李军;蔡新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诊治结核病的优势

    通过阐述结核病的病源、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主要症状、辨证论治。提出中西医结合诊治结核病,别开生面地提出结核病全新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证论治与经验方相结合。即区别于中医对结核病传统的宏观辨证又区别于西医单纯的辨病,提出临床诊疗中选择具有抗结核菌作用、抗纤维化、提高免疫力、保护肝肾功能等作用的中药或者含有这些成分的中成药。引证了使用中药冬虫夏草、白及、百部、甘草、五味子、鳖甲、丹参、黄芩、黄芪、熟地黄、当归等作用机理。

    作者:王永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朱颖教授治疗月经前后诸证经验总结

    月经前后诸证,西医称之为“经前期综合征”,一直困扰众多女性,却未被引起重视,现代医学尚无一种统一的、特异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用药处理,以纠正水肿,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和激素疗法为主,并不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中医擅长辨证及从整体观出发进行治疗,根据症候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月经前后诸证的优势所在,效果甚佳,尤其是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疗效显著,笔者跟随朱颖教授学习后总结如下。

    作者:谭姣姣;朱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加味清热调血汤治疗子宫腺肌病50例

    目的:观察加味清热调血汤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以拓宽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方法。方法选择符合湿热瘀阻型子宫腺肌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共50例,给予加味清热调血汤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CA125值、超声检查子宫体积及安全性监测等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临床控制1例,显效12例,有效3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结论加味清热调血汤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较满意,可作为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有效方药之一,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作者:刘洁;兰翠萍;蔡美穗;曾英雅;李红英;刘黎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消渴病单元综合管理模式初探

    糖尿病隶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自《黄帝内经》始,各代医家对本病均有丰富的论述。据新统计数据资料显示,我国现20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者达9240万,患病率达9.7%,此外还有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比例达15.5%,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限,并给社会和家庭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其综合防治和管理势在必行,为此我们提出了创建以“六驾马车”为核心防治理论的有中国特色的“消渴病单元”综合管理模式。

    作者:陈源;李振华;岳仁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目的:通过查阅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文献,探析推拿治疗该病的具体手法及选穴特征。方法以推拿、按摩、功能性便秘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上检索近10年来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经分析得出天枢、中脘、足三里、大横、脾俞、大肠俞、气海等穴应用频次高,推拿方法以摩法、推法、揉法、按法等为常见。结论按法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常用方法,天枢、大肠俞、脾俞、气海、中脘是治疗功能性便秘出现频次高的穴位,可作为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常用穴位选用。

    作者:古俊;周思远;罗芳丽;李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鼻黏膜给药治疗外感高热刍议

    鼻黏膜给药具有透过血脑屏障的特点,可用于脑部靶向给药,生物利用率高,适用于胃肠道难以吸收的水溶性大的药物,对于外感高热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研究根据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从历史沿革、中西医基础、已有研究进展和优缺点等方面,对鼻黏膜给药治疗外感高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分析与展望,认为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血脑屏障认识的加深以及药物制剂技术的改善,鼻黏膜给药将有可能替代静脉注射等传统给药方式,成为一个较为理想的全身给药途径。

    作者:王锦;包能;朱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从三阴三阳开阖枢论治失眠

    阳不交阴,则夜不成寐。《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阖”“三阴之离合,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也。”其中阳明不能阖是失眠的重要原因,影响阳明不能阖的原因有太阳、太阴开机的不佳,少阳、少阴枢机的不利,厥阴、阳明的不能阖。现根据顾植山老师“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在临床治疗失眠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江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大承气汤临证举要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涉及条文达30条之多,而现代医家对其应用则多以《方剂学》为依据,其功效概括为峻下热结,其主治概括为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现从《伤寒论》原文出发,通过临床得失,阐述其辨证要点,强调其应用不应拘泥于体质以及痞满燥实四大症,而应抓住结热的病机,灵活变通,然在辨证方证的过程中又有对燥屎及转屎气等细节的认识及把握;另引用案例,示人以药味组成、药量变化的重要性及巧妙应用。

    作者:骆云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解析射干麻黄汤适应症用药特点及变异应用

    目的:探讨射干麻黄汤的适应证、用药特点及变异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采取射干麻黄汤治疗的422例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根据其证型不同分组,风寒咳嗽组122例、风热咳嗽组60例、燥火咳嗽组80例、痰湿咳嗽组82例、体虚咳嗽组78例,对比治疗效果,并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射干麻黄汤的适应症、用药特点、变异应用。结果体虚咳嗽组、风寒咳嗽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三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射干麻黄汤治疗咳嗽疗效显著,应熟练掌握射干麻黄汤的用药特点及其变异应用。

    作者:黄俊华;程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耳穴联合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耳穴贴压联合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1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为32例和29例。治疗组服用中药方剂温胆汤加减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服用西药艾司唑仑,两组均治疗一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89.65%,两组总有效率相当,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用耳穴贴压联合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疗效确切,不良作用小,无成瘾性,无宿醉现象,能被大多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卓彩琴;周卫国;蒋巧燕;胡彦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应用新伤续断汤加减结合髁支持钢板治疗对于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于我院就诊且确诊为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78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B组)41例,观察组(A组)39例。 B组采用髁支持钢板治疗,A组则采用新伤续断汤加减结合髁支持钢板治疗的方案。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复位情况、Bristol膝关节评分及肢体短缩、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情况,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A组复位情况更优,P<0.05;A组在骨折愈合时间、Bristol膝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新伤续断汤加减结合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疗效显著,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是临床上一种较为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

    作者:吴永磊;孟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