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敏芳;刘威;秦逸;李维维;董风;陈莉;顾海鹰
目的:描述目前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工作模式,分析不同模式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方法:采用参与性直接观察的社会人类学研究方法,对上海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5个ICU的护理工作模式进行研究.结果:ICU护理工作模式主要有床位分管模式和小组协作模式.结论:小组协作模式较之传统的床位分管模式在提高护理质量、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促进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是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石伟伟;夏海鸥;钟亚萍;卢惠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明确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绩效的基本状况,从机构绩效考核层面验证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逻辑性以及可操作性.方法:调查全国32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77个绩效指标,从总体绩效、类别和维度3方面来评价其绩效和职能落实情况.结果: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体绩效得分89.1分,绩效完成度82.1%;其中实验室检验和健康教育类别完成度较高,分别为94.5%和94.4%,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类别完成度较低,分别为78.9%和78.7%.结论: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绩效总体情况较好,但各类别开展状况参差不齐,慢病防制、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应用研究能力亟待加强.
作者:李程跃;孙梅;苌凤水;于明珠;张瑜;汪华;汤善健;林尚立;罗力;刘鹏程;郑乐乐;郝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介绍了牡丹江市引入基本医疗保险后,如何通过谈判机制,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并就相关例子介绍了谈判过程如何深入及扩展,指出了相关的注意事项.
作者:于志奎;张索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在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由成本核算延伸至成本管理,介绍了成本管理体系建立的一般方法.
作者:王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明确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制工作开展的状况并检验慢性病防制工作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法:收集2009全国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相关数据,从死因报告、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以及慢性病规范管理3方面对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9年全国所有县及以上医疗机构中开展死因报告的覆盖率平均为81.1%,距离绩效考核标准仍差18.9个百分点;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标县(区)的比例平均仅为30.6%;慢性病规范管理率达标县(区)的比例平均为41.7%.结论:死因报告工作参差不齐、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低以及慢性病人管理尚未规范,表明我国慢性病防制工作整体进展缓慢.慢性病防制工作的绩效考核指标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郑乐乐;李程跃;苌凤水;陆耀良;何晓军;马家奇;周志俊;傅华;吕军;刘鹏程;曾伟;郝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和评估农村水和环境卫生服务供给是否满足公众需求,为今后的政策制定和推进提供参考.方法:以陕西省志丹县为样本,应用供给分析理论,使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3A评估步骤,对200户村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水和环境卫生服务供给使大多数农民更容易获取安全饮用水、使用卫生厕所,妇女、儿童等焦点人群满意度也大幅度提升.结论:农村水和环境卫生服务供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应进一步加强联动,加强工程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并鼓励群众更积极主动参与到改水改厕项目中.
作者:周向红;薛美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主要分析了目前医院后勤保障服务存在的问题,并从医院后勤的科学管理、优质服务、运行高效等方面探讨实现高效后勤的解决之道,旨在引出绿色医院高效后勤评价指标.
作者:魏建军;朱永松;张建忠;王伟;陈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着重提出了高效医疗新概念,并围绕医疗服务流程绩效、医疗服务控费绩效和医院成本控制绩效提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对指导和促进绿色医院高效运行管理可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潘常青;吴锦华;余雷;孔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分析医学学科整合的背景、趋势及必要性,介绍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展示医学学科整合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揭示学科整合是医学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赵江霞;康琦;俞思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医院门急诊开展导医、咨询、预约、宣教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管理服务实践,提出提高专家门诊预约率、复诊预约率,提升急诊后预约门诊水平,建立预约同绩效评价之间的关联等建议,旨在进一步认真贯彻卫生部提出的预约诊疗服务.
作者:陶敏芳;刘威;秦逸;李维维;董风;陈莉;顾海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区级精神卫生中心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马斯勒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及一般情况问卷为评定工具,对114名区级精神卫生中心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倦怠的3个维度中,未婚医务人员低成就感维度分数显著高于已婚医务人员;不同职称之间低成就感维度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初级职称分数高,倦怠程度强;不同工作年限医护人员之间情绪衰竭维度中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工作年限为5~9年及20~29年组别分数高,倦怠程度强.结论:区级精神卫生中心医护人员在职业倦怠项目上存在不同维度的职业倦怠,应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制,使医护人员有良好的心境投入工作,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林笑微;陈优;顾陈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明确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传染病控制与免疫规划工作开展的状况,并通过绩效考核实践检验该部分指标的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方法:采集2009年全国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相关数据,对传染病控制与免疫规划工作两个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9年全国省级疾控中心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总体均数为0.932;传染病监测完成率平均达91.3%;病媒生物监测完成率平均达99.8%;疫苗接种平均完成99.1%;冷链运转管理使用完好率平均为94.4%;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平均为89.8%.结论: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控工作不断加强,监测与监控能力明显提高,各省计划免疫工作也较好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和计划免疫部分的绩效考核科学、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省级疾控中心工作的现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作者:陈飞;王颖;李程跃;雷杰;李琦;陆耀良;屈卫东;梁鸿;励晓红;曾伟;李冬凉;郝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明确2009年我国省级区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的基本状况,从区域考核层面验证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逻辑性以及现实可操作性.方法:调查全国32个省级区域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17个绩效指标,从总体绩效、类别和维度3方面来评价其绩效情况.结果:2009年我国省级区域总体绩效得分74.2分,低于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89.1分;平均完成度为62.6%,低于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82.1%.其中传染病预防控制完成度较高达到87.0%,而慢病预防控制、运行保障和健康危害监测评价与干预完成度仅为38.7%、58.7%和62.6%.结论: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区域绩效总体情况相对较差,且低于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运行保障尚待加强,慢性病防制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需加大重视.
作者:孙梅;李程跃;王颖;于竞进;于明珠;张瑜;姜庆五;汤善健;励晓红;李松光;刘鹏程;郝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了加强完善绩效考核研究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使绩效考核实践更易于操作,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争议问题,对部分考核指标的界定、标准、权重设置等提出了完善思路;针对考核中存在的自评修饰现象,课题组认为可通过绩效得分与完成度、与指标填报错误、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规律的把握进行校正,并逐步采取“机构自评+逻辑分析判断+现场重点考核”的形式进行考核;同时,通过对现有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信息平台的进一步开发,使其逐步升级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信息与决策平台.
作者:孙梅;苌凤水;王颖;汪华;陈政;施培武;朱道立;屈卫东;励晓红;刘鹏程;李冬凉;郝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本研究为探索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公共卫生学科建设的作用,采用了建设成效情况分项评估、同行比对评估、专家总评估3种方法对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分析.3种评估方法结果基本一致,表示该评估结果还是较为客观、全面的.
作者:黄葭燕;谷茜;陈英耀;张勘;王剑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明确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大疾病防制工作开展的状况,并通过绩效考核检验该部分指标的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方法:采集2009全国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相关数据,从结核病防制、乙肝防制及艾滋病防制3方面工作与绩效考核标准进行比较后判断其达标情况.结果:2009年所有省份均实现了DOTS策略全覆盖;新涂阳病人发现率平均为75.0%;结核病病人系统管理率平均为85.6%,距离考核标准规定的95%仍有约10个百分点的差距;20个省的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标县(区)比例为100%,但仍有3个省低于60%;9个省份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覆盖率达标县比例为100%,达标县比例低于60%的省仍有10个.结论: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大疾病防制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结核病病人的系统管理以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仍待加强.重大疾病防制部分的绩效考核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省级疾控中心的现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刘鹏程;孙梅;王颖;李琦;陆耀良;何晓军;梁鸿;周志俊;苌凤水;李冬凉;李松光;郝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2009年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状况,并通过绩效考核检验该部分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法:采集2009年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数据,从应急组织架构、应急物品储备、应急处置能力3方面与绩效考核标准进行比较后判断其达标情况.结果:2009年我国省级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架构建设的13个分项目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平均为68.6%,预案体系完整率平均为95.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因查明率平均为97.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平均为0.925.结论:省级疾控中心的应急基本建设全面加强,应急能力提高,但应急物品储备有待加强.绩效考核结果客观、全面反映了我国省级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现状.
作者:李松光;王颖;孙梅;何晓军;马家奇;于竞进;傅华;姜庆五;罗力;刘鹏程;郑乐乐;郝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状况,通过人力配置指标的实践应用结果验证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法:调查全国32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数量、学历、职称和专业等基本情况.结果:2009年我国省级疾控中心平均在岗人员数为374人,每10万户籍人口平均在岗人员数为0.88人;人力综合素质指数为7.50;本科以上学历占57.9%,较标准低7.1%;高级职称比例占26.6%,较标准低3.4%;传染病防治类工作的人员比例为24.0%,而从事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慢性防制的人员仅占10.6%和2.5%.结论:2009年我国省级疾控中心人员总量不足,人员结构虽然较2005年进一步优化,但与标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作者:李松光;苌凤水;孙梅;张瑜;汪华;陈政;林尚立;朱道立;吕军;郑乐乐;陈飞;郝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能力状况并验证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法:采集2009年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能力数据,从主要卫生宣传活动、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目标人群行为干预3个方面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能力状况.结果: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卫生宣传活动的平均开展完成情况为97.8%、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为73.6%、目标人群行为干预指数为0.916,均接近或达到绩效考核标准.结论:2009年我国省级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总体开展良好;相关的考核指标是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
作者:苌凤水;孙梅;李程跃;于明珠;张瑜;汪华;汤善健;陈文;罗力;李晓姣;李萍萍;郝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如何促进重症监护病房( ICU)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法:通过对“四化”质控模式使用前和使用后ICU医疗质量相关数据的统计,总结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新措施.结果:新的质控模式使用后部分医疗质量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四化”质控模式对ICU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有一定促进作用.
作者:黄豪;李文放;林兆奋;杨兴易;杨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