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齐玉梅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A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胆囊壁厚度、胆囊周围粘连以及体重指数之间的危险度.结果 8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愈,23例中转开腹.统计发现中转开腹率在年龄≥60岁者显著高于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0高于体重指数<24.0,坏疽性胆囊炎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5),胆囊壁增厚以及胆囊周围粘连者中转开腹几率增大,其比值比(()R)分别为5.87、4.76、3.11、9.23、10.06,与性别及是否存在并存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体重指数≥24.0、胆囊壁增厚、胆囊周围粘连以及年龄≥60岁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幸明;严存文;潘新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1 病历报告患者男,56岁,因咨询是否需要植入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于2013年9月27日来诊.1周前因感冒发热伴胸闷3d去某医院急诊就医.偶咳嗽、头痛,无晕厥及一过性黑矇,无胸痛.既往有高血压10年,帕金森病2年,分别服用氨氯地平和美多巴治疗,病情控制尚可.急诊接诊做心电图时发现“室性心动过速”(图1),立即予以胸外按压,静脉注射胺碘酮,收入院.入院查体,BP 142/76mmHg,神志清,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
作者:翟锁玲;洪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在急腹症患者诊断中应用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收治的134例急腹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检查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采用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并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判断标准.观察和比较二组患者临床诊断符合率和检查时间及诊断时间.结果 经过与病理检查进行比对,观察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7.01%(65/67)与对照组86.57%(58/67)比较(P<0.05);此外,观察组超声检查时间和诊断时间分别为(15.87±1.31)min、(2.11±1.30)min与对照组(9.75±2.27)min、(2.69±1.71)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研究发现,采用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急腹症患者,虽然检查时间较长,但其能缩短诊断时间,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进而为临床治疗、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张利;彭清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术后妇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该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者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二组患者的满意度、疼痛程度、抑郁焦虑情况、护理效果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70.0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焦虑量表SAS及抑郁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林铃;程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疼痛护理管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行个性化疼痛护理管理,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h、48h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24h、48h长海痛尺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个性化的疼痛护理管理能有效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明洋;王琳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妊娠中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诊断方式、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 选取南京总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15例妊娠中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病例,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预后效果.结果 妊娠中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病例中,妊娠合并脑损害的患者12例,包括4例癫痫病例,脑血管动脉畸形患者4例,病毒性脑炎3例,脑梗死患者1例.妊娠合并神经肌肉类疾病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3例.我科对上述病例均进行了治疗干预,其中存活病例14例,包括12例终止妊娠病例和2例药物引产病例.结论 妊娠中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病情急,风险大,临床工作中如遇此情况应迅速进行诊断和处理,选择对孕妇安全的方式进行引产.
作者:李吉;齐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围术期自控镇静技术中靶控输注不同镇静药物的临床镇静效果.方法 对在该院接受手术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咪这唑仑组.本研究中二组患者在围术期靶控输注不同镇静药物,咪达唑仑组靶控输注咪达唑仑镇静剂,丙泊酚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注射完后记录患者平卧10min、注射镇静药后2min、5min、10min以及手术结束前10min、手术结束时等6个时间点的OAA/S镇静评分值,并密切观察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呼吸情况.结果 丙泊酚组T1时刻镇静评分为(5.0±0.0),镇静评分值在注射药物2min到5min后都明显下降,T2时刻镇静评分为(3.6±0.2)、T3时刻镇静评分为(2.5±0.4)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Ts、T6时刻镇静评分二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二组患者的MAP,HR均明显下降,丙泊酚组患者在镇静后2min,5min时的MAP、HR均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其他时间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丙泊酚组中有5例患者呼吸抑制,咪达唑仑组有3例(P>0.05).结论 围术期自控镇静技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效果较好,患者麻醉后对其生命体征影响比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柳浩然;赵玉英;朱宏彬;王玉芳;邢凤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江阴市2006-2013年累计报告新发尘肺病状况,探讨其发病特征,为尘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辖区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因素监测信息系统”的尘肺病报告情况,对2006-2013年新发尘肺病例进行系统性整理并做描述性分析,包括新发病例的年度分布、病种分布、行业分布、工种分布、平均发病工龄及平均发病年龄的年度变化趋势.结果 江阴市2006-2013年8年间共累计新发尘肺病例672例.小型企业成为尘肺发病主要来源(98.7%,663/672),集体企业占91.4%(614/672),私营企业占5.8%(39/672).非金属采矿及其制品业集中了91.7%(616/672),设备制造业占3.4%(23/672);病例的工种主要为运输工、粉碎工和凿岩工等,分别占49.0%(329例)、20.7%(139例)及12.5%(84例);首诊为尘肺壹期病例占60.7%(408/672);矽肺病例占尘肺总病例数的94.9%(638/672),其91.7%(585/638)的病例为发生于2004年江阴已关闭的采矿企业所遗留的退休人员中.2011年后在设备制造业出现了较多电焊工尘肺,某些劳务输出行业也出现较多尘肺病例.新发尘肺病的平均发病工龄(20.1±7.5)年,各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62,P>0.05);平均发病年龄(60.6±8.0)岁,各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09,P<0.01).结论 江阴市尘肺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历年均出现新发的尘肺病例,主要由历史遗留问题造成,其发病工龄已呈现平稳态势.但要进一步消除尘肺病的发生仍然面临挑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陈献文;冯鸿义;张捷;金宇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沙利度胺联合FOLFOX(folinic acid fluorouracil oxaliplatin)作用肝癌细胞HepG2后VEGF、Caspase-3的表达,以及探讨沙利度胺联合FOLFOX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体外研究沙利度胺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沙利度胺联合FOLFOX作用HepG2细胞48h后VEGF、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沙利度胺对肝癌HepG2细胞有抑制作用,且沙利度胺联合FOLFOX显著提高了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沙利度胺联合FOL-FOX作用于HepG2细胞48h后,细胞表面Caspase-3的表达均增强,VEGF的表达均降低.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FOLFOX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可能通过调节VEGF蛋白表达激活caspase-3,从而诱导HepG2细胞凋亡.
作者:孙媛;李青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校准周期图科学确立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校准周期.方法 生化分析仪定标校准后,在距定标校准时间为0,2,4,6,8,10,12,24h时分别测定高、中、低三种浓度水平的质控血清1次,之后每24h测定1次,总计测定30d,如果有项目稳定性强可继续延长检测时间,出现偏差后结束.所有检测项目均重复测定4次取平均值.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累积变异系数(CV),并绘制校准周期图.从校准完毕后开始计时至CV>1/6 CLIA88允许误差时结束,此间隔时间即为该项目的校准周期.结果 校准周期短为ALP只有14h;钙(Ca)为24h;TP、ALB、CK、Fe为4~10d;DBil、TBil、HDL-C、GLU、Urea、CHO为10~20d;LDH为25d;TG去游离、Cr酶法、UA、AMY、ALT、AST的校准周期超过30d.结论 科学、合理地确立各检测项目的校准周期,对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进行定期校准,既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校准、又能够节省检验工作的时间和成本,保证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结果可靠性.
作者:王春雨;李宇周;张桂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ICU清醒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来比较二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焦虑和抑郁程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晓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上清、白细胞层及离心细胞块三种不同成分DNA提取质量,探索有效的胸腔积液成分用于DNA提取及方法.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2014年细胞学及细胞块明确诊断恶性新鲜胸腔积液5例,分别用胸腔积液上清、白细胞层及离心细胞块三种不同成分进行DNA提取,然后对DNA含量和纯度进行测定,比较其DNA提取效果.结果 对同一患者胸腔积液中白细胞层提取DNA含量高,纯度次之,但对后续的EGFR基因突变和测序状况无影响;细胞块DNA提取质量次之,但纯度高;胸腔积液上清提取质量及纯度均低.结论 恶性胸腔积液DNA提取用于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佳成份为离心白细胞层,离心细胞块次之,本实验组胸腔积液上清提取效率不高.
作者:郭以河;潘羡心;孟加榕;禹乐;徐乐;林明珠;戴太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柔化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二组,观察组给予柔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疼痛得分(3.11±0.8)低于对照组疼痛得分(4.21±0.7),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5%)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7%);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8.14±0.3)基础护理得分高于对照组(95.16±0.2),观察组的病床护理得分(98.55±0.5)高于对照组(94.93±0.4),观察组的护理文件得分(96.48±0.3)高于对照组(92.09±0.2),观察组的护理操作得分(99.21±0.3)高于对照组(92.33±0.2),以上二组的各指标相比较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医疗模式,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王中君;李敏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采用生脉注射液和左西盂旦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入院进行急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二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基本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脉注射液和左西孟旦联合使用进行治疗.治疗10~14d后,对比二组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对照组的患者中,显效6例,病死率55.0%;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2例,病死率4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左室舒张未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水平、BNP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进行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达到治愈的效果,治疗效果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好,适合基层医院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杨培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介入治疗围术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小板对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为ACS,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且围术期均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的患者441例(年龄35~90岁),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n=235),女性组(n=206).比较二组患者PCI术后30d内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①女性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组[30例(14.7%) vs15例(6.4%);P=0.005],而30d内MACCE的发生率[13例(6.3%)]与男性组[8例(3.4%)]相比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②二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二组各1例,而女性组轻微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高[33例(16.0%)vs15例(6.4%);P=0.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PCI史及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30d内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ACS患者术后30d主要终点事件及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比男性高,而二组患者MACCE事件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女性接受PCI治疗时强化抗血小板的获益与出血风险之间的权衡应慎重.
作者:凡永艳;李泱;卢才义;薛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疾病,以缺血性脑卒中为常见.据统计,我国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2‰~3‰,居于世界首位,其发病率仍在攀升[1].2008年发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2].
作者:顾美娟;王大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将面罩下吸入七氟醚应用于小儿麻醉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与氯胺酮肌肉注射相比较,探讨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该院收治的择期手术的患儿228例,ASAⅠ~Ⅱ级,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二组,其中氯胺酮组100例,给予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麻醉,七氟醚组128例,给予4L/min纯氧吸入,经面罩吸入七氟醚,吸入浓度从3%逐渐增加至8%.在手术前后对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 饱和度(SPQ)进行监测,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观察二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二组患儿麻醉效果、手术时间、麻醉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0.77、0.31,P>0.05),七氟醚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显著短于氯胺酮组,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3、30.42,P<0.05);二组患儿在插管前后HR、MAP、SPQ平稳,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下吸入七氟醚应用于小儿麻醉手术较氯胺酮肌肉注射效果显著,其具有起效快、苏醒时间短、患儿易于接受、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为小儿麻醉诱导的理想药物.
作者:程松鹤;曾丽容;陈友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德莫林敷贴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择取该院接收诊治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二组,德莫林组50例用德莫林敷贴;对照组50例用无菌敷料,比较二组产妇在割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和切口愈合时间.结果 德莫林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德莫林敷贴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不但可以提高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还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及产妇住院时间,产妇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平;张树波;康绍叁;高晓增;蒲国华;高秀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输卵管不通C形臂X光机引导下介入再通术后,经导管医用臭氧缓慢灌注输卵管,以降低再粘连,保持通畅性的可能性.方法 96例双侧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52例在介入治疗后向每侧开通后的输卵管注入医用臭氧10ml;对照组44例,介入治疗后向输卵管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 000U+庆大霉素8万U混合液.所有患者6、12个月后复查并对比二组的治疗有效率、妊娠率及再粘连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86.34%,妊娠率47.61%,术后再粘连率14.89%;对照组有效率65.76%,妊娠率27.51%,术后再粘连率35.13%.观察组有效率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再粘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用臭氧在输卵管不通介入治疗后可提高通畅率、妊娠率,并降低再粘连率.
作者:王厚生;姜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指导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我管理指导,比较二组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等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以及主观感受等SAQ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管理护理能调动心肌梗死患者在自身抗病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自护能力,改善带病期间的生活质量.
作者:姚芳;徐冰仙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