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天白;刘洋;李坤;张玮;李莹
目的:分析并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 )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4年4月,接受治疗的混合痔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且无禁忌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 TST 术进行治疗,做好术前准备(身体状况、生命体征检测,器械准备,患者心理准备及患者相关术前准备工作),术中操作(消毒、扩肛、缝合牵引、分段黏膜切除、病理送检等)和术后处理工作(饮食指导及相关并发症监督和处理)。而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较为传统的 PPH术治疗。观察二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40例,有效 0例,无效 0例,治疗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40例,有效 0例,无效 0例,治疗有效率为1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血0例,尿潴留1例,水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出血0例,尿潴留 2 例,水肿 6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 < 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12±2.45)min ,平均住院时间(3.01±1.21)d ,VAS 评分为(2.45 ± 0.78)。对照组均手术时间为(17.89 ± 3.12)min ,平均住院时间为(4.21±1.87)d ,VAS 评分为(3.43±1.21)。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TST 术治疗混合痔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郭凌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臭氧及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6例,均行臭氧及胶原酶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二组,6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63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分析二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8.4%)、患者满意度(96.8%)明显高于对照组(88.9%)、(8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情况(95.2%)好于对照组(9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臭氧及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冯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脂蛋白(a)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00例脑梗死患者、7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6例脑出血患者及10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其异常率。结果脑梗死组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脂蛋白(a)水平和异常率较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者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患者脂蛋白(a)水平和异常率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清脂蛋白(a)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作者:刘惠苗;仇福成;韩瑞;解冰川;张振清;顾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正常与安氏Ⅱ1类错模型的比较,分析上下颌牙冠宽度、上颌牙冠厚度、Bolton指数差异,为安氏Ⅱ1类错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以正常,安氏Ⅱ1类错各5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牙冠宽度、牙冠厚度的测量并计算。结果安氏Ⅱ1类错上下颌侧切牙和下颌中切牙的牙冠宽度比正常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olton 指数前牙比:正常>安氏Ⅱ1类错。安氏Ⅱ1类错上前牙牙冠厚度均大于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上下颌牙量不调和上前牙牙冠厚度变化会对安氏Ⅱ1类错矫治后期正常前牙咬合关系的建立产生影响。
作者:徐佳瑛;马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脉临界病变患者高尿酸血症与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84例心绞痛或非 ST 抬高的AMI 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非介入干预血管或血管段为冠脉狭窄临界病变,同时存在高尿酸血症,对其进行随访研究,以符合条件无高尿酸血症90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指标为二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高尿酸血症组心梗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心脏事件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发生急性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杨涛;孙立刚;黄斌;赵桂叶;魏静霞;冯现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活性维生素 D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小鼠是否有抑制作用,通过测量调节性 T细胞(Treg)转录因子 Foxp3和其相关的 IL -10和 TGF -β的 mRNA 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0只 BALB/c 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只及活性维生素 D3干预组(干预组)5只,均制备肌炎模型;干预组小鼠行活性维生素 D3腹腔注射,同期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在第十四天处死并取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二组脾脏组织中的 Foxp3、IL -10和 TGF -βmRNA 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小鼠脾脏中的 IL -10、TGF -β mRNA 的表达增加(P <0.01);Foxp3 mRNA 的表达无区别(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 D3可能通过增加 Treg 细胞相关因子 IL -10和 TGF -β的表达对肌炎小鼠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张雅茜;何方园;张红鸭;贾宏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考察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与冀属地部分医学期刊编辑心理压力、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探讨心理压力、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知觉压力量表(PSS - C)、职业倦怠量表(MBI)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与冀属地部分医学期刊编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医学期刊编辑具有一般以上程度的心理压力;职业倦怠非常明显;主观幸福感水平较好。②职业倦怠是医学期刊编辑心理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不完全中介。结论职业倦怠是医学期刊编辑的心理压力作用于他们主观幸福感程度的不完全中介因素。
作者:李媛媛;栾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 Orem 自护理论对脑中风偏瘫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0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按照 Orem 自护理论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二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情绪、社会支持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二组患者 BI 评分显著增加,SAS 评分显著降低(P<0.05),其中护理后干预组 BI 、SAS 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二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各 SSRS 评分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二组患者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功能、情绪功能以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 自护理论应用于脑中风偏瘫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莉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肛瘘患者术后肛门疼痛的缓解效果,以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对160例肛瘘术后患者采用肛门疼痛针对性护理为主的护理方法,根据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来评估针对性护理的作用。结果针对性护理方法可减轻和缓解肛瘘术后肛门疼痛的效果,并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明显疗效。结论正确的肛门疼痛针对性护理能有效缓解肛瘘术后患者肛门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丽英;肖永刚;刘心茹;张国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科2009年1月—2013年6月,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肺部疾病67例。结果本组无围术期死亡,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0%(2/67)。自发性气胸、肺大疱、肺部良性肿瘤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肺部疾病中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在保证手术安全与根治的同时又有创伤小、疼痛轻、疗效可靠、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及符合美观要求等优点。
作者:张道忠;王树军;刘刚;刘金山;曹亮;李杰;王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诊疑似急性肺动脉栓塞(APE)诊断中 Wells 评分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期收治急诊疑似 APE 患者76例临床资料,依据 Wells 评分分为低度、中度及高度可疑组,比较 Wells 评分单用及与 D -二聚体检测联用于不同组 APE 发病率和诊断假阳性率。结果三组患者 APE 发病率和诊断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可疑组患者二种方法联用于 APE 诊断假阳性率显著低于 Wells 评分单用(P<0.05)。结论 Wells 评分用于急诊疑似 APE 诊断具有操作简便,预测准确度高等优势,而联合 D -二聚体检测有助于降低诊断假阳性率。
作者:马育霞;刘毅;王鹏升;李英;赵红英;王文浩;刘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品管圈活动程序及质量管理方法,分析手术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并实施改进。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病理标本总缺陷率由3.42%降至0.77%,病理标本登记本漏登记、手术病理标本存放混乱、责任心不强(病理申请单、标本袋、病理标本登记本填写不全)三个设定目标缺陷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品管圈对手术病理标本进行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发生率,促进标准化流程的建立,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创造性思维及团队精神。
作者:周建玲;陈丽娟;白海燕;江梅娟;刘丽芹;吴振茹;魏红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心肌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 reperfusion injury ,IRI)[1]。尽管研究表明,氧自由基、钙超载、心肌纤维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内质网及细胞凋亡等均可能参与 IRI ,但 IRI 发生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细胞凋亡(apoptosis)作为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其在生物胚胎发生发育、成熟细胞新旧交替、激素依赖性生理退化、萎缩和老化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发生进展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细胞凋亡与 IRI 关系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因此,本文就近年来细胞凋亡的三条主要途径在 IRI 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IRI 损伤发生的机制提供助力。
作者:熊瑞媛;田炜;杨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动机性访谈(MI)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教授式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 MI 进行健康教育。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评估,并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总体行为得分和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3,5.342,4.739,6.192,5.881,5.618,5.050,P<0.01)。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5,P<0.01)。结论以动机性访谈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作者:梁月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针对性健康教育对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86例社区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实施3个月后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问卷(CDSMQ)、WHO 生存质量量表(QOL - BREE)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生活、不良嗜好、急救、情绪认知、运动、饮食、服药管理等 CDSMQ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总体健康等 QOL - BREE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可提高冠心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殷白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在重型肝炎血浆置换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将64例血浆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患者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重型肝炎血浆置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意识,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是一种系统、规范、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付惠杰;张国顺;马宁;王娜;张学军;肖华;么作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赖氨酰氧化酶(LOX)在吸烟与非吸烟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 LOX 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吸烟与 LOX 的关系,吸烟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 PCR)检测4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 LOX mRNA 含量;Western Blot 检测44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 LOX 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检测组织标本中 LOX mRNA 及 LOX 蛋白的表达率均呈阶梯式表现,即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 LOX mRNA和 LOX 蛋白的表达率低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4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LOX 均呈过度表达状态,LOX 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而吸烟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LOX 表达低于非吸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吸烟可能通过抑制 LOX 的表达从而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赵鹏;王国臣;郑贸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病历报告患者,女,73岁,体重62kg 。缘于入院前4年,患者无诱因出现返酸、恶心、腹痛,无呕吐及呕血,胃镜提示“萎缩性胃炎”,间断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2014年5月3日无诱因再次出现返酸、恶心、腹痛,无呕吐、呕血及黑便,无腹泻,5月4日16:12入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20余年,口服“丹参滴丸10粒,3次/d ,阿司匹林片75mg ,1次/d ,阿替洛尔片25mg ,1次/d”;“高血压病”20 年,血压高达160/90mmHg ,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 ,2次/d”,监测血压控制可。“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病史20 年,规律口服左甲状腺素片75μg ,1次/d ,诉监测甲功正常。初步诊断:①慢性萎缩性胃炎;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③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5月5日11:00患者行无痛胃镜后安返病房,无明显恶心等胃部不适症状。查体:T 36.5℃,P 70次/min ,R 18次/min ,BP 142/78mmHg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紧张。18:30突然出现呕吐,为红色液体,约100ml ,同时停用常规活血药物,给予血凝酶4U ,8h 一次口服,禁食水,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21:45再次呕吐暗红色液体,约150ml ,立即给予血凝酶4U 静注,云南白药、血凝酶交替口服,观察出血情况。凝血四项示:凝血酶原活动度155(80~120),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5.8 s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率0.87,纤维蛋白原3.08g/L 。5月6日患者晨起仍恶心,间断呕血,伴暗红色血块,量约200ml ;化验回报,便镜检:红细胞 ( 处 );便潜血阳性(+ );血常规:白细胞9.58×109/L 中性细胞比率90.1%血红蛋白67g/L ;凝血四项示: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2.9s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率0. 78,纤维蛋白原1.93g/L ;11:10左右输注“B”型悬浮红细胞2U ;5月7日患者晨起无恶心、呕血,禁食水,无其他不适主诉;T 35.8℃,BP 123/72mmHg ,再次给予悬浮红细胞2U 输注等综合治疗。5月8日患者晨起无恶心、呕血,T 36.5℃,BP 138/78mmHg ,神清,贫血貌,呼吸平稳。血常规:血红蛋白76g/L ;无痛胃镜印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病理诊断:胃体黏膜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11:10左右输注“B”型悬浮红细胞2U 。5月9日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作者:马红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作者: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