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巴胆碱对休克延迟复苏大鼠脏器功能的影响

程爱斌;谢宇曦;王瑞刚;贺瑞新;罗永伟;高素玲;王林;余亮科

关键词:卡巴胆碱, 烫伤休克, 血流量, 大鼠
摘要:目的:研究卡巴胆碱对烫伤休克大鼠延迟复苏时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即分假烧伤组(A组),标准组(B组),对照组(C组),卡巴胆碱组(D组),制备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C组经损伤处理0.5h后管饲卡巴胆碱。损伤处理后大鼠经外科游离颈静脉及颈动脉并分别置入无菌导管,以微蠕动泵控制输入乳酸钠林格液,对照组和卡巴胆碱组给药剂量及输注速度为标准组药量或输注速度的1/2。A组仅行备皮及动、静脉导管置入,无任何损伤处理及后续措施。数据采纳输注相关液体后0,1,2,4h二组的血细胞比容(Hct)、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等,同时检测大鼠肝、肾、肠组织血量。结果 D组经处理2h及4h后可明显降低心率,提升血压,改善烧伤休克大鼠早期脏器的功能。结论卡巴胆碱能够维护烧伤大鼠休克早期的脏器功能,同时减少机体液量需求,对休克及并发症的处理具有明显积极意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对尘肺病诊断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研究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对尘肺病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对已诊断资料收集,分析不同的诊断人员在有或者无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对尘肺病诊断结果一致性的影响。结果甲、乙、丙三名诊断人员在有职业健康监护资料(2组)和无职业健康监护资料(1组)诊断结果与终诊断结果一致性检验,甲在1组Kappa值为0.723,2组的Kappa值为0.755,乙诊断人员在1组Kappa值为0.742,2组Kappa值为0.768,丙诊断人员在1组Kappa值为0.696,在2组Kappa值为0.783,3名诊断人员在2组中的一致性均为较好,在一组中均为一般。结论不同的诊断人员在有职业健康监护资料时诊断结果与终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

    作者:钱青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肝癌术后早期应用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对免疫功能(CD3/CD4/CD8)的影响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2(IL -2)联合胸腺肽α1对肝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CD3/CD4/CD8)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0-2014年60例肝癌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静脉化疗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IL -2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观察二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干预治疗前(干预治疗:观察组术后第七天开始给予IL -2联合胸腺肽α1治疗1周,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化疗1周)观察组和对照组ALT、AST和TB以及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ALT、AST和TB以及ALB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CD3和CD4以及CD8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治疗后观察组CD3、CD4较手术前有明显的提高,而CD8较干预前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治疗后CD3、CD4无明显的变化,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干预后CD8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二组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二组的AFP较手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应用细胞因子白介素2(IL -2)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肝功能,并且提高免疫功能,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田贵金;刘军红;孙江华;梁章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肺支气管扩张症伴发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微小瘤形成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伴发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微小瘤形成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旨在提高对肺支气管扩张症伴发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微小瘤形成的诊断能力。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5例肺支气管扩张症伴发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微小瘤形成患者,采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化学技术对其开展光镜检测及免疫标记,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男6例,女9例,男女比例2∶3;年龄范围31~69岁,平均(49.3±5.1)岁。术后对10例患者进行跟踪回访,回访时间15个月~5年,平均时间(26.2±11.2)个月,无类癌并发,1例合并肺癌患者手术死亡。1例采取部分肺叶切除治疗标本,呈现出灰白色小结节,直径不足5mm ,界限清晰,切面呈灰白色,囊实性,质地偏软。镜下检测结果显示,15例标本有明显支气管扩张症病理特点,包括肺内多灶性支气管扩张,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包绕,15例标本周围均有神经内分泌样细胞结节(一处7例,多处8例),结节直径范围1.0~4.5mm,平均直径(1.3±0.5) mm。CD56、突触素(Syn)、嗜铬素(CgA)、甲状腺核转录因子1(TTF-1)均为阳性,7例Ki-67阳性指数均<1%。结论联合术前、术中病理学检测可有效提升对肺支气管扩张症伴发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微小瘤形成的诊断能力,免疫组织化学K - i67、CD56、突触素(Syn)、嗜铬素(CgA)、甲状腺核转录因子1(TTF-1)作用于该病具有临床重要意义。

    作者:闫春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及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依据以及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诊治的270例甲状腺癌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前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根据颈部区分标记可能为淋巴结转移的病灶,并在超声下观察其表现。对所选的患者进行颈廓清术,同时将标记的淋巴结送病理检查,将二者的结果进行对比,详细记录颈廓清除术中转移淋巴结的分布以及数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本文所选的患者进行研究,经超声检查共发现536枚转移淋巴结,经过病理检查正确存在442枚转移淋巴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2.46%。对颈部实施廓清术在Ⅱ、Ⅲ、Ⅳ、Ⅴ、Ⅵ区域转移淋巴结的阳性率分别为55.56%(20/36)、70.83%(68/96)、70.00%(70/100)、30.58%(74/242)、52.38%(22/42)及87.85%(188/214),各区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比较Ⅱ、Ⅲ、Ⅳ、Ⅴ区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Ⅵ区出现转移淋巴结的几率明显高于Ⅱ、Ⅲ、Ⅳ、Ⅴ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形态、大小、回声与淋巴结转移并不存在相关性,而与微钙化、有无淋巴门以及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甲状腺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重要的部位在Ⅵ区,因而对颈部的Ⅵ区实施淋巴结清扫非常关键,在对甲状腺癌诊断时,无淋巴结微钙化和无淋巴门现象对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海丽;杜薇;杜建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术中联合监测技术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应用神经电生理术中监测技术对预防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意义。方法对56例椎管内肿瘤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术中应用三种神经电生理技术全程监测。结果经过术中联合监测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改善30例,无变化24例,下降2例。结论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使用联合监测能及时反映出神经功能的变化,术中电生理变化指标变化与切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变一致。联合监测提高了术中操作的安全性,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群喜;赵晓晶;李建珉;朱军;付爱军;张云鹤;陈通;成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X 线胸片心胸比率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的终归宿。心力衰竭常见的原发心脏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如能在心力衰竭的早期即作出正确诊断,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晓泉;李跃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在根尖周炎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管治疗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并确诊的80例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48颗患牙给予多次根管治疗;而观察组40例患者54颗患牙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二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并评价患者治疗1周后疼痛率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疼痛发生率为7.4%,稍高于对照组的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根尖周炎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总有效率,患者治疗1周后疼痛发生率也较低,对治疗满意度也较高。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张志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维生素 D3辅助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水平的临床影响

    目的:探讨维生素D3(Vit D3)辅助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补钙组、维生素D3组和钙加D3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降糖、调脂等治疗,其他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钙剂、维生素D3、钙剂+维生素D3联合应用,1年后比较四组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1年后,与对照组相比,补钙组的FPG、2hPG、胰岛素水平及 HbA1c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3组的2hPG、HbA1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P、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维生素D3组FPG、2hPG、HbA1 c均明显降低,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补充钙剂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补充维生素D3能够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联合补充钙剂对患者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更有意义。

    作者:江志辉;代永红;孟秀瑾;贺房勇;张健;刘建光;孙丽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支气管内膜结核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误诊原因,提高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临床分析方法,对该所收治的35例支气管结核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误治患者年龄分布主要在18~60岁,职业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自身延误诊治和医源性误诊并存,平均延误诊治时间约180d。结论支气管内膜结核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肺部常规X线检查及CT检查难以发现支气管内膜病灶,临床医生经验不足易造成误诊。

    作者:昝雪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胃错构瘤2例并文献复习

    错构瘤是胚胎时期形成的组织畸形或组织迷离引起的瘤样组织增生,发展缓慢,目前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主要组织学成分包括软骨、脂肪、平滑肌、腺体和上皮细胞,有时还有骨组织或钙化,极少恶变,可发源于任何组织,种类繁多。2012年7-12月我院收治胃错构瘤2例,并查阅国内近20年来文献报道的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强;郑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目的:对比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2012年1-12月收治的32例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以及2013年1-12月收治的32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发热率、术后镇痛以及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要明显低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要明显短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式子宫切除术的32例患者术后发热率为3.13%;开腹切除术的32例患者术后发热率为28.13%;二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P<0.01)。阴式子宫切除术的3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39±2.49)d ,开腹子宫切除术的3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98±3.31)d ,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90,P<0.01)。开腹子宫切除术的32例患者术后镇痛率为87.50%;阴式子宫切除术的32例患者术后镇痛率为34.3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7,P<0.01)。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术后发热率低、住院时间少等优点,在筛选病历时需小心仔细,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吴清梅;王媛梅;董春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脉搏灌注指数变异指导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脉搏灌注指数变异(PVI)指导下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8例;随机分为二组,PVI组(A组)(n=20)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时的潮气量的大小确定PVI的阈值,潮气量在8ml/kg左右,如 PVI≥13%进行充分的液体复苏;潮气量在10ml/kg左右,如 PVI≥15%时进行充分的容量复苏,复苏目标:使中心静脉压(CVP)达12~15mmHg ,平均动脉压≥65mmHg ,尿量≥0.5ml/(kg?h),ScvO2≥70%,不能维持者首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必要时加用多巴酚丁胺维持。常规液体输入组(B组)(n=18)根据CVP、HR等指标综合判断进行容量复苏,使中心静脉压(CVP)达12~15mmHg ,平均动脉压≥65mmHg ,尿量≥0.5ml/(kg? h),ScvO2≥70%,不能维持者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必要时加用多巴酚丁胺维持。观察指标观察二组患者达到复苏目标的时间、ICU住院时间、应用呼吸机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酚丁胺)使用时间;6h中心静脉氧饱和度、乳酸值、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二组患者3d液体平衡情况、M ODS例数、病死率。结果二组在复苏后6h相比乳酸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剂量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呼吸机使用时间相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患者3d液体正平衡液体量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ODS例数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I指导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相比能降低血乳酸水平,能较快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状态,且能减少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并能减少液体正平衡,在改善血流动力学的同时能减少液体的入量,对于减轻肺水肿有重要意义,但M 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影响不大,需要大样本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周文龙;吴莹;李占明;马晶;张颖;孙庆君;姜帆;何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耳穴贴压对功能性便秘患者抑郁焦虑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医耳穴贴压对功能性便秘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在治疗前后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 SAS(焦虑自评量表)对二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进行比较,并采用PAC-QOL (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二组在治疗前抑郁和焦虑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组内比较,治疗后各观察指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抑郁、焦虑情况以及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耳穴贴压可以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并且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曾莉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脓毒症休克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肺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表达变化

    目的:通过观察脓毒症休克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大鼠肺组织ACE、AngⅡ、Ang(1-7)的表达变化,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RAS)在脓毒症休克致ARDS中的作用,从而为ARDS的治疗探索新的途径。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CLP)法建立脓毒症休克致ARDS模型,Western blot测肺组织ACE蛋白的表达及肺组织AngⅡ、Ang(1-7)表达;并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血气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肺组织SOD活性及MDA的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休克致ARDS大鼠肺组织ACE、AngⅡ表达升高,Ang(1-7)表达降低,血气氧分压及氧合指数明显下降,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P<0.05);肺组织病理学观察ARDS大鼠肺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间质和肺泡腔内可见大量液体渗出、炎细胞聚集。结论脓毒症休克致ARDS与RAS激活有关,ACE、AngⅡ可能通过氧化应激途径引起肺损伤,Ang(1-7)可能对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白静;张军伟;王建军;王宝华;张文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接受肺灌洗的尘肺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尘肺病生存质量专用量表的应用

    目的:应用尘肺病生存质量专用量表评估接受肺灌洗的尘肺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新编制的尘肺病生存质量专用量表为工具,对确诊的接受肺灌洗治疗的80例尘肺患者进行测试,分析尘肺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尘肺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尘肺的期别和肺功能指标FEV1%有关,尘肺的期别越高,肺功能受损程度越大,生存质量越差;尘肺期别、临床症状、FEV1%3个指标与生存质量的相关系数大于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生存质量能够较好地反映尘肺的病情;量表的4个维度中,心理状况对生存质量贡献大,症状的贡献小。结论尘肺病生活质量量表用于尘肺病生活质量的临床测量,可以反映尘肺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病情变化,改善心理状态是提高尘肺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应军;陈志远;于立群;张天哲;王国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序贯抗凝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抗凝治疗对次全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次全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开展序贯抗凝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为该病优化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42例次全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序贯抗凝治疗。记录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肺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及氧饱和度数值,并做好对比。结果二组治疗前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PaO2及PaCO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次全大面积肺栓塞开展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序贯抗凝治疗能有效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并改善肺栓塞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曹励强;唐良法;赵洪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卡巴胆碱对休克延迟复苏大鼠脏器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卡巴胆碱对烫伤休克大鼠延迟复苏时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即分假烧伤组(A组),标准组(B组),对照组(C组),卡巴胆碱组(D组),制备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C组经损伤处理0.5h后管饲卡巴胆碱。损伤处理后大鼠经外科游离颈静脉及颈动脉并分别置入无菌导管,以微蠕动泵控制输入乳酸钠林格液,对照组和卡巴胆碱组给药剂量及输注速度为标准组药量或输注速度的1/2。A组仅行备皮及动、静脉导管置入,无任何损伤处理及后续措施。数据采纳输注相关液体后0,1,2,4h二组的血细胞比容(Hct)、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等,同时检测大鼠肝、肾、肠组织血量。结果 D组经处理2h及4h后可明显降低心率,提升血压,改善烧伤休克大鼠早期脏器的功能。结论卡巴胆碱能够维护烧伤大鼠休克早期的脏器功能,同时减少机体液量需求,对休克及并发症的处理具有明显积极意义。

    作者:程爱斌;谢宇曦;王瑞刚;贺瑞新;罗永伟;高素玲;王林;余亮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行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的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实施保温护理等护理干预,比较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体温变化及手术情况。结果二组患者手术之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术前,二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的体温均存在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患者体温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切口的感染程度、住院时间以及输血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对泌尿外科患者实施腔镜手术的过程当中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有效缓解了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及寒战情况。

    作者:赵晓蓓;王鸿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耳穴贴压配合薯蓣丸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不安腿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治疗配合薯蓣丸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不安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具有不安腿综合征血液透析患者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血透患者不安腿综合征(符合国际RLS诊断标准)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及薯蓣丸中药治疗,疗程3个月,评价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检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结果二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48%,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26%,总有效率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二组用药后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未见改变,无明显不良反应。二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贴压配合薯蓣丸能较好缓解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所导致的不适症状,安全有效,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作者:刘丽;赵会文;于明忠;孙伟;潘玲玲;陈卫莉;王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生物多糖冲洗胶液联合术后中药保留灌肠预防直肠癌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术中使用生物多糖冲洗胶液联合术后中药保留灌肠预防直肠癌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科收集的2012年1月-2013年12月直肠癌切除术后、并且术后有明确病理诊断的48例直肠癌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术中肠壁及手术切口外擦医用几丁糖,术后营养支持,对症处理等治疗;治疗组采取术中关腹前腹腔注入生物多糖冲洗胶液,术后营养支持、中药保留灌肠等综合疗法。结果治疗组患者没有发生肠粘连,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1例发生肠粘连(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发生完全性肠梗阻,在全麻下开腹行第二次肠粘连松解术,有效率为90%。结论术中使用生物多糖冲洗胶液联合术后中药保留灌肠预防直肠癌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做大样本的临床实验与观察;且医用几丁糖防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谢军;刘磊;张文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