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1997-2017年肌肉骨骼损伤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谭强;顾春晖;陈美英;陈智灵;郭垚;陈松根;刘移民

关键词:肌肉骨骼损伤, MSDS, 文献, 计量分析, 研究进展, 职业病
摘要:[目的]分析1997-2017年国内肌肉骨骼损伤(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MSDs)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收集整理国内MSDs研究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7-2017年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997-2017年间国内公开报道的MSDs研究文献有184篇,发表在83种期刊上,38种为核心期刊(占45.79%).10年间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关文献来源于96个从事MSDs研究的机构,以53家(占54.17%)高校及附属院所为主,发表论文108篇(占文献总数58.70%).研究主题主要涉及职业流行病学、工效学、病因学、诊断学、动物实验等,文献出现频率高的前5个关键词是肌肉骨骼损伤、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护士、危险因素等.相关研究内容集中于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的致病状况及其原因分析方面.获得基金资助有42篇(占78.85%).[结论]我国MSDs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该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是职业危害评价体系和职业病防治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危害的评价、用人单位的自主管控和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了解我国现有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现状及各评估方法的优缺点,总结我国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注重职业病危害的固有风险,同时细化职业危害暴露的影响因素,更加全面地对职业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作者:赵佳佳;王雪涛;徐洋;佟林全;杨汉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某市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病防治知-信-行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情况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职业健康教育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市某区882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线上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文化程度不同的管理人员在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总分4个方面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文化程度越高,其得分也越高.不同年龄、性别、工龄、月收入的管理人员仅表现出部分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差异的项目中,均以年龄小者、男性、月收入低者、工龄短者较低.PPE选择正确组的职业卫生知识得分高于选择错误组(P<0.01).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三者得分间均有弱的正相关关系(rs=0.14~0.25,P<0.01).被调查的管理人员中喜欢以听专家讲座的形式来获得职业卫生知识的多,达54.88%.[结论]性别、年龄、月收入、工龄,尤其是文化程度,对管理人员的知-信-行得分均有一定的影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足够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基础、积极的态度和恰当的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

    作者:阮燕梅;张晋蔚;周海林;荣幸;麦诗琪;杨雪姬;李勇勤;王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模糊数学综合风险评价法对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化学性职业病危害的评估

    [目的]分析上海市嘉定区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的风险程度,为监管部门和企业职业病防治提供对策依据.[方法]采用模糊数学综合风险评价法,对上海市嘉定区60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2017年生产场所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不同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结果]焊接、机加工、清洗整理、涂胶、涂装、橡塑、质控测试、铸造、组装岗位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评价总评分值分别为6.852、6.209、6.780、6.500、6.853、6.653、7.000、7.000、7.000,评价等级均为Ⅰ级(优),整个行业化学性职业病危害总评分值为6.758,等级也为Ⅰ级(优).[结论]嘉定区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化学性职业病危害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模糊数学综合风险评价法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成为职业病危害接触风险评价的有效手段.

    作者:赵乾魁;孙原;刘武忠;李克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北京市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培训需求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应急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现状及需求情况,为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抽样的原则在北京市16个区选取313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和应急专业人员770人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他们的个人基本情况、对卫生应急培训内容、教学方法及培训形式等方面的需求.[结果]共回收合格问卷770份.566名卫生应急管理干部曾参加过卫生应急培训,培训主要形式为理论授课.既往年平均培训次数为0.98次/年,而调查对象认为“一年集中培训佳次数”的均数为2.11次.市(区)级及以上单位对象既往年平均培训次数多于县级及以下者.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占90.26%),其次为“学习卫生应急知识”(82.34%).县级及 以下单位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参加培训的目的为“学习卫生应急知识”的比例高于市(区)级及以上单位对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欢迎的教学方法为模拟演练和国内外案例教学,需求高的培训形式为短期集中培训班.县级及以下单位对象对卫生应急的“预防”和“反应”两部分内容的需求程度高于市(区)级及以上单位对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北京市卫生应急培训应以提高管理干部应急专业技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培训形式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培训频次须进一步提高,同时加强针对基层卫生应急管理干部的培训.

    作者:李海生;蔡伟;任迎娣;方丽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某玻璃纤维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目的]明确某玻璃纤维生产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并提出该行业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建议.[方法]通过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工程分析法和检测检验法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对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等做出客观、真实的现状评价.[结果]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玻璃棉粉尘、其他粉尘(碎玻璃和硼砂混合尘)、苯酚、甲醛、氨、噪声和高温等,现场采样检测结果显示,矽尘检测合格率66.7%,噪声检测合格率92.31%,其他因素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窑炉巡检位矽尘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离心成纤巡检位噪声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其余岗位作业分级均为0级(相对无害).[结论]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粉尘和噪声是其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窑炉巡检位和离心成纤巡检位是其关键控制点,应重点加强对粉尘和噪声的防护.

    作者:朱曙光;郭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我国1997-2017年肌肉骨骼损伤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分析1997-2017年国内肌肉骨骼损伤(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MSDs)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收集整理国内MSDs研究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7-2017年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997-2017年间国内公开报道的MSDs研究文献有184篇,发表在83种期刊上,38种为核心期刊(占45.79%).10年间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关文献来源于96个从事MSDs研究的机构,以53家(占54.17%)高校及附属院所为主,发表论文108篇(占文献总数58.70%).研究主题主要涉及职业流行病学、工效学、病因学、诊断学、动物实验等,文献出现频率高的前5个关键词是肌肉骨骼损伤、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护士、危险因素等.相关研究内容集中于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的致病状况及其原因分析方面.获得基金资助有42篇(占78.85%).[结论]我国MSDs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该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作者:谭强;顾春晖;陈美英;陈智灵;郭垚;陈松根;刘移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14例美白化妆品致汞中毒合并肾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使用美白化妆品致汞中毒并发肾脏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使用美白化妆品致汞中毒并发肾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资料、尿汞检测及治疗过程.[结果]14例患者均出现了蛋白尿、水肿,伴有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入院时尿汞水平25.1~ 128.5 μg/g Cr,病理提示肾脏有病变.经过2~5个疗程的驱汞治疗以及糖皮质激素和保肾针治疗后,总排汞量840~ 12 405 μg,尿汞水平下降,蛋白尿转阴,白蛋白升至正常,血脂降至正常,神经系统症状完全缓解.患者使用美白化妆品的时间与驱汞治疗前的尿汞水平无相关性(P>0.05),空白尿汞水平与患者驱汞总排出尿汞值存在正相关(r=0.785,P< 0.01).[结论]使用伪劣美白化妆品会导致汞中毒,以肾脏为主要靶器官.大部分汞中毒导致的肾脏损伤患者经驱汞治疗后可以康复.

    作者:吕习国;胡炜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某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分析与控制措施探讨

    [目的]通过分析某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企业管桩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以及职业健康体检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方面防护措施,为该行业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BZ 159-2004采样要求,结合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工程分析法对企业管桩生产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结果]管桩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其他粉尘、煤尘、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一氧化碳、噪声、手传振动、高温等.噪声、手传振动检测结果超标严重,A车间、E车间和大桩车间的拌和机手、布料工、风炮手、张拉机手、离心机手、滚焊机手以及A车间、E车间的行车工岗位40h等效声级[86.4~108.1 dB(A)]均超过国家标准;风炮手接触手传振动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值为18~24 m2/s,均超过国家标准.粉尘、CO、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职业健康体检开展力度不够,存在缺检、漏检,人员体检率较低等现象.缺少职工上岗前、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结论]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手传振动)超标严重,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存在较多问题,企业须加强现场工程防护和个体防护措施,并应按照GBZ 188-2014要求,进一步完善一线职工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作者:于先坤;杨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英德市水泥行业男性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英德市水泥行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市水泥行业461名男性噪声作业工人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及职业健康检查,对噪声作业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听力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194名(42%)工人日接触噪声声级大于85 dB(A),有343名(占74.7%)噪声作业工人未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耳塞);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检出率为58.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16 ~ 25岁,26~35岁、36~45岁、≥46岁工人发生听力损伤的OR值分别为3.101、10.625、24.000(P<0.01或0.05);相比1~5年工龄工人,6~ 10年、11~15年、≥16年工龄工人发生听力损伤的OR值分别为2.853、3.424、3.659(P<0.01);与环润工相比,巡检工、机修工、管理人员、电工发生听力损伤的OR值分别为3.227、4.840、5.417、5.556(P< 0.01);相比不吸烟、不饮酒者,吸烟、饮酒者发生听力损伤的OR值分别1.666、1.845(P< 0.01).[结论]水泥行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情况较为严峻.听力损伤与工龄、年龄、噪声作业和个人吸烟与饮酒习惯均有关,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龙传永;邝少丽;罗冰青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一起氮气致职业性化学源性猝死事故调查

    采用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调查、现场事故模拟检测等方法,对一起发生在某散热器生产企业的急性氮气致职业性化学源性猝死事故进行调查,并对事故成因进行分析.通过这起因企业主和劳动者缺乏相关职业卫生防护知识而引发的职业性急性氮气中毒事故,提示提高氮气等单纯窒息性气体的防范意识、加强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宣传的重要性.

    作者:杨玉新;崔守明;曹泽仁;刘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医院开展普及公众急救知识志愿活动的意义

    意外或者事故发生时,“第一目击者”在事发现场对患者实行初步的救助或救护对抢救患者生命、改善病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对常州市肿瘤医院自2015年起开展的“守护天使‘救’在身边,急救知识普及计划”志愿者活动做了介绍,对活动的效果和意义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活动的组织,无论是对院内的工作人员,还是对社会公众,都能提高他们作为“第一目击者”的现场急救意识,甚至提高其急救能力,为降低院前死亡率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张彩云;潘亚芬;巢益群;周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英国健康安全执行委员会发布第三版工作场所接触限值

    英国健康安全执行委员会(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新近发布了新版工作场所接触限值,其英文书刊名为EH40/2005 Workplace exposure limits (Third edition,2018)[1].与以前版本相比,新的版本增加了2017年欧盟委员会指令2017/164(COMMISSION DIRECTIVE (EU)2017/164)[2]公布的一些指导性职业接触限值(indicative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 values),见表1.

    作者:赵一帆;张芬;周志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职业性铬鼻病一例调查

    回顾了某金属冶炼企业一例接触铬及其化合物的劳动者被诊断为职业性重度铬鼻病的过程.通过对金属冶炼企业工作场所中存在的铬及其化合物的现场检测,结合患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依据《职业性铬鼻病的诊断》(GBZ 12-2014),诊断该病例为职业性重度铬鼻病.提示高浓度的氧化铬和铬酸盐对劳动者能造成严重损害,企业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和减少铬及其化合物对劳动者的损害.

    作者:张晓欧;陈淑英;王东红;刘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的若干问题与应对措施

    职业健康监护是早期发现职业禁忌证和职业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用人单位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分别存在着时间安排不合理、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安排不规范、受检人员界定不准确、相应检查项目缺乏、故意隐瞒或替检等现象难以识别、部分体检项目操作性不强等情况.针对这些情况进行一一阐述,并探讨性地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苏瑶;张金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广东省省级核与辐射卫生应急队伍建设规范研究

    为初步解决省级核与辐射卫生应急队伍如何建设的问题,从方向定位、组织形式、职责任务、人员配备、设备配备等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旨在提供一套省级核与辐射卫生应急队伍的模型与框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并为其他地市级单位组建类似省级核与辐射卫生应急队伍提供依据.

    作者:彭惠丰;彭建明;黄永顺;刘志东;李湘武;江嘉欣;李成坤;范远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某家具制造企业工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某家具制造企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患病情况和特征.[方法]选取某家具制造企业437名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工人肌肉骨骼疾患患病情况.[结果]WMSDs年患病率为32.27%,以下背(腰)部、颈部和肩部为主,年患病率分别为11.21%、9.84%和7.78%.男性以下背(腰)部疾患年患病率高(10.27%),女性以颈部和下背(腰)部疾患年患病率高(均为16.42%).女性颈部和手腕/手疾患年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疾患的年患病率在各段工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病率有随工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0.05).手工搬举重物者颈部WMSDs年患病率(17.95%)高于不搬举重物者(8.08%)(P<0.01),工作台座椅与个人尺寸不相符者颈部WMSDs年患病率高于工作台座椅与个人尺寸相符者(P<0.01).[结论]该家具制造企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较为严重,以下背(腰)部、颈部和肩部发生较多,可能与性别、年龄、工龄以及工效学等因素有关.

    作者:杨秋月;王海椒;刘丽华;闫凯;朱敏;张雪娟;邹晓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一起山区家用发电机尾气中毒事故调查

    通过对一起发电机尾气导致的中毒事故开展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该事故共4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有1人出现记忆力减退、时间和空间定向力不准确.入院时检测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为2.1%~2.5%.发电机室无任何通风设备和报警装置,事发后16h测定空气中CO浓度为30.9 mg/m3,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结合现场调查及患者临床表现,综合判定该事故为一起发电机尾气所致的急性化学物中毒事件,事故主要原因为发电机室通风不良.

    作者:杨超;黎华军;唐中美;曾海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不合格项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企业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可能影响因素,为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取20个省市不同行业的107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和现状评价报告作为资料来源,共采集近2万项指标数据,对其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病防护措施符合的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合格的可能性是不符合企业的12.01倍(P<0.05),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一般和较重企业检测结果合格的可能性是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的6.28、6.80倍(P<0.05).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是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是否合格的影响因素.[结论]企业应该重点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建设,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严重的企业的监管力度;同时要关注未纳入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目录的企业和大型企业,对其监管不能懈怠.

    作者:董艳;刘艳;刘峻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儿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压力源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调查儿科病房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水平,探析提高其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方法]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护理工作压力源量表、一般情况调查表,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院儿科病房护士和儿科门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水平等进行调查.[结果]与儿科门诊护士相比,儿科病房护士的焦虑、人际关系、偏执、忧郁、精神病、躯体化等因子评分较低;而儿科门诊护士的敌对、强迫、恐怖等因子评分较低,儿科病房护士SCL-90总平均分低于儿科门诊护士,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儿科病房护士护理工作压力源量表的平均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儿科门诊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年龄越大、工龄越长,SCL-90总评分均越低,工作压力源总得分均越高(P<0.05).儿科病房护士SCL-90大部分因子同工作压力源量表各因子评分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0.27 ~ 0.63,P<0.05).[结论]儿科病房护士和门诊护士工作压力均较大,心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但门诊护士压力相对更大.应该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减轻儿科病房护士、门诊护士工作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

    作者:吴莹莹;耿香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二次气管切开灌注二氧化硅构建大鼠硅肺模型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二次气管切开灌注二氧化硅建立硅肺动物模型,为探讨硅肺病发病机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模型支持.[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20只.模型组采用二次(间隔7d)气管切开灌注0.5 mLSiO2混悬液(50 mg/mL)建立硅肺大鼠模型,对照组通过气管滴注注入生理盐水.两组均在第一次染尘90 d后行CT检查,并于处死后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酸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胺酸(HYP)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双肺表面可见散在的灰白色斑点,部分融合成不规则形斑块;CT摄影可见肺部呈弥漫性云雾状片状高密度影;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肺组织出现细胞性硅结节(肉芽肿)等病理改变;模型组以上影像学、大体外观、组织学病理改变各有16例、20例、20例,而对照组均未发生改变.模型组IL-6、HYP、TGF-β1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采用二次染尘法气管内二次注入二氧化硅(SiO2)建立硅肺大鼠模型,能够达到满意效果.

    作者:谢英;李智民;沙焱;杨新跃;陈志军;罗军;张柏林;张雄;纪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