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某区2015年职业病鉴定结果分析

熊依杰;于久愿

关键词:职业病, 鉴定, 煤工尘肺, 诊断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北京市某区职业病鉴定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北京市某区职业病鉴定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该区2015年度共受理完成职业病鉴定23例,鉴定病种中有87.0%为煤工尘肺,鉴定结论与原诊断结论不符合率为35.0%,有5例提出再次鉴定,终级鉴定结论与首次鉴定结论完全一致,符合率达100%.[结论]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职业病发生,提高诊断医师水平,加强管理,杜绝各种不规范行为,以解决职业病鉴定工作面临的困境.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从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经历谈如何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

    职业病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病危害评价是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基础工作,是对用人单位建设项目进行是否符合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专业评审,为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提出改进建议.结合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对当前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职业卫生技术标准不完善、职业危害岗位作业人员防范意识薄弱、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如建立职业卫生专业知识、管理经验等的交流平台,完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加强职业危害重点行业监管等.

    作者:孙兆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氯苯泄漏爆炸事故的应急救援——从一起事故说起

    2012年5月27日,安徽省蚌埠市某化工集团生产区发生氯苯燃烧爆炸事故.通过剖析此次事故原因、特点,以及现场的实际救援经过,提出预防氯苯泄漏并发生火灾和爆炸的相应措施,以及相应的应急救援对策,为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以及对该类事故的处置提供参考.

    作者:王媛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职业性接触二氧化钛粉尘对呼吸系统和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氧化钛粉尘对作业工人呼吸系统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某硫酸法钛白粉生产企业接触二氧化钛粉尘的在岗作业工人114名为接触组,该厂不接触任何有毒有害因素的后勤岗位162名作业工人为对照组,对其肺通气功能、鼻咽部疾病及血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接触组个体接触环境中二氧化钛粉尘的浓度为(1.494±1.005) mg/m3(0.424~6.375 mg/m3),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接触组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检出率为9.6%,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检出率为10.5%,高血压检出率28.1%,慢性鼻炎的检出率为50.9%,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不同工龄段高血压检出率的增加与接触二氧化钛粉尘无直接关联(P>0.05).接触组慢性咽炎的检出率为8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低浓度接触二氧化钛粉尘,可导致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混合性肺功能障碍为主的肺通气功能损害,且与血压改变、慢性鼻炎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企业应积极做好防尘措施.

    作者:安惠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某劳动密集型电子企业员工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某劳动密集型电子企业员工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其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725名员工,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病人健康问卷PHQ-9作为评估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25名员工有抑郁症状者572人,检出率为78.9%;轻度抑郁382人(占66.8%),中度抑郁137人(占24.0%),中重度抑郁39人(占6.8%),重度抑郁14人(占2.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初中及以下学历、在婚、非失眠、非轮班、工龄<5年的员工,本科及以上学历、非在婚、失眠、轮班、工龄≥10年员工出现抑郁的OR值分别为3.01、1.66、2.18、1.63、2.33(P<0.05或0.01).而生活满意度高、月收入高是出现抑郁状态的保护因素:相比生活满意度较低、月收入<1 500元的员工,生活满意度较高、月收入1 500 ~3 000元和≥3 000元员工的OR值仅为0.05、0.15和0.14(P< 0.05或0.01).[结论]该企业员工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采取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有效干预措施,减少抑郁症状发生.

    作者:徐金平;赵容;李香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某焦化厂推焦及拦焦通风除尘控制工程研究

    [目的]提高化工生产中推焦及拦焦通风除尘效果,降低推焦及拦焦工艺对工人的职业健康风险.[方法]结合国内外推焦及拦焦除尘技术,对某焦化厂拦焦除尘装置进行工程改进,并采用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评价拦焦除尘装置的有效性.[结果]该焦化厂对推焦岗位拦焦除尘系统进行了针对性改造,可根据微机系统指令,实现焦炉出焦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及相关数据的微机显示.现场检测结果显示,改造后推焦及拦焦作业环境的焦炭尘、焦炉逸散物(按苯可溶物计)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且较改造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侧作业区域环境明显改善,净化效率达到97%.[结论]采取的推焦通风除尘措施有效、可行,能够降低推焦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值得推广.

    作者:郭梅;商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北京市某区2015年职业病鉴定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北京市某区职业病鉴定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北京市某区职业病鉴定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该区2015年度共受理完成职业病鉴定23例,鉴定病种中有87.0%为煤工尘肺,鉴定结论与原诊断结论不符合率为35.0%,有5例提出再次鉴定,终级鉴定结论与首次鉴定结论完全一致,符合率达100%.[结论]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职业病发生,提高诊断医师水平,加强管理,杜绝各种不规范行为,以解决职业病鉴定工作面临的困境.

    作者:熊依杰;于久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以少于45个的细胞染色体畸变数估计辐射生物剂量之可行性

    [目的]探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少于45条的染色体用于估算辐射生物剂量的可行性.[方法]以受照后的人外周血进行细胞培养并制备染色体,全自动染色体分析系统扫描拍摄分裂象图像,以染色体形态良好作为分裂象的遴选标准,分为标准染色体组(46±1条)、非标准染色体组(40~44条)和混合组,计数并分析所有入选的中期分裂象,估算受照剂量.[结果]3组的估算剂量与照射剂量的误差均在5%以内,非标准染色体组的估算结果略高于标准染色体组.[结论]数目少于45条的染色体与标准染色体在分析染色体畸变时差异较小,可以用于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的补充.

    作者:高朝贤;惠长野;杨学琴;刘征宇;李丽梅;陈钰婷;张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某笔式点火线圈组装项目职业病危害分析与评价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北京某笔式点火线圈组装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主要环节,预测可能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及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方法]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经验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烟、丙醇、铜烟、环氧树脂、羧基酸酐、高温、噪声,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组装操作位、次级绕线机巡视位和树脂灌封加料操作位.[结论]笔式点火线圈组装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对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采取综合防护措施,加强对设备和个人防护的管理,降低职业危害风险.

    作者:程若城;李海生;于久愿;任迎娣;方丽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某降噪设备及系统研发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

    [目的]分析降噪设备及系统研制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建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检测与分析,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项目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工频电场、高频电场、电焊弧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金属镍与难溶性镍化合物、臭氧、三氧化铬、二甲苯.经检测,作业场所噪声合格率为88.9%,其余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降噪设备制造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其关键控制点为电焊、喷漆、玻璃棉包装及打磨岗位.

    作者:陆德伟;任侃;许海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401例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病例分析

    [目的]研究对职业性噪声聋申请者的诊断及确诊情况,为有效降低噪声聋发病率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2016年2月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40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诊断结果与噪声接触者工龄、年龄、工种等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在401例申请者中发现职业性轻度噪声聋83例(中度7例,重度1例),占申请人数的22.69%.职业性噪声聋的确诊率没有随着年龄、工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噪声聋在< 40岁、40~ 49岁和≥50岁组申请者中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40 ~ 49岁组高,≥50岁组低.噪声聋在工龄≤10年、11~ 20年和>20年申请者中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10年组高,> 20年组低.噪声聋在煤矿工、锻造工、冲压工和焊工四组申请者中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煤矿工高,其次为焊工、锻造工,冲压工低.[结论]噪声危害分布广、涉及工种多,做好工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兴丽;冉文婧;王永义;张代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某大型化工厂噪声从业人员听力损失情况调查

    [目的]分析某化工企业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方法]选取该化工厂从事噪声工作的421名工人为接触组,其他不接触噪声的110名员工为对照组,结合接触噪声工龄、接噪强度,对员工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除公用工程岗位噪声强度为90.65 dB(A),略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外,其余各岗位噪声强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组听力损失检出率21.14%,对照组检出率4.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噪声接触工龄1~5年听力损失检出率12.67%;6~ 10年检出率21.21%;> 10年检出率30.22%,随工龄和年龄增加,听力损失检出率有上升趋势(P<0.01).按照不同噪声强度将接触组分为4组,随接触噪声强度增加,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有升高趋势(P<0.01).[结论]企业各噪声岗位接触强度绝大部分符合国家标准,在该噪声强度下听力损失无一例达到职业噪声聋诊断标准,但听力损失检出率仍较高,这与个人防护及个人生活习惯有关.建议企业和相关职能单位加大监管和宣教力度,保障工人的健康.

    作者:何军;赵雯弘;王思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肺癌发病与环境污染因素的关联性分析

    肺癌是当今世界各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全世界癌症死因第一名.肺癌的发生有多个危险因素,是一个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回顾了职业环境接触与肺癌发生率的关系、室内微小环境与肺癌发生的关系、大气污染与肺癌发生的关系的研究.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这些危险因素,因此,尽量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和接触,即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预防肺癌的关键.

    作者:侯玉兵;闫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015版危险化学品目录与危化品储存标准的适用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2015版危险化学品目录与相关储存标准的适用性研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建议,为以后国家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法与比较法,将《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原则与危险化学品储存的三类标准进行比较,并结合国外相关规范,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目前的三类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标准并没有涵盖《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全部81个危险性分类,且两者的分类依据也不完全相同.[结论]建议对现行危险化学品储存标准进行修订,统一危险化学品分类依据,对危险性不同的化学品进行差异化管理;对特殊危险性物质的储存规范进行细化,尽可能减少危险化学品储存事故的发生.

    作者:顾闻;朱毅贞;杨闻彪;王金玮;胡训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IL-17A、TGF-β在尘肺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白介素-17A(IL-17A)、TGF-β在壹、贰、叁期尘肺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在壹、贰、叁期尘肺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尘肺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尘肺病患者,按照尘肺壹、贰、叁期分为三组,每组50例;设置正常对照组50人,采集四组患者血清,使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IL-17A、TGF-β水平.[结果]壹、贰、叁期尘肺病患者血清IL-17A、TGF-β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壹期患者血清IL-17A水平高于贰、叁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GF-β血清表达水平随期别增高而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17A、TGF-β在壹、贰、叁期尘肺病患者血清中存在高表达,早期检测TGF-β有助于了解疾病进展程度及严重程度.两者可能在尘肺早期及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作用.

    作者:李晓艳;吴菲;赵红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镉作业观察对象尿镉和肾小管损伤效应标志物6年追踪观察

    [目的]观察职业性镉作业观察对象尿镉及肾小管损伤效应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比较脱离镉作业6年后镉作业观察对象尿肾小管损伤分子-1(KIM-1)的水平.[方法]选取8例职业性镉作业观察对象,对2009-2014年度的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及尿维生素A结合蛋白(即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进行跟踪观察.2014年用ELISA法检测观察对象及正常对照组尿肾小管损伤分子-1(KIM-1)的水平.[结果]停止镉作业后,观察组的尿镉平均水平略有下降趋势,但各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镉接触后,观察组尿β2-MG水平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观察组各年度尿β2-MG水平、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镉接触6年后,观察组尿KIM-1的水平(1.37±0.61) ng/mL,对照组为(0.62±0.35)n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镉作业观察对象脱离镉接触后,尿镉水平下降不明显,传统的肾小管功能损害标志物尿β2-MG及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尿KIM-1仍存在异常.

    作者:李芳林;李倩兰;张凝宇;李智民;吴子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目的]提高铅及其无机化学物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进行测定.[结果]本法的分析范围为0.005 ~ 1.00 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 (P< 0.05),相对标准偏差为0.62%~ 0.96%,回收率达到95.8%~ 100%,待测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以存放7d.[结论]该法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弥补了现有检测方法灵敏度达不到实际要求,实验步骤过于烦琐而无法适用于大量样品分析等不足.

    作者:郭盈;王翔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亚低温治疗对复苏后心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对于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亚低温治疗对心功能有明确保护作用.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从亚低温治疗有助于减轻复苏后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室重构、降低心肌细胞代谢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关于亚低温治疗对复苏后心脏保护作用的机制,同时认为保护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刘劲松;王本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美国OSHA《化学品危害分类指导》介绍

    2016年2月,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颁布了《化学品危害分类指导》文件,该文件依据《化学品危害信息交流标准》对化学物危害分级的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尽阐述,指导化学物制造者、运输者执行化学品危害分类,促进危害信息的交流.为了对我国目前化学品分类与管理提供参考,对该文件内容作了扼要介绍.

    作者:赵利娜;常秀丽;周志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临床常见,但中毒后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少见报道.山东省立医院急救中心于2016年1月成功救治1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成功放入支架1枚,患者预后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乐通;吕培生;张伟;王庆波;李庆玉;聂莎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TOPKAT和TEST软件在化学物毒性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归纳TOPKAT、TEST两款毒性预测软件对有毒化学物健康和生态毒性的可预测性和适用范围,探讨高效、简便、快速的毒物检测实用方法.[方法]采用简化分子线性输入规范(SMILES),结合两款毒性预测软件对化学物的毒理学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欧洲化学品管理署公布的毒理学数据进行对比,总结两款软件的优缺点.[结果]TOPKAT和TEST软件能预测大多数的常见化学物毒性,TEST软件的化学物预测覆盖率高于TOPKAT软件,能预测多取代苯环类、杂环类和大分子化学物,而TOPKAT无法预测吡啶类、部分苯酚类和苯胺类化学物的毒性.两款毒性预测软件在预测化学物是否具有毒性方面的正确率均在85%左右.TOPKAT软件对于农药类化学物的毒性预测正确率高于TEST软件,TOPKAT预测值与文献值的线性决定系数R2为0.852(健康毒性)(P<0.01)、0.826(生态毒性)(P<0.01).而TEST软件对于苯系化学物的毒性预测结果略优于TOPKAT软件,TEST预测值与文献值的线性决定系数R2为0.932(P<0.01)(健康毒性)、0.787(生态毒性)(P<0.01).对于酯类和醇类化学物,TOPKAT和TEST软件都显示出良好的预测能力,预测值与文献值的线性决定系数R2为0,854~0.986(健康毒性)(P<0.01)、0.821~0.981(生态毒性)(P<0.01).[结论]TOPKAT、TEST软件能高效、正确地预测大部分化学物的健康和生态毒性,可为新化学物的健康和生态毒性评价提供依据,为药物的早期开发提供决策支持.

    作者:王思怿;范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