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职业危害辨识及防护措施探究

范小猛;肖晓琴;许启荣;邓冠华;彭志恒;刘移民

关键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职业病危害, 辨识, 防护
摘要:[目的]为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与安全,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类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提出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方法]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工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该类工程存在噪声、甲烷、高温、氯、盐酸、氢氧化钠、氨、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项目.[结论]建议该类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应考虑采取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防尘、防毒、防噪等方面措施,确保工程运行时现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特效解毒剂的临床应用

    中毒性疾病的治疗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改变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改变毒效学两条途径来实现.通过分别概述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抗凝血杀鼠剂中毒、铅中毒、汞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治疗效果,对特效解毒剂的临床应用现况做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郝凤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015版危险化学品目录与危化品储存标准的适用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2015版危险化学品目录与相关储存标准的适用性研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建议,为以后国家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法与比较法,将《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原则与危险化学品储存的三类标准进行比较,并结合国外相关规范,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目前的三类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标准并没有涵盖《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全部81个危险性分类,且两者的分类依据也不完全相同.[结论]建议对现行危险化学品储存标准进行修订,统一危险化学品分类依据,对危险性不同的化学品进行差异化管理;对特殊危险性物质的储存规范进行细化,尽可能减少危险化学品储存事故的发生.

    作者:顾闻;朱毅贞;杨闻彪;王金玮;胡训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401例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病例分析

    [目的]研究对职业性噪声聋申请者的诊断及确诊情况,为有效降低噪声聋发病率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2016年2月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40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诊断结果与噪声接触者工龄、年龄、工种等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在401例申请者中发现职业性轻度噪声聋83例(中度7例,重度1例),占申请人数的22.69%.职业性噪声聋的确诊率没有随着年龄、工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噪声聋在< 40岁、40~ 49岁和≥50岁组申请者中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40 ~ 49岁组高,≥50岁组低.噪声聋在工龄≤10年、11~ 20年和>20年申请者中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10年组高,> 20年组低.噪声聋在煤矿工、锻造工、冲压工和焊工四组申请者中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煤矿工高,其次为焊工、锻造工,冲压工低.[结论]噪声危害分布广、涉及工种多,做好工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兴丽;冉文婧;王永义;张代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目的]提高铅及其无机化学物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进行测定.[结果]本法的分析范围为0.005 ~ 1.00 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 (P< 0.05),相对标准偏差为0.62%~ 0.96%,回收率达到95.8%~ 100%,待测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以存放7d.[结论]该法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弥补了现有检测方法灵敏度达不到实际要求,实验步骤过于烦琐而无法适用于大量样品分析等不足.

    作者:郭盈;王翔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职业性激光接触对视觉系统的影响

    [目的]调查低剂量激光接触者眼睛健康状况,了解职业接触散射或反射激光危害程度,为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法,选择2家电子加工企业从事激光雕刻岗位作业的113名员工为接触组,2家企业从事非激光接触岗位作业的118名员工为对照组,检测激光接触岗位工人眼部位置激光强度,对2组人员进行眼科检查.[结果]检测8个点的激光辐照度在(1.2~ 4.4)×10-5 W/cm2之间,平均值为(2.4±1.1)×10-5 W/cm2,均未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2组视力功能指标(近视力、远视力、色觉、视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激光接触组晶状体异常率和眼底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剂量激光对接触者眼睛存在影响.应尽快制定激光作业职业健康监护规范,保护劳动者健康.

    作者:林凯平;胡浩;张志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温石棉致病性及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石棉分为温石棉和角闪石类石棉两类.目前对于温石棉潜在致癌、致纤维化的能力还存在争议.为了全面归纳和提炼温石棉的致病性情况,对温石棉的致癌和致纤维化机制、温石棉致病影响因素(包括空气中温石棉浓度、形态、可溶性以及工人吸烟与否)、温石棉所致职业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温石棉同角闪石类石棉致病性差异的流行病学研究、温石棉致病机制的研究方向及展望进行了分析.

    作者:高子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某笔式点火线圈组装项目职业病危害分析与评价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北京某笔式点火线圈组装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主要环节,预测可能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及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方法]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经验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烟、丙醇、铜烟、环氧树脂、羧基酸酐、高温、噪声,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组装操作位、次级绕线机巡视位和树脂灌封加料操作位.[结论]笔式点火线圈组装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对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采取综合防护措施,加强对设备和个人防护的管理,降低职业危害风险.

    作者:程若城;李海生;于久愿;任迎娣;方丽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深圳市区级疾控机构应急队伍人力素质现状评价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区级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队伍人力素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制定科学规范的应急管理机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深圳市10家区级疾控机构的应急队员进行调查,并按原特区内和原特区外的人力资源分布进行分析.[结果]10家区级疾控机构中,原特区内机构4家,原特区外机构6家,共调查应急队伍人员325人.原特区内每万人配有0.96名预防医师,原特区外每万人配有0.73名预防医师,原特区内机构应急人员在人员编制、职称、学历、专业构成以及人均从事应急工作时间上,均优于原特区外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特区内机构人力素质综合评分平均10.56分,标化值为0.65,高于原特区外机构评分(平均9.36分,标化值为0.58).[结论]深圳市区级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总体建设尚可,但能力建设尚需加强;应加大对原特区外机构的支持力度.

    作者:古小明;何林;周世权;尹章汉;刘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某降噪设备及系统研发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

    [目的]分析降噪设备及系统研制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建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检测与分析,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项目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工频电场、高频电场、电焊弧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金属镍与难溶性镍化合物、臭氧、三氧化铬、二甲苯.经检测,作业场所噪声合格率为88.9%,其余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降噪设备制造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其关键控制点为电焊、喷漆、玻璃棉包装及打磨岗位.

    作者:陆德伟;任侃;许海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职业危害辨识及防护措施探究

    [目的]为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与安全,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类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提出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方法]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工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该类工程存在噪声、甲烷、高温、氯、盐酸、氢氧化钠、氨、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项目.[结论]建议该类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应考虑采取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防尘、防毒、防噪等方面措施,确保工程运行时现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作者:范小猛;肖晓琴;许启荣;邓冠华;彭志恒;刘移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无锡地区健康人群尿硫氰酸盐正常参考值调查

    [目的]制订无锡地区健康人群尿硫氰酸盐(urinary thiocyanate,USCN)参考值范围,为职业毒物接触工人健康监护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无锡市计量局、公安局、职业技术学校等非职业接触单位员工中随机选取416人进行健康体检,依据吡啶-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硫氰酸盐含量,以尿肌酐含量校正结果.[结果]USCN水平检测结果呈正偏态分布.无锡地区吸烟者USCN水平(肌酐校正)正常参考值为≤13.33 mg/g(以Cr计)、非吸烟者为≤6.31 mg/g(以Cr计).年龄、性别不是USCN水平的影响因素,但吸烟者USCN水平高于非吸烟者(P<0.05).[结论]建议无锡地区尿硫氰酸盐水平(肌酐校正)正常参考值为≤13.33 mg/g(以Cr计).

    作者:宋振威;郭平;刘文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肺癌发病与环境污染因素的关联性分析

    肺癌是当今世界各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全世界癌症死因第一名.肺癌的发生有多个危险因素,是一个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回顾了职业环境接触与肺癌发生率的关系、室内微小环境与肺癌发生的关系、大气污染与肺癌发生的关系的研究.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这些危险因素,因此,尽量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和接触,即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预防肺癌的关键.

    作者:侯玉兵;闫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美国OSHA《化学品危害分类指导》介绍

    2016年2月,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颁布了《化学品危害分类指导》文件,该文件依据《化学品危害信息交流标准》对化学物危害分级的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尽阐述,指导化学物制造者、运输者执行化学品危害分类,促进危害信息的交流.为了对我国目前化学品分类与管理提供参考,对该文件内容作了扼要介绍.

    作者:赵利娜;常秀丽;周志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某垃圾焚烧发电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分析和识别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环节,评价其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对某垃圾焚烧发电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氯化氢、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硫酸、汞、铅、镉、高温、噪声和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检测合格率为83.33%,噪声检测合格率为92.31%,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垃圾焚烧发电厂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粉尘和噪声的防护应为其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确保个体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作者:孙伟;耿敬东;谢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化学灼伤现场创面冲洗方法探讨

    化学灼伤后现场所采用的急救方法对伤员预后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已开发使用专门针对化学灼伤的洗消液,其使用的原理同以往化学灼伤后立即用水冲洗不同.以国内外使用较多的敌腐特灵和六氟灵洗消液的使用为例,结合临床病例对化学灼伤后洗消液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认为敌腐特灵、六氟灵等洗消液作用明显优于用水冲洗受伤部位,在灼伤后1 min内使用效果为佳;如只能用水冲洗时,须注意冲洗的一些误区,并尽快就诊.

    作者:闻建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某大型化工厂噪声从业人员听力损失情况调查

    [目的]分析某化工企业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方法]选取该化工厂从事噪声工作的421名工人为接触组,其他不接触噪声的110名员工为对照组,结合接触噪声工龄、接噪强度,对员工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除公用工程岗位噪声强度为90.65 dB(A),略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外,其余各岗位噪声强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组听力损失检出率21.14%,对照组检出率4.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噪声接触工龄1~5年听力损失检出率12.67%;6~ 10年检出率21.21%;> 10年检出率30.22%,随工龄和年龄增加,听力损失检出率有上升趋势(P<0.01).按照不同噪声强度将接触组分为4组,随接触噪声强度增加,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有升高趋势(P<0.01).[结论]企业各噪声岗位接触强度绝大部分符合国家标准,在该噪声强度下听力损失无一例达到职业噪声聋诊断标准,但听力损失检出率仍较高,这与个人防护及个人生活习惯有关.建议企业和相关职能单位加大监管和宣教力度,保障工人的健康.

    作者:何军;赵雯弘;王思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从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经历谈如何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

    职业病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病危害评价是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基础工作,是对用人单位建设项目进行是否符合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专业评审,为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提出改进建议.结合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对当前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职业卫生技术标准不完善、职业危害岗位作业人员防范意识薄弱、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如建立职业卫生专业知识、管理经验等的交流平台,完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加强职业危害重点行业监管等.

    作者:孙兆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广州市微波辐射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广州部分企业微波辐射接触对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012-2014年9家使用微波辐射仪器装置的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人进行分类,收集单纯接触微波的511名工人资料,并与上述企业中没有任何职业危害接触记录的231名员工进行比较.[结果]微波接触组男性341例,女性170例,年龄21 ~ 52岁,平均(28.67±7.14)岁,平均接触工龄(9.71±4.60)年;非接触组男性154例,女性77例,年龄21 ~ 54岁,平均(29.02±5.65)岁.接触组接触强度(0.98~18.20) μW/cm2,中位数值为7.88μW/cm2.接触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的外周静脉血RBC、Hb均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微波接触组的平均接触工龄为9.71年,接触强度中位数值为7.88μW/cm2;接触组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的外周静脉血RBC、Hb均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的微波辐射可对机体健康产生影响,尤其对心脏、外周血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加强微波辐射安全防护知识宣传,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周海林;周浩;舒友梅;许启荣;刘鑫;张海宏;刘移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职业性接触二氧化钛粉尘对呼吸系统和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氧化钛粉尘对作业工人呼吸系统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某硫酸法钛白粉生产企业接触二氧化钛粉尘的在岗作业工人114名为接触组,该厂不接触任何有毒有害因素的后勤岗位162名作业工人为对照组,对其肺通气功能、鼻咽部疾病及血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接触组个体接触环境中二氧化钛粉尘的浓度为(1.494±1.005) mg/m3(0.424~6.375 mg/m3),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接触组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检出率为9.6%,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检出率为10.5%,高血压检出率28.1%,慢性鼻炎的检出率为50.9%,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不同工龄段高血压检出率的增加与接触二氧化钛粉尘无直接关联(P>0.05).接触组慢性咽炎的检出率为8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低浓度接触二氧化钛粉尘,可导致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混合性肺功能障碍为主的肺通气功能损害,且与血压改变、慢性鼻炎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企业应积极做好防尘措施.

    作者:安惠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于纸基芯片酶比色技术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纸基芯片酶比色法的农药残留半定量快速检测卡其制作及检测方法.[方法]该速测卡由固定有乙酰胆碱酯酶的加样片、固定有碘化硫代乙酰胆碱的底物片、有淀粉-碘等间距条带的检测条及外层的封闭固载膜组成.农药样品待测物通过加样孔接触加样片,依靠裸眼观测色带的退色数目即可确定被测物浓度.[结果]通过敌百虫标准农药样品系列测试,证明可通过条带退色数目半定量检测农药浓度,方法检出限为0.01mg/mL.[结论]这种快速检测卡操作简单迅速、结果直观、成本低廉,能做到半定量检测,可用于蔬菜、水果、土壤等样品中农药残留的现场检测.

    作者:清江;蒋伟;朱洪坤;陈相;缪文彬;纪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