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噪声对作业工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闫若玉;郑小红;王伟慧;闫宛玉;黄简抒;张雪涛

关键词:噪声, 心血管系统, 心率变异性, 心电图
摘要:[目的]研究噪声对作业工人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公司动力车间单纯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96人为噪声接触组,同时选取同一单位不接触噪声的工作人员95人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或计算24 h平均心率(HR)和HRV时域指标24 h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全部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内相邻两个正常窦性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数(PNN50),及频谱指标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极低频功率(VLF),比较接触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接触组HRV各指标与工龄、年龄、性别、HR的相关性.[结果]接触组SDNN、PNN50、LF、VLF低于对照组,HR高于对照组(P<0.05);接触组中SDNN、PNN50、LF、VLF与工龄及HR呈负相关(r=-0.582~-0.283,P<0.05),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SDNN、PNN50、LF与年龄呈负相关(r=-0.233~-0.211,P<0.05).[结论]噪声作业工人心率变异性降低,提示长期的噪声接触可引起作业工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某工业园区一起中毒致人死亡事故调查分析

    对一起工业垃圾转运站发生的中毒致人死亡事故开展调查,通过调查工业垃圾的组成,测定现场空气、残留液体及土壤中化学物质的成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该起事故是一起由过氧化甲基乙基甲酮与含硫物质反应形成高浓度硫酸酸雾等强腐蚀性气体,导致工人窒息性中毒死亡的事故.企业应当加强工业垃圾的管控,以防止类似中毒事故再次发生.

    作者:张琳;喻龙;张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儿童新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后远期抗体水平分析

    [目的]检测儿童接种新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远期血清抗体水平,评价其体液免疫持久性.[方法]用ELISA法对2009年12月—2010年1月新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儿童进行新甲型H1N1流感抗体检测.[结果]2013年12月21日采集样本,32名儿童血清新甲型H1N1流感抗体平均水平仅为69.75 ng/L,阳性保护率为15.63%,男女性别间及7~8、9~10岁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甲型H1N1流感疫苗远期体液免疫保护较差,7~10岁儿童如需取得较好抗体保护,需再次接种.

    作者:夏洪波;陈珺汝;郭锦锦;唐艳丽;孙万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某石油储运企业维修工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原因调查

    [目的]对某石油储运企业维修工人群发职业性苯中毒事故开展调查,为同类事故的职业病诊断、事故原因调查和处置提供思路.[方法]结合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应急健康检查的方法,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对维修工人进行职业病诊断,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处置建议.[结果]该企业的储运产品为混合芳烃、柴油等,其中柴油和原油中苯质量分数分别为0.009和0.107,虽然工作场所各岗位的空气中苯均未检出,仍不能排除2名患者的苯职业接触史;临床资料显示医学观察期间两名患者血常规检查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大多低于1.5×109/L.结合事故现场的调查资料,综合分析该2名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史以及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依据《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GBZ 68-2013),2名患者均被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苯中毒(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结论]石油储运企业维修工人发生职业中毒的危险大且隐匿性强,对事故现场调查和监督执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应从监管原料来源、强化防护意识、制定监督办法等方面,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

    作者:庄小舟;刘晓勇;蔡木蔚;叶立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广州市汽车制造企业男性电焊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汽车制造企业接触电焊烟尘工人职业健康状况,探讨电焊作业工人健康保护措施.[方法]对2015年广州市两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3740名电焊作业男性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肺通气功能、血压、心电图和肝功能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产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电焊烟尘、铝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酸雾或酸酐等.各危害因素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出现肺功能异常的电焊作业工人的谷丙转氨酶(ALT)异常率高于肺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空腹血糖、脉率、ALT异常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肺功能异常在小于25岁年龄段检出率高,为11.72%,AST异常检出率在30~34岁年龄段高,为4.63%.随着接尘工龄的增长,血压、空腹血糖、ALT、AST异常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在11~年接尘工龄组检出率高,为11.74%.[结论]电焊烟尘、年龄和接尘工龄是可能影响电焊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健康的相关因素,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来保障电焊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

    作者:周静东;张晋蔚;周浩;荣幸;罗嘉华;叶晋升;王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某企业二甲基甲酰胺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掌握珠海市某企业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方法]接触组选取该企业365名DMF作业人员,对照组选取413名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工作的体检人员.检查项目参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获取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和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觉症状中,眼睛、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损伤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接触DMF可造成作业人员肝脏等多器官的损伤作用.建议企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

    作者:张志雄;石彩花;胡俊;林波;周昱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口服偏方治疗癫痫致铅中毒一例

    讲述一例因口服中药偏方治疗癫痫引起的铅中毒的诊治经过,患者偏方中药后出现腹部绞痛,血铅、尿铅升高,并有一定的肝损害,使用二巯丙磺钠驱铅治疗后康复.近年偏方导致铅中毒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接诊医生应根据症状、接触史,并检查血铅等指标鉴别诊断.驱铅治疗是治疗铅中毒的有效手段.提示患者不能乱用偏方,应尽量到正规医院就医.

    作者:王珂;菅向东;高蓓钧;徐勤亮;吴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职业接触苯所致白血病的认定与否定

    通过对两例申请苯所致白血病职业病诊断的病例报告,分析探讨职业接触苯所致白血病职业病的诊断难点及对策,认为苯所致白血病诊断更多的是归因诊断,其诊断的关键是确认职业接触史,尤其是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结果需要结合职业卫生调查结果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作者:戚战军;路建超;杨海峰;晁晖;刘红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男性电焊作业人员体液免疫和性激素水平的调查研究

    [目的]分析焊工作业中锰接触对作业人员血清免疫球蛋白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2016年10月以某人防工程公司96名男性焊工为焊工组,同时选择96名男性非焊工人员作为对照组,以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两组人员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以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两组人员的尿锰水平;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睾酮(T)、黄体酮(P)、雌二醇(E2)和泌乳素(PRL),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焊工组尿锰水平为(1.59±0.67)μg/L,高于对照组的(0.45±0.0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焊工组的血清IgG、T和P水平低于对照组,FS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焊工组的IgA与T水平呈负相关(r=-0.271,P<0.05),IgM和E2、尿锰,尿锰和FSH、PRL均呈正相关(r=0.209、0.220、0.487、0.250,P<0.01).[结论]电焊作业增加了锰接触的机会,可能会降低作业人员的免疫能力并影响其内分泌系统.

    作者:黄红英;冯文艇;吴子俊;翁少凡;周金鹏;李智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液灌流治疗鱼胆中毒一例

    通过回顾一例急性鱼胆中毒的成功救治过程,认为及时排除胃中残留毒性物质,并行血液净化治疗,能有效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提高治疗成功率.对血液净化治疗的不同方式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佳的治疗建议,同时呼吁广泛的科普宣传,以避免此类中毒的发生.

    作者:马乐通;吕培生;张伟;李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医用诊断X射线低反向散射性屏蔽材料的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屏蔽材料及其组合对X射线反向散射率的影响,探索散射率低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屏蔽材料.[方法]采用AT1123型Χ-γ线剂量检测仪和铅准直器,在100 kV曝光条件和几何条件不变情况下,测量屏蔽材料表面45°反向散射线剂量和该位置主射线束剂量,计算出与主射线束呈45°方向的反向散射率.[结果]在相同照射条件下,不同屏蔽材料对X射线的散射率均不同(P<0.01),钡基纤维板高,铅板低.相同厚度的同一种屏蔽材料,铅板和铅玻璃随着接受照射的管电压的增加,散射率略为下降,其他屏蔽材料的散射率均出现上升趋势(P<0.01).不同厚度的同一屏蔽材料,其反向散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钡基纤维板和硫酸钡水泥板反向散射率随着厚度增加略为上升,其他材料反向散射率随着厚度增加呈下降趋势(P<0.01).由不同成分组合的屏蔽材料对X射线的散射率不同(P均<0.01),散射率与表层、下层材料种类均有关.[结论]反向散射率与照射管电压、屏蔽材料的种类和厚度以及材料的组合方式有关.建设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应综合考虑各种屏蔽材料的特点,选择多种屏蔽材料进行组合施工,以降低机房建设成本,减少X射线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作者:王俊生;李智民;林大枫;赵坤;罗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关于一起否定原诊断结论案例的分析

    通过回顾一起经职业病鉴定而否定原诊断结论的案例,探讨职业病鉴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当面对复杂病例时,该如何处理.分析认为,化学物中毒通常伴随各种复杂的疾病,故除了职业病专家,往往还需要临床专家对疾病做进一步分析;面对复杂病例,既需要职业病专家对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正确解读,又需要临床学科的经验.只有多学科参与,才能做出准确客观的鉴定结论.

    作者:熊依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听力保护计划在金属制品行业的实施和效果评估

    [目的]评估听力保护计划在金属制品行业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8家金属制品企业推行听力保护计划,内容包括噪声监测、听力测试、噪声控制、护听器使用和职工培训等五方面.[结果]听力保护计划实施2年后,企业在噪声工程防护、工人护听器使用和工人培训教育方面均较计划实施前有改善,作业场所噪声监测合格率有逐年上升趋势(P<0.05).实施听力保护计划2年后,新上岗工人暂未出现高频标准听阈位移(HSTS),已在岗接噪作业工人发生HSTS的共有6人,占在岗工人总数2.27%.[结论]听力保护计划是一项综合的噪声防治策略,能有效地防止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而管理者的重视和措施的落实是计划有效实施的保证.

    作者:张丽银;袁彬;王汉钦;黄福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某电子厂接触噪声工人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探讨电子厂接触噪声工人职业紧张和精神卫生状况.[方法]采用麦克林职业紧张问卷和一般健康问卷,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法对某电子厂183名工人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72份,其中95份问卷来自接触噪声工人,为接噪组;77份来自非接噪工人,为对照组.[结果]噪声岗位噪声声级为85.0~89.5 dB(A).接噪组工人精神卫生得分异常率为67.3%,对照组为18.2%.接噪组在职业紧张问卷中的职业紧张程度、应付能力、工作满意感和普通健康问卷中的精神卫生等方面的得分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噪组精神卫生状况总得分为(28.9±3.7)分,高于对照组的(25.9±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人精神卫生的可能影响因素为是否接触噪声和应付能力的大小(F=10.45,R2=0.362,P<0.05).[结论]噪声可致工人职业紧张,同时引发工人精神卫生方面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企业充分重视.

    作者:王建宇;张燕;苏艺伟;黄海波;候狮峰;张万峰;刘移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深圳市某垃圾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明确深圳市某垃圾发电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工人接触水平.[方法]采用查阅文献、现场调查,现场检测及实验室检测等方法.[结果]该垃圾发电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硫化氢、氯化氢、粉尘、高温和噪声,检测结果显示灰渣处理岗位的粉尘浓度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粉尘作业级别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结论]垃圾发电厂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控制灰渣处理等辅助岗位的职业病危害.

    作者:翁少凡;田东超;黄辉平;杨光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某制药企业洁净厂房新风量及工人不适主诉调查

    [目的]调查及检测某制药企业洁净厂房新风量以及工人的不适主诉,探讨控制对策.[方法]对该企业洁净厂房进行送新风设施调查,采用TY-9900数字微风仪对各工作场所空气入口处进行新风量的测量和计算.对工作人员进行不适症状调查,采用SPSS软件对新风量不足和不适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企业洁净厂房各个区域统一采用屋顶向下送风的方式,采用孔板式圆形送风口,经检测,8个工作场所有4个(如包装办公室、会议室等等)新风量未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工作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憋气、头晕、乏力、疲劳等不适症状.新风量合格区域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为6.45%,而新风量不合格区域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为30.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工作场所人均新风量与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呈负相关(r=-0.234,P<0.01).[结论]由于新风量不足,员工长期处于不良空气质量的工作场所,会造成健康危害.应从合理适宜的新风量、良好的空气净化系统、合理的通风设施布置、日常维护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控制.

    作者:陈会祥;黄德寅;王卉;薄亚莉;孙倩;张倩;李敏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职业性接触生物性危害因素的医院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内可能暴露于生物危险性物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医疗机构职业暴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近期(一周内)内发生过生物体液接触过的医务人员(n=64)及长期处于职业暴露风险的医务人员(n=50)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结果]与成年人常模比较,长期暴露于生物危险性环境人员的抑郁因子平均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平均得分和SCL-90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发生过生物体液接触的医务人员SCL-90各项因子平均得分高于常模(P<0.05),且不同职业或岗位、不同年龄医务人员总得分超过常模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受训人员比例(89.47%)高于护士和医生(44.44%、53.85%);≤30岁医务人员总得分超过常模的比例(73.81%)高于>30岁医务人员(42.85%).近期发生过生物体液接触的医务人员对防护措施和对预防性处理的信任度明显低于长期处于暴露风险的医务人员(P<0.01).[结论]发生生物体液接触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正常人差.医院应加强职业暴露个体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

    作者:喻玲丽;古丽米热·阿尔肯;齐敏克;王鹏;丁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改良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在印刷企业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印刷企业化学毒物的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探讨适用于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评价的风险评估方法.[方法]借鉴新加坡有害化学品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在危害级别(HR)、暴露级别(ER)的基础上增加防控级别(PR),对2家印刷企业的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结果]2家企业印刷、调墨岗位存在的化学毒物主要有甲苯、二甲苯、乙苯、正己烷、环己烷、丙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异丙醇等,经检测,各岗位化学物检测浓度均符合我国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企业A印刷岗位接触甲苯、二甲苯、乙苯和异丙醇危害的风险等级为2级(低风险),接触其他化学物危害的风险等级为1级(可忽略风险);调墨岗位接触化学物危害的风险等级均为1级(可忽略风险).企业B印刷岗位接触异丙醇危害的风险等级为3级(中等风险),接触其他化学物危害的风险等级为2级(低风险);调墨岗位接触化学物危害的风险等级均为2级(低风险).[结论]改良后的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印刷企业的风险水平,有利于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为实施职业病风险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廖阳;邓颖聪;岑子博;舒友梅;陈琳;刘移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介入诊疗护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及防护对策

    介入诊疗护士长时间、高频率接触放射(电离辐射)以及化学、物理、生物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若防护不当,身体健康将受损害.虽然我国有许多对职业人群进行保护的相关法律或规章制度,但对介入诊疗护士这一特殊职业人群的职业卫生监督仍很薄弱.涉及介入诊疗护士职业健康更为明确的法规和保护措施应依法颁布.作为雇主医院,必须履行职业病防治的职责,确保这些护士的健康和安全.

    作者:尹德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随机森林法对人群焦虑情况和职业健康监护数据关系的分类判别分析

    [目的]使用随机森林对职业健康监护数据和人群焦虑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数据挖掘方法的应用.[方法]收集某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数据,并使用GAD-7广泛性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然后用随机森林对职业健康监护数据以焦虑情况为结局变量进行分类.[结果]随机森林对焦虑情况的分类效果较好,焦虑高分组错分率为14.62%,焦虑低分组错分率为5.95%,袋外数据误差率估计为10.27%.[结论]将职业健康监护数据与随机森林相结合,能够为焦虑人群的早期发现、筛选和干预提供帮助,为职业健康监护数据的利用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镏琢;王峰;吴子俊;黄红英;谢立亚;李智民;冯文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国外危险化学品应急管理经验与启示

    虽然我国危险化学品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相对于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现有投入和基础还相对薄弱,难以适应危险化学品应急管理的实际需求,故有必要学习国外危险化学品应急管理的先进经验.为此,从立法、应急管理机构及体系、应急管理效率与救灾能力、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四个方面,梳理总结欧美部分发达国家在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应急管理中的先进做法,并就这四方面分别与我国危险化学品应急管理的做法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危险化学品应急管理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作者:董瑞;赵永华;袁纪武;张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