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茜;秦宏
[目的]针对某液晶面板组装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识别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评价,以便进一步完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检查表分析、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该液晶面板组装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X射线、氯化氢、氢氧化钠、丙酮、丁酮、乙酸丁酯、萘烷、异丙醇、二氧化锡和铜烟.2014-2016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除2014年动力机械房和革新实验室、2015年革新实验室噪声检测结果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外,其他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企业在有效控制主要生产工艺中的职业病危害的同时,应加强辅助岗位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同时做好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作者:姜旭;刘仁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铅是用途十分广泛的一种重金属,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及人体健康损害.我国铅中毒的机制研究已达到了分子和细胞水平,许多铅导致的疾病已经逐渐被认知.但是目前中国尚缺乏铅导致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病率的流行病学数据调查,为此,针对近年来国内外铅暴露的流行病学证据,对居民健康危害及铅暴露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鄂蒙;毛一扬;蔡翔;朱道建;金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矽肺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住院的矽肺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观察组与对照组缓解临床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80.0%和5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矽肺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宋丹萍;赵益鸣;孔玉林;刘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钢铁企业女职工生殖健康状况,以及她们对国家女职工劳动保护政策和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以保障和促进女职工生殖健康.[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某钢铁企业机关后勤和五个主要生产部门2 120名女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女职工进行妇科体检,发放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对国家女职工劳动保护政策的了解、自身岗位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知晓、对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和需求.体检包括妇科常规检查、乳腺检查、白带检查、妇科B超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本次实检1 790人,总受检率为84.43%.妇科检查发现乳腺小叶增生(检出率61.56%)、宫颈炎(检出率36.20%)和子宫肌瘤(检出率24.69%)是女性的多发妇科疾病,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的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P<0.05),宫颈炎的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高而降低的趋势(P< 0.05).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部门女职工妇科体检的各项阳性率均高于机关后勤女职工,其中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宫颈炎、阴道炎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4.70%.超过一半(占56.87%)的女职工知晓自身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但对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女职工应享有的基本权利知晓率不高.女职工对本年龄段妇科常见病关注度较高,基本在70%以上.49.16%的女职工选择手机网络获得生殖健康有关的知识.[结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会对女职工的生殖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该企业女职工对国家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了解不够.企业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女职工需求,普及生殖保健知识,定期进行常规妇科疾病的普查,切实保障女职工的生殖健康.
作者:朱蛇锁;余长满;谢之俭;俞文兰;徐茗;韩磊;周鹏;张恒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总结了1例急性重度砷化氢中毒病例的救治体会.该病例为白烟灰处理男性工人,工作中不慎吸入少量砷化氢气体,短时间出现溶血、急进性肾功能衰竭,呈现了长达14 d尿闭、19 d无尿的肾功能衰竭的罕见病程.在治疗中多个学科合作,除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抗氧化等治疗外,还尽早予以了换血疗法和长达50余d的血液透析治疗,同时在病程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中草药辅助治疗,住院165 d后康复出院.急性重度砷化氢中毒病程较长,特别是肾功能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
作者:尚慧;马国煜;朱锦兵;张建华;王秋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当前我国人员落水事故造成的损失和消防部队面临的艰巨任务;在对人员落水事故的特点、类型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水域救援的先进做法,介绍了静水救援、水面救援和潜水救援的装备要求及技术要点;并为消防部队开展落水事故防范和落水人员救援训练提出建议.
作者:邵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构建实战式“双盲”卫生应急演练评估体系,从而能有效地对参演人员疫情调查、研判和控制处理的能力进行考核.[方法]通过改进的德尔菲法进行三级指标评估体系构建,并通过实战演练加以检验.[结果]从指标得分情况看,参演队伍在应急准备、应急响应、事件研判、事件报告等环节表现出色,其中应急响应时间、疫情初步判断和报告、应急终止等二级指标得分率均为100%;但在疫情现场调查、个人防护、采样技术、采取疫情控制措施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霍乱疫情和化学中毒控制措施得分率均低于60%.[结论]整个演练评估过程较为顺利,但细节仍有待完善.现阶段评估体系的构建是双盲演练开展的一大难点,希望通过双盲演练评估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促进国内双盲演练的发展.
作者:黄思成;林子博;林欣琪;李玲;王晓霖;陈思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大容量肺灌洗麻醉中的效果,了解其对术中生命体征的影响,为单肺通气手术的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职业性尘肺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定容通气组(对照组)和保护性通气组(试验组),采用顺序诱导,支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中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维持.通气肺行单肺通气,对照组术中采取传统通气法:潮气量8~ 10 mL/kg,呼吸12~14/min,吸入气中氧体积分数=1.0,气道压2.5~4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0~ 45 mmHg;试验组则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潮气量6 ~8 mL/kg,呼吸14~ 16/min,吸入气中氧体积分数=1.0,气道压1.5 ~ 2.5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0~55 mmHg,呼气末正压通气0.8~ 1.0 kPa.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5 min、灌洗开始后10 min、拔管后10 min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结果]试验组动脉压均值在术中和术毕都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毕心率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麻醉及手术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可以作为相对安全的选择方案.
作者:李文静;胡振宇;沈有舟;刘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和分析2011-2014年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诊断的职业相关皮肤病患者的职业性危害因素等相关信息,为加强职业性皮肤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该院临床皮肤科医师在日常接诊过程中诊治的职业相关皮肤病的首诊病例127例,通过问诊的方式完成环境与职业皮肤病诊疗记录表.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经双人录入进行一致性检验和纠错后,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职业相关皮肤病以男性多发,发病年龄以36~45岁居多,其次为46 ~ 55岁.7月、8月、9月、10月是职业相关皮肤病的高发月份,分别占病例总数的12.6%、11.8%、21.3%和11.8%.随着工龄的增加,发病人数减少.病例所从事的行业占比依次为美容美发业(占21.3%)、装修装潢(占17.3%)、建筑业(占11.0%)、电子元件制造(占10.2%)等.导致职业相关皮肤病的绝大多数致病因素为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如水泥、胶水、油漆、洗发水、染发剂等,占所有可能致病因素的92.9%.[结论]在大中型企业职业病防治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对小微型企业的职业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应给予适度的关注,以减少职业相关皮肤病的发生.同时,建议加强职业相关皮肤病多发行业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研究.
作者:符移才;胡蔚毅;夏昭林;吴玉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芳烃装置苯塔泄漏的情景模拟,为事故状态下出现的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问题提出建议.[方法]应用ALOHA软件数值模拟苯急性中毒事故的暴露,参考紧急响应计划指南(emergency response planning guidelines,ERPG)、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immediately dangerous to life or health concentration,IDLH)阈值,对某化工厂芳烃装置分馏单元苯塔泄漏事故进行预测评估.[结果]苯塔完全泄漏时,ALOHA软件模拟预测危险区域ERPG-2水平将延伸下风向5 300m处,在高于ERPG-2水平的浓度下,人员会逐步显示出不可逆或其他严重的健康影响,或削弱他们采取保护行动的能力.[结论]在职业卫生应急预案编制、事故演练过程中,可参照苯塔的泄漏情景模拟,完善用人单位应急救援体系.
作者:吴梅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评估某拉链制造企业接触甲醛作业人员致癌风险.[方法]通过对某拉链制造企业塑料拉链车间甲醛浓度的测定,运用美国环境保护署吸入风险模型,估算作业人员接触甲醛所增加的致癌风险.[结果]该企业塑料拉链车间树脂切片、注塑、组装岗位均存在甲醛危害,其中树脂切片岗位甲醛超标率为75%,岗位高检测浓度为3.10 mg/m3,致癌风险为7.97×10-4;注塑、组装岗位甲醛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致癌风险分别为5.14×10-5和7.07×10-5.[结论]该拉链制造企业甲醛接触人员致癌风险较大,尤其树脂切片岗位致癌风险高,应采取更多措施以减少甲醛接触.
作者:李克勇;黄沪涛;赵乾魁;孙原;刘武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洛阳市某陶瓷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职业卫生现状,提出合理的防护对策.[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及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矽尘、噪声、高温、煤焦油、酚、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经现场检测:粉尘检测合格率为50%,拉渣工、破碎工、压砖工、窑前工粉尘作业分级为Ⅱ级(中度危害作业),球磨工、烘干窑前操作工、烘干窑后操作工、出窑工粉尘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其余工种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噪声检测合格率为75%,破碎工、球磨工、包装工属于噪声轻度危害作业,压砖机工属于噪声中度危害作业.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结论]陶瓷行业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作业岗位矽尘和噪声危害严重,应采取措施加强治理.
作者:吴志伟;王乐生;霍俊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一起误服电镀废液而中毒病人的血样、尿样进行快速检测,确定中毒物.[方法]电镀废液稀释一定倍数后直接进样,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病人的血样和尿样用稀释液稀释一定倍数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其进行半定量扫描和定量分析.[结果]电镀废液中铜的质量浓度为84 050 mg/L,质量分数为8.41%,锌的质量浓度为37.33 mg/L,质量分数为0.04%.病人血样铜和锌的质量浓度分别为936.2 μg/L和3 274.0 μg/L,尿样中铜和锌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 034.0 μg/L和4 055.5 μg/L.[结论]确定该中毒事故是由误服电镀废液中铜离子导致的铜中毒.电镀废液的组成很复杂,如何以快的速度确定目标毒物,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作者:张爱华;董明;罗晓婷;吴邦华;杨展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以现有矿山一体化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为研究技术和平台基础,首先提出开展典型示范矿山企业应急资源调查,进行矿山应急信息组织和物资装备保障研讨决策软件系统结构、关键模型和功能设计;其次,开展系统的信息传递流图、应急资源数据库、物资装备保障研讨决策功能模块研究;同时,进行基于需求和价值、应急救助模式和情景的物资装备保障研讨辅助决策软件系统集成,并建立系统效能评价体系;后,开展典型灾害救援示范.通过分析,提出构建一种煤矿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组织与物资装备研讨决策系统的必要性以及该系统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郑万波;吴燕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厂间管廊与周边设施恰当的安全距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方法]结合某石化厂间管廊的现状,在8个相关标准中选择适用的标准,对厂间管廊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提出整改建议.[结果]该石化厂管廊存在如下不符合内容:1)管廊距混凝土搅拌站配电间间距不足;2)距混凝土搅拌站碎石厂房间距不足;3)距混凝土搅拌站居住建筑间距不足.[结论]《石油化工工厂布置设计规范》(GB 50984-2014)对厂间管廊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宜作为厂间管廊设计及隐患排查的主要依据.同时需结合其他标准,全面排查厂间管廊事故隐患.
作者:张兴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印刷行业分布广泛,影响人群众多,健康影响值得关注.从印刷的分类来看,平版印刷是我国现阶段印刷行业的主流.印刷过程的职业病危害主要来自使用的有机溶剂挥发出来的化学物质和印刷设备产生的噪声等.印刷过程对工人的健康影响也主要为对身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的危害.
作者:谢子煌;陈卫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事故时有发生,为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行以及全体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对风险和各类突发事故能力,开展应急预案优化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对我国目前重大危险源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现状作了分析,并着重对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优化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黄伟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航空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使用或产生各种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这些气体一旦泄漏就有发生火灾、爆炸或人员急性中毒的可能.针对航空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种类,结合GB 50493-2009、GBZ/T 223-2009的要求,对单一组分和混合组分的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器的选用原则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航空制造企业可燃有毒气体工作场所气体检测器的设置要求.
作者:郑琳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泰州市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急性中毒事件卫生应急能力,为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市5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中毒处置人才队伍、物资储备、监测、预警和报告、应急处置、检测能力、培训和演练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5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应急救援人员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3家有应急经费,4家设立有独立的应急物资储备场所且有专人对应急物资进行管理,5家均未储备解毒药物,1家参与过现场处置,1家开展过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的演练.5家均未建立本辖区内突发中毒事件日常风险评估制度.[结论]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已经具有一定的突发急性中毒事件卫生应急能力,但是在人员和经费投入、预测预警能力、检测能力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于光;黄灵;胡金妹;陈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南海海上某浮式储油装置淡化海水生活水的水质,探讨饮用淡化海水对员工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质分析,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低矿化度饮用水卫生标准》(GJB 1335-92)评估反渗透淡化海水生活水水质.[结果l14个检测指标中,有2个指标(菌落总数、肉眼可见物)不符合GB 5749-2006的要求.氟化物质量浓度低于0.1 mg/L,溶解性总固体小于100 mg/L,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以CaCO3计)、镁低于GJB 1335-92的适宜浓度下限.[结论]南海海上某浮式储油装置淡水海水生活水属于低矿化度水,存在菌落总数超标、氟化物、总硬度、镁偏低情况,对海上员工的饮用水安全可能存在健康风险.
作者:吴功果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