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毒死蜱及其主要代谢产物

郭翔;谢玉璇;刘奋;何坚;林辉;郭美琼

关键词:毒死蜱, 3, 5, 6-三氯-2-吡啶醇, 气相色谱, 血浆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准确测定血浆中毒死蜱(chlorpyrifos,CPF)及其主要代谢物3,5,6-三氯-2-吡啶醇(3,5,6-trichloro-2-pyridinol,TCP)的气相色谱(GC)方法.方法 取0.5 mL家兔血浆加入乙酸乙酯进行液液萃取,离心后取上层有机相,氮气40℃吹干,残留物加入乙酸乙酯定容后,再加入N-甲基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MTBSTFA),50℃下对TCP进行衍生1h.样品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以HP-5毛细管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待测物质的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 CPF和TCP在8min内得到良好分离.CPF和TCP的质量浓度在0.01~2.50 mg/L的线性范围内与峰面积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和0.9998;低检测限均为1μg/L;精密度RSD均小于1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7.60%~106.16%和72.00%~99.86%.结论 此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可靠,可用于血浆中CPF与TCP的含量分析.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正确运用职业卫生标准若干问题探讨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诊断、鉴定的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对职业卫生标准理解错误、运用不当的问题.通过实际案例,对涉及卫生防护距离、总体布局、职业接触限值、其他粉尘和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职业禁忌证及职业病等方面出现的有关标准运用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相关专业人员务必要准确理解标准,正确运用标准,确保各方的合理利益.

    作者:王林;李国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启东市实施分级诊疗机制探讨

    目前大医院门诊人满为患,小医院患者寥寥无几,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启东市作为江苏省深化医改先行先试地区,在实施分级诊疗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据此,结合启东市的实际经验,对分级诊疗机制进行了探讨,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不断促进分级诊疗机制的完善,为今后有序、持续开展分级诊疗奠定基础,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作者:袁松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诊监护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监护室的疾病谱、季节、时间、年龄及死亡原因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监护室的1320名病人的诊疗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去向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就诊患者中男性749例,女性571例,男女比例为1.31∶1,年龄(70.48±17.20)岁.高发年龄组为61 ~ 85岁,1、3、5月为就诊高峰月份,前3位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28.7%)、循环系统疾病(24.7%)、神经系统疾病(21.2%);入院率56.2%;死亡患者中以神经系统疾病病死率高,为27.50%,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23.75%)、泌尿系统疾病(15.00%).结论 广州地区急诊监护室患者主要为老年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应合理地进行急诊资源配置,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冯雪珍;何钰熙;林绍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汽车座椅发泡工艺过程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目的 识别、分析汽车座椅发泡过程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资料,并结合采取的工程控制措施,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在采取工程控制措施的前提下,现场检测操作人员接触的其他粉尘、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浓度以及噪声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 汽车座椅发泡生产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控制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作者:杨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肾病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2012年9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中抽取52例作研究对象并遵循随机数字法分组,观察组(n=26)应用护理干预,对照组(n=26)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肾功能指标以及血压变化.结果 观察组DBP、SBP、MALB、Cr和BUN等指标水平在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BP、SBP、MALB、Cr指标水平在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DBP、SBP、MALB、Cr和BUN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肾病患者进行治疗后,更能降低患者血压,并改善其肾功能,在改善其临床效果方面有积极作用.

    作者:董小芳;何香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空坠落伤院前急救护理3例

    目的 分析高空坠落伤院前急救体会,提高伤员的抢救转运成功率.方法 对某化工区发生的3例高空坠落伤伤者抢救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院前处理过程中,采取正确的现场和院前急救措施,积极的骨折固定、搬运,并配合心理疏导及适时安全转运,3例高空坠落伤伤者均得到较好的急救护理.结论 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正确及时的转运护理,对减少漏诊,防止并发症和二次伤害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尘肺病患者胸部螺旋CT影像与肺功能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尘肺病患者胸部螺旋CT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探讨尘肺病患者肺损伤的评估方式.方法 检查91例尘肺病患者胸部螺旋CT和肺功能,对胸部CT不同影像改变与肺功能变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胸部螺旋CT表现为双肺肺野不同区域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小阴影聚集和大阴影;75.82%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伤,主要为限制性和混合性通气障碍以及弥散障碍;随着阴影分布扩大和聚集,肺功能损伤的异常率逐渐升高(P<0.05);大阴影组FEV1、MVV、DLCo与其他各组比较,VC、FVC、FEV1/FVC、RV/TLC与上肺野、上中肺野小阴影分布组比较,以及小阴影聚集组DLCo与上肺野、上中肺野小阴影分布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肺功能损伤类型和肺通气功能损伤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螺旋CT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尘肺病患者肺功能变化,但它和肺功能是评价尘肺病肺损伤的两种独立方法,不能相互替代,两者联合检查有助于尘肺病的病情观察和诊断鉴定.

    作者:夏养萱;张健杰;朱德香;张雄;洪沙沙;张柏林;徐翠芳;纪祥;罗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地震灾害中建筑坍塌人员被困形式及营救方法

    在我国,由于很大一部分建筑物抗震等级不高,在地震发生时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通过分析地震波、地震烈度对建筑物的破坏情况,以及地震中不同结构建筑坍塌的形式,归纳出被困于废墟浅表层、中深层人员的不同营救方法和步骤,以便为同行提供参考.

    作者:董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稳定剂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稳定剂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暴露水平.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检测的方法对某稳定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检测.结果 稳定剂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含滑石粉、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钙、硬脂酸锌、硬脂酸钙、二氧化硅)和噪声.经检测,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但包装操作位呼尘的大短时间接触浓度是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2.2倍,不符合超限倍数的要求.结论 稳定剂生产过程中涉及粉尘类化学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较多,现场操作工人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导致部分点位粉尘浓度超标,企业应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

    作者:潘妙婷;张雪红;田雨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重组人皮肤模型EpiSkinTM在化学品皮肤腐蚀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为化学品皮肤腐蚀性分类提供有效可靠的体外替代检测方法.方法 使用EpiSkinTM重组人皮肤模型,对已知分类类别的标准参考物以及未知分类类别的化学物质进行检测,评估其在化学品皮肤腐蚀性分类中的应用.结果 标准参考物二氯乙酰氯分类为1A类,乙醛酸一水合物分类为1B/1C类,分类结果与已知分类一致.无磷转化膜为非腐蚀性物质,防腐剂为1B/1C类.结论 EpiSkinTM重组人皮肤模型测试方法适用于化学品腐蚀性分类评估.

    作者:姚丽芳;蒋伟;陈相;缪文彬;赵锷;李楠;蔡臻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合成氨、尿素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关键控制点分析

    目的 识别、分析和预测某年产30万t合成氨、52万t尿素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根据类比项目检测结果分析,该项目在产品的生产过程、检测维修和原料贮存运输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粉尘、噪声、化学毒物、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的关键控制点为燃煤贮运和灰渣处理,噪声的关键控制点为燃煤输送和破碎、各类水泵等.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重点加强粉尘和噪声防护.

    作者:刘艳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职业健康检查护理工作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职业健康检查护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将某企业270名劳动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3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试验组中护理人员根据不同的体检者,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路径.结果 试验组受检人员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人员内外科、尿常规、必检项目的漏检率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职业健康检查人群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可有效提高职业健康检查的质量.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诊断苯所致白血病的常见问题及探讨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苯所罹患的白血病为法定职业病,在实际工作中,诊断苯所致白血病会遇到如下几个问题:诊断苯所致白血病的两个职业病诊断标准命名不统一,诊断苯所致白血病的两个职业病诊断标准中有关工龄、潜隐期之诊断条件不一,诊断苯所致白血病的诊断医师资质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建议,以便为同行提供参考.

    作者:李雅婷;杨丽莉;高丽蕙;张洁;白净;陈文利;庞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重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其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某重机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结果 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焊烟尘、碳钢粉尘、二氧化氮、臭氧、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噪声、激光、工频电场.经检测,电焊烟尘合格率为80%,碳钢粉尘为98.5%,噪声仅为20%,其余均合格.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电焊烟尘、噪声为重点控制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作者:王靓;赵杰;刘凯;金炯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深圳市某蓄电池生产企业化学毒物职业危害风险评估

    目的 对深圳市某蓄电池生产企业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进行风险评估,为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风险管控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某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和主要化学毒物种类,采用新加坡有害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该蓄电池生产企业中包板、装外壳、封盖、极组焊接、极组串联和端子焊接等岗位的铅尘、铅烟为高风险水平,加酸、清洗、封胶等岗位的硫酸、氢氧化钠和乙酸乙酯属于低风险水平.结论 该蓄电池生产企业在目前的工作条件下,所存在的化学毒物可能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中需重点关注产生铅尘、铅烟危害的工作岗位,应根据不同风险水平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作者:田亚锋;彭巨成;吴礼康;周指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一起隐匿式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死亡事故调查

    采用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两例急性砷化氢中毒病例进行分析,并对事故成因进行了调查.揭示了这是一起因企业主和劳动者缺乏相关职业病防护知识而发生的隐匿式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事故,阐明了在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进行安全生产和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崔守明;刘纪青;方绍峰;张向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化工厂职业病危害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某化工厂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该企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抗氧化剂粉尘、乙腈、甲醇、苯、甲苯、二甲苯、氨和噪声,其中乙腈、甲醇和苯的检测合格率均仅33.3%,主要超标岗位为萃取反应和蒸馏岗位,噪声检测合格率为87.5%.结论 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应加强工程防护措施.

    作者:谷永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毒死蜱及其主要代谢产物

    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准确测定血浆中毒死蜱(chlorpyrifos,CPF)及其主要代谢物3,5,6-三氯-2-吡啶醇(3,5,6-trichloro-2-pyridinol,TCP)的气相色谱(GC)方法.方法 取0.5 mL家兔血浆加入乙酸乙酯进行液液萃取,离心后取上层有机相,氮气40℃吹干,残留物加入乙酸乙酯定容后,再加入N-甲基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MTBSTFA),50℃下对TCP进行衍生1h.样品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以HP-5毛细管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待测物质的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 CPF和TCP在8min内得到良好分离.CPF和TCP的质量浓度在0.01~2.50 mg/L的线性范围内与峰面积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和0.9998;低检测限均为1μg/L;精密度RSD均小于1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7.60%~106.16%和72.00%~99.86%.结论 此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可靠,可用于血浆中CPF与TCP的含量分析.

    作者:郭翔;谢玉璇;刘奋;何坚;林辉;郭美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谈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普查工作经验与启示

    安全生产条件普查是掌握企业基本信息和安全生产条件信息的重要手段,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通过分析北京市第一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普查工作的开展经过和普查效果,从组织形式、普查表编制、工作方式、人员保障以及质量管控等方面总结了这次普查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梳理出普查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并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作者:张晓峰;吕良海;邓兵兵;吴习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山东省某市淀粉糖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目的 分析某市淀粉糖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防护措施建议.方法 选取该市有代表性的3家淀粉糖生产企业,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初步确定各主要岗位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在此基础上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所选取的3家淀粉糖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酸碱、硫化氢等,其中化学性有害因素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部分岗位噪声强度、高温WBGT指数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 高温和噪声是淀粉糖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噪声和防暑降温措施.

    作者:王鑫;陈倩姝;张颖慧;李发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