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淼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全院各种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及保存发放工作.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甚至患者的安危.
作者:马文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近20年来,以卡托普利为代表的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许多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ACEI在心管疾病中的作用阐述如下.1 ACEI与高血压
作者:窦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命名.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呙)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呙)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作者:张玉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外科学的迅猛发展,在我国乃至世界很多发达国家,临床用血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有报道美国临床年用血量达1 150万U[1],而我国的年用血量达1 500万U(中国输血协会年报).
作者:高顺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自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放置宫内节育器(IUD)避孕因有效安全副作用小而被广大妇女所采用.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内外生殖器相继发生一系列改变,宫颈萎缩变硬,容易发生IUD取出困难,甚至取环失败.
作者:王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明确本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基因型别及其分布规律,探讨MR-SA菌株进化及遗传特性.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月鄂尔多斯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非痰标本分离的MRSA菌株61株,应用SCCmec基因分型和葡萄球菌A蛋白基因多态性分析(spa)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应用SCCmec的方法分离的MRSA以SCCmecⅡ、Ⅲ型为主,分别占50.8%和44.3%;应用spa的方法分离的MRSA以t030和t002为主,分别占39.3%和34.4%.结论 本地区分离MRSA以SCCmecⅢ- t030和SCCmecⅡ- t002为主.
作者:王艳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围生期窒息导致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是新生儿期常见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存活者常遗留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目前,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尚无公认的较理想治疗措施.
作者:员聪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39例患者术前、术中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 本组随访平均6个月(1个月~1年),患者满意度达100%.结论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各种退行性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建华;阮育凤;朱宏彬;刘丙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临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情况,并加以控制.方法 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2009年9月-2011年9月莱芜市妇幼保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肺炎患儿痰培养进行细菌鉴定,药教试验采用手工K-B纸片扩散法,产ESBLs检测判定ESBLs,并对感染者进行临床调查.结果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达到45%,第三代头孢的大量使用诱导ESBLs的产生,通过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ESBLs检出率开始下降.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对碳青酶烯类呈高度敏感.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较高,且耐药现象较严重,多重耐药现象突出.滥用抗感染药是产生ESBLs的重要因素,合理使用抗感染药是防止ESBLs产生的主要措施,治疗ESBLs引起的感染以碳青霉烯类佳.
作者:张萍;滕光英;陈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研究发现血管动脉硬化的发生与胆固醇的高水平、血管内皮损伤、炎症等因素有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本文将近几年高密度脂蛋白在降血脂、抗炎及抗氧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便于临床参考.1 抗动脉硬化机制
作者:乔雪峰;黄志平;熊祝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和危及患者生命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成为导致妇女死亡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
作者:龙玉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围术期高血压伴心肌缺血的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缺血性心脏病围术期麻醉的大风险是急性心肌梗死(AMI).血压过高增加氧耗,易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甚至诱发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缺血性改变、肾功能衰竭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甚至致死.
作者:李恒然;姜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也是困扰患者的疾病之一,且没有特效的药物治愈.我们采用参芪健胃颗粒治疗胃痛收到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1月门诊患者120例,男56例,女64例;年龄26~68岁,平均47岁.
作者:王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OPP)患者血清肌酶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6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HOP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其血清肌酶改变与血钾降低程度的关系.结果 78例HOPP患者肌酶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肌酸激酶(CK)升高显著,肌酸激酶扣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升高的患者分别65例(83.3%)和51例(65.4%).肌酶升高的时间稍迟于血钾的降低,恢复亦迟于血钾的恢复.结论 血清肌酶各项指标普遍升高且呈一定规律性,是反映低钾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是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征的重要组成部份.
作者:秦培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经抗过敏治疗后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PD-1分子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体液免疫IgA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动态分别检测20例健康对照组和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和经抗过敏治疗后早期外周血T淋巴表面的CD4+和CD8+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比浊法查血清IgA水平,探讨其表达与血清IgA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急性期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T淋巴表面的CD4+T细胞组PD-1在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T淋巴表面的CD8+T细胞组PD-1在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表达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Ig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抗过敏治疗可使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清IgA水平逐渐降低,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下降,推测IgA水平与T淋巴细胞表面表面PD-1表达水平变化与患儿免疫调节机制紊乱有关.
作者:钱毅;封其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临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焦点,护士职业危害一般分为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运动功能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护士的职业素质不仅包括良好的临床护理技术和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张忠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帮助助产士减轻或消除各种压力,排除不良情绪干扰,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工作质量,是为了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助产士临床工作中承受的心理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1].
作者:孙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亚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家体改委的调查结果发现,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而在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报》公布的数据中,广东省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3岁,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7岁,其中中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更是超过老年人的2倍,死亡年龄段多为45~55岁.
作者:范红英;王国莉;吴宇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血清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6例AIP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52~57岁,平均54岁.诊断标准符合Kim标准及修订的日本标准.结果 6例AIP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黄疸(5/6)、腹痛(4/6)及糖尿病(3/6).实验室检查:4例患者IgG4增高.CT表现:胰腺体积弥漫性肿大(4/6)或局限性肿大(2/6),2例增强扫描可见胰腺实质延迟强化.MRCP表现:胆总管胰腺段狭窄(2/6),ERCP表现:胆总管局限性狭窄.1例患者因怀疑胰腺癌而进行了开腹探查手术,6例患者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症状缓解,胰腺影像学异常明显改善.结论 AIP有一定的临床特征,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血清学及病理学特点以及其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等因素,可以对AIP做出及早诊断及正确治疗.
作者:陈强;刘迎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生大黄联合纳美芬治疗对预防重度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9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大黄联合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原发病吸氧,20%甘露醇脱水,营养神经细胞药物,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及常规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生大黄、纳美芬治疗,大黄联合纳美芬治疗时间均为5d.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保留胃管,每天早晨抽取胃液作潜血试验,每天行大便潜血试验1次.结果 治疗组无新出现一例出现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胃液及大便潜血试验均阴性,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有8例不同程度出现呕血、黑便,胃液及大便潜血试验阳性等情况,有效率80.0%.结论 早期应用生大黄和纳美芬能有效减少重度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作者:王林;余亮科;陈玉强;王原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