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常清
急性尿潴留是指由于膀胱颈部以下严重梗阻,膀胱内尿液超过正常容量,突然不能排出尿液,尿液潴留于膀胱内.在任何情况下发生的急性尿潴留均应立即导尿.如果导尿后引起出血,血凝块堵塞尿管,再次尿液不能排出,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1 临床资料
作者:王世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析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和优势.方法 将100例来自本院门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复方当归注射液肌注,2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肌注,1次/d,持续给药2周,观察二组治疗前后的体征和症状,并空腹采血,通过魏氏法检测血细胞沉降率(ESR),应用免疫比浊法探测患者类风湿因子(RF),C型反应性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二组患者血清ESR、RF、CRP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症状和体征也显著改善,且治疗后二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RA具有明显的优势,且不良反应比非甾类抗炎药低,应当推广于临床应用.
作者:李娅玲;翟新贵;王喜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口服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二组患者急性期均应用抗感染、平喘、祛痰、扩张支气管等常规治疗.稳定期时,均停用其他抗生素,继用平喘、祛痰、扩张支气管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红霉素400mg,分早晚二次口服,疗程6个月,对照组不用.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中,显效3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6.7%;二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减轻咳嗽、咳痰症状和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稳定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红霉素,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作者:邹华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因发热、咳嗽1个月,加重伴呼吸困难3d于2009年3月31日入本院.查体:体温39℃,脉搏11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00/80mmHg,慢性病容,神清语明,消瘦,皮肤黏膜无黄染,口唇、睑结膜及指甲苍白,双肺叩诊清,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性哕音.
作者:张新岩;秦桂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372例患儿进行隔离、消毒、卫生宣教,做好发热护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和用药护理等.结果 372例患儿均不同程度缩短了住院天数,痊愈或好转出院,无院内感染及死亡发生.结论 本病没有针对病因的特效治疗方法,只有通过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及对症治疗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卫生宣教促使患儿早日康复出院.
作者:逯士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研究发现血管动脉硬化的发生与胆固醇的高水平、血管内皮损伤、炎症等因素有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本文将近几年高密度脂蛋白在降血脂、抗炎及抗氧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便于临床参考.1 抗动脉硬化机制
作者:乔雪峰;黄志平;熊祝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亚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家体改委的调查结果发现,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而在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报》公布的数据中,广东省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3岁,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7岁,其中中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更是超过老年人的2倍,死亡年龄段多为45~55岁.
作者:范红英;王国莉;吴宇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出血原因.方法 对行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的30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06例患者中,12例术后出血,其中术后早期出血10例,迟发性出血2例,7例经电切镜止血,5例保守治疗.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确切止血、术后引流通畅是预防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关键.
作者:詹德明;郑翔;卢从锁;唐利杰;滕翔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牙冠延长术对龈下残根的保存修复治疗.方法 选择120例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后的龈下残根,采用牙冠延长术的方法使其断缘位于龈上至少2mm.观察6周后行金属烤瓷桩冠修复.结果 120例中,110例治疗效果较满意,10例因1年后松动度增大(Ⅱ度)及再次外伤后拔除.结论 通过牙冠延长术能将位于龈下3mm以内的残根暴露于龈上,使龈下残根的固定美容修复成为可能.
作者:广建霞;李军科;班建东;马莉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颌下肿块是口腔科一种常见病,往往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有时在门诊就可以进行手术摘除,这给颌下肿块的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介绍3例颌下肿块摘除术,对手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临床分析供大家借鉴.1病例报告
作者:岳亚东;郑润菊;盛东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全院各种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及保存发放工作.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甚至患者的安危.
作者:马文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急危重症临床征象处置应急、准、快.由于观察不准确,处置方法不当将会延误佳诊治时间,并将直接影响护士配合医生进行接下来的治疗.现将下述几种临床征象处置观察治疗体会浅谈如下.1 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李小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经抗过敏治疗后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PD-1分子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体液免疫IgA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动态分别检测20例健康对照组和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和经抗过敏治疗后早期外周血T淋巴表面的CD4+和CD8+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比浊法查血清IgA水平,探讨其表达与血清IgA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急性期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T淋巴表面的CD4+T细胞组PD-1在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T淋巴表面的CD8+T细胞组PD-1在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表达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Ig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抗过敏治疗可使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清IgA水平逐渐降低,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下降,推测IgA水平与T淋巴细胞表面表面PD-1表达水平变化与患儿免疫调节机制紊乱有关.
作者:钱毅;封其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生大黄联合纳美芬治疗对预防重度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9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大黄联合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原发病吸氧,20%甘露醇脱水,营养神经细胞药物,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及常规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生大黄、纳美芬治疗,大黄联合纳美芬治疗时间均为5d.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保留胃管,每天早晨抽取胃液作潜血试验,每天行大便潜血试验1次.结果 治疗组无新出现一例出现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胃液及大便潜血试验均阴性,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有8例不同程度出现呕血、黑便,胃液及大便潜血试验阳性等情况,有效率80.0%.结论 早期应用生大黄和纳美芬能有效减少重度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作者:王林;余亮科;陈玉强;王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明确本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基因型别及其分布规律,探讨MR-SA菌株进化及遗传特性.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月鄂尔多斯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非痰标本分离的MRSA菌株61株,应用SCCmec基因分型和葡萄球菌A蛋白基因多态性分析(spa)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应用SCCmec的方法分离的MRSA以SCCmecⅡ、Ⅲ型为主,分别占50.8%和44.3%;应用spa的方法分离的MRSA以t030和t002为主,分别占39.3%和34.4%.结论 本地区分离MRSA以SCCmecⅢ- t030和SCCmecⅡ- t002为主.
作者:王艳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和危及患者生命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成为导致妇女死亡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
作者:龙玉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放射性食管炎的影响.方法 对45例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45例食管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放射性食管炎30例,中度13例,重度2例,无一例中断治疗,全部完成放射治疗计划.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放射性食管炎反应,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放射治疗计划.
作者:袁令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FPSA/TP-SA(F/T)比值作为诊断前列腺癌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25例经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PCA)患者、44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40例男性健康体检者血清TPSA、FPSA水平.采用瑞士罗氏公司cobas e41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并计算FPSA与TPSA比值.结果 PCA组TPSA、FPSA均高于BPH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HP组高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F/T比值明显低于BHP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HP组与正常对照组F/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血清TPSA处于4~10ng/ml诊断灰区内与FPSA、F/T值联合检测可提高PCA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评价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治疗组38例和法莫替丁对照组30例,二组均加用莫沙必利,疗程8周,比较二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埃索美拉唑组与法莫替丁组治疗GERD8周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63.33%,内镜下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治疗GERD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寿勋;李超;雷立峰;黄志成;宋雪莲;李媛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联合观测HIF- 1α、COX-2在胃肠道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经病理证实的37例为胃肠道腺癌组,其淋巴结转移组织37例作为淋巴结转移癌组,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37例作为正常胃肠道黏膜组,采用链霉素-生物素(S- P)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三组组织中HIF- 1α、COX-2的表达.采用Wilcos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胃肠道腺癌组和淋巴结转移癌组中HIF- 1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癌组及胃肠道腺癌组组织中的HIF-1α、COX -2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 1α、COX -2在胃肠道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肠道黏膜,它们共同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联合检测上述标志物有一定的临床及病理意义.
作者:张志坤;李淑静;高秀江;朱振龙;陈浩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