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郭献山;赵建林;耿秀琴

关键词:胰激肽原酶,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α-硫辛酸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60%~90%.多见于血糖未能很好控制,或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但以感觉神经为常见.使患者产生麻木、疼痛、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发病与血管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因素密切相关.至今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我们对84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进行短期治疗,结果报告以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合并老年痴呆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老年痴呆是指在老年期的各种痴呆综合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混合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人格改变等症状.随着老年化的进程以及社会保障的发展,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老年痴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家庭及社会所造成的负担越来越重,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病及进展,是我们老年医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我们通过对80例老年高血压及老年痴呆患者的动态血压进行分析,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旨在探讨老年痴呆患者血压异常变化的情况及其对发病的影响.

    作者:刘小黎;汪朝霞;黄炜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尿毒症性心包炎28例临床分析

    心包炎、心包积液为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慢性肾衰竭的心包炎、心包积液发生率为15%,透析患者中大约3%~4%因心包炎致死.现将我院2004-2009年收治的136例尿毒症患者中合并心包积液的28例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任桂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

    中风也叫脑卒中,是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本病常留有后遗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因此中风后遗症的康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不仅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及促进患肢功能恢复,还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现将我科4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湘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妊娠剧吐电解质紊乱120例临床分析

    妊娠剧吐是孕妇早期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致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孕妇生命,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1].目前该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在治疗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对常见的并发症如低钾血症、尿酮体的治疗,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年7月-2009年12月妊娠剧吐的120例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探讨不同补钾、补糖剂量在妊娠剧吐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妊娠剧吐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李彩霞;王迎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在评价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胱抑素C(CysC)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将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尿白蛋白<30mg/24h),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尿白蛋白30~300mg/24h),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尿白蛋白>300mg/24h);另选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组).检测各组血清CysC、CRP 、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尿素(BUN)、肌酐(SCr),并且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组血Cys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较微量白蛋白尿组Cysc也明显升高(P<0.05);三组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尿蛋白的增多而升高;CysC与CCR呈负相关(r=-0.417,P<0.05),与BUN,Cr、CRP呈正相关(r=0.318,0.393,0.405),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水平可以敏感地反应糖尿病肾脏损害的发生,联合检测CRP与Cysc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雨;刘中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20例

    我们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获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作者:其其格;王红霞;李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重症胰腺炎8例的护理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水平的增长,使得暴饮暴食、胆石症的人数增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病率也有所增长.妊娠合并重症胰腺炎发病率很低,据文献报道,妊娠合并重症胰腺炎的发病率为1.47/万,以晚孕期多见[1].它具有发病急,并发症多和病死率高等特点,并且它直接威胁到孕妇及胎儿的健康.我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8例妊娠合并重症胰腺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衰竭,经及时的抢救治疗与周密的护理,均在剖宫产后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文飞;赵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近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左室肥厚(LVH)是影响心血管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LVH不仅是原发性高血压(EH)常见的靶器官损伤,也是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左室重构的标志之一[2].预防和逆转左室肥厚已成为现代心脏病治疗学的重要目标,能否逆转LVH是衡量降压药物是否理想的重要指标,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抑制剂(ACEI)具有良好降血压及逆转LVH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是否也有此作用,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耿红彬;刘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脑蛋白水解物加棓丙酯注射液治疗眩晕122例

    临床门诊,眩晕患者非常多见,经常会碰到各种原因(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颈椎病等)引起的眩晕,我们采用脑蛋白水解物加棓丙酯射液治疗眩晕(排除颅内肿瘤、脑出血引起),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珏民;吴晓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胸腔置管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浸润胸腔所引起的常见并发症,胸腔积液增长较快,反复穿刺引流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痛苦和营养物质的丢失,导致患者恶液质形成[1].我们应用胸腔置管引流并给予胸腔内注入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取得了显著效果[2].现将结果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桂花;刘卫民;楚思鹏;崔玉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60%~90%.多见于血糖未能很好控制,或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但以感觉神经为常见.使患者产生麻木、疼痛、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发病与血管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因素密切相关.至今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我们对84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进行短期治疗,结果报告以下.

    作者:郭献山;赵建林;耿秀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体温升高相当常见,原因多种多样,有呼吸道感染、手术区感染发热、大量脱水药物使用后出现的脱水热、发热中枢调节障碍导致的中枢性高热等[1].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只是改变动脉血通过时的温度,不能彻底改变躯体高热症状和一般退烧药如糖皮质激素、类固醇类可减轻外源性致热源所产生的高热,对中枢性高热疗效差[2].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为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患者体温处于可控制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刺激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后伤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胡卓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机用镍钛根管锉预备根管后一次性根充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机用镍钛根管锉预备根管后一次性根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2年7月-2009年7月我院口腔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镍钛根管锉采用逐步深入法预备根管后进行一次性根充,对照组以手持械常规法预备根管后进行一次性根充,经过1年观察对比其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2周根尖周围组织反应轻,患者痛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时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种方法对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和慢性尖周炎均有良好的疗效.结论 机用镍钛根管锉预备根管后一次性根充比手持器械预备根管省时省力且简便,使得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在临床上推广成为可能.

    作者:罗苑辉;张尚伟;曾惠友;陆彩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产后出血50例的心理护理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常见而又危险的并发症,诊断标准指产后24h出血量≥500ml或指产后2h出血量≥400ml.其原因复杂多变,其中精神心理因素与产后出血关系密切相关.我院2007-2008年对50例产后出血产妇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毛英华;马学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必净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疗效观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以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急性呼吸窘迫、难治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主要特征,是急性肺损伤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50%以上.机械通气和早期药物干预是治疗ARDS的主要措施,本院ICU应用血必净联合山莨菪碱治疗ARDS患者15例,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光明;李胜锋;聂芳;张卫东;黄静;张明明;郭怡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左室心肌Ganau构型的高血压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的变化

    目的 研究不同心肌Ganau构型的高血压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于心内科门诊及心内科病房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共184例,按照不同心肌构型分为四组,左室正常构型组(A组),左室向心性重构组(B组),左室向心性肥厚组(C组),以及左室离心性肥厚组(D组),并测定各组血清NT-proBNP的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间血清NT-proBNP的浓度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 随着心肌构型严重性的改变,血清NT-proBNP浓度也逐渐明显升高.

    作者:尹杰;段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随着糖尿病(DM)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首要因素,占慢性肾衰竭发病率的27.7%[1].与非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相比,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远期预后差,因为其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高,且合并多种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微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感染和营养不良等.2008年USRDS(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报道,原发病为糖尿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25%~27%,显著低于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疾病者(42%~44%).因此老年DN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的重要环节.本文对38例老年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肖太玲;王鑫;高莉;王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的动态观察

    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 是一种与机体细胞免疫活性有重要关系的核酶,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脑脊液中ADA即明显增高,因此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活力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动态检测脑脊液中酶活力变化却鲜见报道,我们对3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ADA 进行定期检测,并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机制.

    作者:任煜琦;杜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产后乳胀的临床研究现状

    产后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若乳腺管不通畅,使乳房形成硬结,加之多为初产妇,产后无哺乳经验,分泌乳汁未得到及时排除或一些产妇乳头凹陷,婴儿不能吸吮使乳汁瘀滞于乳房中,以致乳腺管扩张,感到乳房胀痛.产后乳房胀痛是产后常见并发症,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痛苦,乳胀使乳房变硬,乳头相应变短,从而使新生儿吸乳困难,产妇则因疼痛产生畏惧哺乳心理;同时,因乳胀严重,产妇易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而致泌乳减少.为了寻求解决产后乳胀的更简单有效的方法,保证母乳喂养顺利进行,我们查阅了近10年来有关产后乳胀的文献报道,现将其作一概述.

    作者:苏玉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胃癌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因子IL-2、IL-6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胃癌患者ANH前后外周血免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4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观察组在全麻诱导后行ANH,对照组未行ANH.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1)、术后1h(T2)、24h(T3)取静脉血检测细胞因子IL-2和IL-6的血浆浓度及其mRNA表达.结果 与T1比较,观察组IL-2、IL-6血浆浓度及mRNA表达于T2~3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于T2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2、IL-6血浆浓度及mRNA表达于T2~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对机体的IL-2、IL-6等免疫性细胞因子有正向调节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侯念果;宫倩红;戴晓凤;艾登斌;帅训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