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部外伤患者的护理

侯海花

关键词:手部外伤, 护理
摘要:手部外伤多为综合伤,常同时伴有皮肤、骨、肌腱、神经和血管损伤,完全或不完全断指、断掌和断腕等也有发生.据统计,手部外伤占外科急诊总数的20%,占急诊总数的40%.经过手术治疗,预后均比较理想.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术前护理1.1 心理护理 意外致伤后,因顾虑手术效果,患者易产生焦虑心理.所以应给予耐心地开导,介绍治疗方法 及预后情况,并给予悉心地护理,同时争取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使其积极配合治疗.1.2体位平卧位,患手高于心脏,有利于血液回流,以减轻水肿和疼痛.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出血1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和原因.方法 对某院发生的145例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以产后出血率进行比较,剖宫产者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自然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时间≥10min者产后出血率高于<10min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产后出血相关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剖宫产、第三产程时间.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有高危因素者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产后出血是可以有效防治的.

    作者:陈娟;李国芸;赵孟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心源性牙痛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致心源性牙痛误诊急性牙髓炎的原因情况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冠心痛致心源性牙痛误诊情况结合相关文献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源性牙痛经心内科会诊,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后确诊,下颌牙痛多见.结论 患者多以牙痛或下颌痛为首发症状,故极易误诊,应排除心脏疾患.

    作者:黄秀娟;罗志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早产并胎膜早破117例分析

    胎膜早破为产科常见并发症,与难产和感染有密切关系,严重威胁母婴健康,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早产和胎膜早破经常同时存在,早产范围内的胎膜早破处理变得更加复杂,且合并胎膜早破的早产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当高.所以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premature labor complicated with premature ruptureof membrane,PPROM)将是减少围生儿死亡的关键.现将我院2007-2010年早产并胎膜早破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PPROM是指孕满28周而不满37周,胎膜在临产前自然破裂的病例.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松原市中心医院住院分娩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患者117例,同期分娩总数7 800例,占分娩总数的1.5%.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腹主动脉瘤误诊为肾绞痛3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误诊肾绞痛的原因,早期诊疗方法.提高临床认知重视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肾绞痛表现的腹主动脉瘤3例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腹主动脉瘤引起肾绞痛的原因及早期确诊方法.结果 本组3例患者,一例确诊2d后腹主动脉瘤破裂死亡,2例积极手术痊愈.结论早期行腹部CT、彩超检查有利于确诊,腹主动脉瘤误诊肾绞痛危害大.

    作者:张红双;段宗好;刘维明;严武;鲍国;段传军;张春山;武学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母亲血糖异常对子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和评价母亲血糖异常对所生子女的影响.方法 选择母亲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儿童286例,母亲怀孕期间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儿童278例,与母亲无血糖异常的儿童310例,分别空腹静脉采血进行胰岛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等]测定,进行比较.结果 母亲有妊娠期糖尿病或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儿童组中,胰岛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母亲有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儿童今后患糖尿病的几率高于母亲怀孕期间无血糖异常的儿童.

    作者:周松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尘肺患者肺灌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尘肺患者肺灌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7-2008年实施肺灌的现存活且资料齐全的58例尘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F - 36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调查,采用多线性回归的方法 进行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年龄、诊断期别、并发症及健康教育是尘肺患者肺洗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尘肺患者肺灌洗后的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需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付占昭;高继伟;尉岩;顾涛;吴慧媛;姚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临床检验标本是否合格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据统计,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发生的原因65%与采集标本相关[1-3].为有效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维护患者的利益,预防医疗纠纷的产生,本文分析了2009-2010年各种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分布情况及发生原因,于2010年1月起对各种检验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从管理方面实施多方位的宣教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比结果 报告如下.

    作者:宋和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手部外伤患者的护理

    手部外伤多为综合伤,常同时伴有皮肤、骨、肌腱、神经和血管损伤,完全或不完全断指、断掌和断腕等也有发生.据统计,手部外伤占外科急诊总数的20%,占急诊总数的40%.经过手术治疗,预后均比较理想.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术前护理1.1 心理护理 意外致伤后,因顾虑手术效果,患者易产生焦虑心理.所以应给予耐心地开导,介绍治疗方法 及预后情况,并给予悉心地护理,同时争取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使其积极配合治疗.1.2体位平卧位,患手高于心脏,有利于血液回流,以减轻水肿和疼痛.

    作者:侯海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例

    1病历报告患者,女,20岁,因腹痛、腹胀1个月,加重1周于2003年2月12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腹痛为脐周绞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等不适.饮食量少,大小便正常.既往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7℃,P 90次/min,R 20次/min,BP 120/80mmHg.神志清楚,意识状态正常,营养中等,表情痛苦,呼吸困难,双侧胸部语颤增强,呼吸音减低.腹部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脊柱及四肢无畸形,感觉及运动正常,双侧胫前轻度凹陷性水肿.查外周血中嗜酸细胞计数0.42×109/L,嗜酸细胞百分比0.10.胃肠内镜检查示弥漫性嗜酸粒细胞浸润,侵犯浆膜层.诊断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给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应用中药治疗多年,曾多次发作,表现为腹痛,多次应用激素治疗好转,现在坚持针灸治疗,近2年未见复发.

    作者:陈宏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原因与对策

    压力又称应激或紧张,是机体对环境不同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某种因素对人的心理或生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护士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害,当压力强度超过护士心理承受能力就会损害护士的心理和身体健康,表现为失眠、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质量差等,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和安全.本人对从事急诊护理工作时间在3年以上的36名护士,采用问卷法对压力来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急诊护士压力源来自:①缺乏安全感.②精神高度紧张.③生活没有规律.④上级检查考试与绩效考核挂钩.⑤人际关系紧张.⑥职业暴露的危害.⑦其他业务和专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精神受到伤害、工作不被理解等.现将对造成急诊护士心理压力的原因及对策作一粗浅的分析与探讨.

    作者:李红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盆底肌肉生物反馈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24例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寻找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较好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6月共收治47例女性尿失禁患者,治疗前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平均年龄46岁(35~64岁),29例轻度,18例为中度,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MMS solar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系统,对照组给予单纯盆底肌肉锻练,疗程12周,每周2次,每次30min.通过尿垫试验,病史问卷,尿流动力学及盆底肌肉肌电测量评价效果.结果 47例患者均完成研究: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研究指标包括尿垫试验,病史问卷,盆底肌肉肌电测量值及尿流动力学检查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尿失禁症状改善在治疗的第四至八周出现.结论 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结合尿流动力学分析等评估方法 对于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较之传统的盆底肌肉锻炼更为有效,是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磊;胡新生;乔庆东;刘国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胃镜取出小儿上消化道异物183例的护理

    我院胃镜室1999-2010年12月间诊治小儿上消化道异物183例,经胃镜全部取出,现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3例患者,男101例,女82例;年龄10个月~13岁,平均6.8岁.误服异物种类有:金属类140件,包括硬币、游戏币、戒指、钥匙、发卡、胸针扣、笔用弹簧、纽扣电池、7号电池等;食物类21件,如骨头、鱼刺;其他22例,如围棋子、塑料花瓣、冰棒棍、玩具配件等.误吞原因主要为小儿放在口中玩耍时不慎吞下;临床表现除12例有呕吐情况外,其余患儿均未有明显症状;就诊原因大部分为家长怀疑患儿误吞,其次为患儿自述.

    作者:翟祎;赵春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护理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1].心跳停止后,必然存在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当心跳恢复后,自主呼吸不可能立即恢复,复苏后呼吸管理的目的 是在保证良好的通气基础上尽可能恢复自主呼吸功能,并防治复苏后呼吸并发症.心肺复苏(CPR)指当任何原因引起呼吸和心跳骤停时,在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即在保证患者气道通畅后,以人工呼吸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而迄今为止,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较低,其原因之一是患者心跳骤停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造成脑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心肺复苏失败.CPR包括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延续生命支持三部分,鉴于脑保护和脑复苏的重要性,发展为心肺脑复苏(CPCR).现对CPCR抢救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翠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62例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全年均有散发感染,常造成小范围的流行.近年来,MP感染呈逐年增加趋势[1],其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可使肺外脏器受损.现将2008年7月-2009年10月62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均为确诊为MP感染的患儿,诊断均符合支原体感染的标准[2].其中男30例,女32例,男∶女为1∶1.1.年龄9个月~12岁,其中9个月~(岁)6例;3~(岁)31例;6~12岁25例.病程1~60d,平均8.7d.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其中秋冬季发病34例,占54.8%.

    作者:孟知颖;孙国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11例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及家属的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求医期望值也不断提高,稍不满意就易引发医疗纠纷.护理实习生初次参与临床护理工作是医疗纠纷高发阶段.对本院发生的11例护理差错、投诉案例进行总结,分析临床护理教学和工作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以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护理安全.1 资料与方法 2005年8月-2008年5月带教护理实习生(简称护生)32名,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共11例.通过总结教训,2008年开始对新进护生严格落实防范措施,从2008年8月-2011年5月带教护生45名,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共3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书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输液晕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有效而且重要的给药途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各类综合性医院相继成立了门诊输液室,以大限度满足患者的需求.可是由于门诊患者剧增,而输液室空间有限,加上门诊输液多采取坐位等诸多因素,从而引起输液晕厥的现象时有发生[1].现将28例输液晕厥患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门诊输液诊次共计5 673人次,发生输液晕厥28例.其中男5例,女23例;成人26例,儿童2例;空腹22例,进餐6例;精神紧张20例,精神不紧张8例;输液时间>2h 23例,<2h 5例;发生在夏季18例,冬季7例,春季1例,秋季2例.1.2处理方法 立即平卧患者,调慢输液速度,必要时吸氧.

    作者:张文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致咽部疼痛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64岁,主因腰部伴双下肢疼痛、麻木4年,加重1年于2009年5月8日入院.患者自诉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不适,随后出现双下肢疼痛、麻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行走不能超过100m,间歇性跛行,无晨僵,无其他关节对称性、游走性疼痛,无关节畸形,无尿急、尿痛、尿频及血尿,曾在当地医院诊治,行腰椎CR检查示骨质增生,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物名称及剂量不详),腰痛及双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时重时轻,反复发作,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收入我科.

    作者:董伟凤;王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脑卒中的危险因子,一次TIA发作之后,脑卒中发生率1个月内为4%~8%,1年内为12%~13%,5年内为24%~29%.TIA频繁发作者48h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率可达50%.TIA发病较多,临床上常给予头部CT检查,结果 头部CT无异常且临床症状<24h或小灶梗死且临床症状发生时间<1h即诊断TIA,较大医院经CTA、MRA、DSA检查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硬化斑块.本组病例中,除常规给予头部CT外,均给予颈部动静脉的彩色多普勒检查[1],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8例TIA患者超声诊断的结果 做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58例诊断TIA的患者,男30例,女28例,年龄52~78岁,患者症状有肢体瘫痪、面瘫、失语、失用、一过性黑蒙、眩晕、平衡障碍、复视、跌倒发作.见表1.所有患者除进行头部CT检查外,均给予ALO-KA 4000型号彩色多普勒检查颈部动静脉血管,结果发现动脉分叉处斑块38例(66%),其他部位斑块17例(29%),无斑块3例(5%).

    作者:张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细胞凋亡调节基因GW112及GRIM-19的研究进展

    OLFM4GW112/hGC-1 (olfactomedin 4,又名GW112,hGC-1)和GRIM- 19(Genes assoeiated with retinoid - IFN - induced mortality- 19)是近年来发现的基因,它们通过多种机制来参与细胞凋亡.GW112是抗凋亡基因,促进肿瘤的生长,其在很多人类肿瘤中,特别是消化系统肿瘤中高表达.同时GW112与GRIM - 19相互关联,而GRIM - 19的正常表达可以维持细胞正常的生活周期,使细胞从衰老进入凋亡.近年来,GW112与GRIM - 19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二者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吴清;陈海军;钱宏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诊断输尿管结石方法 分析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起病急,以病变处阵发性剧烈绞痛和血尿为主要临床症状.超声显像作为诊断输尿管结石的首选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但由于受输尿管解剖位置、仪器参数设置及临床实践经验等诸多因素影响,使输尿管结石的定位诊断在超声医生临床工作中仍具挑战性,现就个人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归纳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1年3月我院诊断泌尿系结石168例,其中单侧输尿管结石110例,单侧肾多发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43例,双侧肾脏结石合并单侧输尿管结石15例;男136例,女32例;年龄19~43岁,平均31岁.

    作者:马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