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尘肺病人的心理护理

赵俊

关键词:尘肺, 老年病人, 心理护理
摘要:尘肺病人的心理需要具有特殊性,该文对此类病人心理护理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实际工作中的护理方法和对策,有助于尘肺病人的康复.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某涂料公司新建项目卫生学评价

    为了解涂料行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卫生现状,确定是否达到卫生学要求,按规范测定生产性有害因素浓度(强度).结果总体工程噪声单项指数Pi=0.78,粉尘单项指数Pi=0.15,苯系物单项指数Pi=0.20.各项测定指标单项指数均小于1,测定项目综合指数I=0.4,评价分级为1级,综合卫生评价合格.

    作者:牛心华;郭俊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介入放射工作者受照剂量调查及防护措施应用

    为了解淄博市介入放射学诊断及治疗工作人员剂量水平,利用热释光剂量仪检测现场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结果介入工作人员未采取防护措施和采取防护措施后所受剂量有明显差异,应进一步加强介入工作人员个人及工作环境的防护.

    作者:孟冰;闫琳;由京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例艾滋病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的护理体会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临床上由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发展的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后并发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本病尚无有效防治方法,病死率极高,已成为当今世界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张锡兰;原庆美;王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一起急性环氧乙烷中毒事故分析

    对一起急性环氧乙烷中毒经过,调查取证及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作者:乔玉兰;孙炳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标准(试行)

    1 范围本考核标准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方法、内容,以及再培训考核的内容.本考核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作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质量管理在卫生防疫工作中的应用

    质量管理工作在各个领域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把质量管理工作运用到卫生防疫工作中,是卫生防疫站科学化管理的当务之急.

    作者:王爱华;潘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化学中毒与救治的研究探讨

    回顾性总结某公司在化学中毒事故中,医院及职业病防治所(以下简称职防所)在诊治中的体会,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三级救援网络体系及救治经验.对化学伤害事故所发生的经过及住院抢救病人进行全过程回顾分析,救治各种化学中毒病人486例,死亡12例,总死亡率2.47%.各种化学中毒损伤的救治随着企业、医院、职防所认识提高,充分发挥三级网络作用和化学中毒急救预案的不断完善,以及逐步规范和提高救治水平,有效地保护了化工企业的劳动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作者:盛步南;余清卿;黄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淄博市大型企业餐饮具消毒状况调查

    为了解淄博市大型企业餐饮具消毒状况,加强卫生监督管理,保护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餐具消毒合格率,防止餐饮具消毒不合格引起疾病传播,我们对辖区内大型企业的宾馆、餐厅、小吃店等餐饮业餐具的消毒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2000~2003年餐饮具检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俊梅;丁颖;王立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加强职业卫生统计信息档案管理

    几年来,我所职业病统计人员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和<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职业病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为单位及上级卫生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劳动卫生和职业病统计信息和科学依据,为全市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所多年来以实事求是、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密切配合河南省职业病报告工作,紧抓各个环节质量和制度建设,不断学习、探索和工作实践,提高了职业病报告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我所业务工作质量明显提高,达到国家规定的各项标准.

    作者:郭亚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003年淄博市慢性病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活动节奏的加快,人们行为、生活习惯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日趋上升[1,2].为了解淄博市人群中慢性病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2003年3~7月进行了相关内容的抽样调查.

    作者:王忠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化工企业聚氯乙烯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

    目的预防、控制和消除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方法对某化工企业聚氯乙烯扩建工程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结果部分噪声作业点不合格,毒物、粉尘各作业点浓度均合格.结论建设单位应立即整改,确保作业工人听力健康;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对于保护作业人员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海庆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职业与胃癌的流行病学研究(待续)

    胃癌在许多国家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某些职业人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超高.研究职业与胃癌关系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有队列研究、死因回顾性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胃癌高发的常见职业有粉尘作业、化工行业、橡胶行业及核工业;常见的职业暴露因素为粉尘、铅、沥青烟、3,4-B(a)P、甲醛、亚硝胺类、氯丁二烯;吸烟、饮酒与职业暴露对胃癌有协同作用.目前胃癌与职业的关系仍不明确,有人曾对煤尘的致癌机理提出了各种假说,这些假说为今后研究胃癌提供某些线索.

    作者:姚三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客车制造企业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解和控制汽车行业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发生,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也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按GB/T5748-19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和GBJ87-1985<工业企业噪声检测规范>的要求对某厂毒物、粉尘及噪声进行了测定.结果电焊尘和噪声是汽车制造行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粉尘浓度在2.0~38.4 mg/m3之间,超标数占测定数11.32%,噪声强度在72~98 dB(A)之间,超标作业点占总测定点的43.94%,超标作业点存在于每一个车间和工段;毒物检测浓度除苯有4份样品超标外,余均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因此生产环境有害因素由毒物危害向物理因素转移,应引起足够重视;在噪声的防护上要加强技术改造,改善工人作业环境,注意个人防护.

    作者:郭庆华;李晓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三氯乙烯中毒4例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简称TCE)是比较常用的有机溶剂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表明,TCE对神经系统、肝脏、肾脏、心脏和皮肤都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近年来在某些地方发生TCE中毒人数约占当年职业中毒人数的一半[1].

    作者:梁飞琼;谢迎庆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老年人、高龄老年人静脉采血方法与技巧探讨

    为提高医护人员静脉采血水平,特别针对老年人、高龄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交流几点看法与技巧,采血过程应注意细节,克服心理因素,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郝俊峰;崔俊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都转移至乡镇企业.如何保证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和健康监护,是促进乡镇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笔者对蓬莱市部分乡镇企业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罗昌生;王治电;王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郑州市1999~2003年生产环境有害因素测定年报分析

    为全面了解郑州市1999~2003年生产环境有害因素检测情况,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对测定年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002年生产环境有害因素测定点多,合格率也高;1999年测定点少;2000年测定合格率低.生产环境有害因素测定未受到企业足够的重视.

    作者:李国玉;杨永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同时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加重噪声的听力损害

    在许多作业场所,噪声与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往往同时存在,但关于两者共存时对听觉系统损伤的联合作用研究甚少,该文就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作一概述,以便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从而更好的保护作业工人的健康.

    作者:赖树生;周志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通信公司作业场所劳动卫生学调查

    为了解某通信公司下属各分公司作业场所劳动卫生情况,确保作业工人身体健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2003年对其五家分公司新引进的设备所产生的噪声、电场、磁场、照度及微小气候等几方面进行了现场专项劳动卫生检测工作.检测结果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职业危害,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汤丽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外资企业液化石油气中毒窒息事故报告

    2004年4月7日,无锡市新区某日资企业在检修液化石油气站时,因作业工人违反操作规程,发生一起急性职业性液化石油气中毒窒息事故,造成1人死亡5人中毒的严重后果.采集储罐内气体样品检测结果:色谱图显示一单峰,为液化石油气峰,浓度为128.1 mg/m3.根据现场调查结果与病人临床表现,认定该次重大事故中毒原因为液化石油气中毒.此次事故为在通风条件差,液化石油气浓度很高的储罐内作业,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且无特殊防护措施,无安全及应急措施,1人中毒后,其他5名工人在不了解储罐内情况下,盲目施救,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教训深刻.

    作者:秦宏;徐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