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电镀厂发生急性氰化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

卢启冰

关键词:氰化物, 急性, 中毒事故, 调查分析
摘要:对该市一起急性氰化物中毒事故的经过,中毒者主要临床表现,空气监测和中毒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该次中毒共有3人出现症状,其中1名为急性中毒,2名中毒反应,全部治愈.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丙烯腈对男工生殖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探讨职业接触丙烯腈对男工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对275名职业性接触丙烯腈男工和229名无接触丙烯腈史男工进行职业生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接触丙烯腈男工的妻子异常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分层分析,表明接触组妻子的过期产、不孕症和自然流产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65(95%CI:1.53~8.69)、2.22(95%CI:1.18~5.58)和1.51(95%CI:1.14~3.07),差异有显著性,低浓度车间男工妻子的不孕症和自然流产率明显低于其他3个浓度较高车间(P<0.05),虽4个车间之间死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死胎全部出现在浓度较高车间.夫妻双方接触丙烯腈组妻子自然流产发生率明显高于仅男工接触组(RR=2.33,P<0.05).此外还发现接触丙烯腈男工性功能障碍应答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RR=2.43,95%CI:1.11~5.32).其他异常生殖指标及妊娠合并症,接触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丙烯腈对男工有潜在的生殖危害,可能导致不良生殖结局;丙烯腈还可能引起男工性功能障碍.

    作者:钟先玖;吴鑫;周元陵;金沈雄;金泰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甲烷中毒6起事故调查分析

    该文对6起职业性急性硫化氢、甲烷中毒事故的工作场所、毒物来源、临床表现、现场检测结果等进行了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白韶英;王如刚;康秉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毒事故现场救护及应急准备

    在石油、石化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在突发事故状态下,有毒有害气体极易造成各种急性中毒事故.为减少它们对作业人员健康损害和生命的危害,在事故处理中应及时、快速、有效实施现场救护和CPR.该文从心肺脑复苏、气防站装备配置、气防人员技能操作、基层员工培训、事故预案演练五方面来加以论述.

    作者:张东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淄博市临淄区学校食堂卫生监督检查分析

    为防止学校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集体用餐安全和师生员工身体健康,2004年3月临淄区卫生防疫站与教委联合对全区32所学校的食堂卫生状况及管理进行食堂安全监督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元德;曹丽;常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有机氟中毒1例报告

    患者协助高温焊接聚四氟乙烯塑料3 h,吸入热解产物,引起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晕、咳嗽、咽痛、恶心、胸闷、乏力、胸痛、气促、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经吸氧,早期、足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护肝及利尿,防治继发性感染,能量支持及对症处理获痊愈.事故教训要引以为戒.

    作者:马福云;张跃君;徐伟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职业病医院怎样开展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涉外企业的兴办,职业危害也越来越严重,90年代以来我院收治的职业病人逐年增加.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职业人群健康意识,保护生产力,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将健康教育纳入职业病专科医院的日常工作,为此,我们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伟;黄爱花;仇翠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浅析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化疗药物常造成血管平滑肌痉挛,血管内膜损伤,导致不同程度静脉炎的发生.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困难的程度,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在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预防及治疗静脉炎尤为重要.近几年,我科陆续收治了几名白血病患者,在静脉应用化疗药物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些方法,浅析如下:

    作者:仇翠霞;庄伟;黄爱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农村卫生室实施消毒综合卫生管理的效果

    为探索适合农村卫生室消毒的卫生管理方法,促进农村消毒工作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我们对本区罗村、龙泉两镇的64处卫生室实施了一套消毒卫生管理办法,并初见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德东;孙秀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短期接触1,1,1-三氯乙烷临床观察7例

    对7例因1,1,1-三氯乙烷意外泄漏事故引起的短期接触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本组病人主要出现头痛、头昏、四肢无力与麻木、走路不稳呈醉酒样及胸闷、气促、恶心、呕吐、流泪等症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一名患者接触三氯乙烷12 d后出现ALT、AST明显升高,同时伴有纳差、恶心、呕吐、肝区隐痛,经除外其他致病因素后,诊断为轻度中毒性肝病,另一例有一过性胆红素明显升高,经保肝及支持、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作者:梁霄;郭少嘉;王治华;钱乐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0%水合氯醛灌肠致新生儿一过性黏液血便

    10%水合氯醛灌肠,由于其起效快,副作用小,是新生儿镇静、止惊的常用治疗方法.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发现新生儿用10%水合氯醛灌肠后的1~3次大便呈黏液便,甚至黏液血便,易被误诊为肠道感染,从而影响诊治.

    作者:王娅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职业与胃癌的流行病学研究(续前)

    (接本刊22卷第3期P167页)3胃癌有关的职业暴露因素3.1粉尘研究表明大量暴露于结晶Si02粉尘的工人胃癌危险性增高70%,且随暴露的频率和浓度增加而增高.经潜在非职业性混杂因素调整后,接触结晶SiO2者,其胃癌的OR及95%CI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大量暴露时表现超额危险性.小量暴露于谷物尘、锌尘,胃癌的OR也有所增加.长期暴露于煤尘的工人其胃癌是当地居民或当地非煤矿工人3倍以上.长期接触木尘的木工,其胃癌危险性显著增加.

    作者:姚三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噪声强度与心血管系统疾患相关分析

    目的分析噪声强度与心血管疾患的相关性,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厂纺织车间124名工人(调查组)及手糊车间113名工人(对照组)进行体检,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组血压异常改变(主要指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下文均称血压异常改变)占36.29%,心电图异常占26.6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血压异常发生与接触噪声强度及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心电图异常改变检出率与噪声强度无相关性(P>0.05),两组各项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噪声强度与血压呈正相关关系.建议工人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作者:汪会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氯乙烯作业工人DNA损伤和肝功能损伤情况研究

    目的该研究主要探讨氯乙烯(VCM)对肝脏和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彗星实验测DNA损伤,并按VCM接触情况将工人分为接触组和对照组,并检测工人肝功能和肝B超.结果接触组肝功能异常者、DNA受损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累积接触剂量分层分析表明,高累积剂量组和低累积剂量组工人,DNA受损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提示VCM对接触工人肝脏损伤和DNA损伤作用值得关注,彗星实验可用于VCM接触工人的健康体检.

    作者:朱守民;王爱红;柴尚建;朱人;曲亚斌;顾寿永;李俊;夏昭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乡镇工业职业卫生管理模式探讨

    乡镇工业是经济振兴、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乡镇工业职业危害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急性中毒死亡、慢性职业中毒以及尘肺病等职业病屡见不鲜,对经济发展及职工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如何保护企业职工的身心健康,扶持乡镇工业健康发展,已迫在眉睫.为此,我区探索出了政府参与、部门配合,营造氛围、弹性管理,建章立制、规范实施,依法办事、强化管理,宣传教育、健康促进的职业卫生管理服务新模式,以解决乡镇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现将实施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阎梅英;邴清;高文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某公司年产4000吨油墨搬迁工程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评价

    对油墨搬迁工程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评价,确定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评价相应防护设施的运行效果.采用检查表法和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搬迁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异丙醇、粉尘和噪声,部分岗位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应按照建议进行技术改进和加强防护措施,以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

    作者:胡小炜;刘建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浅谈结核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也称精神护理,即运用心理学方法来改变病人的认识、感觉、情绪、态度、意志和行为,以减轻或消除使病人痛苦的各种心理因素,以及由此引起的躯体症状,起到防治疾病乃至改善适应能力的作用.随着医学不断发展进步,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以躯体护理为主的功能制护理方式已逐渐不适应新医学模式和保护人类健康的需要,从而向护理人员提出了从人的心、身两方面整体护理的新目标,这不但有利于改善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关系,为病人创造一个主动接受诊查,配合治疗的佳心理状态,而且能大大缩短战胜疾病的过程.为达到这个目的,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应用方法,羽确心理活动在疾病与健康转化过程中的规律和作用.从改善人的心理状态出发,积极调动病人的潜能,才能更有效地战胜疾病.

    作者:徐琴;张卫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人急性CO中毒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该文通过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急性CO中毒MODS的比较,指出老年人急性重度CO中毒发生率高,其导致的中毒性MODS的临床特点是:老年组MODS的发生率与急性重度CO中毒发病率呈正相关;其脏器受损数目、功能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作者:佟鑫;金龙哲;李朝阳;怀凤武;刘长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一起急性硫化氢和硫酸混合气体中毒事故调查

    该文报道了湖州市某印染厂于2004年5月23日发生的一起急性硫化氢和硫酸混合气体中毒事故.通过分析事故原因,提出要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力度,对有毒作业场所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加强管理,并加强职业卫生知识与卫生法规的宣教培训,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器具,做好安全监护工作,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谈谈对职业病诊断的几点看法

    职业病诊断是一项涉及医学多学科、技术性、政策性均很强的工作,该文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后,与原卫生部<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相比较,职业病诊断工作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及新问题,阐述了相应的观点;认为职业病诊断政策的变化是国家对职业病诊断加强管理,对劳动者权益重视的充分表现.

    作者:蒋帆;马藻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三氟氯氰菊酯中毒1例救治体会

    患者自服2.5%高效三氟氯氰菊酯农药150 ml引起急性中毒,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上腹灼痛、烦躁、发疳、抽搐、意识障碍及昏迷等症状.治疗经洗胃、吸氧、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少量阿托品、镇静、利尿、保胃、预防继发感染等对症治疗后获得痊愈.本毒物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尽早采取措施保护生命重要脏器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林惠芬;马福云;陶晓华;沈宝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