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琴;张卫
为全面了解中毒情况,提醒相同作业劳动者防止同类事故发生,对生产环境有害因素进行检测.采样点空气中磷化氢浓度有些超过国家规定高容许浓度(0.3 mg/m3)卫生标准,磷化氢是作业工人中毒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国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对油墨搬迁工程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评价,确定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评价相应防护设施的运行效果.采用检查表法和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搬迁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异丙醇、粉尘和噪声,部分岗位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应按照建议进行技术改进和加强防护措施,以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
作者:胡小炜;刘建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该研究主要探讨氯乙烯(VCM)对肝脏和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彗星实验测DNA损伤,并按VCM接触情况将工人分为接触组和对照组,并检测工人肝功能和肝B超.结果接触组肝功能异常者、DNA受损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累积接触剂量分层分析表明,高累积剂量组和低累积剂量组工人,DNA受损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提示VCM对接触工人肝脏损伤和DNA损伤作用值得关注,彗星实验可用于VCM接触工人的健康体检.
作者:朱守民;王爱红;柴尚建;朱人;曲亚斌;顾寿永;李俊;夏昭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对210名接触较低浓度氨作业人员和180名对照人员进行慢性健康影响的调查.医学检查结果显示接触组以眼结膜充血及咳嗽、咽部充血、咽痛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接触组肺纹理增多、增粗及肺功能异常比对照组明显增高.提示长期接触较低浓度氨对作业工人健康有影响,主要对呼吸道尤以咽部为主.
作者:彭莺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自服2.5%高效三氟氯氰菊酯农药150 ml引起急性中毒,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上腹灼痛、烦躁、发疳、抽搐、意识障碍及昏迷等症状.治疗经洗胃、吸氧、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少量阿托品、镇静、利尿、保胃、预防继发感染等对症治疗后获得痊愈.本毒物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尽早采取措施保护生命重要脏器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林惠芬;马福云;陶晓华;沈宝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公共卫生状况,创造良好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但创建成功后,往往对巩固成果不够重视,出现滑坡和被动局面,应引起我们的反思.淄博市于1995年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后,经全国爱卫会暗访复查,曾受到通报批评.经过思想认识的转变和工作上的努力,逐步扭转了重创建、轻巩固的观念,使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工作迈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作者:郑现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该文对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与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制定化学事故应急预案的原则与要求、制定的方法与主要内容、应急救援程序、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等方面对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如何制定与实施进行简要探讨.
作者:王如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2001年11月27日,安徽某某深冷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氩气泄漏,导致4人窒息死亡,5人受伤的职业危害事件.笔者参与现场调查并通过GC-FID法预试、GC-ECD法测定再结合GC-MS法测定事故现场空气样品,同时以标准状况下正常空气组成比例,得出现场空气的N2、O2、Ar的组成比例,结果与事故现场情况十分吻合.为职业危害事件处理及时提供了法定证据,并对作为正常标准值样品分析相互关联的检测方法进行探讨,对氩气泄漏突发事件的样品检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李家涛;周义华;任其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该文报道了湖州市某印染厂于2004年5月23日发生的一起急性硫化氢和硫酸混合气体中毒事故.通过分析事故原因,提出要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力度,对有毒作业场所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加强管理,并加强职业卫生知识与卫生法规的宣教培训,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器具,做好安全监护工作,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桶装饮用水卫生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如何加强卫生质量监督,已成为目前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桶装饮用水的卫生质量,确保广大消费者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加大了对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具体做法是:
作者:李鲁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化疗药物常造成血管平滑肌痉挛,血管内膜损伤,导致不同程度静脉炎的发生.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困难的程度,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在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预防及治疗静脉炎尤为重要.近几年,我科陆续收治了几名白血病患者,在静脉应用化疗药物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些方法,浅析如下:
作者:仇翠霞;庄伟;黄爱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接本刊22卷第3期P167页)3胃癌有关的职业暴露因素3.1粉尘研究表明大量暴露于结晶Si02粉尘的工人胃癌危险性增高70%,且随暴露的频率和浓度增加而增高.经潜在非职业性混杂因素调整后,接触结晶SiO2者,其胃癌的OR及95%CI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大量暴露时表现超额危险性.小量暴露于谷物尘、锌尘,胃癌的OR也有所增加.长期暴露于煤尘的工人其胃癌是当地居民或当地非煤矿工人3倍以上.长期接触木尘的木工,其胃癌危险性显著增加.
作者:姚三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乡镇工业是经济振兴、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乡镇工业职业危害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急性中毒死亡、慢性职业中毒以及尘肺病等职业病屡见不鲜,对经济发展及职工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如何保护企业职工的身心健康,扶持乡镇工业健康发展,已迫在眉睫.为此,我区探索出了政府参与、部门配合,营造氛围、弹性管理,建章立制、规范实施,依法办事、强化管理,宣传教育、健康促进的职业卫生管理服务新模式,以解决乡镇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现将实施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阎梅英;邴清;高文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该文对某玻璃钢成型作业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作业工人健康检查;检测发现,模具、配胶、切边打磨操作位苯乙烯浓度合格,合格率仅为25%,样品超标率达66.7%;体检发现接触组神经衰弱、刺激症状、消化道不适,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和非常显著性(P<0.01);眼结膜和鼻黏膜充血、咽部红肿、手多汗、手震颤,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眼结膜充血、咽部红肿差别有显著性(P<0.05).此次调查显示接触组白细胞偏低、血红蛋白偏低、血小板减少,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血红蛋白偏低差别有显著性(P<0.05).今后,应加强作业场所管理,改进抽风排毒设备,定期进行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
作者:黎长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对该市一起急性氰化物中毒事故的经过,中毒者主要临床表现,空气监测和中毒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该次中毒共有3人出现症状,其中1名为急性中毒,2名中毒反应,全部治愈.
作者:卢启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在石油、石化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在突发事故状态下,有毒有害气体极易造成各种急性中毒事故.为减少它们对作业人员健康损害和生命的危害,在事故处理中应及时、快速、有效实施现场救护和CPR.该文从心肺脑复苏、气防站装备配置、气防人员技能操作、基层员工培训、事故预案演练五方面来加以论述.
作者:张东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伴发重度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且通气时间较长.通常把通气时间大于72h称为呼吸机依赖[1].呼吸机依赖是临床上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撤机失败率很高,是呼吸监护的临床难题之一.该文通过对30例COPD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并发呼吸机依赖患者的详细观察分析,认为产生呼吸机依赖的原因主要与病人的心理状态、身体情况、带机并发症的产生以及呼吸机撤机时间的正确把握等有关;实践证明加强对病人的心理身体支持、掌握规范的操作规程、预防带机时的感染及把握适宜的撤机时间等是防治COPD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依赖的关键.
作者:任华蓉;何江;范红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协助高温焊接聚四氟乙烯塑料3 h,吸入热解产物,引起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晕、咳嗽、咽痛、恶心、胸闷、乏力、胸痛、气促、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经吸氧,早期、足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护肝及利尿,防治继发性感染,能量支持及对症处理获痊愈.事故教训要引以为戒.
作者:马福云;张跃君;徐伟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探索适合农村卫生室消毒的卫生管理方法,促进农村消毒工作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我们对本区罗村、龙泉两镇的64处卫生室实施了一套消毒卫生管理办法,并初见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德东;孙秀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0%水合氯醛灌肠,由于其起效快,副作用小,是新生儿镇静、止惊的常用治疗方法.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发现新生儿用10%水合氯醛灌肠后的1~3次大便呈黏液便,甚至黏液血便,易被误诊为肠道感染,从而影响诊治.
作者:王娅菁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