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5例手术治疗分析

朱伟;王强;王大民;杨敬

关键词:骨折, 挠骨, 手术治疗, 老年人
摘要: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常见的骨折,特别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行动不便,外伤导致的桡骨远端骨折常为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累及关节面,处理不当,造成桡腕及桡尺关节骨性关节炎,导致握力下降及顽固性腕关节疼痛[1,2].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激酶静脉延迟溶栓治疗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24例疗效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主要措施是早期再灌注,溶栓治疗的目的是使梗死相关冠脉血管再通.但部分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并不典型,症状隐匿,疼痛缺如或疼痛部位及性质不典型以及以其他系统临床表现形式出现等,导致延迟来院诊治,或者临床医生未引起重视,极易误诊、漏诊,丧失早期有效治疗的佳时机.

    作者:李增男;张艳晖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与乳房再造术术后生活质量调查

    目的 评价乳腺癌保乳手术和乳房再造术的生活质量.方法 随访180例乳腺癌患者一般社会学特征、临床病例资料、术后情况.分为保乳组(n=90)和再造组(n=90)二组.180例患者获得随访.应用(FACT-B 4.0)量表对120例入选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性功能、身体形象以及QOL总分方面,保乳组好于再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功能方面再造组平均得分高于保乳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升学意义(P<0.05).结果 实行保留乳房手术的患者和实行乳房再造术患者生活质量一致.

    作者:何喜;马丽;李珊珊;张曼;王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肿瘤疾患的细胞学诊断

    目前国内外多以60岁为进入老年期.根据老年疾病分析结果,主要为心血管病变、肿瘤及感染.尤其对恶性肿瘤的早期确诊是提高治疗率、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命期的首要关键.我院细胞学研究室对老年肿瘤患者的诊断提出一些看法,并将我科室收集的60岁以上(大年龄81岁)老年患者150例细胞学诊断资料作一初步分析与讨论,希望能引起老年病学者的关注.

    作者:于立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预防接种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实施

    预防接种是对儿童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疫苗注射,使机体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以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的发生,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对计划免疫程序内的疫苗实行免费接种制度.

    作者:张爱娟;陈晓艳;苗斌;尚秀娟;吴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压贴三棱镜治疗小角度内斜视的临床观察

    小角度内斜视是眼科常见斜视之一,常见于斜视术后,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和非调节性内斜视等.我们希望能通过压贴三棱镜治疗建立双跟单视功能和正常的视网膜对应.我们对15例≤25△内斜视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金才;朱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女性盆腔积液的超声诊断分析

    子宫直肠陷窝是女性盆腔位置的低点,它与妇科疾病密切相关.我们通过B超观察各种疾病引起积液的图像特征,探讨如何区分积液的性质及积液与疾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元鹤;赵博;宋晶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射频汽化治疗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53例疗效观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ris,OA)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以中老年患病为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渐上升,以前主要采取保守对症治疗,缓解疼痛延缓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晚期患者常常采用胫骨截骨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作者:张有磊;刘崇志;邢斌;李瑞;韩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芬太尼复合高乌甲素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前术后镇痛的药物很多,各有其优缺点,单一药物都不尽如人意,不良反应多.高乌甲素具有镇痛、镇静、解热、消肿、神经阻滞和抗炎等作用,2008年6-12月我们观察芬太尼及芬太尼复合高乌甲素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宏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眼压状态下闭角型青光眼20例手术治疗分析

    临床上有些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在使用局部和全身降眼压药物下,眼压仍无法得到控制,如继续应用药物治疗,势必使患者尚存的视功能进一步受到损害,但高眼压状态下进行滤过手术危险性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多,手术效果不理想[1].

    作者:丁艳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孤立性肺结节41例CT薄层增强扫描分析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CT薄层增强扫描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对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薄层增强扫描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观察结节边缘、内部结构、大小、特殊征象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增强前后CT值变化及强化规律、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鏊别价值.结果 薄层扫描技术,能更加清楚地显示结节的内部结构、边缘征象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恶性结节增强前后的CT值提高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或不规则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在动脉期CT值即升高,80s左右达强化峰值,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增强后CT值上升缓慢,无明显峰值出现,包膜样强化或无明显强化.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5.8%和90.2%.结论 CT薄层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薄层扫描、静脉内对比剂的正确使用以及结节强化CT值的准确测量是肺结节CT检查技术中的三个重要环节.

    作者:杜茂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3T-磁共振诊断海绵状血管瘤138例结果分析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该病不仅存在美容问题,还会导致邻近器官等功能障碍,甚至因外伤或继发感染引发严重出血.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具有多序列、多方向成像特点,在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特别是治疗效果的评价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刘建新;王军;王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阑尾炎3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我们总结分析了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炎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各型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姜海波;赵博;李元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MPTP小鼠黑质神经元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干预研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神经元变性疾病,主要累及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表现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减少,虽经过上百年的研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了.

    作者:张春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

    1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1.1 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个人认为自己有某些心理或能力方面的缺陷而产生的轻视自己的心理.有自卑心理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缺乏勇气和自信,不敢面对竞争,不敢参与竞争.他们总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如学习成绩、社交能力以及家庭背景等.

    作者:彭秀坤;陈月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婴儿喂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疾病的影响,了解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旨在进一步促进母乳喂养.方法 栗用回顾性方法,对1 144例4个月内婴儿喂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临床分析,并了解婴儿喂养方式与城乡及性别的关系.结果 4个月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是77.6%,健康婴儿母乳喂养率高于患病婴儿的母乳喂养率(86.8% vs 69.6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6,P<0.01).母乳喂养较非母乳喂养儿的病程短,母乳喂养惠儿病程≤7d占75.6%,>7d占24.4%;非母乳喂养病程≤7d占47.3%,>7d占5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1,P<0.01).农村婴儿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城市婴儿母乳喂养率(80.72% vs 72.9%,χ2=9.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婴母乳喂养率与女婴母乳喂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6% vs 76.4%,χ2=0.75,P>0.05).结论 婴儿喂养方式与患病风险及病程密切相关,提高母乳喂养率能减少疾病的发生,缩短病程,因此应加强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王振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脑外伤并骨折时骨愈合塑形过程中的表达

    临床发现,骨折合并脑外伤的患者,相对单纯骨折患者,其骨痂的数量多、骨折愈合的速度快[1].近年来,细胞因子在脑外伤促进骨折愈合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作为重要的骨生长因子的一种在脑外伤后促进成骨中的作用如何尚未完全明了.

    作者:姜小华;张柳;王晓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过程中合并腹泻的临床分析

    支气管肺炎在儿科是常见病,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合并腹泻非常多见,临床医生多认为是合并肠道感染或是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可能与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直接关系.现将我们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春;孔宪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79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替米沙坦和氨氟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79例Ⅰ级、Ⅱ级高血压患者,经2周停药清洗后,给予口服替米沙坦60mg,氨氯地平5mg,每日7:00顿服,8周为1个疗程.用药前及治疗8周后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患者24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闻平均血压、10:00血压及谷峰比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及10:00血压均显著下降.治疗后收缩压谷峰比值为75%,舒张压谷峰比值为73%.结论 联合应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可在满意降低患者血压的同时控制血压晨峰现象并降低24h血压波动幅度.

    作者:蒋卉;司艳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环氧化酶-2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表达研究进展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又称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成酶,是前列腺素(PGs)生物合成的限速酶,COX-2是一种诱导酶,催化花生四烯酸合成PG,参与炎症反应.很多因素如细胞因子、内毒素及致癌物均可诱导COX-2的产生.

    作者:浦裕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CT诊断

    鼻咽癌(nasoplaaryngeal careinoma,NPC)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鼻咽癌首选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诊断和准确识别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复发与否是CT检查的主要作用之一.本文对59例经病理或CT随访确诊NPC复发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NPC复发的认识.

    作者:范红燕;侯艳军;慕建成;王燕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