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氧化硫引起男性咽充血调查分析

陆瑞元

关键词:二氧化硫, 男性工人, 咽充血, 分析
摘要:二氧化硫(SO2)常用于生产硫酸,具有刺激性、易腐蚀的特点.对人体主要影响眼和呼吸道黏膜,对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等[1].本文就二氧化硫引起男性咽充血作一调查,现报告如下.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物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职业流行病学研究

    1 噪声是生产环境中严重的危害因素,可促发多种心血管疾病(CVD)、但也有不一致甚或相反报道.产生意见分歧可有多种原因,如调查对象不同,使用的标准不同,气候地理条件各异,非生产性危害因素的比重不同等.尽管意见尚有不一致,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有害影响不容忽视:①噪声对血压有影响厂矿的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普遍认为与对照组或普人群相比接噪工人高血压患病率增高,多数学者认为噪声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性强度仅次于年龄、父母高血压家族史及高摄盐量.②噪声对心功能的作用应用心机械图测定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为指标的研究,发现中高频稳态噪声可严重损害心收缩功能,危害是远期的、不可逆的、持久性损伤.噪声对EKG的影响国内报告颇多,曾发现ST-T改变、R-R间期缩短,也有P-R间期延长者等,噪声强度大,长期接触易呈现心动过速、心律不齐.③噪声与动脉粥样硬化可能间接地通过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或噪声本引发血液生化改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煤矿井下工人眼底动脉硬化率高于对照组,而且噪声接触频率越高眼底动脉硬化检出率越高.

    作者:韩向午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2号)--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一条为了有效地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严肃追究特大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订本规定.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做好临床实习带教管理的几点做法

    如何做好临床实习带教管理工作,提高带教质量,是附属医院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解正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上海化工企业近年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探索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下属有150余家国有企业,中外合资单位70余家,研究单位10余家,涉及石油化工、橡胶、塑料(包括氟塑料)、涂料、染料、化肥、无机化工、试剂、煤化工、机械设备等生产门类较为齐全的生产系统.由于生产工艺、装置、储存、运输等的特殊性、危险性、复杂性,集团的安全职业卫生工作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党、国家和地方安全职业卫生的方针、政策,华谊(集团)公司始终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入基层,采取有力措施,抓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等安全生产工作.

    作者:郑永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溶剂汽油慢性中毒致周围神经损害(附22例报告)

    2000年3月与宁波市防疫站劳动卫生科合作,对本院和市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因接触溶剂汽油,临床出现头昏、头痛、失眠及四肢麻木、下肢无力、僵硬的患者进行了神经系统检查,为证实溶剂汽油对周围神经损害,进行了肌电图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并在该厂现场测定了空气中的汽油浓度、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克翰;忻琪君;陈舟波;顾晓蓉;蒋友忠;董立君;马藻骅;肖国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有机氟中毒者血清中激素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有机氟中毒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吸入从其聚合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裂解气、有机氟单体、残液气等多种剧毒成分,一般24h后才有较明显的症状,引起以急性肺损伤为主的疾病,重度中毒者预后差,可导致ARDS、甚至死亡[1,2].本文作者对12例男性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和性腺激素的测定,以探讨其对中毒患者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忠华;吴小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关于上海市开展化学品登记注册工作的通知

    各局、各控股公司、集团总公司、各区县劳动局、各有关单位:为加强本市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保证化学品在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进口及处置各环节得到全面的监控,有效预防和控制化学品造成的急性中毒和伤亡事故.根据国家经贸委《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规定》(国家经贸委19号令)和《上海市化学危险物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上海市政府85号令)的规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上海市经委组建“上海市化学品登记注册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下设登记咨询部、注册发证部,负责本市化学品登记注册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为:1.指导现有化学品登记申报单位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作者:上海市经济委员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在医改的挑战和机遇中求发展

    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卫生体制改革,使现有医疗体系格局发生改变,并给医疗机构带来深远的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

    作者:李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氨中毒性肺水肿6例报告

    氨中毒性肺水肿是因短时间内大量吸入氨气体,使肺泡上皮及毛细血管上皮遭到破坏。

    作者:鲍喜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低浓度氨作业对工人呼吸系统的影响

    急性氨中毒在正常工业生产中较少发生,但因事故引起的急性氨中毒已有多例报告[1,2],而关于长期低浓度氨对健康影响的报告不多[3].我们对锦天化公司的157名氨作业工人及236名非氨作业工人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和医学检查,以期了解长期接触低浓度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作者:赵海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建议书(第177号)

    一、总则(1)本建议书各项规定应结合一九九○年化学品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各项规定予以实施.2.应就为使本建议书各项规定生效所采取的措施与有代表性的有关雇主和工人组织进行协商.

    作者:国际劳工组织大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酚类灼伤所致酚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酚类灼伤所致酚中毒的影响因素及酚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并筛选本院近25年酚类灼伤的病例,重点对灼伤面积、部位、尿液颜色、尿酚含量与酚中毒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酚中毒及各脏器损害的发生率和尿酚异常率,随灼伤面积增大而增高(P<0.05~0.01),且在面颈部灼伤者中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尿酚异常率与中毒发生率无明显关系.有23例尿酚量高于正常,而其中仅5例的尿色呈棕褐色,且均有明显溶血改变.酚中毒的临床特点为肾脏是靶器官,中枢神经系统、溶血及心脏损害发生率高,且均为早期表现,肝脏的急性影响相对较少.结论导致酚中毒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灼伤面积、部位及创面的早期处理.酚类灼伤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时间大多在24~48h内.

    作者:李思惠;张宪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析因分析吸烟对接铅工人尿铅含量的影响

    有资料报道,吸烟与铅吸收有协同作用,但尚无定论[1].为探讨空气中铅浓度不同的各工序工人尿铅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吸烟作用的关系,我们对某蓄电池厂278名接触铅作业工人尿铅进行了测定,并分析其与吸烟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夏猛;张学庆;王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的应急救援对策

    职业性有机氟中毒,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吸入过量的有机氟单体、裂解气、残液气或热解气,引起的以急性肺损伤为主的疾病.国内历次发生群体重度有机氟中毒,均是有机氟气体或残液气意外泄漏而吸入中毒.其理化特性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氟碳化合物,比空气重[1].吸入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干咳、乏力、胸闷等上感样症状,因错失早期诊治机会,未及时进行预见性治疗,致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肺纤维化、ARDS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在生产单位因设备故障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吸入有机氟裂解气、热解物或单体,其吸入史较明确,诊断较易确定.不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有机氟吸入,其早期诊治非常重要.由于中毒早期无特异症状和体征,易造成误诊、误治.笔者根据事故分析及临床经验,谈谈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对策,供广大同仁参考.

    作者:余清卿;黄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放射卫生监督管理中的几个问题与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核医学、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性同位素、γ-射线工业探伤等各类辐射源越来越多的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等诸多行业中.虽对及时诊断疾病和促进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作者:王启珍;张慧娟;徐晓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一起磁性材料厂慢性溶剂汽油中毒调查报告

    2000年2月29日,慈溪市某磁性材料厂4名女工来我站投诉:自1999年12月起,出现四肢麻木,两下肢无力,走路困难,下蹲后难以起立等症状,怀疑与职业中毒有关.市卫生防疫站经过现场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临床检查,于2000年5月17日,该厂有19名职工被宁波市职业病诊断小组确诊为慢性职业性溶剂汽油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现场卫生学调查1.1概况该厂系民营企业,1996年开始生产磁性材料,年产磁铁约200吨,生产工人200人,1999年工业产值约3 000万元,生产原料以铁为主,适量加入钕和硼.

    作者:徐建国;施南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工厂化学事故急性中毒现场急救预案探讨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正在我国逐步开展.我国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明确以事故单位为基本、重要的救援单位形式.因此如何制定工厂化学事故救援预案,做好自救工作,特别是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新任务.本文就如何做好工厂急性中毒现场急救预案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马天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淄博市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卫生防护管理现代化一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较准确地提供职业放射工作人员接收的剂量和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效果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改善工作场所的防护条件和进行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断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淄博市1990年559例个人剂量与1995年340例个人剂量监测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连生;董恒兰;孙秀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二氧化硫引起男性咽充血调查分析

    二氧化硫(SO2)常用于生产硫酸,具有刺激性、易腐蚀的特点.对人体主要影响眼和呼吸道黏膜,对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等[1].本文就二氧化硫引起男性咽充血作一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瑞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四早方案”提高成批化学中毒的救治水平

    目的探讨“四早”救治方案在成批化学中毒救治过程中的可行性.方法对14年内8批病人实施“四早”救治方案,即早期现场处理,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早期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畅通,对重度吸入中毒病人坚持早期气管切开.结果成批化学中毒病人应用“四早”救治方案后显著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结论对成批化学中毒病人实施“四早”救治方案是有效的,可行的.

    作者:金永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