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肌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分析

辛雅丽

关键词:子宫肌瘤, 术后血栓, 预防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科手术近期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对8例手术后下肢深静血栓形成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病的病因及防治.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80%,是目前病死率高的肿瘤,多数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因此肺癌的化疗在NSCLC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化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TP)治疗中晚期NSCLC 46例的临床资料作一系统回顾.

    作者:訾春雷;徐玉红;栗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癫(癎)的药物治疗原则及其进展

    癫(癎)[1]是由于脑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引起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大脑功能失调.

    作者:王红梅;崔凯歌;李欣;罗德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CT血管造影及CT灌注成像在慢性脑供血不足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应用CT血管造影(CTA)及CT灌注成像(CTPI)技术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进行检查,同时选择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选取CCCI患者39例,正常对照35例,均在相同技术参数下完成CTA及CTPI检查,对二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在慢性CCCI患者中颅内段前循环狭窄常见.应用CTPI可对部分严重血管狭窄CCCI患者进行诊断,发现梗死前病灶,筛选高危患者.结论 部分CCCI患者在无卒中发作时.也存在明显的局部脑低灌注区,且与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正相关.运用CTP1可早期发现异常低灌注.TTP是为敏感的指标.为早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高轩;陈荔枝;李永秋;刘海霞;吴秀玲;马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核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调查发现,乳腺癌的发病率在过去50年时间里呈逐渐上升趋势.约占妇女肿瘤的31%[1].

    作者:伊雪;朱兰;王献华;郑素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重症胰腺炎并发症20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7年5月-2007年5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202例.其中重症胰腺炎20例,现就重症胰腺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等相关问题加以分析,旨在加深对重症胰腺炎及并发症的认识.

    作者:邵作立;董艳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硬质乙状结肠镜下消痔灵注射加电凝、电切或热活钳钳除法治疗直肠、乙状结肠息肉562例

    1996年2月-2005年2月我们采用在术前、术后息肉基底粘膜下层内注射消痔灵后,再经硬质乙状结肠镜下行电凝、电切或热活钳钳除术,治疗直肠、乙状结肠息肉562例,均一次性治愈.无一例出血、穿孔和复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巨超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成功抢救创伤性右膈疝并失血性休克1例

    创伤性膈疝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我院1992年6月收治1 例严重创伤性右膈疝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经急诊手术痊愈,报告如下.

    作者:黄云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及易患因素的初步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日益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以中老年妇女为突出.我科对西安市24~86岁妇女482例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通过对年龄、身高、体重、绝经时限、症状、职业与原发性骨质疏松(POP)患病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探讨POP的易患因素.报告如下.

    作者:丘红;曾玉红;闫富梅;刘峰;张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氯胺酮麻醉与眼内压

    氯胺酮(ketamine)是一种镇痛及镇静作用较强的全麻药.其因麻醉持续时间短,对呼吸循环影响较轻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短小手术.但其对眼内压的影响颇有争议,使其在眼科手术或合并眼疾的外科手术中应用有一定顾虑.本文主要讨论氯胺酮用于眼科手术麻醉中对眼内压的影响.

    作者:张抗抗;顾恩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吡格列酮对初发糖尿病患者IL-2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初发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在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后水平的改变,观察吡格列酮对促炎细胞因子干预的影响.方法 将初次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INS组,n=32)和胰岛素联合吡格列嗣组(INS+PIO组,n=32),在12周时随访,采血检测空腹血糖、75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C-肽、HbA1C以评价胰岛功能变化.结果 IL-2水平与C-肽和胰岛素水平呈负相关.血糖水平的变化与IL-2水平的变化无明显相关;随访至12用;二种治疗方案IL-2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但联合组IL-2较治疗前降低更显著(P<0.01);治疗后,二组T2DM患者FBG、2hPG及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联合组的降低更显著(P<0.05);二组FCP及FINS较治疗前提高(P<0.01),联舍组的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 吡格列酮对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下调IL-2的表达来延缓或阻止免疫细胞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

    作者:王海澜;杨涛;贺丽;黄望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及护理分析

    食管癌术后由于禁食时间长.术前基础状态差,加之手术创伤,使患者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明显.因此术后营养支持非常重要.我们于2003年6月-2006年12月在585例食管癌手术中预置了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简称营养管),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哲;孙继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轻度中毒1例

    1 病历报告 患者,女,37岁,为吉林某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短一车间配液工,于1994年12月-2006年4月从事该工种工作,接触有害物质为二硫化碳.该患者于2006年4月11日16:00在该车间值班时,闻到异味气体,当晚并无异常反应,第二天上午11:30患者上班1h后自觉头胀、心慌、气短、乏力、恶心,呕吐白色泡沫样物2次,无抽搐及意识丧失,即送往本厂职工医院,静滴脑复康、能量合剂、黄芪等药物,于4月16日无明显诱因患者出现四肢抽搐,意识尚清,无大小便失禁,对症处置后症状好转.

    作者:齐艳英;李光浩;李花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地高辛与比索洛尔联合应用对老年永久性房颤心室率的控制作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其他所有心律失常总和的2倍,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65岁以上老人房颤检出率5%[1].

    作者:陈凤娇;张雨;王向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恶性腹腔积液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单药化疗43例临床观察

    腹腔积液是晚期消化道肿瘤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治疗效果不佳,预后更差.1年生存率低于10%[1].我院于2002年5月-2006年12月应用热疗联合顺铂或羟基喜树碱(拓喜)腹腔灌注行静脉单药化疗治疗老年恶性腹腔积液4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瑞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纤维支气管镜钳取气管异物34例分析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呼吸科急症.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已成为诊治支气管异物的一种有效手段,操作简便、安全,弥补了硬质气管镜的不足.1990年1月-2003年1月我院收治34例支气管异物患者,现将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其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胡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香烟烟雾吸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细胞凋亡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与不同时程的香烟烟雾吸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细胞凋亡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 参考Chow方法建立大鼠吸烟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A组:长期大量吸烟组;B组:长期小量吸烟组;C组:短期吸烟组;D组:戒烟组;E组:脑缺血对照组;F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参照Zea longa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h时大鼠脑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数的改变.结果 ①各吸烟组脑梗死灶体积均大于缺血对照组(P<0.05),脑梗死体积随吸烟的量和时程的增加而增加.戒烟组脑梗死灶体积与缺血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组大鼠脑组织未见凋亡细胞.其他各组大鼠的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均出现凋亡细胞,以海马区出现为著,各吸烟组大鼠的凋亡细胞数与缺血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戒烟组脑凋亡细胞与缺血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可使局灶性脑缺血大置脑梗死体积增加,加重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神经细胞的凋亡,且与吸烟量和时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张蕊;王广增;刘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作为诊断和治疗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工具,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我科老年患者行纤支镜检查日渐普遍,但由于老年人呼吸器官的退行性变,同时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心脏病等.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纤支镜检查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张桂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DHS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骨量丢失,骨微细结构被破坏的全身性疾病.包括绝经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特发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见.骨质疏松的结局是骨折,尤其多见于股骨粗隆部骨折.由于骨强度与骨质量的降低,使内固定治疗增加许多困难.现行的髓内髓外固定治疗,均有成功的病例报道.我院2000年3月-2006年12月对24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许正波;王淑艳;刘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B超诊断子宫穿孔并大网膜嵌顿1例

    1 病历报告 患者,女,23岁.2006年4月12在外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时,术中吸出淡黄色脂肪组织,同时,患者腹痛剧烈难忍,恶心、呕吐,脸色苍白,立即停止手术,急诊来我院.来我院后立即行B超检查,超声所见,子宫前位,大小9.2cm×6.8cm×6.5cm,于子宫右侧宫底处肌肉变薄,浆膜层不连续,中断处约1.8cm,宫腔内见5.3cm×2.8cm x 2.4cm团块状回声,形状不规则,回声不均,宫底及周边见无回声区,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子宫后方见1.3cm×2.5cm无回声区(见图1).

    作者:刘凤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深部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及治疗新进展

    随着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及导管技术的活跃开展,艾滋病和糖尿病的致病率不断上升,免疫受损患者不断增多.

    作者:王铭超;张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