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旭;杨智勇
氟康唑系三氮唑第三代抗真菌药物,其特点为抗菌谱广,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是目前治疗系统性真菌病临床效果较好的药物之一.2003年4月-2004年4月我们发现3例患者应用氟康唑后,出现腰区疼痛为表现的罕见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雅岩;张洪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国内1992年统计其病死率为12%,而死于急性中毒后并发症者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有必要提高对AOPP并发症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愈后.本文就有关AOPP后几种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一综合介绍.
作者:赵振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990年1月-2003年1月我院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300例,其中胰腺损伤15例,现就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17例肺心病并发甲亢的患者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7例老年肺心病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对二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34例老年肺心病惠性发作期行吸氧、抗炎、平喘、利尿、血管扩张剂等治疗,大部分患者病情缓解,其中有6例首次确诊为甲亢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经治疗后心力衰竭(心衰)、心律失常未能纠正,治疗效果差,予口服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后,心衰纠正、心律失常消失、心率减慢.结论老年甲亢的表现多不典型,心血管系统表现可为老年甲亢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表现.老年肺心病患者经常规治疗后仍有心衰难以控制,需要考虑是否并发甲亢,以避免漏诊.
作者:蔡孝桢;何翼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患者常见的住院原因之一,常表现为心脏扩大和收缩功能减低,但是大约有一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功能正常或只有轻度的减低,但是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射血分数正常,称之为舒张功能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failure,DHF).心脏的任何一部分或全部结构改变引起的舒张期充盈压力增加均可引起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并且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1],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2].由于DHF的病理生理很复杂,尽管诊断DHF金标准是左心导管测量静息和活动时的压力-容积曲线,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是不可行的.因此临床工作中多采用间接标准来诊断舒张功能不全,如采用心电图、X线胸片、多普勒心脏超声、心室造影、脑利钠肽检查等并结合患者症状来诊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临床标准评价[3].本文就临床诊断方法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铁楠;李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长期高血脂可造成机体脂质代谢紊乱,引起脂质沉着于血管壁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导致血管壁内皮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易引发血栓形成,由于炎性细胞的浸润,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刺激机体产生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为了解CRP与高血脂的关系,我们在临床检测239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中的CRP的含量和血脂水平.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伟;王春霞;张新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根据WHO在正常分娩监护守则中提出的循证医学观念和爱母行动十点措施的核心,要求保护自然分娩,我院产房2005年1-6月实行助产士循证陪产小组制度,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怡凤;产鹏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四肢血管损伤是常见的骨损伤早期严重并发症,其中动脉损伤更为常见.随着血管吻合技术的普及,通过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的治疗,大多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和保全肢体.1998-2004年我们对35例四肢动脉血管损伤患者进行救治,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贾玉龙;石运潮;吴瑞峰;于乐;罗立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及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在各型颈椎病发病率中居第二位,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其确诊目前主要依据椎动脉造影检查.1995年6月-1996年6月我们应用脑血流灌注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显像,显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供血区域存在缺血改变,并与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刘莹;王国军;李玉军;岳洁;赵文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因食管癌、胃底-贲门癌根治术行食管-胃重建,形成了胸腔胃,进而有发生胸腔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可能.我院1990-2004年共行上述手术1 364例,发生胸腔胃功能性排空障碍62例,发生率为4.54%.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林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慢性心力衰竭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5%~2.0%,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生率高达6.0%~10%,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心力衰竭5年病死率高达50%以上[1].我们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进行的临床观察发现,长期应用辛伐他汀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较不用辛伐他汀者的预后有所改善.
作者:李靖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草酸钙、非晶形盐、细菌、酵母菌在UF-100型尿沉渣全自动检测仪分析中对红细胞检测的干扰.方法采用UF-100型尿沉渣全自动检测仪分析法、干化学分析法、镜检法分析了13 811例门诊患者尿液标本.结果尿红细胞异常者,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出5 835例;镜检法检出4 766例;干化学法检出4 864例.与镜检法比较,UF-100检测假阳性标本中草酸钙结晶占66.04%,RBC-MFl、RBC-Fl-DWSD分别为(10.12±2.08)、(13.34±1.71)[低于红细胞的荧光指标(15.38±1.21)、(16.96±1.62),P<0.01];类酵母菌占13.47%,大量杂菌占7.95%,其荧光指标数值均高于红细胞的荧光指标(P<0.01).结论在UF-100型尿沉渣全自动检测仪分析中,草酸钙、非晶形盐、菌尿、酵母菌对红细胞检测的结果干扰很大,应引起广大实验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郭文臣;常洪军;李衍森;薛海滨;寻蕊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是当今血脂异常治疗中的重点,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关注热点.根据LDL的颗粒直径、密度可分为3~10个亚组成分,一般将直径>27nm、密度<1.03g/ml的称为大而轻的LDL(larger buoyant LDL,lLDL);直径<26nm、密度>1.04g/ml的称为小而密的LDL(small dense LDL,sdLDL);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为中密度LDL(iLDL).近来研究表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sdLDL)较一般低密度脂蛋白(LDL)更有致病意义.
作者:王伟;田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乌头碱是川乌、草乌、附子、一枝蒿、搜山虎、落地金钱等乌头类植物所含的有毒成分,常用来治疗关节痛、腰痛、外伤等,该类药物常因使用不当而致中毒.我院成功救治重度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2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洪喜;张新全;吕庆连;余国忠;武冠义;吴繁荣;白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强化降脂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本研究观察了106例成功完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且经术后6个月随访的患者.其中氟伐他汀组67例,对照组39例.除氟伐他汀组患者在术前或术后48h内给予氟伐他汀40mg外,二组其余一般临床资料和治疗措施均相似.再狭窄的判断标准:随访时冠状动脉造影靶血管直径狭窄≥50%则认为是再狭窄.术后1,3,6个月各随访1次,随访期间监测患者的血脂、肝功能及肌酸磷酸肌酶,作心电图运动试验.并部分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判断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期间,氟伐他汀组血LDL-C呈逐渐下降趋势,术后3个月时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无明显降低(P>0.05).随访结束时,由于经济原因,氟伐他汀组有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生再狭窄2例,对照组有1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生再狭窄7例,氟伐他汀组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氟伐他汀组无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肌酶超过正常上限二倍的患者.结论①氟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②氟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具有安全性.
作者:崔爱东;张秀华;崔连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年来老年人心房颤动(AF)引起的脑栓塞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临床疗效尚不尽人意,病死率高.现将我院1996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各类脑梗死987例,其中经确诊的AF致脑栓塞88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永红;张鸿儒;李万银;李丽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国>65岁人群中高血压病患者占2/3以上,其中7%~16%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即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DBP)<90mmHg[1].收缩压与脉压(PP)的升高是ISH患者的主要特征,多项大规模有关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结果汇总分析表明,SBP每升高10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0.93倍;PP每升高10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1.19倍[2].本组通过对我科2004年2月-2005年2月所收治96例ISH患者的降压治疗,从收缩压与脉压二方面对比观察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倩;崔铁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病历报告患者,女,50岁,2005年2月10日入院.患者约4年前出现右上腹痛,无寒战、发热、黄疸诊断为胆囊结石.患者曾多次门诊就诊,给予解痉,止痛,消炎后缓解.本次入院前无症状,B超示: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直径0.6cm.临床诊断:胆囊结石,胆囊炎.入院后于2005年2月13日行胆囊切除手术.
作者:袁挺;朱克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1998年4月-2003年月12月收治17例误诊为癔病的外伤后癫癎患者,误诊时间为6个月~2年,期间按癔病治疗无效.
作者:张珉;黄清丰;吴熙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的眼病,且病情复杂治疗棘手.若角膜炎迟迟不能治愈,还会引起一系列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目前,对于症状较严重者,临床上多采用球结膜瓣掩盖术或羊膜移植术治疗.我们应用中药黄连羊肝丸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效果较为理想.报告如下.
作者:杨培学;陆丽红;李国兴;胡俊喜;张子英;孔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