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9mTc-ECD脑血流灌注SPECT显像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

刘莹;王国军;李玉军;岳洁;赵文志

关键词:颈椎病, 椎动脉, 放射性核素, 脑血流灌注,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摘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及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在各型颈椎病发病率中居第二位,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其确诊目前主要依据椎动脉造影检查.1995年6月-1996年6月我们应用脑血流灌注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显像,显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供血区域存在缺血改变,并与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切断阴茎悬韧带结合聚四氟乙烯治疗阴茎短小效果观察

    2003年6月-2004年6月我们应用切断阴茎悬韧带结合聚四氟乙烯(PTFE,美国Gore公司)材料的方法治疗阴茎短小1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东旭;杨智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症的诊治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国内1992年统计其病死率为12%,而死于急性中毒后并发症者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有必要提高对AOPP并发症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愈后.本文就有关AOPP后几种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一综合介绍.

    作者:赵振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爆炸性眼外伤45眼临床分析

    目前眼外伤已成为眼科三大疾病(青光眼、白内障、眼外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爆炸性眼外伤又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眼外伤,它多为复合伤,除伤及双眼外,多并发有面、颈部、双手等暴露部位的损伤,其后果多为不同程度的伤残.我院2002-2005年收治的爆炸性眼外伤25例(45眼),现就其致伤机制、伤情及防治措施、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和讨论.

    作者:田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应用

    我院2001年3月-2005年3月,开展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共122例,现将临床效果及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武维恒;刁军;甘军民;祁春梅;蔡文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氟康唑致腰区疼痛3例

    氟康唑系三氮唑第三代抗真菌药物,其特点为抗菌谱广,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是目前治疗系统性真菌病临床效果较好的药物之一.2003年4月-2004年4月我们发现3例患者应用氟康唑后,出现腰区疼痛为表现的罕见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雅岩;张洪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临床不典型阑尾炎的CT诊断价值

    典型阑尾炎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血常规检查即可诊断,但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诊断棘手,文献报道[1]阑尾切除的假阳性率高达35%~45%.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临床不典型阑尾炎的CT资料,探讨其CT诊断价值.

    作者:白林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抗菌药应用效果

    抗菌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占医院用药70%,这其中有滥用现象.本文通过对医生处方审核、投放药监督及对患者用药指导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探索高效应用抗菌药的途径.

    作者:董翠茹;班甡生;付桂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循证医学在分娩室的临床应用

    根据WHO在正常分娩监护守则中提出的循证医学观念和爱母行动十点措施的核心,要求保护自然分娩,我院产房2005年1-6月实行助产士循证陪产小组制度,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怡凤;产鹏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斯奇康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8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斯奇康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给予肌肉注射斯奇康注射液治疗,每次注射1.0mg,隔日注射1次,18d为一个疗程,同时给予1%地塞米松麻黄素滴鼻剂滴鼻,口服阿司咪唑,治疗时间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除不用斯奇康外,治疗方法与观察组相同.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P<0.05).结论斯奇康可以提高和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是一种经济、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

    作者:孟祥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钙分析

    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病,由此产生的低氧血症及酸中毒常导致较多器官损坏,其中重要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它可引起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坏,病死率高,后遗症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发低血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钙储备不足和钙通道开放,生理性和医源性因素造成钙离子下降,而低钙血症又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故在治疗的同时,需密切注意监测血钙浓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我们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有血钙检测的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咏梅;彭惠;孙风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99mTc-ECD脑血流灌注SPECT显像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及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在各型颈椎病发病率中居第二位,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其确诊目前主要依据椎动脉造影检查.1995年6月-1996年6月我们应用脑血流灌注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显像,显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供血区域存在缺血改变,并与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刘莹;王国军;李玉军;岳洁;赵文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切口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52例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为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大隐静脉扩张迂曲,大多数有小腿酸胀、皮肤瘙痒等不适,部分有皮肤溃疡,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传统的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手术创伤大、切口多、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近年来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在临床上开始应用,我院2004年4-12月采用HOP-100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大隐静脉曲张5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福轩;裴明祥;张文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吉安市吉州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为了解吉州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对预防和控制学生营养不良(包括营养过剩)提出明确的策略、措施及应达到的目标,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我们于2005年对全区56所中、小学校的7~18岁所有学生进行了营养状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玲君;倪砚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判断食管癌可切除性的临床观察

    河南省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食管癌占第一位(23.03%).早期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因此,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钡餐及胃镜检查有助于发现病变明确诊断,但对病变外侵情况则有一定的局限性.低剂量螺旋CT扫描既减少了患者的照射剂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放射线的损伤,又延长了CT球管的使用时间,对判断食管癌与主动脉的关系,病变的可切除性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2003年3月-2005年3月收治的250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均经低剂量螺旋CT扫描,现将其判断食管癌可切除性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陈丽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膈动脉参与供血肝癌的介入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目前已成为非手术治疗肝癌中首选的治疗方法,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关键在于发现肿瘤供血动脉并实施完全化疗栓塞,对于存在肝外侧支动脉供血的病例来说,尤其如此.膈动脉是肝癌肝外侧支供血动脉中容易开放的血管之一,探讨其在肝癌供血中的规律及插管技术,可以提高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肖金成;黎海亮;郭旻;程洪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胸腔胃功能性排空障碍62例临床分析

    因食管癌、胃底-贲门癌根治术行食管-胃重建,形成了胸腔胃,进而有发生胸腔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可能.我院1990-2004年共行上述手术1 364例,发生胸腔胃功能性排空障碍62例,发生率为4.54%.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林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胆汁淤积性肝炎综合征6例

    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8例,均符合1981年日本学者松板哲应制定的诊断标准:①母乳喂养儿;②出生后2周~3个月突然发病;③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出血(经腰穿、硬脑膜下穿刺、CT等证实);④呕血、便血、皮下出血、注射部位出血不止;⑤给予维生素K后出血停止;⑥维生素K、输血等治疗后不能查明导致颅内出血的其他原因.现将2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中发生胆汁淤积性肝炎综合征的6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景莲;吴春美;边翠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宫腔镜电切治疗慢性宫颈炎73例临床观察

    慢性宫颈炎是已婚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方法很多,但多不彻底,易复发,效果不理想.我们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各种慢性宫颈炎患者7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玲;窦春萍;慕玉霞;王聪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重度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抢救成功2例

    乌头碱是川乌、草乌、附子、一枝蒿、搜山虎、落地金钱等乌头类植物所含的有毒成分,常用来治疗关节痛、腰痛、外伤等,该类药物常因使用不当而致中毒.我院成功救治重度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2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洪喜;张新全;吕庆连;余国忠;武冠义;吴繁荣;白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药源性亚木僵状态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53岁.言行异常22年,拒食、拒药、不语1d,于2005年6月14日入院.近半年单用氯氮平150mg/d维持治疗,因家人错给其服用同等剂量氯丙嗪后,次晨发现其睡倒地上,呼之不应,急送入院,患者双眼、双唇紧闭,不言不食,表情淡漠,小便失禁,四肢肌张力增高,但可自行翻身呈左侧卧位,生命体征平稳.急查血WBC 14.4×109/L,PLT 342×109/L,血生化A/G 1.0,AST 74.2U/L,BUN 2.3mmol/L,UA(血清尿酸测定)85.8μmol/L,CPK 352U/L.诊断:精神分裂症,急性药源性亚木僵状态.治疗予地西泮10mg,肌注,2次/d;10%GS 500ml+50%GS 60ml+ATP 40mg+CoA100U+RI(正规胰岛素)8U,静滴,1次/d;平衡液500ml,静滴,1次/d;5%GNS 500ml+VitC 3.0g+VitB6 0.3g+门冬氨酸钾镁30ml,静滴,1次/d;0.9%NS 250ml+胞磷胆碱0.75g+曲克芦丁0.4g,静滴,1次/d;并临时肌注海俄辛0.3mg.经12h治疗,其精神运动抑制症状缓解,1周后复查血象、生化示正常.

    作者:王洪;韦秀云;王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