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例护理教训的分析与反思

张晓雪;刘学英;曾霞

关键词:急重症监护病房, 急危重患者, 护理教训
摘要:在临床护理中,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护理缺陷和教训,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引发纠纷.对该类事件的处理,多采取就事论事的方法,而缺乏对已发生事例的反思,剖析护理行为和相关因素,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山西省结核病防治系统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对策

    目的 研究山西省、市、县三级结核病防治系统的人力资源状况,为进一步改善山西省人力资源配备情况,提高专业人员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技能掌握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于2005年7月15-30日,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所有参与结核病工作的专业人员全部进行调查.用Excel和spss13.0对收集的调查表进行分类统计和相关指标分析.结果 山西省各级结核病防治人员数量、素质不均衡,基层人员的接受培训率低,不同工作岗位技能掌握程度不同.结论 在基层结核病防治机构中,高层次人员尤其匮乏,增加结核病防治人员数量,提高现有专职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作者:邓俊平;王金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急诊患者死亡1 403例回顾分析

    目的 分析急诊患者死亡的死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急诊患者死亡1 40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院前死亡为死因顺位第一位,提示院前急救需强化.结论 创伤致死是轻壮年主要死因,应加强劳动安全和交通安全宣教.在老年人,中风是死因顺位第一位,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脑血管疾病尽早干预,进行二级,一级预防.

    作者:周天益;崔世涛;徐兵;庄育刚;潘慧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纳洛酮在急危重症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纳洛酮(Naloxone,NX)又名烯丙羟吗啡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拮抗剂.在各种急危重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内源性损伤因子特别是内源性阿片肽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敏臣;杨绪栋;杨晓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吴忠市利通区结核病控制项目1993-2003年实施情况分析

    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是一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帮助我国控制结核病的利民措施,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全球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主要目的是建立政府领导,各部门协作和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预防与控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全面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技术规范,以实现积极发现和治愈肺结核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达到降低患病率,控制传染源,减少死亡和发病,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作者:冯尚捷;朱福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婴幼儿腹泻95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消化散与VB12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方法 1 905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A(观察)组953例,B(对照)组952例.A组采用我院配制的消化散胶囊口服(其主要成分为乳酶生、胰酶、复合维生素B,每粒重量0.25g),同时加用VB12 500靏,以注射用水稀释至4.5ml,行天枢穴、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单用消化散胶囊治疗,其方法与观察组相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3.4%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消化散胶囊口服配合VB12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腹泻见效快,治愈率高,费用低.

    作者:李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2例护理教训的分析与反思

    在临床护理中,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护理缺陷和教训,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引发纠纷.对该类事件的处理,多采取就事论事的方法,而缺乏对已发生事例的反思,剖析护理行为和相关因素,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作者:张晓雪;刘学英;曾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视屏显示终端作业者视疲劳的原因及其防治

    视屏显示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s,VDT)包括计算机的显示装置、电视机、游戏机等,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作场所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随着电视及计算机技术广泛普及,人们接触电视屏和终端显示屏的机会日益增多,全世界每天观看电视的人数已近8亿人次,而在工作中使用视屏显示终端超过平均每天3 000万人次.

    作者:吕杰;杨菊珊;曹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咪唑斯汀治疗接触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接触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将接触性皮炎45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给予咪唑斯汀口服,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口服,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连续服用14d后停药.结果 治疗第七天咪唑斯汀疗效显著优于氯雷他定,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十四天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斯汀在临床治疗接触性皮炎时是一种好的选择.

    作者:樊靖华;赵丽敏;谭升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动态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对98例早复极综合征的诊断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对早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有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等症状且心电图呈ST段抬高,并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 发现98例早复极综合征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能较好的反映出早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并且通过平板运动试验,随着心率的增快,特征性的ST段抬高可逐渐回落甚至降至等电位线,随着休息及运动恢复期原心电图特征均恢复.结论 动态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二者结合可提高早复极综合征的诊断率及准确性.

    作者:许桂萍;胡丽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改进的闭式灌洗应用于整形外科的护理

    闭式灌洗曾经用来治疗化脓性骨髓炎[1-3],后来有人用此法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5].在整形外科领域术后有时难免遇到感染、坏死等并发症,长切口切开引流势必遗留较长瘢痕,同时疗程也较长.

    作者:吴军玲;王军玲;李红;赵作钧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重症肝病患者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和血小板参数测定分析

    肝脏是制造凝血因子的场所,凝血及纤溶功能障碍是重症肝病的主要表现.2005年7月-2006年8月我们对86例重症肝病(重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及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轻中度慢性肝炎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戎秀格;李淑坤;李艳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89例的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小儿结核病中严重的病型,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早期发现与诊断、正确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冯菊梅;高彩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纤溶酶与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03年1月-2005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使用纤溶酶(赛百)与奥扎格雷钠(丹奥)对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志秀;田小军;吉四辈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胃角溃疡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73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4h于2004年8月12日6:00入院.入院前4h,患者于睡眠中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为压榨性,伴全身大汗,恶心、呕吐,吐物为胃内容物.院外先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2.4mg,胸痛不缓解,无心悸、腹痛、放射痛、晕厥、呕血、便血、咯血、呼吸困难、畏寒、发热.急送我科.

    作者:马传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并发低渗血症诊治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常伴有低渗血症,可导致低渗性脑细胞水肿,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损坏,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精神神经系统的症状,称为低渗性脑病,由于低渗性脑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很难识别,常被误诊为肺性脑病及其他疾病.

    作者:张雨;陈凤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血液中检出新型隐球菌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8岁.2004年8月18日入院.全身不规则发热,体温达41℃,咳嗽,X线胸片示:肺部感染.心率94~99次/min,白细胞23.0×109/L.细菌分离鉴定:37℃血培养分离出真菌.墨汁染色:优质绘图墨汁1滴,血液1滴,加盖盖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在黑色背景下,可见孢子周围有厚荚膜,荚膜厚度与菌体等同.

    作者:赫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骨代谢变化

    骨质疏松(op)是大家日益关注的问题,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作者:仇颖;邹艾桂;刘艳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早期胃癌31例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

    我院1984-1998年共收治胃癌674例,其中早期胃癌31例,占4.6%.为探讨早期胃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现对3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宇;方碧莲;林庆凡;李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肝硬化胃底孤立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

    1病例报告例1,男,41岁,因中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排柏油大便8∞g,于2006年1月9日来我院门诊就医,初步诊断:上消化道出血,预行胃镜检查.来我院前在其他医院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作者:王玲;陈新华;王丽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早期宫外孕与妊娠黄体的彩色多普勒显像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显像超声对早期宫外孕及妊娠黄体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45例高度怀疑宫外孕患者,经阴道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内血流情况及附件区异常回声区的血流分布情况,并根据血流速度、充盈度及阻力指数等指标来诊断.结果 45例患者中,27例为宫内早早孕伴妊娠黄体形成;18例为早期异位妊娠;1例误诊,诊断符合率为97.8%.结论 通过经阴道彩超检查子宫内膜及附件区包块的血流分析,能有效鉴别早期宫外孕及妊娠黄体,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袁榕;刘慧玲;谭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