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霞
1病历报告患者(先证者),男,6岁,汉族.因发现双眼视物不清4年就诊.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顺产,否认外伤及毒物接触史.右眼视力指数/80cm,左眼视力0.1,散瞳后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12.双眼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正常,虹膜纹理清,双眼瞳孔等大等圆、居中,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
作者:刘建波;于翠杰;张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病历报告患者女,65岁.发现左乳腺肿块半个月,于2003年2月8日入院.体检:左乳腺外上象限触及一约6.0cm×5.0cm的肿块,边界不清,质硬,同侧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行左乳腺改良根治术.
作者:孙伟;徐秀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比较公认的影响术后胃排空障碍因素包括[1]:精神因素、输出袢痉挛、吻合口水肿、低蛋白血症、饮食结构改变、变态反应、长期应用抑制胃肠运动的药物、大网膜吻合口周围团块状粘连等.我科1993-2003年共治疗胃排空障碍21例.均经过保守治疗痊愈.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樊志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7月采用美国产钬激光机治疗成人输尿管囊肿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21~51岁,平均40岁.囊肿位于左侧8例,右侧5例,其中1例为左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并发囊内结石1例.主诉尿频、尿急、尿痛4例,女性尿道外口脱出囊性肿物2例,腰腹部疼痛不适3例,排尿不畅1例,体检发现3例.
作者:曹志华;李鹏;刘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0年10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急性乙醇中毒108例.采用以纳洛酮为主的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108例,男92例;女16例.年龄17~62岁.按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表现分期[1]分为①兴奋期:15例,当血乙醇含量达200~900mg/L时,出现头昏乏力,自控力丧失,自感欣快,言语增多,行为有时粗鲁无礼,易感情用事,颜面潮红或苍白,呼出气带酒味;
作者:李争;任广胜;侯冬梅;何淑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伴有不同程度心肺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患者中发病率更高,对这类人群在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治疗中要慎重选择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我院地处煤炭产区,从事煤炭生产的人员较多,阵发性房颤临床较为常见.我们对此类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海华;李爱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83例NSCLC中鳞癌50例、腺癌30例、腺鳞癌3例.全部患者放射治疗期间均用EP方案(顺铂100mg/m2第一天、依托泊甙100mg/m2第一至三天)化疗2~3个周期,每4周为1个周期;同时行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量60~68Gy、5~6周完成.结果83例近期疗效观察发现,22例完全缓解(CR),32例部分缓解(PR),21例稳定(NS),8例进展(PD).肿瘤总有效率(CR+PR)为79.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2%、53.2%、35.4%.结论三维适形常规分割照射配合化疗治疗NSCLC有较好的疗效,更远期的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董平;包龙;安雪峰;泮卫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原发性肝癌(hepatic ceIlular cancer,HCC)在我国发病率高,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居第三位,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其中男性8万,女性3万,占全世界肝癌死亡患者的45%,属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
作者:卢峰;张成军;赵庆书;周华真;钟立国;李增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起病急,进展快,易引起严重的呼吸衰竭,为常见急重症之一.为探讨COPD患者自发性气胸的特点,对我院1997-2004年此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姜琳;彭燕;付月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例1,男,49岁.因咳嗽、气促、咳痰2个月余,加重伴发热1周,2004年2月3日急诊入院.查体:T 38℃,BP 120/75mmHg,P 101次/min,R 20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稍粗,可闻及少许干鸣音;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肾区无叩击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阴性;神清合作,即往无精神病史、家族亦无类似病史.
作者:李玉芳;陈道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病历报告患者,女,57岁.主因上腹部不适1年,发现上腹肿物10d,于2002年3月8日入院.一年来上腹间断出现隐痛不适,无恶心、呕吐、反酸等,无发热、咳嗽.以胃炎治疗,无明显效果.10d前,无意中发现上腹有一核桃大小的肿物,无红肿发热,伴疼痛.以上腹肿物收入院.
作者:张惠卿;张欣;郭兰栓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小儿呼吸道异物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科急诊,及时安全地进行气管镜检查与异物的取出对于提高救洽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对于这类手术多采用无麻醉或表面麻醉的方法,常造成声门的痉挛导致置镜困难,延长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我院1989年8月-2003年10月共收治小儿气管异物228例,均采用咪达唑仑(力月西)、芬太尼、琥珀胆碱复合全麻下施行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单廷义;何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弥漫性心肌损害所致泵功能减退的慢性疾患,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由于心肌损害常较广泛,对洋地黄类强心药的疗效差且易中毒,还由于DCM病程早期β受体向上行调节,后期下行调节[1,2],对多巴酚丁胺(Dob)易出现耐药现象,疗效也较差.我们应用依诺昔酮静滴治疗DCM 32例,并与Dob治疗组30例对照,以探讨依诺昔酮对DCM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海涛;甘晓雅;许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痤疮是人类特有的毛囊及皮脂腺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近几年来,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雄激素痤疮的靶单位是毛囊皮脂腺,而皮脂腺的发育和分泌直接受内分泌系统的控制.雄激素作用于皮脂腺导致皮脂溢出增加是痤疮发生的基础.
作者:陈昭;王建美;高顺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直立性调节障碍(OD)是儿童时期自主神经系统失衡的一个代表性疾病,为儿童时期常见病之一,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0%~15%,国内报道为11.2%,一般认为该症与小儿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有关,由于OD可引起早晨不适,头晕乏力,突然晕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常致中小学生不能按时到校或者缺课,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成绩,反复发作给患儿家长及患儿造成恐惧心理,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皮肤自主神经锻炼法进行治疗儿童直立调节障碍.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訾慧芬;李佩铂;马丽光;陈强;杨润英;马永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手术,但其术后常发生手术区球结膜下和巩膜之间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纤维化、瘢痕形成致滤过道阻塞,使滤过泡难以形成,影响手术成功率.为抑制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纤维化的倾向,我院2002年6月-2004年4月使用丝裂霉素C(MMC)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抗瘢痕形成,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 例1,女,6h,主因口吐泡沫6h于2002年1月26日入院.患儿系足月顺产,羊水Ⅲ度粪染,生后Apgar评10分.查体:口周轻度发绀,呼吸42次/min,双肺可闻少许痰鸣音,X线胸片未见异常,诊断为新生儿吸人性肺炎,予以吸氧、抗感染治疗.住院30h,患儿哭闹不安,挣扎,颜面发绀,三凹征,右颈部皮下气肿,右侧胸廓饱满,叩鼓音,呼吸音弱,X线胸片示右侧气胸,肺组织压缩30%,予以吸氧、镇静、抗感染治疗,呼吸困难、发绀逐渐减轻消失,住院4d,呼吸音清晰,皮下气肿消失,复查X线胸片气体吸收.
作者:王长华;齐铁雄;徐伟;高月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白细胞计数(WBC)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斑块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非斑块组(非斑块组),并根据斑块积分将斑块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3级(轻、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程度与血WBC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患者血WBC明显高于非斑块组(P<0.01),且血WBC异常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重.结论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患者血WBC明显高于非斑块组,且血WBC异常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重.血WBC水平增高对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临床意义.
作者:李世英;刘斌;陈桂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因长期吸入粉尘使支气管纤毛上皮受到损伤及肺弥漫性结节纤维化,导致支气管狭窄、引流不畅,所以易发生感染,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氨溴索(商品名:沐舒坦)是一种新型的粘液溶解剂,用于辅佐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疗效确切,但用于治疗矽肺国内报道较少.我科采用氨溴索治疗矽肺并发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取得的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雅;李明生;王国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盆底肌肉松弛、尿道阻力下降,当腹内压突然增高(咳嗽、打喷嚏、大笑或体力活动时)尿液不自主的由尿道口流出.自1996年瑞典Uimsten [1]首次提出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手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以来,由于TVT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微创、切口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特点,已广泛应用.我院2002-2003年用此法共治疗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军;于慧;史本康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