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白细胞计数关系的研究

李世英;刘斌;陈桂华

关键词:脑梗死, 白细胞计数,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白细胞计数(WBC)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斑块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非斑块组(非斑块组),并根据斑块积分将斑块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3级(轻、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程度与血WBC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患者血WBC明显高于非斑块组(P<0.01),且血WBC异常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重.结论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患者血WBC明显高于非斑块组,且血WBC异常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重.血WBC水平增高对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临床意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在哮喘患者病情监测及治疗中的意义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抗炎治疗为其治疗的关键.嗜酸细胞(EOS)是抗炎治疗的主要靶细胞,血清中嗜酸细胞阳离子结合蛋白(eosinophilic cation protein,ECP)为一种可反映嗜酸细胞活化程度的重要炎症标志物.本研究通过测定患者血清中ECP水平,观察其是否可以反映哮喘炎症的程度及预后,为临床预测疾病发作,指导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马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煤矿工人阵发性心房颤动急诊复律疗效分析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伴有不同程度心肺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患者中发病率更高,对这类人群在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治疗中要慎重选择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我院地处煤炭产区,从事煤炭生产的人员较多,阵发性房颤临床较为常见.我们对此类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海华;李爱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癌术后肝转移12例

    乳腺癌肝转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影响乳腺癌预后较重要的因素,与其他部位转移比较,肝转移患者化疗反应差,生存期短.我院1998年8月-2003年12月收治乳腺癌术后肝转移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传栋;赵光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额颞叶脑挫裂伤36例

    额颞部脑挫裂伤是颅脑损伤中的常见类型,多发生于青壮年,以交通事故为多见,临床表现复杂.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预后差,已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高度重视;部分患者伤后临床表现及CT表现都不重,但观察中病情突然加重,死亡(骤死).对1998年3月-2004年3月遇到的36例这类患者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孙世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小脑梗死误诊为梅尼埃病2例

    1病例报告例1,女,60岁.主因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耳鸣7h,于2002年6月13日人院.查体:T 36.5℃,P 76次/min,R17次/min,BP 110/75mmHg;神清语利;双侧眼球水平震颤,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唇沟稍浅,舌体居中,颈软无抵抗;心肺未闻及异常,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诊断:梅尼埃病.嘱卧床休息,给予镇静、安定、止吐、抗胆碱能及抗组织胺药物等对症治疗.因眩晕进行性加重,人院第二天再次体检时发现患者双侧指鼻试验阳性,经头颅CT确诊为小脑蚓部脑梗死.给予改善脑供血、脑保护剂治疗后痊愈出院.

    作者:王付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2003年3月-2004年9月,我们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输尿管结石1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0例(164侧),男86例,女54例,年龄23~78岁,平均45.3岁.其中结石位于上段31侧,中段58侧,下段75侧.结石停留时间2个月~4年.行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3次以上者67例.

    作者:吕淑坚;苏文涛;赵存华;焦方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白细胞计数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白细胞计数(WBC)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斑块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非斑块组(非斑块组),并根据斑块积分将斑块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3级(轻、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程度与血WBC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患者血WBC明显高于非斑块组(P<0.01),且血WBC异常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重.结论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患者血WBC明显高于非斑块组,且血WBC异常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重.血WBC水平增高对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临床意义.

    作者:李世英;刘斌;陈桂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围麻醉期的处理

    小儿呼吸道异物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科急诊,及时安全地进行气管镜检查与异物的取出对于提高救洽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对于这类手术多采用无麻醉或表面麻醉的方法,常造成声门的痉挛导致置镜困难,延长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我院1989年8月-2003年10月共收治小儿气管异物228例,均采用咪达唑仑(力月西)、芬太尼、琥珀胆碱复合全麻下施行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单廷义;何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垂体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与脑梗死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脑梗死患者垂体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的变化,性激素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一些研究显示[1,2],雌激素可减轻脑缺血损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关脑卒中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显示[3],女性脑卒中的发病率、病死率明显低于男性,但绝经期后女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迅速上升.这提示脑卒中的发病与性别有关,性激素的变化可能与脑卒中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但由于垂体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受性别、年龄及性周期的影响,性激素的变化在性别间存在差异,各家对垂体促性腺激素、性激素与脑梗死的报道不一,研究结果差异很大.本文就垂体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与脑梗死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郝礼森;臧贺川;刘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外伤性全脾切除术后自体脾组织移植50例

    近几年来,随着脾脏外科的发展,自体脾组织移植已成为保脾手术的主要措施之一.1996年3月-2004年3月,我院收治外伤性脾破裂行全脾切除患者同时行自体脾组织移植50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论;陈方焘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痤疮病因研究进展

    痤疮是人类特有的毛囊及皮脂腺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近几年来,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雄激素痤疮的靶单位是毛囊皮脂腺,而皮脂腺的发育和分泌直接受内分泌系统的控制.雄激素作用于皮脂腺导致皮脂溢出增加是痤疮发生的基础.

    作者:陈昭;王建美;高顺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低温低氧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家兔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温低氧环境下对正常家兔和心肌缺血家兔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正常家兔和心肌缺血家兔分别置于低温(-10±2)℃和低氧8.5%的氮氧混合气体的冰柜中30min,然后,测定冷刺激和低氧同时作用下的正常和心肌缺血家兔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冷刺激加低氧后正常家兔心电图有明显改变,尤其心肌缺血组家兔的心电图变化更为明显.结论寒冷刺激加低氧对正常家兔和心肌缺血家兔的心电图有明显影响.提示对心肌缺血患者,在冷环境和低氧状态下,应加强保护.

    作者:赵善民;黄俊杰;何显教;黄丽娟;晋玲;梁祚仁;黄彦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皮肤自主神经锻炼对直立调节障碍的治疗价值

    直立性调节障碍(OD)是儿童时期自主神经系统失衡的一个代表性疾病,为儿童时期常见病之一,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0%~15%,国内报道为11.2%,一般认为该症与小儿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有关,由于OD可引起早晨不适,头晕乏力,突然晕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常致中小学生不能按时到校或者缺课,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成绩,反复发作给患儿家长及患儿造成恐惧心理,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皮肤自主神经锻炼法进行治疗儿童直立调节障碍.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訾慧芬;李佩铂;马丽光;陈强;杨润英;马永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Meesmann角膜变性3例

    Meesmann角膜变性是一种罕见的角膜上皮营养不良性疾病,作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个家族内3例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先证者,女,65岁.因双眼视力缓慢下降7~8年于2004年7月15日就诊.此期间,有反复出现的畏光、流泪症状,偶有眼痛,自用润舒眼药水后缓解.

    作者:何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手术,但其术后常发生手术区球结膜下和巩膜之间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纤维化、瘢痕形成致滤过道阻塞,使滤过泡难以形成,影响手术成功率.为抑制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纤维化的倾向,我院2002年6月-2004年4月使用丝裂霉素C(MMC)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抗瘢痕形成,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快速进入高原者血清一氧化氮及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许多研究证明,肺动脉高压是非高原人进入高原发生急性高原病(AHAD)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是一对血管舒缩因子,对肺动脉压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1],故NO和ET的变化与快速进入高原者发生急性高原病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解快速进入高原者的血清NO和血浆ET变化情况,我们对40名非高原人快速进入高原血清NO和血浆ET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郑必海;江承剑;蔡志祥;辜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常规序列磁共振对小儿缺氧缺血脑损伤的诊断

    缺氧缺血脑损伤(anoxic-ischemic injury)是小儿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存活者可发生一系列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随着影像医学设备的不断发展,放射学工作者动态观察和评估这类患者的病理影像学表现已经成为可能.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根据其胎龄和生后时间不同,影像学表现也有所不同.目前,神经保护因子普遍应用治疗新生儿缺氧脑损伤,在积极临床干预的同时,影像医学可早期发现患者损伤的程度和范围;随访临床干预后的变化以及评估预后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作者:周文金;李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踝臂血压比值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踝臂血压比值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例脑梗死病例和200例非脑梗死病例组成,二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二组均采用袖带式自动血压计进行测量血压,分别测量左踝和左上臂的血压3次,取其收缩压的平均值作为踝臂血压比值.结果脑梗死组年龄(63.6±12.5)岁,对照组年龄(64.1±13.2)岁,二组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的踝臂血压比值为0.92±0.07;对照组为1.10±0.06,二组踝臂血压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的踝臂血压比值<0.90的占51%;而对照组的踝臂血压比值<0.90的占4%,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狭窄和低的踝臂血压比值均被认为是全身动脉硬化疾病的标志,踝臂血压比值很容易测量,建议对存在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如果踝臂血压比值<0.90应高度警惕脑梗死的发生,并应积极进行干预,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作者:窦汝香;左玉江;邹辉建;曾昭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加压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高危股骨颈骨折

    高危股骨颈骨折[1]系指头下型、头颈型、GardenⅢ~Ⅳ型、中青年型、陈旧型、延迟愈合与不愈合型的股骨颈骨折.此类骨折所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达50%~80%,临床上治疗效果较差.我院1995年1月-2003年8月收治高危股骨颈骨折患者48例,均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转位移植加压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经8个月~9年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冯瑞林;刘河兵;刘汉雄;谢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醋酸可的松双氯酚酸钠抑制超声乳化术后前房反应疗效观察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减轻乃至消除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前房反应,提高预后视力已逐渐受到重视.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对超声乳化术后出现前房反应患者应用醋酸可的松和双氯酚酸钠联用滴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付莉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