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1例艾滋病肺部并发症分析

刘卫国;刘传宝;苏夏鹏;崔魁丽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卡氏肺囊虫, 并发症
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易导致各种机会感染及多系统损害.为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现就我院11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例艾滋病患者均为我院2001-2004年住院患者.男4例,女7例,年龄29~58岁,平均39岁.均为经血液传播感染,其中5例为有偿献血者,从献血开始到发病时间为3~13年,平均(8.8±3.7)年,6例为手术输血,从输血到发病4~11年,平均(7.8±2.30)年.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处理

    我院2002年3月-2004年10月对12例重度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对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妍心;闫争强;李素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间接性视神经损伤25例诊治分析

    邓福珠[1]报道视神经损伤在颅外伤中占0.3%;在并发眼外伤中则占47.1%;Aitken[2]报道在闭合性头外伤中视神经损伤占2%.1995年5月-2004年4月我们收治25例间接性视神经损伤患者,其中药物治疗16例,视神经管减压9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湧;岳文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长期应用氟伐他汀改善冠心病缺血心肌灌注66例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能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肌缺血,并引起心脏缺血改变,本研究应用心肌灌注扫描技术观察冠心病心肌缺血并发高脂血症应用氟伐他汀治疗后心肌缺血改善情况.

    作者:金军;金华;田玉恒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42例

    重症心脏瓣膜病变的患者,术前病程多较长,瓣膜病变严重,心功能差常伴反复心力衰竭、肺感染、顽固性水肿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心脏前后负荷的加重常使心肌代偿性肥厚,心脏扩大,肺动脉高压,心肌供氧不足,收缩乏力及储备功能严重下降.心功能不全时出现端坐呼吸,肝肿大淤血、双下肢水肿.由于基础病变的存在,虽然术前的强心利尿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能使心功能有所改善,但仍无法等到病情稳定时再行手术,有些患者甚至病情持续恶化,给围术期的麻醉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院2002年6月-2004年6月为42位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均采用以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维持了理想的血流动力学,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明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一氧化氮合酶功能的不相匹配与硝酸甘油耐药性及阿托伐他汀的影响

    硝酸甘油(NTG)的耐药性是指NTG持续应用时,药物效应的降低,需要增加药物的剂量来达到佳效应,NTG耐药性的形成是限制此类药物临床效应的主要因素[1].本研究将阿托伐他汀与NTG合用,通过检测血管组织内一氧化氮含量(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和离体动脉环实验,初步探讨阿托伐他汀对NTG耐药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作者:刘继烈;阎文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70例临床分析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在基层医院是常见急症之一,我院1997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AOPP70例,根据我们的经验体会,现将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0例中男29例,女41例,年龄17~76岁,平均(35.5±14.5)岁.

    作者:孙君;谭弟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急性镉中毒18例临床分析

    2003年7月3-19日,我院收治了某冶炼厂在冶炼废钢工作中接触了含镉烟雾而中毒的18例工人,经治疗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42岁;接触含镉烟雾短45min,长6h,平均90min.

    作者:郑东;张凡;祝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同期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68例

    自从1977年Grunting首次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以来,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 同期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指进行心导管检查的同时完成PCI.2001年12月-2004年6月我们对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旨在探讨同期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作者:杨化浩;孙娜;游涛;高洪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双八面体蒙脱石散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87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双歧三联活菌片与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在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RAP)中的疗效与作用.方法 172例RAP的患儿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87例给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片、双八面体蒙脱石散、溴化丙胺太林治疗;对照组85例仅给予溴化丙胺太林治疗,疗程均为2周,随诊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50例,有效2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7%.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3例,无效53例,总有效率37.6%.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与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对治疗小儿RAP有良好的疗效,为临床RAP的治疗提供了另一可供选择的新思路.

    作者:罗德劲;赵小玲;鞠忠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种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经济效果.方法选择106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诊断1~2级)、无严重心、脑、肾并发症患者,用3种不同的药物治疗,分为A组:卡托普利+辛伐他汀+银杏叶(38例)、B组:美托洛尔+辛伐他汀+银杏叶(33例)、C组:波依定+辛伐他汀+银杏叶(35例)3组,均为口服给药、疗程10周.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3种治疗方案的总成本依次为3596.50,3671.90,3885.40元,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6.84%、90.91%、97.14%.结论 B组方案为佳治疗方案.

    作者:胡德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眼癔症78例临床分析

    癔症是由心理因素引起没有器质性疾病基础的躯体症状和某些精神症状,文献报道[1,2]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眼部症状多种多样,如突然失明(或视物不清),上睑下垂、眼球固定不动、复视、眼睑痉挛等.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故易造成误诊或诊断延误.本文对我院1996年7月-2003年7月收治的78例眼癔症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梅英;孔德兰;杨华;王保君;李顺元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磁共振成像诊断原发性肝癌35例临床分析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对肝癌的影像诊断方法很多,CT和B超是以往诊断肝癌的常用检查方法,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MRI)成为诊断肝癌的又一重要影像学方法,它在肿瘤的诊断分型、判断血管受侵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可为准确诊断肝癌提供重要的影像资料,从而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帮助.本文对35例肝癌患者进行MRI影像表现分析,旨在探讨MRI对肝癌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保红;王军;李俊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46例治疗分析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较常见的重型原发性脑组织弥漫性损伤,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死亡、重残、植物生存的常见原因,成为医学难题,现就我科1999-2003年收治的46例DAI患者治疗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张秀卿;史锡文;孙世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头孢吡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头孢吡肟(Cefepime,CFP)是第四代头孢菌素,其特点是对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均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很好的稳定性[1].而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越来越多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产生耐药[2].为评价头孢吡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我们以头孢噻肟为对照药进行了随机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温志华;刘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DMBT1与肿瘤

    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全球每年约有7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在我国城市居民中恶性肿瘤列死因第一位.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过程,数个癌基因激活和/或肿瘤抑制基因失活被认为是重要的环节.抑制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都发生突变或丢失时,功能丧失,可导致细胞转化.DMBT1为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候选抑制基因,它的表达下调、缺失、突变失活与多种肿瘤,特别是上皮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曹建华;周爱莲;何建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后路扩大半椎板减压术治疗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18例

    我院1999年3月-2004年9月采用后路扩大半椎板减压术治疗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1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36~68岁,平均52岁,>50岁15例.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5例,跌伤3例,交通伤10例;损伤机制:颈椎过伸损伤14例,屈曲型损伤3例,压缩型损伤1例.临床表现:按是否同时累及下肢分为四肢型与上肢型,四肢型10例,上肢型8例,四肢型者上肢运动障碍均重于下肢;伤后上肢平均肌力:肩、肘、腕、手分别为4,3,1,1级;下肢平均肌力:髋、膝、踝、足分别为5,4,4,3级.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痛、温觉不规则障碍;深感觉正常14例,部分减退4例;膀胱功能障碍8例;有额部挫伤或皮肤裂伤15例.伤后距手术时间1~3d.

    作者:李庆军;马振兴;邢发杰;侯长卫览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锥颅治疗慢性硬模下血肿31例临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过去我科采用在手术室钻孔治疗.2002年1月-2005年3月,我们应用床边锥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占同期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65%,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何庆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糖尿病足104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足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根据预后将104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截肢组和非截肢组,对二组的一般资料及慢性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二组吸烟率、高血压发生率、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患肢动脉血流减少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的预后与吸烟、高血压、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患肢动脉血流量有关.

    作者:林晖榕;陈立曙;杨毅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托百士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7例

    我们应用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的托百士滴眼液(0.3%妥布霉素)治疗7例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常规用药不能控制的细菌性角膜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良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30例分析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较高,早期、安全、正确的诊断是进一步治疗的前提.虽然CT脑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等为脑血管病的无创诊断提供了新方法,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提供的诊断信息仍是不可取代的,目前仍被认为是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1,2].我科2003年8月-2005年1月行DSA检查30例,报告如下.

    作者:穆晓军;徐岩;孙晓伟;扬巨亮;贺凤武;尚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