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玲;万新顺;刘爱琴
足底因创伤引起软组织缺损,用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奏效.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5~50岁.交通工具伤3例、煤石砸伤2例,病程1~4年,创面面积小15cm×12cm,大26cm×21cm.5例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结果手术全部成功.随访3个月~1年,5例皮瓣外形满意,温、痛、触觉恢复较好,负重好,无溃疡形成.
作者:王宏;陈世东;柴红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98-2003年我院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喉上神经阻滞,行支气管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14~60岁,ASA Ⅰ~Ⅱ级,其中单个声带息肉40例,多发声带息肉60例.
作者:朱洪远;刘崇伟;赵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49岁.井下工作时不慎被电机车碰伤右前臂、骨盆及双下肢.查体:表情淡漠,精神极差,皮肤及粘膜苍白,肢体湿冷,T 37.5℃,P 120次/min,R 24次/min,收缩压60mmhg,舒张压测不到.右上肢前臂尺桡骨闭合性骨折,拇指、中指离断;骨盆闭合性、多发性骨折;左腹股沟皮肤软组织挫裂伤,浅筋膜、腹股沟韧带、陷窝韧带断裂、游离,可见腹股沟浅环;左大腿中上段皮肤撕脱、皮下组织挫裂伤、深筋膜外露,股直肌、股内外侧肌、缝匠肌断裂游离;左股骨头、颈、大转子及股骨中上段开放性、多发性、粉碎性骨折,左膝关节开放性骨折、关节腔外露,左胫腓骨开放性、多发性、粉碎性骨折,胫腓骨刺破皮肤外露.
作者:张成波;张军荣;郭莲花;刘红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应激性血糖增高患者应用普通胰岛素调控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4周后比较二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头颅CT梗死灶的大小.结果治疗组4周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头颅CT检查治疗组梗死灶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对脑梗死后高血糖进行控制有利患者预后,安全有效.
作者:王立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多为高速伤,损伤时暴力大,创伤重,骨折后骨不连及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率较高,在治疗上常常难以达到理想目的.Rathiff和Protzman报道,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经内固定治疗后,骨不连发生率为10%~50%,而青壮年可高达59%,股骨头缺血坏死率老年人平均为25%,而青壮年则为42%~86%[1].国内统计结果表明,年青者比年老者易发生骨不连及股骨头坏死,且Garden分类骨折移位程度越大者,骨不连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越高.我院1986-2002年收治股骨颈骨折289例,其中18~45岁股骨颈骨折38例,均采用股方肌肌骨瓣移植加压固定,疗效满意.
作者:韩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新的抗癌药物的不断出现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肿瘤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化疗要取得良好的疗效,必须有合理的化疗方案,包括用药的时机、药物的选择与配伍、剂量、疗程、间隔时间等.抗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在合理选择抗癌药物的同时,先见性地估计药物的毒副作用并正确地给予辅助用药,是使癌症患者坚持化疗,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作者:贾国洪;朱习琴;王珍;尚培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多发于10~30岁,夏秋两季多发.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起病急,症状重.且反复发作,可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们对45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采用局部治疗与全身用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彩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治疗中,有部分患者因经济原因不能做深静脉插管手术或动静脉内瘘手术,只能采取外周动、静脉直接穿刺的方法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如患者血管条件差,直接穿刺桡动脉和/或足背动脉,血流量均在100ml/min左右,不能满足透析治疗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了在2根外周动脉穿刺针之间加用一段透析管路和一个三通连接器的方法,血流量可达200ml/min以上,满足了透析治疗血流量的要求,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昕丽;侯金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有机磷为亲神经毒物,可直接引起心、脑、肝、肾等主要脏器损害,重者可抑制呼吸,引起呼吸衰竭、组织缺氧、脑水肿、甚至死亡,这些改变均可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1],致使血管内皮受到影响及氧自由基生成增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病死率高,多由重症有机磷中毒而致的中间综合征及反跳等并发症引起.本组分析56例重度AOPP患者内皮因子及氧自由基变化及氯磷定对其影响,旨在探讨反映重症AOPP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检测指标及氯磷定在重症AOPP患者的适量应用.
作者:冯庆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95年4月-2003年5月我院对无手术切除条件的26例晚期壶腹周围癌(Periampullary Carcinoma,PAC)患者行胆囊-空肠吻合术同时行主胰管-空肠吻合内引流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大71岁,小42岁,平均54.7岁.临床主要症状为无痛性阻塞性黄疸15例,阻塞性黄疸伴有上腹部胀痛4例,均无发热.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142~670mmol/L,平均376mmol/L,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50%以上,淀粉酶280~1 260U/L.术前结合各种影像检查,26例均诊断为PAC.
作者:鲁德忱;王野;秦宪斌;高伟;刁其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介入超声的临床应用,我院相继开展了介入超声引导下羊膜腔穿刺、羊水染色体检测;介入超声引导下子宫肌瘤射频治疗;超声晶氧输卵管通液治疗不孕症;介入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腹部单纯囊肿包裹性积液穿刺硬化治疗.介入超声引导穿刺属微创手术,我们在操作中采取一系列预防交叉感染措施,目的是保护患者的安全,提高诊疗质量.
作者:孙凤云;寇世和;晁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四亚甲基二砜四氨(商品名:毒鼠强),是一种剧毒杀鼠剂,对人畜均有剧烈的毒性,是目前较常见的急性意外中毒,误服后发病急,病死率极高.我院1999-2002年共收治急性毒鼠强中毒(ATI)8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5~21.0岁.发病前均有明确他人投毒或误服毒物(饵)史(误服占绝大部分),均在食后10min~10h发病来诊或其他医院转院来诊.轻度中毒5例,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心慌、精神萎靡,频繁短暂抽搐;重度中毒3例,除有上述症状外,抽搐时间较长,烦躁、呼吸困难并伴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且口、鼻腔内分泌物较多.患者均心音低,心率快;3例重度中毒患者心律不齐,血压低,其余5例血压正常.所有患者的呕吐物及残留物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均含有毒鼠强成分.
作者:熊福贵;肖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术后采用硬膜外腔注射小剂量吗啡自控镇痛(PCEA)治疗,近年来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但由于价格较贵,在我院还不能广泛应用于手术患者.对这类患者,可采用硬膜外腔注射吗啡术后单次镇痛,其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操作简单.但不良反应也较多,甚至偶尔引起呼吸抑制.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硬膜外腔注射吗啡的佳剂量,使用小剂量的吗啡使并发症减少至少,同时又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作者:黄梅英;李丽莲;陈丽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98-2002年我院共收治肠道霉菌感染患者99例,均经大便涂片镜检或大便培养证实为肠道霉菌感染.现分析其临床资料,重点探讨肠道霉菌感染的诱发因素.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99例中男58例,女41例,男女之比为1.4:1,年龄小4个月,大82岁,平均32.5岁,见表1.
作者:王付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大量增加.随着全身各部位的功能退变,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多.足跟痛为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引起老年人足跟痛的原因很多,现对1998-2003年我院诊治的104例足跟痛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4例均为骨科老年专科患者,年龄51~78岁,平均63.4岁,58例,女46例,病程7d~6个月.原因及诊断分类为:跟骨骨质增生、骨刺32例,慢性跟腱劳损21例,足底皮肤皲裂14例,跖疣10例,胼胝6例,鸡眼13例,跗管综合征8例.
作者:欧阳夏辉;塔依尔努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提高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认识.方法对1999年9月-2003年6月外院误诊和延治、经我院儿科诊断和治疗56例CVA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VA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为基础治疗,3~5d后咳嗽基本停止,继续用药2周后,再用酮替酚巩固疗效3个月.基本无再发咳嗽,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长期咳嗽应用抗生素疗效差又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疾病者应考虑CVA,用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和酮替酚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詹文;刘珍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急性胰腺炎(acrte pancreafitis)临床表现复杂,以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上升及血、尿淀粉酶升高为特点.依据以往的研究,胆道结石是胰腺炎常见的病因,约占45%,其次为乙醇性,约占35%,而先天性因素也占10%,余为其他因素,如外伤、高甘油三酯或高钙血症、感染和药物.
作者:赵德光;王刚;武兴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中医的眩晕症范畴,我科2000年3月-2002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1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住院的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者均符合1993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眩晕的诊断标准,均经颅多普勒(TCD)及颈椎X线摄片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1例,男24例,女27例;年龄小42岁,大76岁,平均59岁;病程长11年,短1d.对照组49例,男22例,女27例,年龄小41岁,大78岁,平均60岁.
作者:刘清;任丽;周天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知觉性外斜视一方面是由于先天性或出生后早期单眼视力严重障碍,而辐辏反射尚未发育而引起的外斜视,另一方面是由于成年后因外伤、眼病导致眼视力严重障碍或失明,使辐辏功能减弱而发生的外斜,均需要手术予以纠正.我科1995年2月-2000年5月共收治知觉性外斜视患者58例,分别进行健眼与斜视眼手术,发现在健眼施行手术治疗效果好,而且手术量及手术次数均较在斜视眼上手术减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向玲;万新顺;刘爱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全身麻醉诱导时置入喉镜和气管插管可引起高血压、心动过速和颅内压、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使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许多药物如吸入麻醉药、交感神经阻滞药、血管扩张药、局部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以及上述药物的组合被推荐应用于减轻气管插管反应.我们结合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和儿茶酚胺变化特点,观察15例采用艾司洛尔和芬太尼预处理患者的麻醉效果.
作者:邓巧荣;曹晓阳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