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朝霞
甲状腺激素(TH)是调节机体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的一类重要内分泌激素,包括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腺原氨酸(T4)两种生理活性类型.TH在血液中只有1%的含量以游离状态存在,即FT3和FT4,并通过TH的受体而发挥其生理效应.有研究表明,一些危重非甲状腺疾病也与TH密切相关,并使其分泌和代谢发生变化[1].本文对5种非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FT3、FT4进行分析,以观察二者间的相互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景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研究旨在观察硬膜外持续注入布比卡因、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药物对产程进展、胎儿胎心、新生儿评分情况的影响,以及对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作者:苏智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1999年6月-2001年6月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商品名:拜新同,德国拜耳公司生产)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报告如下.
作者:王廷涛;范晓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绿脓杆菌肺炎(PAP)因感染绿脓肝菌(PA,又称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多见于医院内感染,病情严重,病死率高.1997-1999年我院住院患者中痰培养检出PA 60例,其中肺部感染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家和;吴刚;董安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病历报告患者,男,39岁.因腹痛半个月于2001年7月6日入我院内科.患者半个月前出外就餐后开始腹痛,为上腹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重.无恶心、呕吐.腹泻2次,稀水样,无发热,无脓血,无里急后重.
作者:吕淑云;侯秀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肺内急性出血引起的大咯血,出血量大,严重危胁患者生命,常需急诊外科手术治疗.我院1999年1月-2000年6月收治6例,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敏;曹新玲;尹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外科患者心理特征①恐惧心理;②焦虑心理,包括分离性焦虑、期待性焦虑和阉割性焦虑;③缺失(或称为缺陷)心理.
作者:黄秀香;李永武;徐春艳;秦玉香;王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是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荧光定量PCR主要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的体外DNA扩增和检测技术,快速、特异、灵敏地定量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病原体.本文对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对402例可疑性传播疾病的患者进行以上3种病原体的检测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家坚;张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病因之一.我院对3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铁梅;杨咏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剖宫产手术多数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由于麻醉药物使肠蠕动减慢,产后消化功能紊乱,易出现腹胀、排气困难,影响进食、睡眠、切口愈合及产后子宫复旧.因此,术后及早消除腹胀,促进排气也是剖宫产术后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应用中成药四磨汤防治术后腹胀,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在子宫内缺氧及酸中毒的继续,以出生时呼吸及循环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及小儿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我院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朝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7年1月-1998年6月我院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35例,并做了随访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艾玲;张战军;李有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妇女可能会因为子宫的某些病变而行子宫切除,但术后约24%患者会出现盆腔的慢性疼痛[1,2],并需进一步治疗.经临床观察发现可引起子宫切除后盆腔疼痛的原因有:
作者:杜建层;蒋玉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索)处理稽留流产,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怀;沈静琴;陈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鼻腔后部急性大出血是临床急、重症之一,常规行前、后鼻孔填塞治疗,效果常不理想,易出现较多并发症.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进展,我院1999年11月-2001年3月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超选择性栓塞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袁园;张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慢性肺心病和冠心病均为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两者合并存在并不罕见.目前,对肺心病并发冠心病的诊断尚缺乏一套确切和简便实用的诊断标准,临床上易漏诊或误诊.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1年3月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患者63例,其中并发冠心病17例,就其诊断加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马亚陶;乔秋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近年来体外循环(CPB)技术的发展,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很大降低,而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仍高达15%~30%,严重者可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死亡.ARDS发生率在0.25%~1.3%,病死率在40%以上,高达91.6%.所以,如何避免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是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近年来的肺损伤发生的机制和治疗措施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唐烽;谭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8年6月-2001年6月,我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协助诊断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无尿患者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成元;张道习;周益龙;段跃;张国田;朱婉芳;秦鸣;王琦;杨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癌影像表现、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p53蛋白异常表达的关系,以便术前、术后更准确评估肺癌的预后.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肺癌,研究其影像表现、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p53蛋白阳性率(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测定)之间的关系.结果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肺癌肿块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而与肺癌的形态、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结论肺癌的预后主要与肿瘤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作者:韩伟;刘先军;张毅;马万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下称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妇女出现症状的高峰年龄为40岁,大多数生育期妇女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小部分也可呈自限性,如妊娠期病灶可自行消退.内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有报道绝经后或双侧卵巢切除术后,病灶转为静息状态,临床症状自然消退,因此,内异症的发生、发展呈性激素依赖是目前药物治疗的主要依据.治疗药物主要是孕激素或抗雌激素类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抑制排卵功能、减少卵巢产生雌激素,从而达到缓解内异症引起的疼痛、缩小病灶、改善内异症引起的不孕.目前,多项META分析[1]认为:药物治疗主要用于轻、中度内异症、重度内异症手术前准备及手术后的巩固治疗,只能缓解内异症引起的疼痛(包括痛经,性交痛,深部盆腔痛),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病灶,延缓手术后的复发,但对改善不孕患者的生育能力似乎无明显影响.
作者:谢梅青;邝健全 刊期: 2002年第03期